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3章 屍易無限(138)

字數:15008   加入書籤

A+A-


    火車駛入南昌西站時,初冬的暖陽正透過雲層灑在站台上,遠處的梅嶺在淡霧中露出青綠色的輪廓,海昏侯國遺址公園的方向隱約能看到白色的保護棚,空氣裏飄著淡淡的樟樹香氣。林浩剛下車就把絨布盒子抱在懷裏,還不忘檢查裏麵的海綿隔層“這海昏侯墓的安保肯定是咱們去過最嚴的,馬蹄金要是磕出個印子就完了,海綿可得墊厚實點。”
    老煙槍把煙鍋揣進懷裏,又摸了摸背包裏的鐵棍,指尖蹭過鐵棍的防滑紋“主槨室的暗格在西側的‘柏木板’下,柏木泡了兩千年,硬得像石頭,得用特製的木鋸慢慢鋸,別用金屬鋸,免得火花濺到竹簡上。而且暗格頂部的‘鐵索網’是漢代的‘連環索’,索上有倒刺,一落下來就會纏住東西,鐵棍得插在索網的‘交叉點’,才能撐住。另外,榫卯蓋的‘小凸點’藏在柏木板的‘木紋’裏,得用手摸仔細,凸點按下去會有‘哢嗒’聲,聽到聲音再掀蓋,別硬掰,柏木脆得很。”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站台的地磚,聽著遠處的車流聲“我聽到海昏侯國遺址公園方向有文物運輸車的聲音,應該是在轉運出土的金器。《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裏說,海昏侯墓是‘贛江龍脈’的核心,暗格卡在‘金脈’上,地氣純但‘煞’重,是黃金和竹簡生出來的,得帶些艾草繩和朱砂,艾草鎮煞,朱砂護著馬蹄金不沾邪氣。而且主槨室的‘地麵’有‘空心磚’,是漢代的通風磚,挖的時候別挖破,不然外麵的濕氣會灌進暗格,把竹簡泡了。”
    我們在海昏侯國遺址公園附近找了家民宿,民宿老板是個年輕的曆史係學生,姓劉,正在寫關於海昏侯的畢業論文“主槨室的保護棚晚上七點閉館,閉館後會有三道崗亭,最後一道崗亭的保安十點會換班,你們可以那時候進去。而且保護棚的門是‘密碼鎖’,密碼是遺址公園的開園時間,我查過,是‘’。”
    劉老板還給我們看了他畫的主槨室結構圖“暗格的柏木板上有個‘圓形刻痕’,是當年工匠留的標記,你們找到刻痕,就找到暗格的位置了。另外,保護棚裏有‘文物修複台’,你們可以假裝成修複人員,就算遇到保安也能蒙混過去。”
    接下來的三天,我們忙著準備林薇從文物商店買了六隻帶絨布內襯的金屬盒子和一大包無酸紙,無酸紙能保護竹簡不被腐蝕;林浩網購了幾把特製木鋸和一卷細鋼絲繩,鋼絲繩能把馬蹄金吊上來,避免直接用手碰;老煙槍則把榫卯蓋的“小凸點”刻在橡皮上,讓我們隨時摸一摸,記熟觸感;我和瞎子、阿古拉、巴特爾去保護棚踩點,摸清了崗亭的位置和保安的換班時間,騰格爾、小楊和達來則在民宿裏練習用木鋸鋸木頭,確保力度剛好,不會鋸壞柏木板。
    出發那天,晚上十點半,我們穿著提前準備好的文物修複服,背著裝備向保護棚走去。閉館後的遺址公園格外安靜,隻有路燈在保護棚周圍亮著,淡黃色的燈光照在白色的棚頂上,顯得格外肅穆。我們繞到最後一道崗亭,剛好遇到保安換班,趁著空隙溜了過去,來到保護棚門口。
    林浩輸入密碼“”,“嘀”的一聲,保護棚的門開了。我們輕手輕腳地走進去,裏麵的空氣裏滿是木頭和泥土的味道,主槨室的複製品擺在中間,原槨室在複製品的地下,用玻璃罩著。我們繞到玻璃罩旁邊,林浩拿出信號屏蔽器,按下開關,周圍的監控指示燈立刻滅了。
    阿古拉用玻璃刀在玻璃罩上劃了一個小口子,我們順著口子鑽進去,來到原槨室的地麵。林浩用手電筒照向西側的柏木板,很快就找到了圓形刻痕。老煙槍用木鋸慢慢鋸著柏木板,鋸末輕輕落在地上,我們用無酸紙把鋸末收起來,避免留下痕跡。鋸了半個多小時,終於鋸開一塊方形的木板,露出黑漆漆的暗格,暗格裏飄出一股淡淡的金屬味,還夾雜著紙張的黴味——是馬蹄金和竹簡的味道!
    “快撐鐵索網!”老煙槍大喊,騰格爾趕緊把鐵棍插進暗格頂部的索網交叉點,用力一撐,索網被牢牢頂住。我戴上無菌手套,用鑷子小心翼翼地把暗格裏的東西夾出來一塊塊橢圓形的馬蹄金,上麵刻著“上”“中”“下”字樣,金光閃閃;還有幾卷用麻繩捆著的竹簡,上麵的漢代隸書清晰可見。我們把馬蹄金放進絨布盒子,每個金塊之間用海綿隔開,竹簡則用無酸紙包好,放進金屬盒子裏。
