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勝利的狂歡
字數:3614 加入書籤
當三路大軍,帶著各部族首領,押著俘虜回到龍城的時候,人員真的太多了,龍城在這一刻顯得有些狹小,根本容納不了這麽多人。
還有很多的部族,分散在龍城周圍的村莊和遊曆在華部落的各處參觀學習。
首先要把俘虜分派到各處,還要從各處抽調族人,向新的領地移民,選派管理人員前往各處。
同時也派出了騎兵,前往各縣通知,讓各部族來龍城,參加東征勝利的祭祀。
華部落發展過快,讓人才再次的短缺,很多都是趕鴨子上架。
出征回來的人,也沒時間休息,忙的是團團轉。
勝利歸來,祭祀還是要進行,在把遊曆在外的各部族首領召回。
這些遊曆在各處的各部族首領,見識到了華部落的強大,道路通行各處城池,他們一個部落也沒幾座城池,而華部落沒處居住的地方,都有一座城。
有水源的地方就有田地,田裏種著各種莊稼,每一處能利用的湖泊,都被利用起來,還有著他們從來沒見過各種物品。
這些部族首領聽到大首領回來了,高興的一個比一個跑的快,都日夜兼程的趕回龍城。
他們慶幸他們加入了聯盟,沒像那些和華部落對抗的部族一樣被消滅,從龍城回去後,他們一定能帶領族人過的更好。
所有的部族首領到齊後,俘虜也都分派完畢,出征的軍隊,也都已經解散回去,隻剩下那些跟隨的部族。
移民還在繼續,接著來華部落又要進去緊張忙碌的建設開荒。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華部落舉行了有史以來最盛大的祭祀儀式。
祭祀的場地都不夠用了,隻有各族首領能夠進入,周圍的士兵都站到了山上,族人們隻能隔著始龍河參加祭祀。
這次讓聯盟的部族擴大到了三千多部族,同時也有部族加入華族,成為華族的一員,蟲族和兔族這次就加入華族。
最小的部族也有一百多人,大的部族有十多萬人,祭祀時實力大的部族首領會靠前,那些小的部族首領隻能站在最後,都看不清楚大強這個大巫師的表演。
供台上擺著三牲,篝火的火光跳動,號聲鼓聲響起,還伴有笛子和其它樂器。
強這個大巫師,走向了祭台,向天神報告了華部落的功績,並帶領各部族首領宣誓,忠誠於聯盟,各部族之間互相友好幫助,共同富裕,永不背叛,最後還歃血為盟。
隆重的祭祀進行了將近一日,沒有任何人嫌棄時間太長,他們認為這是對天神的敬畏。
祭祀結束,接著進行了狂歡,龍城地道不夠,就沿著道路聚集,盛夏的天氣,篝火依然點燃,歡慶的日子,根本不覺得篝火會烤的慌。
一邊吃著烤肉,一邊跳著舞,伴隨著樂器聲,發出最原始的歡叫聲。
狂歡的動靜嚇跑了周圍所有的動物,飛鳥都不敢歸林,直到深夜方才結束。
一場祭祀消耗是巨大的,讓勇和山峰心疼的不行,這些部族在龍城的消耗很大,趕在華部落的交通便利,又有牛馬拉車運輸,各處城池源源不斷的往龍城輸送著各種物資。
狂歡不是一日能結束的,第二日又要進行對東征將士的封賞,其實也沒什麽賞的,現在還沒有私有的概念。
隻是對表現好的族人進行提拔,會出任某地的村長,或者升任十夫長,百夫長一類的。
還有跟隨出征的各部族進行獎賞和戰利品的分配,又是忙活了一天。
晚上依然是篝火通明,原始的蹦跳歡呼。
最後才開始對加入聯盟的各部族授印,有了華部落的授印,才算真正的成為了聯盟的成員,會得到華部落的保護和幫助。
他們可以來華部落進行物資的交換,還可以學習華部落各種生產技能,那些不能教的肯定他們學不到。
同時華夏還告訴他們,千人以下的部族,可以派一人來華部落學習知識和技能,萬人以下的可以派兩人,萬人以上的,每萬人可以派兩人過來。
華夏肯定不會白讓他們來學習,學費是昂貴的,有的部族不舍得,有的部族對於能來學習很是高興,出多少學費都樂意。
來不來隨他們,對於這個不強求。
授印的同時,也對每個部族首領授予了寶劍,部族是青銅劍,部落級別的是鋼製寶劍。
為了各部族的發展,讓他們能過上富裕的生活,要求他們向華部落學習,回去後要先修路,道路的暢通,才能更方便各部族之間互相走動交流。
加入聯盟的各部族,都是帶著禮物來的,也不能讓他們空手回去,要禮尚往來。
華夏又拿出各種物品,贈送給各部族,可是把勇和山峰這些人心疼壞了,龍城內的庫房都搬空了。
華夏告訴他們,“不要小氣嗎,他們走後,我們就要派出商隊,把我們的物品送到各處我們的領地,和他們進行交換,就能換到更多的我們需要的東西”。
華部落的慷慨,讓這些部族首領高興異常,都誇讚大首領任意,德行偉大,表情永遠聽從大首領的調遣,忠誠聯盟。
華部落完成了大河以北的統一,有三千多部族,人口接近兩千萬,在東到大海,南到大河,西到雪山,北到中條山以北,這廣大的區域內,這些人還是太少了。
如此廣袤的區域,物產豐富,特別是探礦隊,已經找到多處的銅礦和鐵礦。
東征的慶祝也結束了,各部族都得到了賞賜,心滿意足,皆大歡喜。
各部族也開始陸續回去,華夏還贈送了他們一些馬匹,讓他們的首領可以騎著馬回去。
各部族都離開後,龍城周邊又多出了很多的空地,季節也到了夏秋交替的時節。
天神很是眷顧華部落,整個東征的時間,最是多雨的季節,一直沒有下太大的雨,讓整個東征很是順利。
華部落的各種工作也有序恢複,龍城的位置已經不適合再作為部落的中心,地域太小。
華夏早就想到了這一點,原來準備遷往遠火陶部落的地方,後來到了大河南岸,知道原南岸華部落的事,就決定以後遷往大河的南岸。
一直沒遷,還有情節的問題,這裏是華部落崛起的地方,龍興之地,感情上不願離開這裏。
喜歡我在原始社會大殺四方請大家收藏:()我在原始社會大殺四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