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學堂

字數:4299   加入書籤

A+A-


    村裏要開學堂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蕭家村。家裏有孩子想要讀書識字的村民都非常高興。讀書不用翻山越嶺的去鎮上,就可以回家吃飯,不用在私塾搭夥,就省下了不少夥食費。
    而且景家學堂收的束修比鎮上便宜一半,而且聽說若是手頭銀錢不方便的,還可以以糧食或者獵物折價來抵,大家就更樂開了花。
    鄉下人掙錢不容易,沒有幾個掙錢的門路。也就是賣點兒糧食和獵物。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和擔著風險打到的獵物,也必須要運到鎮上或者是更遠的城裏去賣,才能換點銀子,路途遙遠不說,還常常會被壓價。但若是不賣就得翻山越嶺的運回來。所以即使被壓價也得忍痛賣掉。因此到手的每一文錢都彌足珍貴。平日裏除了必要的量鹽買醋的不得不用的開銷,村裏的人都盡量自給自足,輕易不願動用手裏的每一個銅板。
    而鎮裏的私塾是隻收銀子的,若是背著糧食或獵物送去。會被先生認為有辱斯文,所以景家學堂同意以物來抵束修。讓大家感到高興又新奇,都巴不得學堂明日就能開門授課。
    於是就有閑來無事的人想去景家看個新鮮,便找了各種各樣的借口或拿上一捆柴火,或抓上一把青菜登上了景家的門。
    進門都是客,雖然蕭芸娘不耐煩應酬這些包打聽似的婦人們。但伸手不打笑臉人,還是得打起精神開門迎客。
    不過芸娘於蕭家村來說也是初來乍到,家裏忽然湧入了一堆的人,這個叫嬸子,那個叫妹妹。芸娘一時間也不由得一頭霧水。
    幸虧蕭老村長是個知情達事的人,特意囑咐他那個名叫惠英的大兒媳婦得空的時候來過來幫忙。芸娘這才勉強應付了村裏這波向學熱情。
    這天,剛送走一波不請自來的客人,芸娘長舒了一口氣,轉身請惠英嫂子坐下喝茶。
    惠英將近三十歲的年紀,一頭烏發整齊的在腦後盤了個發髻。一張被山裏的太陽曬的稍稍有些黑紅的圓臉,身材勻稱。舉手投足都透著山裏精明主婦的利索勁兒。
    惠英對芸娘一家也充滿了好奇。這會兒得了清靜,又見芸娘熱情相邀,就順勢坐下和芸娘聊了起來。
    惠英嫁到蕭家村已經十來年了,孩子都已經生了三個,大兒子東子已經十二歲了。老實懂事,已經到了可以幫家裏幹活兒的年紀。去不起鎮上念書,平時跟著孩子爹夏天打獵,農閑時跟著村裏的木匠學手藝。二兒子小西九歲多了,和哥哥完全是兩種性情,他從小調皮搗蛋,但聰明伶俐,鬼主意最多,村裏的一群小孩兒都圍著他轉。小女兒南南今年七歲,長得眉清目秀,因為前麵有了兩個兒子。這個女兒的出生倒是隨了惠英兩口子的心願。雖然家裏並不富裕,一家人對這個小女兒卻極盡疼愛。
    這幾年風調雨順,夫妻倆又都勤勞能幹。公公是村裏的一村之長和蕭家族長,蕭家在村裏是大姓,所以平時自家的日子也算過得順風順水。這兩年兩口子攢了點兒錢,正準備狠狠心把二兒子小西送到鎮上讀兩年書。沒想到天上掉下了個族妹,帶來個女婿居然是教書先生。這讓兩口子欣喜不已,對著芸娘自然就親近了幾分。
    &34;咱們村咱們蕭家是大姓,占了一多半的人口。從村子中央到村東頭多是咱們本家人村西頭住著的以田姓居多。他們當年也是從外地舉族遷過來的,除了咱們蕭家,他們就是村裏人口最多的了。其他的張,王,李,趙的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遷過來的。慢慢的你就知道了。&34;
    惠英仔細的向芸娘交代著村裏的情況。芸娘笑著說“好的,惠英嫂子,我都記下了,你說了這半天,喝口茶潤潤嗓子吧。”
    惠英看了看桌上的細磁茶碗,兩手輕輕的交叉握了握,沒有伸手。
    接著剛才的話題說“對了,除了田家那些人,咱村還有兩戶人家,是兄弟兩個,也算是咱們村裏的能人。哥哥是個石匠,弟弟是個木匠,雖然人丁不是很旺,但兄弟倆都孔武有力又肯幹,娶的媳婦也都能幹,兄弟倆上山能打獵,下山有手藝,能掙錢,關鍵是他們兄弟兩個齊心,兩個妯娌也和睦。兩家人抱團,雖然搬來這村裏年頭不長,倒也沒人敢欺負他們。而且這兄弟倆為人也實在。咱們這個學堂,景先生要的桌椅板凳就是張家二弟在連日的趕工呢。還有因為張石匠那個大兒子大力也要來咱們學堂。所以兄弟倆說桌椅板凳隻收木料錢。”
