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朱雀街前歸漢將,宣室殿內論君心
字數:3732 加入書籤
列位看官,上回書說到諸葛恪歸漢獻壽春,劉禪論功行賞並準其回江東休養。諸葛瑾因擔憂兒子與朱氏恩怨,勸其先回長安麵聖。與此同時,劉禪因思念張皇後久未上朝,楊再興等人憂心朝政,一場關於君臣責任與帝王心事的對話,在宣室殿內悄然展開。
壽春府衙長廊上,諸葛瑾掌心覆在諸葛恪後背,蒼老的指節隔著甲胄輕輕叩了叩:“恪兒,隻要歸來便不算晚。你瞧這廊下曆經寒冬的枝椏,到了春季總會再開花的。”
他望著兒子眉間仍未舒展的褶皺,語氣又添了幾分憂慮:“恪兒,陛下來旨準你戰後回江東休養,可你與那朱異有殺父之仇。如今,他雖遠在徐州,但朱氏一門在江東根深蒂固……為父擔心你回去後,會遭其清算啊!”
諸葛恪手指摩挲著腰間的玉佩,沉吟道:“父親,我亦有此憂。隻是諸葛族人如今大多仍在江東,我若不歸,恐朱氏遷怒於族人呐。”
“糊塗!”諸葛瑾輕拍他肩膀,眼中卻含著暖意,“朱氏再跋扈,也要顧忌朝堂體麵。且不說有你二叔在朝中坐鎮,單是陛下親封你為平東將軍、賜爵都亭侯,便是最好的護身符。”
說到此處,他忽然壓低聲音,道:“你若實在放心不下,不如隨為父先回帝都,待麵見陛下時,再懇請將族中老弱盡數遷至長安周邊定居便是。”
諸葛恪望著廊外隨風搖曳的桃花,眸中疑慮漸散:“好!便依父親所言。我這便去收拾行裝,三日後隨您一同啟程返回長安……”
話音未落,諸葛瑾忙攥緊他手腕,道:“恪兒,為父有句話需說在前麵。汝回長安後,在陛下麵前切不可再耍小聰明,須得坦誠相待。尤其莫要在陛下跟前議論大將軍,哪怕是無心之言……”
說著,他頓了頓,指尖微微用力,道:“否則,縱是你二叔位列三公,也未必保得住你。”
諸葛恪望著父親鬢角霜雪,喉間動了動,終究輕“嗯”一聲:“父親放心,這些道理孩兒省得。”說完,他輕輕掙開父親的手,快步走入房間,收拾起行囊來。
時光匆匆而過,轉眼便是過了兩旬。這一日,當諸葛瑾父子的車隊碾過長安朱雀大街的青石板路,申時三刻的銅鉦聲正從城樓清晰落下。
諸葛恪掀開馬車簾角,見沿街百姓三三兩兩駐足觀望,孩童們追逐著拋來的米糕,笑聲如碎玉般灑落。
風卷著塵埃掠過眉梢,他的指尖不禁輕輕摩挲著腰間玉佩,玉石的涼意裏混著幾分惶惑。
此時,未央宮宣室殿內,劉禪正斜倚在榻上,聽著太子劉睿、楊再興、龐統依次稟報政務。案頭的《益州民生圖》攤開半卷,朱砂圈注的災荒郡縣已褪色大半。
待眾人話音落盡,他指尖叩了叩榻邊小幾,眉頭輕蹙道:“諸位,益州災荒究竟如何了?相父……大司徒可有書信?
自長安一別後,朕與大司徒竟已有兩三載未見,當初說好益州穩定便歸,為何遷延至今?朕著實有些想念大司徒了。”殿內燭火輕輕搖曳,映得龐統麵上神色微微一黯。
楊再興見狀,忙往前半步,沉聲道:“陛下且放寬心!前幾日益州快馬回報,朝廷調撥的糧草早於上月末抵達,流民也已陸續返鄉。
此刻,大司徒正督率百姓春耕播種,待農事稍定,便會將政務盡數移交與公琰,星夜兼程趕來長安,與陛下相會。”
劉禪眼中亮起微光,坐直身子道:“如此便好!朕這些日子,可是連夢裏都盼著大司徒能早日歸來啊……”
話未說完,殿外忽有宦官高聲稟報:“啟稟陛下,諸葛大人攜其子諸葛恪求見!”
