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3章 屍易無限(58)

字數:15281   加入書籤

A+A-


    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的晨光裏,吳賢正蹲在石燈塔的基座旁,用糯米灰漿粘合最後一塊殘石。指尖的灰漿還沒幹透,遠處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是派去偵查的抗聯戰士小馬,他的馬鬃上沾著血,手裏的槍還在冒煙“吳先生!日軍的轟炸機群朝這邊來了,最少有二十架,還帶著燃燒彈!”
    吳賢心裏一沉,剛粘合好的石塊差點從手裏滑落。他趕緊站起身,朝著地宮的方向大喊“快讓百姓和傷員進地宮!趙剛,你帶一隊人去戰壕準備,用高射機槍打低空的飛機!”
    眾人立刻行動起來。百姓們扶著傷員,拎著剛打包好的文物殘片,匆匆鑽進地宮。趙剛帶著隊員們扛著高射機槍,跑到遺址外圍的戰壕裏,迅速架起槍架。吳賢則和沈文儒一起,把還沒來得及搬進地宮的文物箱子,用濕麻布裹了一層又一層,堆在石燈塔的陰影處——那裏是遺址裏最隱蔽的角落,或許能躲過燃燒彈。
    天空很快被陰影籠罩。二十架日軍轟炸機排成楔形隊列,轟鳴聲震得地麵都在顫抖。趙剛盯著越來越近的飛機,大喊“瞄準機翼!等它們進入射程就開火!”
    第一架轟炸機低空掠過戰壕,機翼下的燃燒彈像黑色的冰雹一樣落下。趙剛扣動扳機,高射機槍的子彈帶著火花射向天空,擊中了飛機的尾翼。飛機搖搖晃晃地偏離航線,燃燒彈落在遺址外的空地上,燃起一片火海。
    “打得好!”戰壕裏的隊員們歡呼起來,可歡呼聲很快被更密集的轟炸聲淹沒。更多的燃燒彈落在遺址裏,宮殿基址的木構殘件瞬間被點燃,火焰順著木梁蔓延,很快就吞沒了半個基址。
    吳賢看著燃燒的宮殿基址,心裏像被刀割一樣。他剛想衝過去滅火,就被沈文儒拉住“別去!火太大了,會被燒死的!”沈文儒指著地宮的方向,“咱們得守住地宮入口,不能讓燃燒彈把入口炸塌,否則裏麵的百姓和文物就都完了!”
    吳賢咬了咬牙,轉身和沈文儒一起,搬起石塊堵住地宮入口的縫隙。燃燒彈的熱浪烤得人皮膚發疼,他們的衣服很快就被汗水浸透,可誰也沒有停下。就在這時,一架轟炸機朝著地宮入口俯衝下來,吳賢趕緊把沈文儒推到旁邊的石牆後,自己也跟著撲過去。
    “轟隆”一聲巨響,燃燒彈落在離入口隻有幾米遠的地方,石塊和泥土飛濺。吳賢感覺後背一陣劇痛,伸手一摸,滿手都是血——一塊碎石劃破了他的後背。沈文儒趕緊掏出繃帶,幫他包紮“你怎麽樣?還能堅持嗎?”
    “沒事,小傷。”吳賢咬著牙站起來,繼續搬石塊堵縫隙,“地宮不能有事,裏麵還有那麽多人和文物。”
    戰鬥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日軍的轟炸機終於帶著濃煙撤退了。趙剛從戰壕裏爬出來,臉上滿是煙灰,高射機槍的槍管已經燙得發紅“咱們擊落了三架飛機,剩下的都跑了!”
    吳賢看著遺址裏的火海,心裏沉甸甸的。宮殿基址已經被燒得麵目全非,木構殘件變成了黑炭,隻有石製的柱礎還立在原地。他剛想組織隊員們滅火,就聽到地宮傳來一陣敲擊聲——是裏麵的百姓在敲門。
    眾人趕緊搬開石塊,打開地宮門。百姓們扶著傷員走出來,看到外麵的景象,都驚呆了。一個抱著孩子的婦女看著燃燒的宮殿基址,忍不住哭了起來“咱們的遺址……就這麽沒了……”
    吳賢走過去,輕輕拍了拍婦女的肩膀“別怕,隻要地宮還在,隻要文物還在,咱們就能把遺址重新建起來。現在最重要的是滅火,不能讓火勢蔓延到地宮。”
    隊員們和百姓們紛紛行動起來,有的用水桶提水,有的用濕麻布撲火。林蘭帶著醫療隊的護士們,在旁邊的空地上設立臨時救護點,為受傷的隊員和百姓處理傷口。
    忙到傍晚,火勢終於被控製住了。吳賢坐在地宮門口的石塊上,看著被燒得焦黑的宮殿基址,心裏滿是愧疚。沈文儒走過來,遞給她一塊從火場裏撿回來的陶片“你看,這是渤海國時期的陶片,上麵的花紋還能看清。隻要還有這些殘片在,咱們就能一點點把文物複原,把遺址重建起來。”
    吳賢接過陶片,指尖觸到上麵的花紋,心裏漸漸有了力量。他站起身,對眾人說“大家辛苦了!今晚咱們先休息,明天一早,咱們就開始清理火場,尋找幸存的文物殘片。隻要咱們不放棄,遺址就不會真正消失!”
