第3章 馬超征西

字數:6759   加入書籤

A+A-


    章武七年,五月,長安城,宮城。
    春祭大典的肅穆剛剛散去,未央宮的飛簷在陽光下泛著一層流動的金光,一場席卷天下的戰爭雖暫告落幕,但新的暗流已悄然滋生……
    禦書房內,劉瑁正逐一審閱著幾位皇子的課業。
    太子劉祺的策論中規中矩,雍容大氣,盡顯儲君風範讓劉瑁甚為滿意。
    次子劉碭的課業則是一份關於軍屯與商貿的條陳,見解獨到,數字詳實,字裏行間那股精明與銳利,幾乎要破紙而出。
    劉瑁能清晰地看到其母馬思辰與整個馬氏家族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在馬家的無形熏陶下,小劉碭雖隻有十七歲,但對於商業、兵法都有了相當的研究。
    至於三子劉睢,雖隻有十歲年紀,但在其母蔡琰的悉心教導下,已能寫得一手飄逸俊秀的好字,隻是文章尚顯稚嫩,充滿了孩童的天真。
    劉瑁放下朱筆,輕輕揉了揉眉心。
    他看著這些或工整、或犀利、或稚嫩的字跡,看到的卻不止是兒子們的學問,更是他們身後那一張張盤根錯節、糾纏不清的利益大網。
    吳家的外戚,馬家的商業脈絡,蔡家背後的諸多世家,孫家的江東舊部……
    這些曾經助他奪取天下的力量,如今也如同藤蔓一般,悄然攀附在他的皇子們身上,瘋狂地汲取著養分,為各自的將來謀劃著。
    “唉……”
    一聲幾不可聞的歎息,消散在靜謐的書房中。
    “陛下。”
    就在這時,一個沉穩的聲音自身後響起,錦衣衛指揮使劉璝不知何時已悄然立於其後,躬身稟報。
    “幽燕急報。曹丕兵分兩路,命其弟曹彰率軍南下,征伐三韓,大將張合統兵北上,匯合東部鮮卑,似乎意在劫掠人口馬匹,擴充實力。”
    劉瑁緩緩轉過身,眼中最後一絲屬於父親的溫情與憂慮被瞬間收斂,取而代之的是帝王的冷靜與銳利,他將那份對諸子背後勢力的擔憂暫時壓入心底,眼中閃過一道精芒。
    “曹丕……倒是隻打不死踩不爛的耗子。”
    他語氣平淡,聽不出喜怒,“去甘露殿,傳元皓、文和以及軍機處諸將入殿議事。”
    “喏!”
    半個時辰後,甘露殿。
    殿內文武分列,氣氛肅然,剛剛從二次伐魏的狂喜中走出的功臣們,此刻臉上都帶著幾分凝重。
    劉瑁將那份來自幽燕的密報隨手拋在禦案上,目光掃過階下眾人,沉聲道。
    “燕國的舉動諸位都聽說了吧,我們接下來該如何?”
    “陛下!”
    性子最急的甘寧第一個跳了出來,大聲叫嚷:“還等什麽!那曹家小子都快被我們打成縮頭烏龜了,哪裏還敢蹦躂!您就給末將三萬兵力,末將保管把他那薊城攪個天翻地覆!”
    “興霸稍安勿躁。”
    劉瑁抬手虛按,目光轉向其他人。
    “曹丕此舉,看似瘋狂,實則恰是算準了我們當下的處境。
    我軍新得的豫、兗、徐三州,人心未附,民生凋敝,府兵新製雖已推行,但要真正形成戰力,尚需時日。此時再起東征,非是上策。”
    他頓了頓,語氣變得意味深長。
    “我們現在,就像一個剛剛吃飽了飯的壯漢,需要時間來消化肚裏的食物,而不是立刻就去跟人打架。
    曹丕知道這一點,所以才敢如此肆無忌憚地向東北擴張,試圖在咱們打盹的時候,重新多吃一些……”
    殿內眾人聞言,紛紛點頭,甘寧也撓了撓頭,不再言語。
    “陛下!”
