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建新城

字數:4461   加入書籤

A+A-


    第198章 建新城
    星梭號再次啟程,這次的目標是行星要塞附近的一顆類地行星。行星要塞的拆解工作已經停止,上麵除了主要結構外,其餘的結構都被拆解完畢。
    秦明準備改造行星要塞,但是上麵的原有結構跟星巢基地的技術格格不入。可惜目前產出的資源全部用來建造星巢艦隊,暫時沒有多餘的資源建造行星要塞。
    星梭號到達目標行星後,李月立刻命令雷猿展開傳送門,然後大量的機器人被送過來。這顆行星是一顆廢棄的行星,上麵到處都是建築遺址,不過大多數殘垣斷壁都被植被覆蓋。
    原本秦明是不建議過來開發的,一顆文明絕跡的行星沒有留下的必要。不過這次秦明覺得這顆類地行星距離行星要塞比較近,方便後續相互照應。
    機器人的動作特別迅速,很快幾千機器人就跑的漫山遍野都是。它們動作麻利,探索的速度非常快。幾個小時後,李月就拿到方圓上千公裏的詳細地形圖。
    接下來就是清理城市廢墟,城市廢墟和野外的最大區別就是城市廢墟更容易改造。改造城市廢墟,隻需要把相應的建築恢複就行。地基和規劃都是現成的。
    比起從無到有的建造新城,把遺跡整理出來並進行改造更能節省時間。機器人把地基上麵的建築全部夷平,地基也重新建造。每座城市都是經過反複改造的結果。
    就拿下水係統進行比喻,一個城市的下水係統就是不斷修善改造而成。沒有新城會直接建造下水係統,而是開始幾個管子,最後變成地下水網。
    比如1號星、2號星、3號星上的村落都是挖掘化糞池然後用管道連接。如果擴大到城市,還會擴大管道,形成主幹道和支路。化糞池也會成為汙水處理廠。
    李月認為改造廢墟方便,是因為她有星巢基地的技術支持。雷猿們穿著動力裝甲清理水泥殘骸和清理泥土沒有區別。城市的居住區都是簡單的住房。
    商業區變成工廠區,生活物資則到倉庫區領取。市場會改造成食堂,廣場則是停機坪。花園、公園這樣的綠化區原封不動。街道也保留原有的結構。
    多餘的建築會被清理,隻保留整齊的建築風格。星巢基地修建的城市自然不會有亂七八糟的建築。商業也是多餘的,星巢文明不需要商業,雷猿是戰鬥主力,狗頭人負責農業,機器人負責工業和戰鬥。
    星巢文明是秦明給自己發展的文明的定義。由於沒有資產的概念,東西全部都是配給的,根本不需要貨幣。沒有貨幣就不需要交易,想要什麽申請什麽。
    不需要的可以不領,從而換取更多需要的東西。文明中也有等級,等級就表示軍銜,用於指揮。貢獻多的軍銜就高,貢獻低的軍銜就低。不止軍隊有軍銜,生產上也有軍銜。
    文明中軍銜高的雖然能指揮,卻隻能指揮軍事和生產,生活上則不能指揮。星巢文明中暫時不需要文明,本身就是秦明給自己發展的後勤保障,自然不會存在多餘的東西。
    城市的建築材料,選擇的是合金材料,不知道是受到星巢基地的啟發還是李月的心血來潮。她在廢墟清理的時候就在有意用金屬替代原有的建築材料。
    新的建築全部由金屬構成,不過這些金屬的結構都是不同材料。她還沒瘋狂到想複製一座星巢基地。就是行星要塞她都沒資源改造。她能調配的資源隻有1號行星上產出的金屬。
    城市下方則繼續進行擴展,地上城市是金屬,地下城市必須也是金屬才能更加穩固。隻是上層建築是金屬,有種頭重腳輕的感覺,也不利於後續城市擴建。
    按照李月的計劃,地上建築是7份,地下建築是3份。同時李月也準備發展軍事能力和無土養殖。這顆類地行星的底子很好,有大片的城市群形成的超大廢墟。
    值得注意的是,廢墟內部還有很多廢棄金屬。這些廢棄的金屬都是可以回收的資源。此時除了施工的新城外,外圍的廢墟都有大量的機器人回收資源。
    此時廢墟外圍專門建立了一個物資回收廠,大量的廢棄金屬會在這裏熔煉回收,然後製作成合適的建築材料。行星上還有很多廢棄的礦場和工廠。
    由於是一顆文明滅絕的行星,行星上的礦區位置都是固定的。跟一顆原始行星相比,這種已經有過開采基礎的礦場更容易開發。1號星想開采還需要配套設施,建造一段時間才能開采。