    第二天一早,眾人就開始清理火場。隊員們用鐵鍬鏟開燒焦的木構殘件,百姓們則小心翼翼地在灰燼裏尋找文物殘片。吳賢帶著幾個隊員,在宮殿基址的中心區域挖掘,希望能找到更多有價值的文物。
    挖到中午,一個隊員突然大喊“吳先生,你快來看!這裏有個東西!”吳賢跑過去,看到隊員手裏拿著一個青銅鼎,鼎身雖然被熏黑了,但上麵的饕餮紋還清晰可見。“這是渤海國時期的青銅鼎,太珍貴了!”沈文儒激動地說,“趕緊把它擦幹淨,放進地宮保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接下來的幾天,眾人在火場裏陸續找到不少文物殘片,有陶片、瓷片,還有一些金器和銀器的殘件。吳賢把這些殘片都交給沈文儒,讓他分類整理,為以後的複原做準備。同時,他還派人去附近的村子,尋找更多的幫手,一起重建遺址。
    可就在這時,一個壞消息傳來——日軍的地麵部隊正在朝著遺址的方向推進,他們想在撤退前,徹底摧毀遺址和地宮,讓裏麵的文物永遠消失。趙剛從偵查回來,臉色蒼白“日軍有一個聯隊的兵力,還帶著坦克和重炮,估計明天一早就會到。咱們的人太少了,根本抵擋不住。”
    吳賢心裏一緊,他知道,日軍這次是來真的,他們絕不會善罷甘休。他召集了隊員們、抗聯戰士和百姓們,在宮地裏召開緊急會議“日軍明天一早就要到了,咱們不能坐以待斃。地宮是咱們最後的防線,咱們要守住地宮,保護好裏麵的百姓和文物。”
    趙剛站起來說“我帶一隊人去遺址外圍設埋伏,用炸藥炸坦克的履帶,拖延他們的進攻時間。吳先生,你帶著其他人在宮地裏做好防禦,一旦我們抵擋不住,就趕緊關上地宮門,用石塊堵住入口。”
    沈文儒也說“我會把文物殘片和珍貴文物都藏在地宮的最深處,用石板封起來,就算日軍炸開入口,也找不到它們。”
    百姓們紛紛表示,要和隊員們一起戰鬥,保護遺址和文物。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人說“我活了一輩子,從來沒見過這麽珍貴的遺址。就算是死,我也要和遺址一起,不能讓鬼子把它毀了!”
    當天晚上,眾人就開始做準備。趙剛帶著隊員們在遺址外圍挖了不少陷坑,裏麵埋上炸藥,還在道路上設置了路障。吳賢則帶著其他人,在地宮入口處堆起厚厚的石塊,隻留下一個能容一人通過的小口。沈文儒把文物殘片和珍貴文物都藏在地宮的最深處,用石板封好,還在石板上塗了一層泥土,偽裝成普通的地麵。
    第二天一早,日軍的地麵部隊果然到了。坦克在前麵開路,重炮在後麵架設,士兵們舉著槍,朝著遺址的方向推進。趙剛看著越來越近的日軍,大喊“等坦克進入陷坑區域就引爆炸藥!”
    第一輛坦克剛走到陷坑區域,趙剛就拉動了引線。“轟隆”一聲巨響,炸藥爆炸,坦克的履帶被炸斷,歪歪扭扭地停在原地。後麵的日軍士兵頓時亂作一團,趙剛趁機帶領隊員們衝上去,用步槍和手榴彈朝著日軍射擊。
    日軍的指揮官氣得大喊,下令重炮朝著遺址外圍開火。炮彈落在陷坑區域,炸起陣陣泥土和碎石,趙剛和隊員們隻好撤退到遺址裏麵,與吳賢匯合。
    “日軍的火力太猛了,咱們抵擋不住了!”趙剛喘著氣說,“趕緊關上地宮門,用石塊堵住入口!”