    一直沉默的中書左丞田豐緩緩出列,他須發雖已微白,但那雙眼睛卻依舊明亮如昔。
    他微微躬身,臉上帶著一絲成竹在胸的笑意。
    “陛下所言極是。既然東征時機未到,曹丕又忙於向東北苟延殘喘,那臣以為,我大漢的方向也該變一變了……”
    “哦?元皓此言何意?”
    劉瑁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他知道,自己等待的話終於來了。
    “回稟陛下!”
    田豐的聲音陡然高亢起來,躬身回應。
    “東邊暫時動彈不得,可我大漢的西陲卻大有可為!如今兗、豫、徐三州雖尚需安撫,雍涼之地卻早已鼎定!
    然往來商旅,卻依舊稀疏,究其根源,皆因高昌、焉耆、龜茲等西域小國阻塞絲路,苛以重稅所致!”
    他環視同僚,高聲喝道。
    “昔年,孝武皇帝遣張騫鑿空西域,令我大漢天威遠播,萬邦來朝!光武皇帝重振絲路,定遠侯三十六騎平西域,乃我大漢不世之功業!
    如今絲路斷絕已久,胡虜竊據其地,商旅不通,萬國不朝!臣每每思及於此,便扼腕痛惜!值此時機,臣懇請陛下重開西域,揚我大漢天威於萬裏之外!”
    “轟!”
    田豐此言如同一塊巨石砸入湖麵,滿堂皆驚!
    重開西域!
    這四個字,瞬間點燃了殿內所有武將心中的火焰!
    顯然,田豐作為中書省左丞,天子心腹,能提出此意,自然是劉瑁之意。
    要知道漢庭自後漢中期便逐漸失去了對西域的控製,西域諸國對往來客商苛以重稅,而他們大多在敦煌一帶與諸商販交接,真能抵達長安城的少之又少。
    再加上後漢後期諸侯混戰,西域諸國便更加囂張,以至於如今許多商販就連敦煌都無法抵達了,長此以往,大漢將失去一大商稅的來源。
    而若真能重新將西域納入版圖,將是開疆拓土之功,如此大功,誰又不想要呢?
    “陛下!臣願往!”
    “陛下!末將請戰!”
    “陛下!此等小事,何須勞動大駕,末將魏延願為先鋒!”
    一時間,請戰之聲此起彼伏,甘寧、魏延、張任等人紛紛出列,一個個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就提兵西向。
    “好了!好了!”
    劉瑁看著這群跟打了雞血似的驕兵悍將,又好氣又好笑,猛地一拍禦案。
    “曹丕還沒滅呢,一個個就爭著往西邊跑?功勞就那麽燙手嗎?”
    見劉瑁發話,甘寧等人這才悻悻然地閉上了嘴,有些尷尬地退了回去。
    劉瑁搖了搖頭,笑罵了一句,目光卻越過眾人,落在了武將隊列中為首那個挺拔的身影上。
    “這西域之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終究是我大漢西陲的事情。既然是西邊的事,自然該由隴西府來辦。”
    眾人互相看了看,顯然明白了劉瑁話中所指,看來這潑天大功最終還是要落在馬超之手了……
    “傳朕旨意!”
    劉瑁的聲音陡然拔高,他走下禦階,來到巨大的堪輿圖前,指著西域那片廣袤的土地,對著馬超厲聲道。
    “孟起!朕要你替朕,收回這裏!朕要將大漢的龍旗重新插上蔥嶺!告訴那些蠻夷小國,他們的宗主,回來了!”
    馬超的呼吸瞬間變得粗重,他的目光死死地釘在那片他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上,那雙碧色的眼眸裏,仿佛有兩團烈焰在熊熊燃燒!
    涼州,是他的故鄉!他的先祖馬援,也曾於此地平定羌亂,揚威西陲!而今,他馬超將有機會超越先祖,效仿班超,將整個西域重新納入大漢版圖,那是何等的榮耀!
