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單純的戰術

字數:4478   加入書籤

A+A-


    第201章 單純的戰術
    艦隊中的戰列艦和航空母艦這種大型戰艦就是最好的救生平台。如果戰列艦或者航空母艦被摧毀,那麽護衛艦上的船員就隻能投降或者被殺。
    輕型的護衛艦不具備遠航能力,就是有補給艦提供補給,護衛艦也會因為綜合能力不足而被對方的巡洋艦和驅逐艦輕易追上並幹掉。所以艦隊中護衛艦往往拚死保護戰列艦,航空母艦等主力戰艦。
    巡洋艦和驅逐艦多參與巡航或者是驅逐、打擊任務。很多艦隊為了方便甚至組成純巡洋艦的艦隊,從而方便進行大範圍巡航和大範圍機動作戰。
    驅逐艦則往往是執行打擊任務,它們的火力充足,一次火力齊射往往可以打擊對方整隻艦隊或者徹底摧毀一座普通基地。不過驅逐艦的攻擊方式也有弊端。
    為了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驅逐艦上往往會裝載大量的導彈和自殺無人機。這是為了方便做到不同時間發射,同時到達的效果。驅逐艦本身也很少裝備過多的能量武器。
    驅逐艦上的能量更多用於防禦。驅逐艦必須保證自己釋放一輪齊射前不會被對方摧毀。護衛艦開發近程防禦非常容易理解。它們比載機大不了多少,裝備的能量武器也因為功率問題無法直接傷害大型戰艦。
    不過,護衛艦的能量武器對艦載機具備碾壓的優勢。由於能量武器功率較低,具備頻繁發射的能力。由於本身體積較小,具備靈活的射擊角度。
    同時護衛艦上的各種武器係統也都針對載機設計,是戰列艦等大型戰艦的最後防線。艦隊作戰的時候是需要相互配合的,而且越是混合作戰的艦隊,戰鬥力越強。
    型號相同的戰艦在後勤補給和補充上具備優勢,能更快的補充戰損更方便的補給。可是沒有針對的特點,在戰鬥的時候不能取長補短進行針對性的戰術。
    行星要塞上還需要作戰人員和後勤人員。3000公裏直徑的行星要塞,自然需要很多人員。雷猿作為戰鬥人員,狗頭人作為後勤人員。作戰人員目前都是飛行員。
    狗頭人負責維護無土栽培係統,幾千層的無土栽培室,每層需要幾十名狗頭人。十幾萬狗頭人被調到行星要塞,此時正平均分配在所有無土栽培室中。
    行星要塞的內部結構特別合理,行星要塞本身也有沒被使用的資源,正好可以就近取材。星巢基地的冶煉技術要直接的多,材料被放入一個能量收集裝置組成的空間中。
    由高強度的飛米級機器人直接進行分解,原子的原子核直接被切斷,不論什麽物質進入,最後都被分解成氫原子。這個過程中釋放的所有能量都被能量收集裝置吸收。
    星巢這邊的生產設備一個原理,在能量收集裝置組成的空間內,由飛米級機器人直接將氫原子合成到需要的元素。原子聚合的過程中也會釋放能量,此時自然被能量收集裝置吸收。
    隻要能量充足,就能製造極限環境下作業的材料,更能把這些材料製作成極為精密和先進的設備。同時這種先進的設備可以製造和分解任何物質形成能量。
    生產就會產生能量,消耗能源也是因為這些能量無法被再次利用。星巢基地在能量的利用上非常先進。既然要升級行星要塞,自然會給最先進的技術。
    g122完成要塞炮的建設和維修後,開始建設行星要塞中間的區域。中間區域將作為工業基地,由輕工業到重工業不一而足。輕工業生產生活物資,重工業生產機械和軍事物資。
    在工業區建造完成後就是護衛艦生產船塢,行星要塞需要護衛艦輔助防禦,必然要有生產護衛艦的能力。星巢製造小型戰艦都是一體成型直接建造。
    行星要塞的推進係統則比較麻煩,目前的方案是曲率航行,超空間航行為輔。動力方式從設計之初就準備兩種都要,宇宙中變化多端,單一的行動模式容易出問題。
    行星要塞進行移動需要很多能力,原本給主炮提供能源的反物質發動機也可以當成移動用的能源。行星要塞建造的時候就是為了戰鬥用的,不能移動自然就無法作戰。
    行星要塞不是一天能建造完成的,相當於月球的行星要塞,想造好至少要1年時間。在這段時間,秦明他們還要消滅一波幽魂艦隊。幽魂艦隊的補給艦隊還看不出規模,不過3支星巢艦隊,21支分艦隊足夠應付大部分問題。
