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陰陽對稱

字數:7807   加入書籤

A+A-


    立:您按陰陽和五行對器機進行分類,但我對陰陽和五行的理解還不深刻,總覺得陰陽和五行有點玄,您能用科學的方法詳細講解嗎?
    夢:好的。陰陽和五行是古漢語延續下來的名稱,換成現代名稱,陰陽就是對稱,五行就是運行規律,這樣說是不是就複合你的科學思維了。
    立:好像是的。隻是名稱更換是不夠的,主要是陰陽和五行的內核要符合科學。
    夢:可以,那我們先從陰陽講起吧。陰陽就是對稱,陰陽是矛盾的一體兩麵,陰陽是超弦結締的兩個方向,陰陽是平衡狀態下兩個組合,陰陽是投影的主體和客體......,一切對稱平衡的體係都是陰陽。單陽不生,孤陰不長,陰陽一定是正反兩個矛盾的統一體。“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立:我還想理解陰陽的精髓,陰陽就是對立統一體。
    夢:很好,你終於開竅了。陰陽並不是具體的像,陰陽是對立的關係。如果上為陽,那麽下就為陰。天為陽,地就為陰。左為陽,右就為陰。背為陽,前就為陰。外為陽,內就為陰。熱為陽,寒就為陰。動為陽,靜就為陰。炁為陽,血就為陰......
    立:對立的關係我明白了,為什麽“上、天、左、背、外、熱、動、炁......”一定為陽,而不是陰?
    夢:所謂陽者,代指對立統一體中正向的一方,陰者為反向的一方,這些沒有固定的定義,要看矛盾雙方所處的關係。比如“左為陽,右為陰”中的右,在“外為陽,內為陰”中處於“外陽”的位置,所以陰陽一定要對稱來看,用參照的方法來定陰陽,陰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在對比中,我們習慣把優勢的一方稱為陽,弱勢的一方為陰;將受光的一麵為陽,背光的一麵為陰;將物質化的實體定義為陽,意識化的精神定義為陰。
    立:我好像理解了,所謂陰中之陽,或陽中之陰,就是參照物變化後陰陽轉換。炁為陽血為陰,血又分動脈和靜脈,動脈就是陰中之陽,靜脈就是陰中之陰。
    夢:很好,就是這樣。確定陰陽的關鍵是指定參照物,參照物決定參照係的範圍。
    立:僵屍身體分上下,分天地,分前後,分左右,具體的參照是什麽?
    夢:以身為參照,首器為上,生器為下;以頭為參照,由背部入頭為上,由頭入胸為下;以膈肌為參照,膈肌以上為天,膈肌以下為地,天為清,地為濁,清者上行,濁者下行;以光照為參照,蔽光色淺者為前,受光色深者為後,淺者為腹,深者為背,腹者怕寒,背者怕風;以心髒為參照,出心者為左,入心者為右,左為清陽,右為濁陰;以三焦為參照,三焦之內為裏,三焦之外為表,裏為髒腑,表為五體。以土運輸)為參照,木火為陽氣,金水為陰氣,陽氣在上精足氣滿,陰氣在下排毒養血。以木原料和產品)為參照,水火為寒熱,金土為燥濕,寒熱為高低損益,燥濕為收斂生長。
    立:參照對陰陽是否有作用?
    夢:參照是分陰陽的界限和中心,參照天然就是平衡點,陰陽以參照為中心形成動態平衡,平衡的狀態是“常”。以常為參照,可知變化,不足者為虛,多餘者為實。因不足而偏者為虛邪,因太過而偏者為實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所以參照就是平衡的支點,有了支點再去調節平衡,就能做到成竹在胸、有的放矢。以膈肌為參照,就能知:“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以三焦為參照,就能知:“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藏”。以心髒為參照,就能知:“清陽實四肢,濁陰走五藏。”
    立:如何理解“清陽”和“濁陰”呢?
