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滅國大戰
字數:8648 加入書籤
朱政毫無懼色,隻是一沉眸,隨即迅速拔出腰間那把老朱臨別時所賜的戰刀。
在眾人憤恨的目光中,他高舉戰刀,高聲喊道:"大明男兒,隨我躍馬橫刀,跨海出擊!
為我大明,為我黎民,雪此恥辱!
若有人敢以兵刃欺我,必斬!
令倭國三島血流成河!"
"殺!殺!殺!"
三軍將士熱血沸騰,雙眼熾熱。
他們高舉長槍,怒吼咆哮!
"上天護佑大明!大明必勝!"
朱政再次揮刀呐喊。
"上天護佑大明!大明必勝!"
三軍將士齊聲高呼,聲音震天動地,令人膽寒!
千軍萬馬之中,
朱政收刀正立,隨後目光堅定,揮手示意。
"出發!登船!向東方進發!"
三軍將士舉槍齊呼:"向東!向東!"
稍作整頓之後,
朱政一刻也不耽擱,直接率領早已操練好的五萬精銳,
登上了五艘名為“大明洪武號”的巨大鐵船。
當然,五艘船無法容納全部士兵,還有另外五艘木質戰船作為補充。
這也是無奈之舉。
一年時間,也隻能造出五艘這樣的巨艦!
不過,朱政對此已相當滿意。
很快,在所有人準備完畢登船後,整裝待發。
一聲令下,十艘巨艦緩緩離岸,浩浩蕩蕩朝海中進發,拉開了一場滅國大戰的序幕。
船剛起程,朱政忽然心中一動,駐足甲板,回首眺望。遠處城牆上,隱約可見一道挺拔身影正凝視著他,那便是祖父老朱。身旁陪伴的,還有太子朱標。
朱政深深呼吸,向二人揮手告別,毅然轉身不再回頭。
城頭之上,年逾六十的朱元璋雖已看不清孫子的模樣,仍努力張望,滿是不舍。當看到朱政揮手時,老淚縱橫,也揮手回應:“去吧,好孩子。即便我全力扶持,最終還是要靠你自己闖出一番天地。唯有用自己的實力贏得軍心,才能穩固江山。別讓我失望……”
許久後,朱元璋才回過神來,對仍在凝視的朱標說道:“時間夠多了,你考慮得怎麽樣?”
朱標一時沒反應過來,朱元璋嚴肅地再次問起對冊立朱麟為皇太孫的看法。朱標明白後立即表態支持,朱元璋聽罷欣慰大笑,誇他是個好兒子。朱標心中雖有微詞,但麵上還是恭敬回應。
他的視線再次落在那漸漸遠去、最終隱沒於天際線的戰船,以及朱政的背影上。心中默默想著,自己的兒子正在為大明征戰異域,在戰場之上揮刀拚殺!
身為父親,怎能有絲毫懈怠?若等到朱政歸來,自己又該如何麵對?
想到這些,朱標不由得回憶起之前與朱政交談的情景。那時,他們暢談大明的未來規劃,展望開疆拓土的宏圖偉業,以及士農工商並舉的國策。
他還想起了自己決心要促成的遷都大事。
此刻,朱標忽然開口說道:
“父皇,之前我提到的大明未來必須解決土地問題,並且要開拓疆域。當時您也非常認可我的想法。既然如此,為了大明長久穩固,兒臣認為,那一度擱置的遷都事宜,應當重新提起。”
皇帝聽後,略作沉吟,點了點頭。
其實,他早有遷都之意,也與朱標商議過此事。隻是後來被其他事務耽誤了,一時未能著手。
對於朱政提出的各項決策,皇帝亦十分認同。
於是,此刻並無異議,他問:“你有何計劃?可以選定地點?”
“西安府!”朱標毫不猶豫地答道。
顯然,他早已有所考慮。
他嚴肅地說:“自古以來,偏居一隅之地難以兼顧南北疆域。所以多數會選擇南北交界處,這樣更利於統治全國。父皇原本想遷都鳳陽,但鳳陽雖是我們的發祥之地,卻與應天府一樣,地理位置不佳!而且如今我們控製力較弱的區域在北方,為強化這一塊,新都應選在更靠北的位置。因此,北平府、開封府、西安府、洛陽府等地比應天府更為適宜。經過反複權衡,兒臣認為西安府是最佳選擇。自古以來,這裏就是……龍盤虎踞,統領南北易如反掌!”
朱標又補充道:
“這不過是兒臣初步的想法。遷都關乎百年大計,究竟是否定在西安府,兒臣認為不必急於決斷!完全可以拿到朝堂上商討一番。如果可行,屆時兒臣親自前往西安府實地考察後再作定論也不遲!”