    這次幽魂艦隊的規模不小,毀滅者就超過30艘。同時其餘的戰艦都經過技術融合。巡洋艦作為主力超過600艘。驅逐艦600艘,護衛艦1500艘。
    幽魂艦隊不用補給艦,這種情況隻有不需要吃喝的傀儡才會出現。幽魂族寄生後就吸收能量生存,甚至本體沒受傷都不損失自身持有的能量。
    幽魂艦隊在集結完畢後就直接進入超空間攔阻設備控製的空間內,艦隊來的時候氣勢洶洶的。楚悅則直接指揮附屬艦隊正麵迎了上去,擺開陣勢正麵迎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楚悅指揮的星巢艦隊有9支分艦隊,她們直接分成3組,2組先迎戰。剩下1組備用,隨時替換前麵受損的艦隊。6艘幻想級戰列艦和12艘雲獸級航空母艦已經足夠給幽魂艦隊造成威脅。
    可惜戰艦數量相差很遠,楚悅的指揮能力不差,卻也不能化腐朽為神奇,隻能且戰且退。f107和f139的所屬艦隊稍後也加入戰鬥,並從兩側進行夾擊。
    艦載機是攻擊主力,在超空間攔阻設備的作用下,幽魂艦隊無法快速前進。同時前進方向上全是導彈爆炸的殘骸,同時加上無人載機,導致曲率航行也無法使用。
    幽魂族利用自身戰艦數量的優勢,護衛艦緊緊跟著毀滅者,巡洋艦則不斷的前衝企圖突破防線。驅逐艦跟在巡洋艦附近,每完成一次火力打擊就退到巡洋艦後麵。
    雙方的戰術差不多,不過星巢這邊的星火級巡洋艦和野牛級驅逐艦都緊緊的跟在幻想級戰列艦旁邊提供防護。有幻想級戰列艦進行火力打擊,驅逐艦的火力暫時用不著。
    雙方都是穩紮穩打,幽魂族也開始使用戰術,受損較多的戰艦就往後撤退。狀態好的戰艦在前麵繼續進攻。幽魂艦隊的戰艦都經過升級,融合了多種族的技術。
    護衛艦顯然具備更強的防空能力,衛士級驅逐艦配屬的蜂群無人機徹底成為炮灰。藍鳥級無人攻擊機勉強可以靠近。好在藍鳥級重型攻擊機可以超遠程投彈。
    反物質炸彈大部分都被攔截,不過偶爾穿過防禦的反物質炸彈依然可以給毀滅者造成打擊。護衛艦被擊中直接就會重創,甚至可能被直接摧毀。
    有18艘幻想級戰列艦參戰,跟30艘毀滅者進行遠程互射。雙方都是戰列艦級別的攻擊,幻想級戰列艦的防禦能力確超過毀滅者。雙方互射的時候毀滅者的損傷較大。
    星火級巡洋艦的綜合作戰能力很出色,十幾艘星火圍攻毀滅者也可以摧毀毀滅者。不過雙方參戰的戰艦數量過多,星火級巡洋艦沒有衝上去的機會。
    實際上星火級巡洋艦隻是佯攻,目的就是分散對付巡洋艦和驅逐艦的注意力。巡洋艦必然是重型戰艦,雖然沒有戰列艦那麽強悍,卻依然能給敵方造成足夠的壓力。
    驅逐艦的火力很猛,每次火力齊射都能釋放上百枚導彈。導彈都是電磁軌道炮發射,在達到一定區域後點火。有點火箭增程炮彈的原理,不同的是增程的方式和戰鬥部。
    能量武器交織成火網,不同的高能粒子與宇宙中的遊離粒子相撞爆發出不同的色彩。幽魂艦隊的缺點很明顯,他們沒有載機。也許是沒有合適的無人機技術。
    有人機的情況下,幽魂族的人口有點浪費。他們幾個人就能指揮更強大的戰艦。性價比上,幽魂族寧可多十幾架艦載機換一艘護衛艦。幽魂族占領的宇宙空間不知道有多少,自然有無數資源。
    理論上一兩架載機就能相當於一艘護衛艦的攻擊能力,唯一的區別就是載機需要時刻補給,沒有持續作戰能力。實際上,在超遠距離的作戰時,護衛艦的持續作戰能力更優秀。
    雲獸級航空母艦體型足夠大,載機數量足夠多,相互配合輪流補給,戰鬥能力明顯超過幽魂艦隊中的護衛艦。不過雲獸級航空母艦需要的成員超過1萬,足夠幽魂族組建幾百艘護衛艦。
    幾百艘護衛艦單獨對上航母自然能夠完勝,不過數據是數據,實戰是實戰。數據在漂亮也隻是數據,實戰的時候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戰艦相互配合,技術相互補充也是戰爭的關鍵。
    幽魂艦隊清一色的戰艦,劇團攻擊的時候威力不俗。載機想破開艦隊防空難度會幾何倍增加。為此蜂群無人機全部當成炮灰使用。實際上蜂群無人機是專門糾纏敵方載機的。
    喜歡星空的奇異之旅請大家收藏:()星空的奇異之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