    “陛下!”
    馬超排眾而出,單膝跪地,聲音因極度的激動而微微顫抖,“末將……願往!”
    “朕知道你願往。”
    劉瑁走上前,親手將他扶起,拍了拍他堅實的臂膀,臉上的威嚴化作了親切的笑容,“在你走之前,朕想跟你商量件事,可好?”
    “陛下?”
    馬超疑惑地抬起頭,不知天子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你家那個二小子,今年有十二了吧?”
    “是!犬子馬承,今年十二。”馬超恭敬地答道。
    “嗯,朕的二女文清,今年剛滿十歲。朕想趁你出征之前,先給這兩個小家夥定個娃娃親。等你從西域凱旋,就讓他們完婚,你我,便成親家了!”
    這突如其來的天大喜訊,如同九天驚雷,劈得馬超腦中一片空白。
    他呆立當場,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陛下竟要將二公主許配給自己的兒子?這是何等的榮寵!這意味著他扶風馬氏,將再次與皇室血脈相連,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戚!
    “陛……陛下!”
    “噗通”一聲,馬超跪倒在地,虎目之中,淚光閃爍,哽咽道:“陛下如此厚愛……末將……末將便是粉身碎骨也無以為報!”
    “哈哈哈!快起來!”
    劉瑁大笑著再次將他拉起,“你若為朕收複西域,便是對朕最好的報答!今日,朕再給你一份榮耀!”
    劉瑁轉過身,麵對群臣,朗聲宣布:“即日起,冊封衛將軍馬超為昆國公!總督西域諸軍事!隴西府更名為安西府,即刻出征西域!待昆國公凱旋回朝,朕便為我們的兒女主婚!”
    “臣,馬超,叩謝陛下天恩!”
    馬超激動得渾身顫抖,他知道,這是劉瑁給予他,給予整個涼州馬氏,至高無上的信任與榮耀!
    昆國公!又一尊國公之位!雖然眼下還未言明世襲罔替,但誰都清楚,隻要馬超真能收複西域,立下這不世之功,世襲罔替的榮耀還會遠嗎?
    劉瑁的目光掃過眾人,聲音沉穩有力:“此番出征,路途遙遠,敵情複雜,當分進合擊。故朕已與軍機處商議妥當,定下三路並進之策!”
    “北路,由龐德將軍統領,沿天山北麓西進,掃清烏孫等部,斷其臂助!”
    “喏!”
    “南路,由羊發統帥,沿昆侖山北麓推進,收鄯善、於闐、莎車諸國,固我南翼!”
    “喏!”
    劉瑁的目光重新聚焦在馬超身上,充滿了如山般的信任與期許。
    “至於你孟起,則親率中路主力,沿著絲路故道,給朕一路碾過去!克高昌,取焉耆,平龜茲,定疏勒!三路大軍會師於蔥嶺!等你回來,朕,要萬國來朝!”
    “末將……領命!”
    馬超眼中爆發出駭人的精光,他猛地一抱拳,用盡全身力氣,斬釘截鐵地立下軍令狀。
    “三年之內,若不能將大漢龍旗插遍西域,末將提頭來見!”
    “好!”
    劉瑁大笑一聲,豪情萬丈,“朕在長安,備下慶功美酒,靜候昆國公凱旋!”
    朝會散去,一道道旨意如雪片般飛出長安。安西府的戰爭機器開始高速運轉,糧草、軍械、兵員,如百川歸海一般向涼州匯集。
    但與燕國的大戰不同,此次劉瑁三路大軍加起來也不過五千重騎,一萬輕騎,以及三萬步卒,畢竟此次對戰的不是匈奴,不是鮮卑,而是西域小國,以四萬兵力壓境,足矣……
    就這樣,在漢燕雙方心照不宣的默契下,劉瑁與曹丕,幾乎同時將目光投向了更為廣闊的疆域,這不是戰爭的結束,而是一場更大規模帝國競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