    眾人趕緊把最後幾個百姓推進地宮,然後關上地宮門,用石塊把入口堵得嚴嚴實實。吳賢靠在石塊上,能聽到外麵日軍士兵的喊叫聲和重炮的轟炸聲,地宮頂部的泥土簌簌往下掉,石門也在微微晃動。
    “大家別害怕,地宮很堅固,能擋住炮彈。”吳賢的聲音雖然有些發顫,但還是努力保持鎮定,“咱們已經把文物藏好了,就算日軍炸開入口,也找不到它們。隻要咱們堅持住,就一定能等到援軍。”
    地宮裏的百姓們雖然都很害怕,但看到吳賢堅定的眼神,也漸漸平靜下來。林蘭帶著護士們,為受傷的隊員和百姓處理傷口;沈文儒則在一旁,整理著剛找到的文物殘片,仿佛這樣就能忘記外麵的危險。
    外麵的轟炸聲持續了很久,終於漸漸停了下來。吳賢貼著石塊,能聽到日軍士兵的腳步聲和說話聲,他們好像在試圖炸開地宮門。“轟隆”一聲巨響,石門被炸開了一個小口,石塊和泥土掉了下來。
    “準備戰鬥!”吳賢大喊著,舉起洛陽鏟,隊員們和抗聯戰士們也紛紛舉起武器,盯著石門的方向。就在這時,外麵突然傳來一陣喊殺聲——是八路軍的援軍到了!
    日軍士兵們聽到喊殺聲,頓時慌了神,紛紛朝著遺址外撤退。吳賢趁機帶領隊員們衝出去,與八路軍的援軍匯合,一起朝著日軍追擊。戰鬥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日軍終於被打敗,狼狽地朝著遠方撤退。
    吳賢看著日軍撤退的方向,鬆了口氣,癱坐在地上。八路軍的指揮官走過來,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們辛苦了!我們收到消息,就趕緊趕來了,幸好趕上了。”
    吳賢笑了笑,剛想說話,就感覺眼前一黑,暈了過去。醒來時,他躺在地宮的臨時救護點裏,林蘭正在為他換藥。“你醒了?”林蘭笑著說,“你太累了,又受了傷,暈過去很正常。現在沒事了,日軍已經撤退了,遺址安全了。”
    吳賢坐起來,看著地宮裏的百姓和隊員們,心裏充滿了欣慰。他知道,他們又一次保護了文物,保護了百姓。可他也明白,日軍還沒有徹底投降,還有很多文物需要他們去保護,還有很多戰鬥在等著他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幾天後,吳賢和隊員們、八路軍的戰士們以及百姓們,開始著手清理遺址裏的戰場,修複被炸毀的地宮入口。沈文儒則帶著文物保護隊員,繼續在火場裏尋找文物殘片,為以後的複原做準備。
    可就在這時,一個消息傳來——日本宣布投降了!這個消息像一陣春風,吹遍了整個中國。百姓們歡呼雀躍,有的放起了鞭炮,有的唱起了山歌,有的則抱著親人,激動地哭了起來。
    吳賢站在遺址裏,看著歡呼的百姓們,心裏充滿了感慨。他知道,這場戰爭終於結束了,他們終於可以安心地保護文物,重建遺址了。可他也明白,戰爭留下的創傷還需要很久才能愈合,文物的複原和遺址的重建也需要很長的時間。
    他站起身,看著遠處的天空,心裏暗暗發誓他會用自己的一生,去保護中國的曆史文化,去修複被戰爭破壞的文物和遺址,讓這些珍貴的遺產永遠傳承下去,讓後人能夠記住這段曆史,記住那些為了保護文物而犧牲的英雄們。
    可他不知道的是,戰後的文物保護工作並不容易。很多文物在戰爭中流失,有的被日軍帶走,有的散落在民間,尋找這些流失的文物,成為了吳賢和其他文物保護者們新的任務。而且,戰後的中國百廢待興,文物保護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這一切都充滿了挑戰。
    吳賢看著手裏的青銅鼎殘片,心裏充滿了堅定。他知道,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他都會堅持下去,因為他相信,隻要有人願意守護,中國的曆史文化就不會消失,這些珍貴的文物就會永遠閃耀著光芒。
