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並州往事話呂布,再興劍影啟新程

字數:3440   加入書籤

A+A-


    列位看官,上回書說到“劍影”與春桃一番爭執後,在楊再興和李彥的勸解下,“劍影”漸漸平複情緒。三人圍坐一起,溫馨地吃完朝食,隨後在輕鬆的氛圍中閑聊起來,交談內容逐漸從日常瑣事轉向關於呂布的話題。
    三人圍坐在桌前,吃完朝食,又閑聊了片刻。交談間,楊再興想起剛才李彥談及呂布之事,便出言相詢道:“李伯,適才聽您所言,昔日在並州時,曾教導呂布數年,不知您老為何沒將其收入門下啊?”
    李彥聞言,陷入了深深的回憶之中,片刻後緩緩而言道:“此事說來話長!當年我學成下山後,便獨自一人往並州西河郡而去。
    話說自光武帝將南匈奴王庭設在西河郡北部的美稷縣後,南匈奴曆經了數次內亂,西河郡便成為匈奴各部紛爭與侵擾的重要區域,當地局勢極為混亂。那一日,我初至西河郡內,恰逢匈奴南下劫掠,在目睹當地百姓慘狀後,我便單槍匹馬一路向美稷縣的匈奴王廷殺去,數日間連破數十個匈奴部落。
    消息傳到美稷縣,匈奴王庭震動。就在我快要殺到王庭時,匈奴王派出了麾下的王牌騎兵,試圖將我攔住。那些騎兵個個身形矯健,騎著高頭大馬,手持利刃,呼嘯而來。”李彥頓了頓,喝了口茶潤潤嗓子,接著說道。
    “我雖不懼,但對方人多勢眾,一時也陷入了苦戰。就在這時,一名少年騎著一匹高頭戰馬,手持長槍,領著數百騎兵衝入了戰場。他年紀雖小,可武藝高強,槍法淩厲,在匈奴騎兵中如入無人之境。他三兩下便解決了數十名匈奴騎兵,來到我身邊,與我並肩作戰。我倆配合默契,領著麾下騎兵很快便突破了匈奴的防線,殺出重圍,退回了西河郡。”
    “那少年難道便是呂布?”楊再興忍不住問道。
    李彥點點頭:“沒錯,正是他。後來我隨他一路趕至五原境內,這才知道,他乃是五原郡九原縣人,自幼喜好舞槍弄棒,天生神力。因家鄉時常遭受匈奴侵擾,自幼便下定決心苦練武藝,想著長大成人後,保家衛國,報效朝廷。那次與匈奴大戰後不久,消息便傳至了並州刺史丁原耳中,丁刺史不僅召見了我倆,更是將我與奉先從五原郡調至麾下任職。
    初入並州軍中,奉先滿腔熱血,練兵時格外刻苦,對我傳授之技藝也是一絲不苟地研習,他悟性極高,很快便掌握了其中精髓。每次與異族對戰,他都衝鋒在前,掌中一杆長槍使得虎虎生風,將士們見他如此勇猛,紛紛士氣大振。此後數年,異族一聽到他的名字,盡皆聞風喪膽。”李彥微微眯起眼,仿佛看到了當年意氣風發的呂布。
    “丁刺史對奉先極為看重,屢屢委以重任。奉先也不負所望,不僅多次立下戰功,更是與張文遠、高孝父等人結識,並互相引為知己,一時間奉先在並州軍中風頭無二,威望也越來越高。
    丁刺史見狀,出於對奉先的親近與信任,便將其調至身邊,擔任起了主簿一職。彼時,丁刺史麾下存在著多方勢力,一來本是打算借著任命奉先為主簿,讓其能參與核心事務,以便對其他勢力起到一定的製衡作用,避免某一方勢力過度膨脹。
    二來,這文書工作要求細致、耐心,需要對各類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奉先向來以武勇見長,性格極為粗放。丁刺史讓他擔任主簿,也存了讓其在處理瑣碎文書事務中,學會靜下心來,注重細節,克服己身毛躁的性格弱點,培養沉穩細致的行事風格。並在日常接觸公文、典籍時積累知識,彌補短板。這主簿一職看似隻是一普通文職工作,但亦能參與到軍隊及地方的政務運作中,不僅能令奉先了解政務運作流程,積累軍政管理經驗,還能結識不同階層人脈,為今後發展鋪路。”