    夢:清陽是木、火的陽氣,清陽向上走;濁陰是金、水的陰氣,濁陰向下走。木為肝,火為心,肝髒為器機提供原料,心髒為器機提供動力,運輸方向是外向的;金為肺,水為腎,肺和腎負責器機代謝後產物的處理,運輸方向是向內的。
    立:我感覺這個陽氣像是動脈血,陰氣像是靜脈血。從心髒運向肢體的動脈血中營養物質和含氧量相對較高,顏色鮮紅,血液是清的;由肢體返回心髒的靜脈血中代謝產物和二氧化碳含量相對較高,顏色暗紅,血液是濁的。
    夢:分析得很好,你可以簡單這麽理解,器機中大部分的功能是通過血液循環完成的,然而除了血液循環之外還有經絡、神經、腺體的作用。所以清陽和濁陰的內涵比動脈和靜脈更豐富。
    立:您在分析清陽和濁陰的過程中,為什麽缺少土的功能?
    夢:沒有缺少,土為脾,脾主水,土的功能是以水為工具進行運輸,形成循環功能,無論木火的陽氣,還是金水的陰氣,都依賴土的運輸作用。
    立:“清陽”在上、“濁陰”在下,上下顛倒會怎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夢:“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瞋脹,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
    立:如何解決呢?
    夢: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在下”為下熱不足,“濁在上”為上寒太過,不足則補之,太過則泄之。“下之火”為小腸火,“上之寒”為肺寒,小腸火不足則腹瀉,肺傷寒則胸膈脹滿。所以解決飧泄的關鍵是增加小腸火,化解瞋脹的要點是降低肺寒。
    立:小腸火具體指什麽?
    夢:小腸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消化和吸收,消化分解的能力就是小腸的火。小腸火不足,就是消化分解食物的能力不足,食物不能被充分降解成小分子狀態,小腸黏膜細胞就無法吸收營養。未充分消化的食物中為大分子結構,甚至保持食物原始的狀態,小腸對此無能為力,隻能流向下遊的大腸。大分子結構具有較大的粘性和保水能力,與大腸吸收水分形成競爭關係,尤其是食物中脂肪含量較高時,大腸就像被塗上了油膜,徹底阻礙大腸的吸收功能。大腸內的腸道菌群是食腐性質的,對相對新鮮的食物無可奈何,因此菌群處於饑餓衰弱的狀態。最後排出的糞便是相對新鮮的,所以顏色較淺、氣味較淡、粘性較大、油性較高。
    立:如何補充小腸火呢?
    夢:小腸消化分解的能力分為物理作用和化學作用。物理作用是小腸的收縮蠕動,屬於陽火,陽火不足使食物攪拌不勻,反應不充分,隻有部分食物被分解吸收。化學作用是消化液的分泌,屬於陰火,包括胃液、膽汁、胰液和小腸液的綜合作用。消化液能將食物的大分子降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是食物降解的關鍵,被分解的食物屬於熟化的,未被降解的食物屬於生鮮的。小腸的收縮蠕動受炁掌控,小腸運動不足就是炁不足,需要補氣;小腸的消化液分泌受血影響,消化液不足就要補血。如果炁血雙虧,就要氣血雙補。
    立:肺寒具體指什麽?
    夢:肺髒是器機的交換器官,主要交換氣體、水分和熱量。肺髒吸入幹燥的冷氣,呼出濕潤的熱氣,在這個過程中完成氧氣與二氧化碳的交換,冷熱的交換,和水分的交換。肺髒的本意是氧氣與二氧化碳的交換,散失熱量和水分是副產品。肺髒是器機唯一一個直接與外環境接觸的內髒,肺髒是熱的,由於每次吸入的新鮮空氣是冷的,對肺髒有損傷,肺髒采用混合氣體的方式給新鮮空氣升溫,水的比熱高,對升溫效果最好,所以在呼吸過程中交換熱量和水分成為肺髒對抗肺寒的武器。如果在呼吸過程中,混合氣體不均勻,或者水分過少,就導致吸入氣體過涼,就會對肺髒造成損傷,就形成了肺寒。
    立:我知道了,如果肺部氣體混合不均勻,必然是生理結構和呼吸運動的問題,這個屬於肺陽,通過炁來解決。如果肺髒散失水分的功能不足就是肺燥,屬於肺陰,通過血來解決。我有個疑問,肺髒是如何散失水分的?
