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雍丘歸蜀定陳留,鄴城籌策禦蜀軍
字數:4468 加入書籤
列位看官,上回書說到關羽率蜀軍擊敗曹仁並將其俘獲,陳留郡陷入混亂。關羽在送走關鳳與薑維後,率蜀軍乘勝追擊,直指雍丘。與此同時,曹魏內部因前線失利,朝堂上下人心惶惶。麵對蜀軍的步步緊逼,各方勢力又將做出怎樣的應對?
話說曹仁一遭被俘,恰似巨石投入平靜湖麵,陳留郡瞬間便陷入了群龍無首的混亂局麵。
曹仁麾下的那員副將雖說有臨陣脫敵之嫌,倒也算是保存了千餘兵力。在撤至雍丘據守後,擺在他麵前的兵力短缺難題,就像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讓他一時沒了主意。
副將思來想去,本打算將各縣兵力集中起來,依托雍丘城充足的糧草儲備,跟蜀軍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但他心裏也清楚,以往即便是曹仁親自出麵整合各縣兵力,都得費盡周折,碰了不少軟釘子,如今自己一個小小副將發號施令,那些擁兵自重的家夥,更不會將他放在眼裏。
消息傳到關羽耳中,他又怎會錯失這般戰機?隨著一聲令下,蜀漢大軍如洶湧潮水,僅僅數日,便接連攻克了濟陽與長垣兩縣,直逼雍丘城下。
這一日,抵達雍丘城下的蜀軍士氣正盛,絲毫未做停歇,便迅速在城外擺好了陣勢。
城頭上,魏軍副將看著城外旌旗獵獵,陣列嚴整的蜀軍,不由得怒火中燒,一拳重重砸在牆磚上,咬著牙罵道:“這幫自私自利的鼠輩!生死存亡關頭,還在盤算著保存自家實力,這分明是想拿我等當作炮灰,消耗蜀軍銳氣。哼!既如此,誰都別想好過!爾等不仁,就莫怪我不義了……”
言罷,他轉頭迅速衝身後親兵下令道:“快,速去派人在城頭升起白旗,打開城門,迎蜀軍進城!”親兵聽了,臉上閃過一絲詫異,猶豫了片刻後,隻得抱拳領命而去。
半炷香後,雍丘城門“吱呀”作響,緩緩打開,城頭那麵象征魏軍的黑色戰旗,也迅速被白旗所取代。
城下,作為蜀軍先鋒的周倉看到這一幕,驚得呆立當場。就在這時,魏軍副將衝著城下高聲喊道:“敢問城外是哪位將軍?能否幫忙通報關將軍,就說我等開城投降了!”
周倉聞言,頓時回過神來,忙扯著嗓子回應:“好!你且先等著,我這便去請我家將軍!”說完,他忙轉身吩咐起身旁的士卒來。士卒領命後,隨即便朝著中軍飛馳而去。
得知消息後的關羽騎著赤電,風馳電掣般趕到了雍丘城下。城頭上,魏軍副將遠遠瞧見關羽那威風凜凜的身姿,忙雙手抱拳,恭敬地喊道:“關將軍大名,如雷貫耳,小人早已仰慕已久!今日得見將軍真容,實乃三生有幸。如今,小人願率雍丘全體守軍,向將軍投誠!”
關羽聽聞,微微仰頭,目光似利劍般審視著城頭的副將,聲音低沉而有力道:“汝何故突然開城投降?莫不是在耍什麽陰謀詭計吧!”
副將聽了,滿臉苦澀,重重地抱拳行禮,道:“將軍明鑒!自曹仁將軍被俘後,陳留郡各縣守將均各懷鬼胎,如同散沙一般。小人本欲集結兵力負隅頑抗,卻四處碰壁,無人響應。如今,麵對將軍麾下的虎狼之師,我亦深知抵抗隻會徒增傷亡,讓無數百姓生靈塗炭。為了雍丘城中的百姓免受戰火摧殘,小人思量再三,這才決定投降,還望將軍接納。”
關羽聞之,捋了捋長須,沉思片刻後,繼續問道:“城中糧草、兵力,尚餘多少?速速如實報來!”
副將不敢有絲毫隱瞞,趕忙回道:“回稟將軍,雍丘守軍共計三千餘人,城內糧草尚可支撐大軍數月。”
關羽聽後,滿意地點了點頭,道:“既如此,速迎我軍入城吧!但你仍需嚴格約束好部下,若有違抗軍令、擾亂秩序者,格殺勿論!”副將應聲領命後,立刻便轉身安排起來。
片刻之後,麵對徹底敞開的雍丘城門,蜀軍在周倉的帶領下,如潮水般有序湧入。入城時,蜀軍保持著嚴整的隊列,刀槍如林,步伐整齊。街道兩旁,魏軍士兵神色複雜地放下手中的武器,整齊排列,忐忑不安地等待著處置。
城中百姓聽聞蜀軍入城,或是躲在家中,緊閉門窗;或是小心翼翼地探出頭來,觀望著街道上的情況。
關羽騎著赤電,緩緩進入城中,目光敏銳地掃視著四周。副將則騎馬跟在一旁,隨時聽候吩咐。
待來到城中校場,關羽勒住赤電,轉頭對副將說道:“從即刻起,你暫且留任原職,協助我軍管理雍丘。日後若表現出色,我自會向陛下舉薦你。”
副將聞之大喜,連忙翻身下馬,跪地謝恩:“多謝將軍不殺之恩,還委以重任!末將定當竭盡全力,誓死為大漢與將軍效力,絕不敢再有二心!”