    惠英滔滔不絕的說著,芸娘趕緊把茶遞到她手裏,說“嫂子,你喝口茶,潤潤嗓子。”
    “你家這喝茶的碗看著就金貴,我這捧在手裏,心裏都害怕一不小心碰壞了它。”
    惠英小心的接過茶碗,有些粗糙的手指拂過那白如玉般的瓷器,半天沒敢往嘴邊兒送。抬起頭,有些羞赧地笑了笑。
    “哎呀,惠英嫂子。東西再金貴也是給人使的,嫂子你快喝吧。”芸娘挺喜歡這個樸實的遠房嫂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惠英小心翼翼的把茶碗捧到嘴邊。看著清涼的茶湯,小心翼翼的喝了一口,隻覺得入口微苦,片刻後口舌生津,回味甘甜。不由得抬手將杯裏的餘茶一飲而盡,接著又覺得頗為不好意思。
    “讓妹妹你笑話了,茶真好喝。其實我們鄉下人哪裏喝過茶呀?渴起來不管井水溪水舀起來就喝了。扯點薄荷葉,竹葉或是采點兒荷葉切碎了。放到鍋裏一起煮沸了再喝,就算是講究的人家了,哪裏喝過真正的茶?”
    “嫂子你不要這麽說,什麽鄉下人,咱們都是同根同族的一家人。我不過是隨著父親和夫君多去了幾個地方,這茶也算不得什麽金貴的東西。是以前我們在南邊住的時候,自己在山上采了。我家景昭自己炮製的。回來一並帶了過來,嫂子,你要是喜歡,一會兒回去,我給你包上幾包。你帶給伯父他老人家和大哥讓他們也嚐嚐。”芸娘很是爽快的說。
    “這可不行,這麽金貴的東西。”惠英連連擺手拒絕。
    “都說了是自己采的,自己製的,不值什麽錢的。再說這兩個月你往我家送了那許多的幹菜,臘質的野味,我們不也都收了嗎?如今嫂子你怎麽跟我這麽見外呢?”芸娘故作不高興的樣子說。
    “哎呀,那些都是老爺子叫送來的,你們剛來村裏什麽都不趁手。……再說那些東西都是鄉下自己晾曬的,不值什麽錢,咱們同姓同宗的一家人。……”惠英連忙解釋道。
    “是啊,嫂子你都說了,咱們是一家人,那就別跟我見外了。”芸娘手腳麻利的包好兩包茶葉,又進臥房拿出三塊細棉布來一起塞給塞到慧英的手裏。說到“這幾塊棉布給孩子們做件新衣。”
    “那更使不得了”惠英幫忙往外推。“這些個好東西,若我拿回去,豈不是成了來妹子家打秋風的了嗎?當家的肯定要罵的。”
    “什麽金貴東西,這棉布本就是我要給孩子們做衣裳的,別的不說。小西過兩日要來學堂,怎能讓他沒見人的衣裳?楠楠小姑娘家家的,更得收拾的幹淨漂亮,弟弟妹妹都有了,東子當哥哥的又怎能讓他虧著?”來到村子裏的日子多了,芸娘也開始熟悉這些鄉親講話的精髓。句句落在惠英的心坎兒上,讓她想推又舍不得,想想家裏三個孩子身上的舊衣裳。不由自主地就接過了雲娘遞過來的包袱,滿心不安的出了門。
    惠英回到家 ,把今天在芸娘家的所見所聞都告訴了蕭老族長,把芸娘所送的衣料和茶葉也一一都拿給公公看了。
    蕭老村長五十多歲的年紀,須發都開始染霜,年輕時也是這一帶頗為有名的獵手。如今雖然年紀漸長,但身體看上去還頗為健壯,精神氣不減。
    他接過兒媳婦遞來的茶葉包,放在鼻子下麵聞了聞,說“真香啊!”也轉身遞給惠英。“收起來吧,日後留著待客用。”
    轉過身來看向一旁的兒子蕭虎“你媳婦剛才說的話,你也都聽見了,芸娘是咱們蕭家主之一脈的人。她那個夫婿據我看也不是常人,如今在咱們這兒安家落戶,咱們本就應該照顧幾分。現在人家又肯親近厚待咱們。咱們一家雖然沒有什麽大本事,畢竟在這裏地頭上熟。遇事該提醒提醒,該幫襯幫襯,不能讓他們一家被村裏那些不省事的人欺負了。”
    蕭虎聽了老爹的話,趕緊連連應下。吃過晚飯收拾妥當後就和妻子回了臥房。
    夫妻二人都覺得老爹對著這個遠道而來的族妹異常關心,都有些不太符合平時不愛管閑事的性情。但又說不出哪裏不對。談論了半天,也琢磨不出個所以然。
    不過,到底多一個有本事又富裕,而且看上去還不勢利的親戚是件好事。所以夫妻倆索性不去琢磨了,高高興興的接受了這個憑空掉下來的妹妹一家。
    喜歡帶著小貓闖天下請大家收藏:()帶著小貓闖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