    夢:你能問這個問題,非常好。水變成水蒸氣必然消耗熱量才能完成,所以肺髒需要消耗熱量來蒸發水分,這裏涉及到兩個問題,1是水分從哪裏來的?2是熱量哪裏來的?把這兩個問題搞清楚,就能理解肺髒的寒熱和幹燥。
    立:我想水的來源是喝水,熱量來源是心髒和血液。
    夢:你說的隻是表象,喝入的水是哪裏吸收的,吸收後如何運行至肺髒的?另外熱量的來源不是心髒和血液,心髒和血液隻是熱量的搬運工。
    立:喝入的水首先由胃吸收一部分,然後與食物混合進入腸道,然後由大腸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剩餘的隨糞便排出。如果心髒和血液是熱量的搬運工,那麽熱量隻能是來自線粒體了。
    夢:你回答的非常好,熱量的來源就是線粒體,線粒體是器機的"動力車間",細胞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呼吸分為在肺部和皮膚內進行物質交換的宏觀呼吸,以及在細胞內部進行物質交換的微觀呼吸。細胞質中的糖分在酶的催化下發生無氧呼吸,糖轉化為丙酮酸和少量能量。丙酮酸再進入線粒體中進行有氧呼吸,將丙酮酸氧化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同時產生大量熱量。而肺和皮膚的宏觀呼吸作用,就是將細胞內微觀呼吸的代謝產物交換出去。
    立:我發現線粒體就像一個內燃發動機,吸入氧氣,然後燃燒,放出熱量和二氧化碳,而肺部就是一個大號的換氣設備。
    夢:看來你逐漸接受僵屍是機械結構了。直接由胃腸道吸收的水分屬於液體,會進入血液和體液,肺部呼吸需要的水分為氣體,線粒體中排放的水分恰好為氣體。所以肺部釋放的水分一部分來自線粒體有氧呼吸的水氣,另一部分來自血液通過熱量轉化的水氣。所以肺寒的根源在線粒體,水氣來源於此,熱量也來源於此,交換的二氧化碳也來源於此。
    立:線粒體與肺髒剛好形成閉環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夢:是的。線粒體是器機實際熱量的來源,必然屬於火,我會在五行篇詳細講解。我們還是回到陰陽的主題。
    立:五行的木、火、土、金、水分陰陽嗎?
    夢:陰陽在器機中無處不在。首器、身器、生器內部先按陰陽分表裏,然後按陰陽分髒腑,髒腑內部是按五行細分,五行也是分陰陽的。水、火是對立的兩麵,火為熱屬於陽,水為寒屬於陰;金、土是對立的兩麵,金為燥屬於陽,土為濕屬於陰;木是風性的,貫穿五行,或者說木以自己為參照物,是陰陽雙性的。“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陰陽對立是互相節製,陽為陰之表,陰為陽之錨,因為有陰在內的錨定,所以陽在外才能發揮功能,因為有陽在外的保護,陰在內才能安穩。“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並乃狂;陽不勝其陰,則五藏氣爭,九竅不通。”水火是互相節製的,有水的節製火不至於過熱,有火的節製水不至於過寒,水火既濟才能平衡。金土是互相節製的,有金的節製土不至於過濕,有土的節製金不至於過燥。
    立:木如何節製呢?
    夢:單獨來看,木是沒有節製的,木是自由的,木靠自律,同時木又是主開的,木是最容易失衡的,邪多起於風。在整體來看,木又是有節製的,木與“水火、金土”的整體互相節製,木需要寒熱平衡的節製,木還需要燥濕平衡的節製;相反,寒熱燥濕也需要木的涵養,有木的串聯,五行才能形成整體。“是以聖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血氣皆從;如是則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立如故。”
    立:陰陽表裏的作用是什麽?
    夢:陰陽就是平衡,掌握陰陽就是掌握平衡,在器機出現偏差時,用陰陽進行糾偏。比如五體是陽,髒腑是陰,五體生病了,是由於缺少了髒腑的製衡。比如皮膚為金之表,皮膚幹燥、暗瘡、粉刺、紫癇等的問題首先要查金髒腑的肺、大腸是否失衡。骨骼為水之表,腎髒為水之裏,比如骨骼出現病變,首先要看腎功能是否失衡。木之表為筋,木之裏為肝膽,出現抽筋、痙攣、震顫、強直等症狀,就要查肝膽的情況。火之表為脈,火之裏為心,血管與心髒是聯通的,心血管病是不分家的,同時還要兼顧心包的情況。土之表為肉,土之裏為脾胃,出現肌肉萎縮、肌肉酸痛就要查脾的運輸功能。通過陰陽製衡的關係,對生命係統進行調節。由於生命係統是複雜的動態平衡,任何器官出問題,都是綜合條件作用的結果,陰陽用於調整大方向,細節需要五行精細調節。
    立:存在單一條件的陰陽失調嗎?
