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臨蒼府借兵 安南王起義
字數:7898 加入書籤
第276章 臨蒼府借兵 安南王起義
時至四月,臨蒼府街道兩旁繁花似錦。
粉白相間的杏花、桃花,挨挨擠擠掛滿枝頭。微風拂過,花瓣如雪花般輕輕飄落,灑在青石板路上,鋪就了一層繽紛的花毯。
抬頭仰望,天空湛藍如寶石,陽光溫柔地灑下,整個臨蒼府處處洋溢著四月獨有的生機,讓人仿若置身世外桃源,忘卻了塵世的煩惱。
但此時在臨蒼府的府衙之內,知府徐文卻是滿臉怒色,他正在為近日城內謠言四起而感到憤怒。
“查!給本官嚴查不怠。自今日起,再有胡言亂語者,押入牢中。”
徐文氣得咬牙切齒,胡須顫抖。
近日城內不知從哪裏傳來謠言,說當今聖上弑父殺君,篡奪皇位,並非天下正統。
這還了得?此謠言若是傳入京師,徐文自知自己的官運也就到了盡頭,所以他必須要將這股邪風吹滅。
而在他身側,坐著一位威嚴之人。
此人乃是臨蒼守備,姓單名喜,今年五十有二,生的麵闊眉寬,眼如丹鳳,頜下一把稠密的胡須為其獨有,顯得麵相剛猛異常。
這單喜曾任幽州守備多年,但因性格過於耿直,前些年與兵部尚書蕭玉發生了爭執,便被蕭玉找了個由頭調任到了臨蒼府。
雖仍任守備一職,但城池卻相差甚遠,這官位等同於越做越低。
在單喜身後,還站著一位年輕之人。這年輕人與單喜幾近相同,除了那把胡須,簡直就是單喜複刻的模樣。
他名喚單青峰,是單喜的家侄。
單青峰自幼隨在單喜身邊,八歲便開始學習單家槍法,如今二十有四,一套單家槍已被他學去九成,造詣頗深。
這叔侄二人今日來到知州府,倒不是因為流言而來,而是另有他事。
“徐大人,我這侄兒武藝已成,如今國家正需棟梁之材,還請徐大人美言,將其送去軍中為國效力。”
徐文心裏跟明鏡兒似的,對於單喜和蕭玉之間的關係再清楚不過了。
此刻聽到單喜開口相求,不禁麵露難色,遲疑地開口說道:“單將軍啊,如今這北邊的戰事頻繁得很呐!您為何非得讓他去參軍呢?依我看,就這麽待在您身旁不也挺好嗎?”
單喜聽聞此言,卻是麵色一正,神情激昂地大聲回應道:“徐大人此話差矣!想我等堂堂七尺男兒,自當胸懷大誌、誌存高遠,豈能偏安一隅、庸庸碌碌度過此生?如今國家正值多事之秋,正是我輩挺身而出、保家衛國之時!若侄兒能投身軍旅,奮勇殺敵,不僅能夠為國盡忠,亦可為自己掙下一份功名榮耀,豈不比終日廝混於我身側要強得多?”
說罷,單喜眼中閃過一抹堅定之色,仿佛已經看到了單青峰在戰場上縱橫馳騁、英勇殺敵的英姿。
“可是單將軍,不是我說您,你若早有此心,何必又去得罪那蕭尚書啊。”
單喜哼聲道:“此乃我們之間私事,蕭大人若是以大局為重,自不會計較其中。”
徐文不屑地哼一聲,心想:若真如此,你為何不親自去找蕭大人,還要前來求我?
“既然單將軍這樣說了,那本官就勉為其難,上書蕭大人。不過醜話說在前麵,這蕭大人如何決,本官可是愛莫能助啊。”
單喜點點頭,對徐文抱拳道:“如此多謝徐大人。”
徐文借機道:“單將軍,最近這城內可是有些不太平啊,我這府衙人手不足,您看是不是調些兵士過來幫幫我啊?”
單喜微微皺眉,想著這城內本就是你府衙的事情,與我兵士何幹?但轉念一想,如今正在用他之際,若不應允,隻怕青峰從軍難以成事。
“好吧,徐大人,稍後我調撥二十名兵士前來。”
徐文一聽有些不悅,想著張了次嘴,隻派二十人前來,也太不重視我了。
“嗯,那就這樣吧。”
徐文沉著臉下了送客令,單喜與單青峰便離開了知州府。
“叔父,何必求他,侄兒自己前去報名,終有出頭之日。”
單青峰年輕氣盛,看不得單喜低聲下氣為他求情。
單喜搖搖頭,慢聲道:“你懂什麽,你這般武藝足可斬將殺敵,若是無人舉薦,隻能從兵卒做起。等你當了將軍,那要到了何年何月?”