    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傳到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那天,百姓們從地宮裏湧出來,把帶來的紅綢子係在石燈塔的殘柱上,連灰撲撲的城牆都被貼上了“勝利”的紅紙。吳賢坐在臨時搭起的木台上,看著孩子們圍著抗聯戰士的馬奔跑,手裏還舉著用樺樹皮做的小國旗,眼眶突然有些發熱。林蘭遞過來一碗熱粥,笑著說“這下能好好喘口氣了,以後不用再躲炸彈了。”
    吳賢接過粥碗,指尖觸到溫熱的瓷壁,卻沒立刻喝。他想起之前在火場裏找到的那些陶片,還有藏在地宮深處的青銅鼎,突然意識到戰爭結束隻是開始——還有無數文物散落在民間,有的被日軍帶走,有的在逃難時遺失,更別說那些被炸毀的遺址,重建起來不知要耗費多少心力。“喘口氣可以,但不能停下。”他放下粥碗,站起身朝著地宮走去,“得先把裏麵的文物清點清楚,再想想怎麽找那些流失的東西。”
    沈文儒已經在地宮裏忙活起來了。他把找到的文物殘片按照材質分類,陶片堆成一堆,瓷片放在鋪著油紙的木箱裏,金器銀器的殘件則用紅布裹著,小心地收在鐵盒裏。看到吳賢進來,他舉著一塊刻著花紋的陶片說“你看,這是渤海國的蓮花紋陶片,邊緣還能拚上之前找到的那塊。等把所有殘片都拚好,說不定能還原出一整套器物。”
    吳賢蹲下來,拿起陶片仔細看了看,突然發現陶片邊緣有個細小的刻痕,像是人為做的標記。“這會不會是之前的工匠留下的?”他指著刻痕說,“要是能找到更多有標記的殘片,說不定能還原出當時的製作工藝。”沈文儒眼睛一亮,趕緊拿出紙筆,把刻痕畫下來“咱們得把每個殘片的細節都記錄下來,以後重建遺址的時候,這些都是重要的依據。”
    接下來的半個月,吳賢和沈文儒帶著隊員們,把地宮裏的文物逐一清點、登記、拍照。他們還在遺址周圍的村落裏走訪,尋找在戰爭中遺失的文物。有個姓金的老漢,從地窖裏搬出一個陶罐,紅著臉說“這是之前鬼子撤退時,我從他們的卡車上搶下來的,當時怕惹麻煩,就一直藏著,現在該還給國家了。”吳賢接過陶罐,看到上麵的渤海國繩紋,心裏一陣感動——原來百姓們一直都在默默守護著這些文物。
    可清點工作剛進行到一半,就遇到了難題。有幾個從外地來的商人,聽說遺址裏有文物,就想花高價買下那些陶片殘件。他們找到吳賢,遞過來一疊銀元“吳先生,這些破石頭對你們沒用,賣給我們,還能換點錢修遺址,多劃算。”吳賢把銀元推回去,臉色沉了下來“這些不是破石頭,是國家的文物,多少錢都不能賣。你們要是再敢打文物的主意,我就報官了。”商人見他態度堅決,隻好灰溜溜地走了。
    “看來戰後的文物保護,比打仗還難。”吳賢看著商人遠去的背影,歎了口氣,“不僅要防著盜掘的,還要防著這些想投機取巧的商人。”沈文儒點點頭“咱們得盡快把文物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再請政府派專人來保護。另外,還得給百姓們講文物保護的道理,讓大家都知道這些東西的重要性。”
    吳賢覺得沈文儒說得有道理,立刻寫了封信,讓小李送到附近的縣政府,請求派警力來遺址保護文物,同時申請將文物轉移到縣城的博物館暫時保管。縣政府很快回信,不僅同意了他的請求,還派了十個警察來遺址,協助他們進行文物轉移工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轉移文物那天,百姓們都來幫忙。他們小心翼翼地把文物裝進木箱,再用繩子捆好,扛在肩上往縣城走。吳賢和沈文儒走在隊伍中間,手裏捧著那個青銅鼎,生怕出一點差錯。一路上,不少村民站在路邊,看著他們的隊伍,有的還送來雞蛋和饅頭“吳先生,你們辛苦了,一定要把文物保護好啊!”