“快宣!”劉禪拂袖起身,袍角掃過榻邊炭盆,火星子倏地濺起。
片刻後,諸葛瑾父子一踏入暖閣,便稽首行禮道:“臣諸葛瑾諸葛恪)拜見陛下!”
劉禪聞聲,忙快步上前,雙手虛扶二人手臂道:“二位愛卿免禮,快請起吧!”
說著,他目光落在諸葛恪身上,語氣微沉,道:“元遜此次歸漢,力挽壽春危局,朕心甚慰啊!汝等這一路舟車勞頓,可還順當否?”
諸葛恪忙欠身揖手,聲音裏帶著恭謹與不安,陳惶陳恐地道:“托陛下洪福,這一路極為順遂。臣歸漢心切,恨不能肋生雙翅,一心期盼著能早日見到陛下天顏。”
“好!”劉禪朗笑出聲,指了指西側座席,“快落座吧!今日汝等便先安置歇息,待明日早朝自當論功行賞。子瑜啊,你與大司徒也有些時日未見了吧?待他歸京,朕定要設家宴,好好款待你兄弟二人。”
諸葛瑾撫須微笑道:“陛下與大司徒君臣相知,情誼深重。若他得知陛下這般牽掛,定當快馬趕來。”
殿外春風穿廊而過,簷角銅鈴叮咚輕響。諸葛恪抬眼望向暖閣正中央高懸的"親賢遠佞"匾額,忽然想起父親臨入長安前的叮囑,喉間不由得微微發緊。
眾人又熱烈談論了一陣,劉禪抬眼望見窗外暮色浸染,這才揮手示意眾人退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楊再興故意落後半步,待殿內隻剩君臣二人,才轉身拱手道:“陛下,方才聽您言語,似是明日仍打算稱病不朝?”
他指尖輕叩腰間劍鞘,續道:“陛下已輟朝月餘,如今朝堂眾臣已頗有微詞。今日若不是臣阻攔,董尚書便險些闖到這宣室殿來。他那固執脾氣,陛下是知道的,若真鬧起來……”
劉禪聞言脖子一縮,袖中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玉佩,神情頗為緊張地道:“兄長,且容朕兩日!待朕……待朕收拾好心情,必定上朝理政。至於董尚書那,還請兄長務必攔住,切莫讓他……讓他尋到這宣室殿來。”
楊再興聞言,語氣稍軟:“臣盡力周旋,但董尚書向來認理不認人。陛下可知,今日早朝時,太學博士已聯名上了《勤政疏》?若陛下再不出朝,恐寒了忠臣良將的心呐!”
劉禪望向案頭張皇後遺留的蜀錦香囊,喉結動了動:“朕又何嚐不知?隻是每當看到芙兒,朕便會不由自主地想起皇後她臨終時……罷了,兄長且去回稟眾臣,朕定不負所托。”
楊再興深深一揖:“陛下珍重。臣先告退了。”言罷,便轉身出了殿門。
片刻後,殿外傳來更夫打更聲,劉禪獨坐殿內,望著案頭的銅鏡,忽然伸手扯下了束發玉冠。
烏發散落間,鏡中映出眼角的細紋。不曾想自張皇後薨逝後,他竟已這般憔悴了。
“鶯鶯,”他對著鏡中低語,指尖撫過蜀錦香囊,“朕答應你,待一統天下後,便帶著芙兒去長陵看你。至於這萬裏江山……便交與睿兒吧!朕相信,將來睿兒定會是個比朕更稱職的君王,也定能擔得起這天下!”
夜風掀起窗紗,燭火忽明忽暗,將他的影子投在牆上,晃得像一片無根的蓬草。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正是:歸臣廊下議鄉患,君主堂前念舊情。暫隱深宮思社稷,且看明日起朝綱。
喜歡楊再興:拜劉備為義父收義子孫紹請大家收藏:()楊再興:拜劉備為義父收義子孫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