“可是,叔父……”
“罷了,稍待些時日,若是徐大人不肯相幫,叔父再為你謀求他路。”
單青峰低下頭,心有不甘地應道:“侄兒知道了。”
臨蒼府這會兒已經亂了套,衙役與兵士在街上四處抓人,但凡敢散播謠言者,一律抓去入牢。
一時之間鬧的人心惶惶,百姓敢怒不敢言,反倒相信了所傳為真。
而在興州,寧王卻收到了一份大禮。
唐嵐解下肩上包裹,雙手呈給寧王。
“王爺,這是顧衝讓我送來,親手交於王爺。”
寧王含笑接過來,“多謝,辛苦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唐嵐淺聲道:“我已完成使命,告辭。”
寧王急忙道:“姑娘一路遠來,何必走得這樣匆忙,本王還未曾感謝。”
莊敬孝捋著胡須嗬笑道:“寧王,這唐姑娘與小女相交甚好,想必小女已經在府上等她多時了。”
唐嵐點頭笑道:“不錯,莊姐姐正等我前去,若是去晚了,隻怕她要責怪我呢。”
“哈哈……”
眾人笑了起來,寧王點頭道:“既然這樣,那本王就不留唐姑娘,後會有期。”
“王爺,後會有期!”
唐嵐英姿颯爽抱拳向眾人告別,轉身離開。
白羽衣望著唐嵐背影,輕聲說道:“這唐姑娘與顧衝關係匪淺,若不然顧衝也不會將如此重要之事交於她手上。”
莊敬孝點點頭,“聽小女說,她是唐門鏢局的人。”
白羽衣看向寧王,認真說道:“如今臨蒼府已經民心不穩,待我想出計策,寧王可先將其奪下。而這益州,怕是要借助唐門之力了。”
寧王皺眉道:“唐門乃是江湖第一門派,他們可是從來不參與官家之事,若想求助他們,隻怕很難。”
“上次收複塞北,顧衝就曾請得唐門相助,故而我才說,他與唐門關係絕非一般。”
莊敬孝想起那個包裹,問道:“寧王,這包裹內是何物啊?”
寧王也不知道,便解開包裹,從包裹內取出一個細長類似卷軸的木筒。
“這顧衝不會送來一幅畫卷吧?”
寧王嗬笑著打開木筒,順勢一傾斜,一道捆綁結實的黃綢滑落而出。
瞬間,三人都驚得瞪大了眼睛。
“聖旨!”
莊敬孝驚詫地抬頭看向寧王,寧王緊皺眉頭,也抬起頭與莊敬孝對視。
白羽衣蹙眉道:“寧王,不如先打開聖旨看看。”
寧王點點頭,小心翼翼打開了聖旨,看後眉頭更加緊皺,隨即望向了莊敬孝與白羽衣。
“聖旨所寫何事?”
莊敬孝催問道,寧王搖搖頭,難解其意,答道:“這聖旨上並無字跡。”
“無字?!”
莊敬孝湊上前來,“咦!怎會無字?”
白羽衣見到聖旨上蓋著九龍玉璽之印,而聖旨上確實並無一字,便當下沉思。
“這玉璽已經被羅維藏了起來,不知蹤跡,那這個印章又為何會在這聖旨上出現?還有,顧公公不遠千裏送來無字聖旨,寧王您可知是何意?”
寧王思忖道:“莫不是玉璽已被找到!”
白羽衣嘴角含笑,點頭道:“不錯,而且這玉璽是被顧公公找到的,不然他怎會加蓋在這無字聖旨上。”
“那這聖旨又是何意?”
“顧公公是助寧王借兵之用。”
白羽衣正愁無計可施,偏偏此時,顧衝送來了這道無字聖旨。
三日後,聖旨送到了臨蒼府的守備府。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興州邊陲之地,齊國似有異動之兆,令調臨蒼府精兵一萬,速往興州,抵禦齊軍,欽此。”
單喜跪地朗聲道:“臣接旨。”
“單將軍,皇上有口諭,命你即刻起兵,不得延誤。”
“臣謹遵皇命。”
單喜接旨下來,心中暗喜:早知有這等機會,又何必去求助徐文。
當下傳令,即刻整軍以備,明日出軍。
徐文得知此事後,大為震驚!
“單將軍,這城內算下來也不過一萬兵士,朝廷怎麽可能全部調用呢?”