    到了縣城的博物館,館長早就帶著工作人員在門口等候。看到文物被安全送達,館長激動地握住吳賢的手“太感謝你們了!這些文物都是國家的寶貝,我們一定會好好保管,等以後條件好了,就辦個展覽,讓更多人看到咱們渤海國的曆史。”
    把文物安置好後,吳賢並沒有閑著。他聽說有不少日軍在撤退時,把搶來的文物偷偷運回了日本,就開始四處打聽消息,想找到這些文物的下落。有個曾經在日軍部隊裏當翻譯的人,找到吳賢,偷偷告訴他“我知道有一批文物被裝在一艘叫‘富士丸’的船上,準備運回日本,現在船還停在大連港,還沒出發。”
    吳賢心裏一緊,趕緊帶著趙剛和幾個隊員,連夜趕往大連港。到了港口,他們喬裝成搬運工,混進碼頭。果然看到一艘日本貨船停在岸邊,幾個日軍士兵正在往船上搬木箱,箱子上還印著“文物”的字樣。“就是這艘船!”吳賢壓低聲音說,“咱們得想辦法把箱子卸下來,不能讓它們被運走。”
    趙剛觀察了一下周圍的環境,指著碼頭旁邊的倉庫說“咱們可以先把守衛倉庫的士兵引開,然後趁機把船上的箱子搬到倉庫裏,再報官來處理。”吳賢點點頭,讓幾個隊員假裝吵架,吸引守衛的注意力,自己則和趙剛帶著其他人,悄悄爬上船,把裝著文物的箱子搬下來,運進倉庫。
    就在他們快要搬完的時候,日軍士兵發現了他們,紛紛舉著槍衝過來。“快跑!”吳賢大喊著,帶著隊員們衝出倉庫,朝著碼頭外跑去。幸好他們提前聯係了當地的抗日武裝,就在日軍快要追上他們的時候,抗日武裝的戰士們及時趕到,攔住了日軍,吳賢他們趁機安全撤離。
    第二天,當地政府派人查封了“富士丸”號,把船上剩下的文物都扣了下來。經過清點,這些文物裏有不少是從沈陽故宮和丸都山城搶來的,其中還有一本宋代的孤本《論語》。吳賢看著這本保存完好的《論語》,心裏一陣激動——又有一件珍貴的文物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可尋找流失文物的路,還很長。吳賢從大連回到遺址後,收到了一封來自北平的信,是沈文儒的老同學寫的,說在北平的古玩市場上,有人在賣一批高句麗時期的壁畫殘片,很可能是從丸都山城盜走的。吳賢立刻帶著沈文儒,趕往北平。
    到了北平,他們直奔古玩市場。在一個不起眼的小攤上,果然看到了那些壁畫殘片。攤主是個留著八字胡的中年人,看到他們盯著殘片看,就湊過來說“兩位是識貨的人吧?這些可是高句麗的寶貝,要不是我急著用錢,才舍不得賣呢。”沈文儒假裝感興趣,問“這些殘片是從哪來的?還有沒有更多?”攤主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壓低聲音說“從東北來的,還有一批在我家裏,你們要是想要,咱們可以私下交易。”
    吳賢和沈文儒對視一眼,覺得這是個把所有殘片都找回來的好機會。他們跟著攤主來到他的住處,剛進門,就看到幾個壯漢拿著刀站在裏麵——原來攤主是個文物販子,早就設好了圈套,想把他們的錢搶了。“把錢交出來,再把你們身上的東西都留下,不然就別怪我們不客氣!”攤主惡狠狠地說。
    吳賢一點也不害怕,他早就料到會有危險,提前聯係了北平的地下黨。就在攤主的手下要動手的時候,地下黨的戰士們衝了進來,很快就把這些文物販子製服了。在攤主的家裏,他們找到了另外十幾塊壁畫殘片,還有一批從其他遺址盜來的文物。
    “這些文物終於回來了。”沈文儒撫摸著壁畫殘片,激動地說,“咱們又為國家保住了一批寶貝。”吳賢點點頭,心裏卻有些沉重——還有多少文物像這樣,流落在民間,甚至流失到國外,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找回來。
    從北平回來後,吳賢更加堅定了保護文物的決心。他在遺址周圍辦起了文物保護培訓班,教百姓們識別文物、保護文物,還製定了一套遺址巡查製度,讓隊員們和百姓們輪流巡查,防止有人盜掘。他還寫信給全國各地的文物保護者,呼籲大家聯合起來,共同尋找流失的文物,保護好現存的遺址。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文物保護的隊伍中來。有曾經的抗日戰士,有大學裏的教授,有民間的收藏家,還有年輕的學生。他們有的捐款,有的捐物,有的則親自來到遺址,參與到遺址的清理和修複工作中。
    在大家的努力下,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的修複工作漸漸有了起色。石燈塔的殘柱被重新加固,宮殿基址的清理工作也基本完成,還在遺址裏發現了幾個新的地宮,裏麵藏著不少之前沒被發現的文物。沈文儒還根據找到的文物殘片,還原出了幾件渤海國時期的器物,雖然不是完整的,但也能讓人感受到當時的工藝水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可就在這時,吳賢收到了一個壞消息——他之前在戰鬥中受傷的腿,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留下了後遺症,現在越來越嚴重,醫生說要是再不好好休息,可能會落下殘疾。隊員們都勸他好好養病,可他卻搖了搖頭“遺址的修複工作還沒完成,還有那麽多文物沒找到,我怎麽能休息呢?”