    這顆行星雖然是文明滅絕的行星,上麵的廢棄礦場卻可以直接使用。行星原本的文明是因為核輻射,這種輻射殘留是經過幾十年才消失的。行星上的文明也是主動放棄行星的。
    這種情況跟之前遇到的剛經曆過戰爭的行星類似,兩者從文明程度上看也是同宗同源。根據分析也可以看出這個文明的遺骸就是機械文明。不過這跟李月的計劃無關。
    行星是上一個文明主動廢棄的,自然不會故意破壞礦區。李月隻是調來相應的設備就可以高速開采這裏的礦物。加工礦物的工廠也是現場的,道路也是維修後就可以使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唯一遺憾的就是這些原本的建築全部被植被破壞,剩下的隻有現成的選址可以直接使用。雷猿隊長們帶著手下也加入到行星的建設。雷猿依然是每天一千人,此時全部被派遣到4號星。
    前3顆行星都有足夠的人口進行發展,4號星雖然使用不少機器人卻依然需要真正的雷猿作為人口。狗子雖然數量更多,可是清理廢墟是重體力勞動,狗子完全不適合過來。
    新城是李月特意選擇的位置最合適的一塊城市廢墟。周圍有很多巨大的礦場,還有很多道路遺址。雷猿們不斷的清理道路,它們先清理道路,將廢棄物和障礙推到路邊。
    在這隊雷猿離開後,後麵的另一隊雷猿則使用工程機械對道路進行修築。維修道路用的是混凝土,這種技術不需要太複雜,在大規模的機械生產下,生石灰就是無害資源。
    石灰最大的傷害就是對生物的肺部造成影響,用機械代替就完全沒有這方麵的顧忌。沙子在海邊有很多,幾乎用不完。攪拌混凝土的攪拌機則更不是問題。
    前麵清理道路,後麵直接鋪設混凝土,也不管是不是向兩邊擴散,仿佛用不完一樣。理論上不是為了節約資源,混凝土直接灑到道路上就行。
    混凝土直接鋪設到地麵上,後麵是兩輛全地形車,車中間是一根金屬圓柱。兩輛全地形車在道路兩側運行,金屬圓柱負責把中間的道路撫平。
    當第一次鋪設的水泥幹燥後,就會跟著鋪設第二遍水泥。當兩遍水泥都幹燥後才會正式使用道路。雖然這麽建的道路簡陋,不過一般車輛通行則毫無問題。
    道路兩邊原本是有加油站和休息區的,這種配置是方便遠行的司機提供方便。李月這邊不需要加油,所有動力都是電力,充電的電池也是極高容量。
    但是這些區域李月不會放棄而是被建造成防禦哨塔。上麵架設雙聯裝能量武器。行星上沒有文明不等於沒有生物。在原始生活的環境中依然存在大量的野生動物。
    能量武器不需要供彈,隻要有線路輸送能量就可以隨意射擊。正是因為不用供彈,能量武器也沒有副作用,就可以架設到很高的高度。每高1米就可以多看一公裏。
    架設幾十米的高度就可以觀察守衛幾十公裏的範圍。從新城到礦場距離幾百公裏,一路上有十幾個這樣的休息區,自然也就建造十幾個防禦哨塔。
    能量武器是把高能粒子定向發射出去,每次發射都需要穩定的能量供應。為了維持穩定的能量供應,李月特意在新城的邊緣區域建立聚變能源提供裝置。
    運輸的載具依然是地鼠,地鼠可以在地下移動,也可以在地上移動。不過這種運輸的效率有些低,但隻是暫時的。等道路徹底修建好之後,才會使用相應的車輛負責運輸。
    有全地形車作為基礎,製造出專門運輸用的卡車也不是難事。卡車自然是為了更好的進行運輸。四條腿跑的地鼠通過能力逆天,但是跟四輪車比明顯速度不夠。
    李月這邊自然不會使用重載貨車,而是普通的卡車。重載貨車提供的是單次運量,在需要生物駕駛的時候,單次運量增加可以減少人力成本。
    在自動化運輸的時候,單次運輸量適當可以加大的增加持續運力,對道路的維護要求,對車輛的要求,對天氣路況要求,對裝卸等要求都可以適當降低。
    采礦場的建設也很簡單,幾台大型的采礦機專門負責挖,裝卸的機器人負責在外麵裝車。為了方便采礦,礦場外麵也設立有倉庫,可以確保礦場時刻運作。
    喜歡星空的奇異之旅請大家收藏:()星空的奇異之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