“嗯……西安府,可以!先讓文武百官討論一下,查漏補缺,確實穩妥……”
皇帝聽了,略作思索,也覺得有理!
但當他聽到朱標說要親自實地考察時,不禁有些猶豫地問道:“有必要讓你親自去一趟嗎?”
“非兒臣不可!”朱標語氣堅定地回答。
遷都之事關乎家族千秋萬代的根基與江山的安定,絕非小事,父王,我實在無法放心,且此事宜早不宜遲,一旦推行,不僅朝廷需遷移,功臣權貴、富豪世家也要隨之遷移,這正是一個削弱他們勢力的好機會,讓他們遠離紮根多年的故土。日後將江山交予後人時,他們會更順從,不會有任何牽絆。但要實現這一切,必須經過父王和我的兩朝努力才行,所以父王,我必須親自前去確認!”朱標話音剛落,氣息稍顯急促,臉色也略顯病態的蒼白,但很快恢複如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老朱並未察覺他的異樣,隻是默默思索著他的話,他深知遷都牽涉諸多複雜因素,隻有朱標親自主持才能確保穩妥。稍作沉吟後,便點頭同意:“那就由你親自去查看,這是最好的安排。”朱標聞言點頭一笑。
父子二人不再言語,默契地將目光投向應天府外的運河。運河早已幹涸,隻剩空蕩蕩的河床,他們凝視良久,陷入沉思。
與此同時,茫茫大海中,十艘巨型戰艦劈波斬浪前行,氣勢磅礴。尤其是那五艘鐵甲戰艦,陽光下反射出冷冽的金屬光澤,令人震撼又心生畏懼。船頭獵獵飄揚的大明龍旗下,眾人仿佛看到了海上守護者。
然而,令將領和士兵疑惑的是,艦隊正駛向的方向似乎並非倭國,而是明國東南沿海。許多人不解,為何不去攻打倭國?在洪武號戰艦的船艙內,征倭的主要將領齊聚一堂,朱政居於主位,馮勝、藍玉等人按序分坐兩側,李景隆也在其中,他不知為何,竟主動請纓隨行,誓言為國效力。
朱標對這一舉動有些摸不透,但還是默許了他的請求。
言語間滿是激昂之辭,一副胸懷壯誌、不願倚仗祖輩功績坐享其成的模樣。朱政聽後,心中既覺奇怪又有些啼笑皆非,一時難以決斷是否答應。
盡管如此,想到靖難首功之臣李景隆的威名,朱政也不敢掉以輕心。一番權衡之後,最終點頭應允。
無論李景隆能力如何,對於此次征倭並無太大影響,隻要關鍵戰役不讓他參與即可。況且,朱政也對李景隆的表現充滿好奇,想看看這位聲名在外的勳貴子弟究竟是真才實學還是徒有虛名。
就在朱政思索之際,性情急躁的平安按捺不住,先行出列,先是一禮,隨即急切詢問:“末將冒昧,請問大將軍,我們此行是要去哪裏?不是說去倭國嗎?為何感覺是在往南走呢?”此言一出,馮勝、藍玉、徐允恭、瞿能、李景隆等人也將目光聚焦於朱政,顯然對這個問題同樣疑惑不解。
聽罷,朱政回過神來,笑著回應:“沒錯,我們的目標確實是征討倭國。不過,東南沿海的倭寇也必須一並鏟除,為百姓消除隱患。但這股倭患,並非全由倭國人造成!”
眾人聞言,一時未能明白其中深意。片刻後,馮勝似有所悟,眼中精光閃爍,撫須追問:“將軍的意思是我們先對付東南沿海的海盜?”“正是,老將軍慧眼識珠!”
眾人頓時恍然大悟。原來明初的倭患不僅來自倭人,更有不少是由朱元璋平定天下時敗退的敵人的殘餘勢力所為,比如方國珍、張士誠等部下的遺黨。他們逃亡海外,成為頻繁騷擾沿海地區的海盜。
盡管眾人對具體情形不太清楚,但也有所耳聞。朱政環顧四周,緩緩說道:“事分先後,依次解決。倭國固然要攻打,但這夥海盜也必須徹底肅清!”
徹底清除東南沿海的倭患!
我反複思考後決定,先平息海盜之亂,再攻打倭國!
畢竟倭國在那裏,跑不掉。
但海盜就不一樣了。
如果我們大軍出動攻打倭國的消息傳出去,
他們一定會四處逃竄,到時要去哪裏找他們呢?