    他依舊每天堅持去遺址查看修複情況,去村裏走訪百姓,尋找文物的線索。有時候腿實在疼得受不了,他就坐在石頭上,揉一揉,休息一會兒,然後繼續工作。林蘭看著他這樣,既心疼又敬佩“吳先生,你真是個鐵人,要是換了別人,早就倒下了。”
    吳賢笑了笑“我不是鐵人,我隻是不想讓那些犧牲的兄弟們失望,不想讓老祖宗留下的寶貝毀在咱們手裏。隻要能保護好文物,就算落下殘疾,也值得。”
    這天,吳賢正在遺址裏查看石燈塔的修複進度,突然看到遠處跑來一個熟悉的身影——是趙剛,他手裏拿著一封信,臉上滿是興奮“吳先生,好消息!咱們之前在大連扣下的那批文物裏,有一件青銅爵,上麵的銘文記載了渤海國時期的一段曆史,考古專家說這是重大發現,能填補渤海國曆史研究的空白!”
    吳賢接過信,仔細讀了起來。信裏說,這件青銅爵上的銘文,詳細記載了渤海國與唐朝的文化交流,還有當時的農業、手工業發展情況,對研究渤海國的曆史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太好了!”吳賢激動得手都有些發抖,“咱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又為國家的曆史研究做出了貢獻!”
    夕陽下,吳賢站在石燈塔的殘柱旁,看著遠處的群山,心裏充滿了希望。他知道,文物保護的路還很長,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隻要有像他一樣的人在堅持,隻要百姓們都能參與進來,就一定能把老祖宗留下的珍貴遺產保護好、傳承好。
    可他不知道的是,在遙遠的國外,還有大量的中國文物被收藏在博物館裏,有的甚至被私人收藏,想要讓這些文物回歸祖國,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遺址因為自然侵蝕和人為破壞,麵臨著新的危機,文物保護的工作,永遠沒有結束的一天。
    吳賢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腿,又抬頭望向天空,眼神裏充滿了堅定。他知道,隻要自己還能動,就會一直守護在這些文物和遺址身邊,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而他相信,會有更多的人接過他手中的接力棒,繼續守護著這片土地上的曆史與文明,讓它們永遠閃耀著光芒。
    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的秋風吹得茅草沙沙響,吳賢拄著新做的木杖,站在剛立起的“文物保護警示牌”前。牌子是用遺址裏廢棄的石柱刻的,上麵的字是沈文儒寫的,筆鋒遒勁“保護古跡,人人有責”。趙剛從縣城回來,手裏攥著一張皺巴巴的報紙,老遠就喊“吳先生!北平那邊成立了‘中國文物整理委員會’,專門負責戰後文物回收,還說要邀請你去北平開會呢!”