之後,關羽安排周倉帶領部分士兵,接管城中各處要地,又吩咐其他將領安撫百姓、清點物資。
一時間,雍丘城內,蜀軍各司其職,秩序逐漸恢複,一場原本可能爆發的大戰,就這樣以和平受降的方式落下了帷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之後,在關羽的精心安排下,蜀軍迅速將雍丘不戰而降的消息傳播開來。不出三日,陳留郡內其餘諸縣便都收到了消息。各縣守軍在權衡利弊之後,紛紛派遣信使前往雍丘,向關羽請降。自此,陳留郡全境盡歸蜀國所有。
數日後,鄴城曹魏宮殿內,曹植收到戰報,頓時怒不可遏。他滿臉漲紅,朝著殿內群臣怒喝道:“怎會如此?前些日子,張虎這才剛背叛了我大魏,投了蜀軍,如今子孝叔父又被關羽擒獲……爾等平日裏一個個皆以忠君愛國自居,看似大義凜然,可到了真正危急時刻,卻連一個能派上用場的都欠奉。朕養著爾等有何用?真真是一幫屍位素餐的廢物!”
群臣聽了,紛紛低下頭來,大氣都不敢出,殿內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唯有曹植憤怒的回音,還在大殿內久久回蕩 。
待曹植的怒氣稍稍平息,大司農桓範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出班列,向著曹植恭恭敬敬地俯身一拜,雙手抱拳,朗聲道:“陛下,還請切勿動怒!如今蜀軍勢大,已然對我大魏形成了三麵合圍之勢。依老臣愚見,當下最緊要的,便是遷都東萊,避開蜀軍鋒芒,再從長計議!”
曹植聽聞,先是一怔,隨即怒極反笑,聲音中滿是不屑地道:“遷都,又是遷都!桓卿莫不是忘了,司馬氏是如何敗亡的?朕身為大魏之君,寧可在戰場上馬革裹屍,也絕不願重蹈司馬老賊之覆轍。否則,日後到了地下,有何顏麵去見父親!”
話音落下,曹植將目光緩緩轉向殿下站立的曹芳,神色複雜地說道:“芳兒,桓司農所言,也並非全無道理。散朝後,你即刻領著群臣,速速退往東萊。無論如何,朕總要為曹氏留下支血脈。你身為一國儲君,待朕死後,便即刻承繼大統,肩負起複興我大魏之重任。”
曹芳聽後,心中猛地一震,臉上滿是焦急與堅定,急忙出聲拒絕道:“陛下,萬萬不可啊!小侄愚鈍,擔不起這複興大魏的重任,惟願代陛下坐鎮鄴城,全力抵禦蜀軍。還請陛下移駕東萊,壯大實力,以便日後圖謀複興之事。”
曹植聞之,目光中閃過一絲緬懷之色,道:“昔日,父皇在世時,便對朕頗有微詞。在他眼中,朕率性任情,全無君王所需的沉穩心智與謀略眼光。
建安二十四年,子孝叔父被困樊城,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父皇命朕前去救援。出發前夕,朕卻因飲酒誤事,醉得不省人事,憑白錯失了出兵的最佳時機。
次日,消息傳入朝堂,父皇在大殿上怒發衝冠,桌案被拍得砰砰作響。他失望地看著朕,搖頭歎息道:‘子建,汝空有才華,卻難擔大任,遇事如此糊塗,如何能撐起曹氏的基業?’
那一刻,朕望著父皇,眼睜睜看著他眼中曾經的期許之光一點點黯淡,最終被無盡的失望與痛心所取代。
自那之後,朕便知道,父皇對我的失望已然無法挽回,曹氏的基業,注定與我無緣。這份遺憾,如同沉重的枷鎖,一直壓在朕的心頭,直至今日……”
說著,曹植微微一頓,眼神逐漸變得堅定地道:“此番麵對蜀軍來犯,朕絕不會再重蹈覆轍。朕定要讓這天下人好好瞧瞧,我曹魏自有曹魏的風骨!也好叫九泉之下的父皇知曉,朕並非他往昔認定的那般……爾等不必再勸,此事便這麽定了!”眾人見曹植心意已決,苦勸無果,隻能無奈應聲領命。
退朝之後,朝廷上下迅速行動起來,安排撤離的各項事宜。皇宮內外,一片忙碌,士兵們匆忙搬運著重要的典籍和財物,官員們神色凝重,相互商議著撤退的細節。
而曹植獨自一人站在宮殿的高台上,望著遠方,眼神中既有對局勢的憂慮,也有身為君王的決絕 。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正是:雍丘受降平陳留,鄴城朝堂議禦守。曹植明誌抗蜀軍,風雲變幻戰不休 。
喜歡楊再興:拜劉備為義父收義子孫紹請大家收藏:()楊再興:拜劉備為義父收義子孫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