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再興傳槍育孫紹,校場激戰意氣高
字數:3009 加入書籤
列位看官,上回書說到聯軍與司馬氏爭戰之後,局勢逐漸穩定又暗潮湧動。各方勢力或忙於鞏固地盤,或因局勢製衡而按兵不動。在此期間,楊再興在濟南整軍並教導年輕一輩,蜀漢的年輕將領們也在積極切磋著武藝。此間種種不僅關乎年輕將領的個人成長,更對未來局勢有著潛在影響。
話說晚膳過後,楊再興在營帳中踱步,思緒縈繞。他自覺收下孫紹後,因戰事繁忙,對其教導缺失,孫紹的武藝多承自趙雲、太史慈,自己這義父著實有些失職。思及此處,便命人喚來了孫紹。
孫紹入帳,楊再興目光滿含慈愛,鼓勵道:“紹兒,汝近來表現頗為不俗,數次大戰有勇有謀,與昔日剛離成都時相比長進了不少。”孫紹趕忙謝過義父楊再興。
楊再興繼而正色問道:“白日那場比試,汝可有心得?”
孫紹斂容回答道:“義父,孩兒發覺在應變和力道把控上還有所欠缺,招式轉換不夠靈活。”
楊再興聞言點頭,詳細剖析道:“汝所言在理,除此之外,你對對手意圖的預判不足,易陷入被動之境。”
言畢,楊再興神色凝重道:“紹兒,為父現將北霸六合槍傳你,此槍法集項家霸王槍之勇、馬家鎖喉槍之巧、薑家連環槍之變、伍家七絕槍之妙、趙家梅花槍之靈、夏家五指躥林槍之捷,汝定要用心領悟。”
孫紹聞之,雖對伍、夏兩家槍法聞所未聞,但想來能與項、馬、趙、薑四家槍法並列,必有其過人之處。一時間,孫紹心中激動難抑,眼中光芒閃耀,當即跪地拜謝義父楊再興。
此後數月,孫紹在楊再興的精心指導下,全身心投入北霸六合槍的修習。他日夜苦練,每一式都反複揣摩,每一次發力都細細體會,整日沉醉於槍術之中。
這一日,孫紹終於學成了北霸六合槍。次日一早,他便滿懷壯誌地去找文鴦挑戰,欲驗證所學。文鴦見孫紹前來,眼中鬥誌重燃,抄起淵刺葬墮槍,飛身上馬,英姿颯爽。孫紹手持霸王槍,翻身上馬,二人目光交匯,瞬間,校場上氣氛如弦上之箭,一觸即發。
此時,晨暉灑在校場,微風輕拂,卻吹不散兩人間濃烈的戰意。一聲呐喊打破寂靜,二人如出膛之彈衝向彼此。孫紹的霸王槍似狂龍現世,挾著萬鈞之力刺向文鴦,槍尖劃破空氣,發出尖銳的厲嘯,似要撕裂虛空,直取文鴦要害。
文鴦神色從容,淵刺葬墮槍如靈蛇吐信,精準無誤地迎上孫紹的霸王槍。“鐺!”一聲巨響,仿若洪鍾大呂,震得周圍士兵耳膜嗡嗡作響。火星如絢爛的花雨在兩人間迸濺,光芒奪目。刹那間,二人展開殊死搏鬥,馬蹄聲疾如驟雨,兵器交擊聲密似鼓點,交織成一曲激昂壯烈的戰歌。
孫紹愈戰愈勇,霸王槍揮舞得虎虎生風,每一招都灌注全身之力,槍身帶起的勁風如狂怒的風暴,攪得塵土漫天飛揚,形成一道道黃色的沙幕。文鴦則似靈動的鬼魅,淵刺葬墮槍在槍影中穿梭自如,如行雲流水般巧妙地化解孫紹一波又一波的凶猛攻勢,且不時抓住間隙,還以淩厲反擊,槍尖寒光閃爍,直逼孫紹。
時光在激戰中飛逝,不知不覺已至中午,兩人已酣戰百餘回合,卻仍勝負難分。此時,二人的戰馬皆口吐白沫、氣喘籲籲,二人亦是汗如雨下,濕透的衣衫緊緊貼在健碩的身軀上,但他們的眼神依舊堅定如磐,毫無退縮之意,宛如兩尊戰神,在戰場上燃燒著戰鬥的火焰。
稍作歇息後,午後的陽光愈發熾熱,似要將大地烤化,亦為這場激戰再添幾分狂熱。孫紹大喝一聲,再次催動戰馬,霸王槍如暴雨般朝著文鴦刺去,槍尖寒光凜凜,似無數流星劃過,每一擊都蘊含著排山倒海之力,攻勢之猛,如洶湧澎湃的浪濤拍岸。
文鴦毫不畏懼,淵刺葬墮槍舞得密不透風,如同一麵堅不可摧的鐵盾,又似靈動的銀蛇,巧妙地穿梭在槍林之間。他在防守中尋找戰機,眼中光芒如電,時刻洞察著孫紹的一舉一動,準備給予致命一擊。
隨著時間推移,又過了一百餘回合,太陽漸漸西斜,天色漸暗。然而,戰鬥的狂熱絲毫未減。兩人的戰馬在一次劇烈碰撞後,不堪重負,雙雙倒地。但二人如宿命之敵,迅速起身繼續戰鬥。
孫紹手掣古錠刀,刀身寒光四溢,似能斬斷黃昏。文鴦則抽出雙鞭,雙鞭在暮光中閃爍著冷冽的金屬光澤,如同暗夜中的閃電。文鴦率先發動攻擊,雙鞭如兩條狂暴的蛟龍,帶著呼嘯的風聲,朝著孫紹席卷而去,鞭影重重,令人眼花繚亂。
孫紹沉穩應對,古錠刀沉穩而有力地揮舞,每一次劈砍都似開山裂石,與雙鞭相交,發出清脆震耳的撞擊聲,如同金戈交鳴。二人在地上又戰了三四十回合,每一招都險象環生,每一式都充滿力量與技巧的碰撞。周圍的士兵們早已看得目瞪口呆,緊張得心跳如鼓,卻不敢發出絲毫聲響,生怕驚擾了這驚世之戰。
天色已黑,二人仍難解難分,竟欲點起火把繼續戰鬥。就在此時,楊再興和趙雲趕到。楊再興厲聲喝道:“住手!今日之戰到此為止。”二人雖心有不甘,但不敢違抗,這才罷手。
孫紹回營後,太史亨趕來稱讚:“公禮,今日汝之英勇,堪稱絕倫,與文鴦戰至如此地步,實乃壯舉。”孫紹聽了,不禁麵露得意之色。
恰在此時,楊再興入帳,見孫紹模樣,眉頭緊皺,嚴厲地說道:“紹兒,莫要得意。你與文鴦如今不過是巔峰武將中期水平,若想更上一層樓,需將所學融會貫通,化為自身之力,切不可因一時勝負而自滿。”
孫紹聞之,頓時滿臉羞愧,低頭不語。另一邊,文鴦在趙雲的教誨下,也深刻反思自身不足,陷入沉思。
數日後,楊再興念及孫紹、太史亨久離江夏,恐太史慈身側無人相助,便決定讓二人回江夏。孫紹雖不舍,卻也明大義,拜別義父楊再興後,與太史亨一同踏上了歸程。
這正是:楊門傳槍育孫紹,校場激戰意氣高。教誨如鍾醒驕子,亂世傳奇續新謠。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楊再興:拜劉備為義父收義子孫紹請大家收藏:()楊再興:拜劉備為義父收義子孫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