    吳賢接過報紙,指尖劃過“文物回收”幾個字,心裏一陣發熱。這幾年他們在東北找回的文物,大多臨時存放在縣城博物館,要是能有國家層麵的機構統籌,那些流失的文物回家就有了更穩的依靠。沈文儒湊過來看報紙,眼睛亮了“這是好事啊!咱們可以借這個機會,把東北流失文物的情況詳細報上去,說不定能爭取到更多人力和資金。”
    出發去北平前,吳賢特意去了縣城博物館。館長打開庫房,一排排木箱整齊地碼在架子上,每個箱子上都貼著標簽,寫著“渤海國陶片”“高句麗壁畫殘件”。吳賢打開一個箱子,裏麵是那尊從“富士丸”號上截回的青銅爵,銘文在燈光下清晰可見。“這些文物就交給你了,我們去北平爭取把它們送到更好的地方保存。”他摸了摸青銅爵,像是在跟老夥計告別。
    坐了三天火車,終於到了北平。出車站時,一個穿中山裝的年輕人舉著“吳賢先生”的牌子,看到他們就快步迎上來“吳先生,我是文物整理委員會的小王,奉命來接您。委員會特意安排您住在什刹海附近的客棧,離開會的地方近。”
    客棧的房間不大,但窗明幾淨。剛放下行李,小王就送來一疊資料“這是目前全國已登記的流失文物清單,還有幾個重點追回案例,您開會前可以先看看。這次會議主要討論兩件事,一是製定文物保護法規,二是規劃重點文物遺址的修複方案。”
    吳賢翻著資料,看到“敦煌莫高窟”“西安兵馬俑”“南京明孝陵”這些熟悉的名字,心裏泛起一陣暖意——原來全國有這麽多人在為文物奔波。沈文儒指著一張照片說“你看,這是咱們之前在洛陽保護的北魏佛頭,現在存放在北平故宮的臨時庫房裏,保存得很好。”
    開會那天,吳賢走進會場,看到不少熟悉的麵孔。有之前在西安見過的秦老,有敦煌的慧明法師,還有幾位在報紙上見過的考古專家。會議開始後,委員會主任首先講話“戰後文物保護,任重道遠。咱們不僅要追回流失的文物,還要修複被破壞的遺址,更要讓老百姓知道,這些文物是咱們民族的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輪到吳賢發言時,他把東北文物保護的經曆一五一十地講了出來,從洛陽城的戰鬥,到花園口護堤,再到渤海國遺址的守護,還有那些幫助過他們的百姓。“保護文物不是某一個人的事,是所有人的事。”他舉起一張照片,照片上是百姓們一起搬運陶俑的場景,“這些百姓或許不懂考古,但他們知道這是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拚了命也要保護。”
    會場裏響起熱烈的掌聲。會後,秦老走過來,握著吳賢的手“吳先生,你們在東北做得好啊!我聽說你們找回了不少高句麗文物,西安碑林那邊也需要你們這樣的人,要不要考慮來西安幫忙修複石碑?”
    吳賢笑著搖搖頭“東北還有很多遺址等著修複,還有很多文物沒找到,我得回去。不過要是西安需要幫忙,我隨時可以過來。”
    會議結束後,委員會給了吳賢一個重要任務——負責東北片區的文物普查,登記所有現存文物和遺址,為後續的保護和修複做準備。還撥了一筆經費,讓他們組建專業的文物保護隊伍,配備必要的工具和設備。
    回到東北後,吳賢立刻忙活起來。他在沈陽、長春、哈爾濱等地設立了文物普查點,招募了一批年輕的學生和有經驗的工匠,組成了“東北文物保護隊”。趙剛負責隊伍的安全,沈文儒負責文物鑒定和修複技術指導,林蘭則在隊伍裏設立了醫療點,保障隊員們的健康。
    普查工作比想象中更困難。很多遺址在戰爭中被破壞,加上多年的自然侵蝕,已經變得麵目全非。有一次,隊員們在長白山深處尋找一座高句麗古墓,走了三天三夜,才在一個山洞裏找到墓門,可墓裏的文物早就被日軍盜掘一空,隻剩下幾個破碎的陶俑。吳賢看著空蕩蕩的墓室,心裏一陣難受“咱們一定要把流失的文物找回來,不能讓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就這麽沒了。”
    還有一次,隊員們在鬆花江畔發現了一艘沉船,經過勘察,確定是日軍撤退時用來運送文物的船,因為遇到風浪沉沒了。吳賢立刻組織隊員們打撈,可江水湍急,加上沉船年代久遠,打撈工作異常艱難。隊員們每天泡在江水裏,手上腳上都磨出了水泡,卻沒有一個人叫苦。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終於從沉船裏打撈出一批文物,有唐代的銅鏡、宋代的瓷器,還有一些渤海國時期的金器。
    “這些文物在江水裏泡了這麽多年,得趕緊修複。”沈文儒看著打撈出的文物,心疼地說,“咱們得建一個專門的修複工作室,用專業的技術把它們修複好。”
    在吳賢的努力下,東北文物保護隊在沈陽建了第一個文物修複工作室。工作室裏配備了從北平運來的修複工具,還有專門的恒溫恒濕庫房,用來存放修複後的文物。沈文儒帶著工匠們,每天在工作室裏忙碌,小心翼翼地清理文物上的淤泥和鏽跡,一點點修複文物的裂痕。