    言及此處,李彥幽幽歎息道:“隻是奉先這孩子終究是辜負了丁刺史的一番苦心。起初奉先還耐著性子做了些時日,可時間一長,就覺得這工作枯燥乏味,根本靜不下心來處理這些日常瑣事。整日在主簿任上,不是抱怨連連,就是心不在焉。”
    “那些公文他也是隨意翻看幾眼,便丟在了一旁,遇上需要仔細核算的數據,他更是頭疼不已,常常出錯。丁刺史多次耐心教導於他,讓他重視起這份工作,可他總是左耳進右耳出,依舊我行我素。”
    “不僅如此,他還與軍中一些別有用心之徒走得極近,受他們影響,奉先愈發覺得主簿這份差事沒什麽前途,心中滿是不屑。在他眼裏,隻有戰場上衝鋒陷陣、殺敵立功才是英雄所為,卻不知這幕後的政務工作同樣重要。我曾數次規勸與他,但收效甚微,眼見他這般作為,便徹底斷了收他為徒的想法。”
    “漸漸地,奉先對主簿一職徹底敷衍起來,能推就推,能躲就躲。丁刺史見他如此,雖滿心失望,卻還是依舊念著他的武勇,希望有一日他能迷途知返。之後,丁刺史為安其心,不僅花費巨資,為奉先量身打造了方天畫戟,更是力排眾議將他收為義子。”李彥的語氣中滿是無奈與痛心,輕輕搖了搖頭,端起茶杯,卻隻是輕輕摩挲著杯沿,並未喝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楊再興聽後,不禁感慨道:“若是呂布能明白丁刺史的良苦用心,沉下心來做好主簿這份工作,想必他的人生也會大不一樣。”
    “劍影”也在一旁附和:“是啊,性格決定命運,他太浮躁,又看不清自己,才會落得日後那般下場。”
    李彥放下茶杯,語重心長地說:“所以啊,振武,你日後定要腳踏實地,不可好高騖遠。一時的武勇固然重要,但長遠來看,沉穩的性格與全麵的能力才是立身之本。”
    楊再興鄭重點頭:“李伯放心,我一定銘記您的教誨。”
    “李伯,那後來您為何離了並州,隨玉真子前輩歸隱山林了呢?”“劍影”好奇地追問道。
    李彥歎了口氣,道:“奉先被丁刺史收為義子後,我原以為他能改過自新,見並州軍中派係林立,相互傾軋,我便徹底寒了心,離了並州。沒想到奉先這孩子性子太過剛猛,且野心勃勃,耳根子又軟,極易被人左右。至於後來發生之事,想必振武比我更為清楚……”
    李彥雖然沒有繼續再說下去,但楊再興和“劍影”都明白他的意思。呂布後來的所作所為,確實印證了李彥的擔憂。他先是殺了丁原,投靠了董卓,之後又為了貂蟬殺了董卓,為人反複無常。
    “李伯,您離開時若是將他帶在身邊,或許他就不會變成後來那樣了。”楊再興惋惜地說道。
    李彥苦笑著搖了搖頭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旁人隻能引導,卻無法決定他的選擇。我雖傳授了他武藝,卻無法改變他的性格。”
    三人又聊了一會兒,話題漸漸從呂布身上轉移到了楊再興的狼嘯赤月槍和即將前往荊州、江東的計劃上。時光在閑談中緩緩流逝,仿佛在訴說著那些英雄輩出的歲月和難以捉摸的命運。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正是:並州往事話呂布,浮躁難成大業途。再興聆聽明訓誡,前路謀劃啟新途 。
    喜歡楊再興:拜劉備為義父收義子孫紹請大家收藏:()楊再興:拜劉備為義父收義子孫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