單喜猶豫片刻,晃頭道:“說得也是,我也納悶著呢。但這聖旨上可是寫的清清楚楚,就是調用精兵一萬。”
“單將軍若將兵士全部帶去,那臨蒼府誰來鎮守?真若城中有變,豈不成了一座空城?”
“那徐大人的意思,是要違抗旨意行事?”
徐文連連擺手:“那倒不是,本官怎敢違抗皇上旨意。隻是……單將軍,這聖旨何在啊?”
單喜將聖旨取來給徐文看,徐文細讀一遍,見聖旨上寫的確實如此,便歎聲道:“唉!既然這樣,那咱們遵旨就是了。”
“我已傳令下去,明日開拔興州,留下偏將兩人,兵士尚有不足一千,交由徐大人統管。”
徐文點點頭,他想到了很多,卻唯獨沒有想到,這聖旨會是假的。
興州守備府,徐天放將偏將以上的將軍全部召集在府上,恭賀著寧王的到來。
不多時,寧王帶著白羽衣和莊敬孝等人走進大廳。
諸位將軍行禮之後,寧王神色凝重,目光掃過眾人,緩緩開口:“諸位將士,今日本王前來,是有要事相商。”
寧王聲音低沉卻有力,“本王方才得知,現今的皇上竟做出弑父殺君這等大逆不道之事!”
眾將聽聞,頓時一片嘩然,震驚之色浮現在一張張臉龐上。
“我朝向來以仁孝治國,如今聖上駕崩,竟是太子這等賊子所為,天理難容!”
寧王握緊拳頭,眼中滿是憤慨,心中湧起一股豪情:“本王決定起兵勤王,討平逆賊,恢複我朝清明。此番起兵,是為先皇討回公道,為天下百姓謀太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起兵!”“討賊!”將軍們的呼喊聲在廳內回蕩不絕。
寧王麵帶微笑,眼中流露出欣慰與讚賞之情,他緩緩地開口說道:“諸位將軍,此次征戰,事關重大。若有人心中有所顧慮,不願跟隨本王一同前行,大可卸下戰甲,回歸家中,享受天倫之樂;亦或是選擇離開興州,另尋他處安身立命。本王今日在此鄭重立誓,絕對不會對任何一位將軍加以刁難或責罰。”
話音剛落,在場的將領紛紛挺直身軀,恭敬地向寧王躬身行禮,齊聲高呼道:“我等願誓死追隨寧王殿下,起兵勤王,討伐那亂臣賊子、奸佞惡徒!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
寧王見狀,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他向前一步,雙手抱拳,向著眾將深深一揖,高聲說道:“好!本王在此衷心感謝各位將軍的赤膽忠心。有諸君相助,何愁大事不成?待到凱旋之日,定當論功行賞,讓每一位英勇奮戰的將士都能得到應有的榮耀和獎賞!”
徐天放躬身道:“寧王,探馬來報,臨蒼府一萬精兵已向興州而來。”
寧王點頭笑道:“好,徐將軍,一切按計劃行事。”
而此時,臨蒼府的大軍在單喜率領下正向興州而來。
單青峰騎在馬上,一襲黑色勁裝,束發的黑色絲帶在風中肆意飛揚,更添幾分不羈與瀟灑。
他手中緊握著長槍,槍身閃爍著寒光,槍纓在風中烈烈作響,似在呼應著主人的豪情壯誌,仿佛整個天地都在他的腳下。
行進途中,單青峰總是感到一絲憂慮,並馬來到單喜身旁,疑惑問道:“叔父,此次調兵侄兒總感覺有些奇怪,一萬兵士幾乎抽空了臨蒼府的兵力,朝廷怎會這般輕率?”
單喜沉聲道:“我亦有此感,但聖命難違,且到興州再看究竟。”
“侄兒聽說現今寧王在興州,多有傳聞寧王仁厚賢慈,叔父可知?”
單喜微微點頭,“倒是聽說過,隻不過我未曾在京師任職,無緣相識。”
“想來傳聞不會有假,這次侄兒奮勇殺敵,那寧王自會看在眼中,屆時侄兒必會得到朝廷重用。”
單喜輕輕歎息一聲,心中不由得回想起自己當年的往事。
那時的他,又何嚐不是和眼前之人一般,胸懷壯誌、滿腔熱血地想要報效國家呢?
然而,曆經風雨滄桑後的如今,那份熾熱的初心是否還能一如既往地燃燒下去?
想到此處,單喜不禁微微搖頭,眼中流露出一絲感慨與迷茫。
喜歡王朝權宦請大家收藏:()王朝權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