    夢:單一的陰陽失調隻發生在初級階段,也就是未病時期,這個階段由於不良的習慣導致木性器官組織發生輕微的失衡,產生不舒服的感覺,但還達不到病的程度。比如長時間某個姿勢的工作狀態,局部出現筋肉酸痛的症狀,就是單一條件的陰陽失調。
    立:這種情況是非常普遍的,應該如何調節呢?
    夢:運用導引術即可,出現酸痛症狀的部位一般為陽位,根據酸痛的部位,導引相應的陰位。身體的陽位為背部,久坐引起的酸痛一般在背部,背部酸痛就是前後不通,需要導引阿是穴及其對應的前胸部位;四肢的陽位為靠外色深的部分,靠內色淺的部分為陰,由久握導致的上肢酸痛,一般發生在手背,導引阿是穴至手心對應的位置即可;下肢的外側色深處為陽,內側色淺處為陰,陽位出現酸痛問題,就將酸痛導引至陰位,隻要氣脈通暢,疼痛就會消失。
    立:導引是不是可以治療筋肉的疾病了?
    夢:我說過了,導引隻能治未病,不能治已病。如果身體失衡是短期內,發生在淺層筋膜,導引是立竿見影的;如果失衡已經經年累月,那麽病症已經進入深層筋膜和肌肉,這時簡單的導引已經不起作用了,需要針灸治療;如果失衡已經進入經脈,那麽就需要藥物輔助治療。
    立:原來是這樣。如何利用陰陽掌握器機的平衡呢?
    夢:陰陽體現在器機的各個層次,融入在器機生命活動的方方麵麵,器機的任何生理行為都包含開啟和關閉的指令,開啟是陽,關閉是陰。按時開啟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當滿足需求按時關閉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就是陰陽平衡。控製開關的能力就是信息交互,由末端向中樞輸入的信息為陰,由中樞向末端傳出信息為陽,陰性信息為需求,陽性信息為功用。通過交互信息控製器機有序開關的能力就是掌握大方向,因為器機的失衡往往都是從開關失靈開始的。
    立:說的太籠統了,您能詳細講解開關嗎?
    夢:這要從器機的構成說起,器機是圍繞容器、體驗和交互3個功能來設計的,身器的功能是生產各種物質,首器的功能是生產各種信息,生器的功能是生產各種欲望。器機生產的物質、信息和欲望,最終都會形成體驗,體驗是器機作為投影的價值所在,所以僵屍生命最重要的是體驗。體驗的質量有神經、經絡和腺體調控,這三者就是陰陽平衡的開關。神經、經絡和腺體,無論哪一種的作用原理都是十分複雜的,以後會單獨來講解。
    立:《黃帝內典》中講“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逆陰陽真的會死嗎,這句話應如何理解呢?
    夢:你不能單獨摘出某句話來分析,應結合文章的語境,這樣容易斷章取義。這句話取自《黃帝內典》的四氣調神大論篇,文中講僵屍的行為要符合春夏秋冬四季的節氣,順應節氣的行為為陽,逆反節氣的行為為陰,順從則對身體有益,逆反則對身體有損。這句話中的生死不是生命死亡,而是損益。陰陽是對立,同時也是循環,從陰至陽,從陽到陰。陰陽循環在一天中是日夜交替,在一年中是四季輪轉,在陰陽交替循環中,器機所處的環境發生變化,器機本身必然隨之變化,這種規律的變化已經寫入僵屍的信息中,控製規律變化的器官是鬆果體,順從時空的變化對鬆果體有益,逆反的行為就會擾亂鬆果體的規律,鬆果體紊亂,就會影響小腦功能,進而影響心包和腦垂體,造成內分泌紊亂,所以“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在陰陽循環中,本來由陰至陽,逆反之後變成“由陰至陰”和“由陽至陽”,結果就是陰陽分離,是謂內格。
    夢:今天講的夠多了,就到這裏吧。
    立:謝謝您的指導。
    喜歡強人記事請大家收藏:()強人記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