    有一天,一個村民來到工作室,手裏拿著一個用布包著的東西,說是在自家地裏挖出來的,看著像是老物件,就送過來讓他們看看。沈文儒打開布包,裏麵是一個青銅鼎,雖然有些殘缺,但鼎身上的饕餮紋還很清晰。“這是商代的青銅鼎,太珍貴了!”沈文儒激動地說,“你立大功了,咱們會給你頒發獎狀和獎金。”
    村民擺擺手,笑著說“不用不用,這東西本來就是國家的,我隻是把它交還給國家而已。你們為了保護文物這麽辛苦,我這點小事不算什麽。”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越來越多的百姓知道了文物保護隊的工作,紛紛把家裏珍藏的老物件送過來,有的甚至主動帶路,幫隊員們尋找遺址和古墓。吳賢看著這些熱心的百姓,心裏充滿了感動——隻要人心齊,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可文物保護工作也並非一帆風順。有一次,隊員們在普查一座遼代古墓時,遇到了盜墓賊。盜墓賊手裏有槍,還帶著炸藥,想要強行盜墓。趙剛帶著隊員們衝上去,與盜墓賊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最終,盜墓賊被製服了,可幾個隊員也受了傷。吳賢看著受傷的隊員,心裏又氣又疼“這些盜墓賊太可惡了,咱們一定要加強遺址的巡查,絕不能讓他們得逞。”
    為了加強遺址的保護,吳賢在每個重要遺址都設立了巡查點,安排隊員們24小時輪流巡查。還在遺址周圍的村子裏招募了文物保護誌願者,給他們培訓文物保護知識和基本的防身技能,讓他們幫忙留意可疑人員。
    隨著文物普查和保護工作的推進,東北的文物保護工作漸漸走上了正軌。越來越多的遺址得到了修複,越來越多的文物被找回並妥善保存。吳賢還在沈陽辦了一個文物展覽,把修複好的文物展示給百姓們看。展覽那天,展廳裏擠滿了人,百姓們看著這些珍貴的文物,臉上滿是自豪。一個老人拉著吳賢的手說“沒想到咱們東北有這麽多寶貝,以前隻在電視上見過,現在能親眼看到,真是太好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吳賢看著展廳裏的人群,心裏充滿了成就感。他知道,文物保護不僅是保護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更是在傳承民族的曆史和文化,讓後人知道自己從哪裏來,了解自己的根。
    可他也明白,文物保護的路還很長。還有很多文物流失在國外,有的藏在外國博物館裏,有的被私人收藏,想要讓它們回歸祖國,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新的問題也出現了,比如城市建設對遺址的破壞,文物走私的新手段等等,這些都需要他們去麵對和解決。
    有一天,吳賢收到一封來自國外的信,是一位華僑寫的。信裏說,他在國外的一個拍賣會上看到了一件中國文物,是從東北流失的高句麗壁畫,他想把這件文物買下來,送回祖國,希望吳賢能幫忙鑒定和接收。
    吳賢看完信,心裏一陣激動。他立刻回信,感謝這位華僑的愛國情懷,告訴她會盡快安排人去接收文物。同時,他也意識到,要讓更多流失海外的文物回歸,不僅需要國家層麵的努力,也需要更多像這位華僑一樣的愛國人士的支持。
    他開始通過各種渠道,聯係海外的華僑和華人社團,呼籲他們關注中國流失文物的情況,幫忙尋找和購買流失的文物。在他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華僑加入到文物回歸的隊伍中來,有的捐贈文物,有的流失文物的線索,有的則出資幫助購買流失文物。
    吳賢的腿越來越不好了,有時候走幾步路就會疼得滿頭大汗。隊員們都勸他好好休息,可他卻依舊堅持每天去工作室看看,去遺址巡查。他說“我這輩子都在和文物打交道,它們就像我的老朋友一樣,隻要我還能動,就想多陪陪它們,多為它們做些事。”
    這天,吳賢拄著木杖,站在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的石燈塔前。夕陽的餘暉灑在石燈塔上,給它鍍上了一層金色。沈文儒走過來,遞給吳賢一張照片“你看,這是咱們剛來時的遺址,再看看現在,變化多大啊。”
    吳賢接過照片,看著照片上殘破的遺址,再看看眼前漸漸恢複生機的遺址,心裏充滿了感慨。他知道,這些年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們用自己的雙手,一點點守護著這片土地上的曆史和文明。
    他抬頭望向遠方,眼神裏充滿了堅定。他知道,隻要還有人在為文物保護努力,隻要還有人記得自己的根,中國的曆史文化就會永遠傳承下去,那些珍貴的文物就會永遠閃耀著光芒。而他,會一直守護在這裏,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喜歡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