等我們回來,他們又會卷土重來,不得不防啊!”說完,大家互相看了一眼,紛紛點頭同意。
確實像朱政說的那樣,倭國的老巢就在那兒,跑不掉。
可海盜就不一樣了。
如果不一次性消滅他們,
一旦知道消息,他們就會逃跑。
茫茫大海,到哪去找?
難道要一直和他們耗下去嗎?
等他們一走,又會卷土重來,煩死人了!
所以,先對付海盜,再攻打倭國,確實是最好的辦法!
在場的宋國公馮勝根據自己的豐富帶兵經驗,想到更多。
他眯著眼睛試探性地問:
“在我看來,大將軍的這個策略,不僅考慮到了剿滅海盜的困難,
恐怕還有鍛煉軍隊的意圖吧?”
朱政聽了,先是讚賞地看了馮勝一眼,然後笑著點頭:
“沒錯,雖然我們的五萬士兵都是大明的精銳,
但他們原本屬於不同的衛所營伍,是新組建起來的!
盡管經過嚴格訓練,
但在配合和指揮上還需要實戰磨合!
而且,海上作戰也需要讓將士們熟悉一下!
所以,正好可以用這些海盜讓他們小試牛刀。
之後再去攻打倭國,才能更穩妥!”
話音剛落,馮勝不禁連連讚歎地看著朱政。
他對朱政的軍事才能以及領兵作戰的天賦看得清清楚楚!
可即便如此,他心裏還是對朱政能否帶領這五萬大軍,承擔滅國之戰的重任感到懷疑。
畢竟,這和演武時與藍玉等人小規模比試不同!
這是真正的戰場廝殺!
而且,帶兵數量從幾千人驟然增加到五萬人!
五萬大軍,統籌、調動、後勤保障等方方麵麵的難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掌握著五萬大軍的生殺大權,稍有差池,便是萬劫不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換句話說,之前的演武,隻能說明朱政可以成為一名猛將。
但他是否能勝任大軍統率,還要畫個問號!
不然的話,朱標怎麽會派穩重且經驗豐富、帶兵經驗豐富的馮勝過來?
就是為了讓馮勝為朱政查漏補缺,幫助帶好這支大軍!
在馮勝看來,朱標的意思,就是讓馮勝和藍玉去幹髒活累活。
而勝利後的功績和威名,則歸於朱政!
對此,他倒也沒啥不滿。
他自己清楚,已經官至極品,功勞太多反而是麻煩。
相反,隻要能讓老朱和朱標滿意,那才是最重要的!
讓馮勝沒想到的是,朱政年紀輕輕,剛掌大權,統領大軍,卻能如此沉穩。
他的謀劃非常周全,甚至連部隊磨合訓練都考慮到了,表現得極為穩重!
完全不像個初次帶兵的年輕人,頗有大將風度。
指揮起來,顯得格外從容!
即使是古代的冠軍侯,大概也就這樣吧!
真是難得一見的英才啊!
看來,他受朱標之托前來協助,似乎有些多餘了。
馮勝暗暗歎息,搖了搖頭。
旁邊的藍玉聽了,也忍不住挑挑眉,驚訝地看著朱政。這家夥還真有點本事!
朱政剛才說的話,連他都沒想到。
由此可見,之前演武時他之所以落敗,確實不冤。
不過,光是這樣還不足以讓他心悅誠服。
畢竟,說得再好聽,想讓人信服,還是要靠戰場上的真實表現!
到時候,才能真正看出誰更有實力。
想到這裏,藍玉又緩緩閉上了眼睛。
戒備!
這時,在場的徐允恭、瞿能等人也紛紛恭敬地開口說道:
“大將軍思慮周密,我們沒意見,定會遵從大將軍的命令!”
見此情景,朱政隻是笑著點點頭,沒多說什麽。
實際上,他不僅要消滅海盜,清除沿海倭寇,還要練兵。
更重要的是,他此次出行的目標是前往東南沿海,安排大明百姓遷往倭國。
要知道,他雖然有五萬精銳,用來攻打倭國已經足夠了!
但真正的難點在於占領倭國後的問題,以及如何同化倭國。
畢竟,倭國差不多相當於大明的一個行省,人口也不少。
僅憑這五萬精銳就想完全控製下來,那是不可能的!
他也無法在倭國一直待下去,最多留一部分軍隊駐守。
因此,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把倭國完全並入大明版圖。
這就需要從大明境內遷移大量人口過去補充!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才能真正讓倭國成為華夏民族的土地!
對此,朱政早與老朱商量過,已經有了大致的計劃。
不過這些沒必要對馮勝他們說明。
喜歡大明皇孫:開局教朱元璋當皇帝請大家收藏:()大明皇孫:開局教朱元璋當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