    剛把東西收拾好,突然,遠處傳來保安的腳步聲——是信號屏蔽器的電量快用完了,監控指示燈開始閃爍!“快把木板蓋回去!”林薇大喊,我們趕緊把鋸下來的柏木板放回原位,用特製的膠水粘好,再用木屑把縫隙填好,確保看不出鋸過的痕跡。我們順著玻璃罩的口子爬出去,剛關好保護棚的門,就看到保安拿著手電筒走了過來,我們趕緊假裝成修複人員,說在檢查複製品,保安沒多問,轉身走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回到民宿後,我們把馬蹄金和竹簡放在桌子上,劉老板看到馬蹄金,激動得眼睛都直了“這是真的馬蹄金啊!我隻在博物館的照片裏見過,沒想到能親手摸一摸!”他趕緊聯係了江西省文物局的專家,專家們連夜趕了過來,用專業的文物運輸車載走了馬蹄金和竹簡,還邀請我們去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參觀。博物館裏,專家們正在用特殊的儀器清理竹簡上的泥土,竹簡上的文字漸漸清晰,有“海昏侯食邑”“賞賜黃金”等字樣,看得我們都屏住了呼吸。
    晚上,我們在民宿裏慶祝,劉老板做了一桌江西菜,有瓦罐湯、三杯雞、藜蒿炒臘肉,還有一壺南昌特有的封缸酒。林薇喝了一口酒,突然拿出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邊寫著“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秘藏”。“我在古籍裏看到,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張雄墓’下麵有個暗格,裏麵藏著‘唐代絹衣’和‘文書’,絹衣是唐代的貴族服飾,用桑蠶絲織成,上麵繡著花鳥紋,文書是唐代的戶籍冊和契約,是研究唐代西域曆史的重要資料,”林薇看著我們,眼神裏滿是期待,“你們願意和我一起去新疆吐魯番嗎?”
    我和老煙槍、瞎子、林浩、阿古拉、巴特爾、騰格爾、小楊、達來對視一眼,都笑了。新疆吐魯番離這裏千裏之外,阿斯塔那古墓群在火焰山腳下,冬天的溫差極大,白天熱晚上冷,暗格裏可能有“幹屍”和“風沙”,而且唐代絹衣怕幹燥,一缺水就會脆裂,保護難度極大,但我們還是決定去。因為我們知道,隻要還有文物需要保護,再遠再險的路,我們都願意走。
    老煙槍點燃煙鍋,深吸一口,煙圈在燈光下慢慢散開“走!唐代西域的寶貝咱也得護著!不過這次,可得帶夠保濕的裝備,絹衣得用保濕箱裝,裏麵放濕毛巾,濕度保持在60左右。而且暗格的‘土層’是‘幹沙層’,一挖就會揚沙,得用濕棉布蓋在上麵,避免風沙迷眼。另外,暗格的‘木蓋’是唐代的‘插銷蓋’,插銷藏在蓋的側麵,得用細鐵絲把插銷挑開,才能掀蓋,我已經讓林浩磨了幾根細鐵絲,保證能用。”
    林浩掏出手機,打開阿斯塔那古墓群的衛星圖“我查了,張雄墓在吐魯番的‘阿斯塔那古墓群’東區,暗格在墓的‘北側’,那裏的幹沙層顏色比其他地方深,是深黃色的。咱們得趁古墓群閉館後進去,裏麵的監控是太陽能的,晚上七點後會斷電,咱們那時候再行動。”
    達來聽到要去新疆,眼睛裏滿是興奮“我早就想看看火焰山了!新疆的冬天雖然冷,但我在草原上住慣了,肯定能適應。還能幫你們扛保濕箱,遇到風沙,我先把濕棉布蓋好,保護絹衣不被吹壞。”
    我們舉起酒杯,酒杯裏的封缸酒泛著琥珀色的光,碰在一起發出清脆的聲響。窗外的南昌夜景漸漸安靜下來,遠處的贛江在燈光下泛著波光,樟樹的香氣還在屋裏飄著,像是在為我們的新旅程送別。我知道,明天一早,我們又要踏上新的旅程,從江西的南昌,到新疆的吐魯番,去尋找那些被歲月掩埋的國寶。
    火車在第二天清晨出發,車輪滾滾,載著我們向西行駛。窗外的景色不斷變化,從江西的山地,到湖北的平原,再到甘肅的戈壁。遠處的火焰山在陽光下泛著赤紅色的光,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幹沙堆像一座座小山,靜靜臥在火焰山腳下。
    我抱著裝有馬蹄金照片的盒子,手裏攥著保濕箱的鑰匙,心裏滿是期待——我們的下一場冒險,即將在新疆吐魯番的阿斯塔那古墓群展開,在那座神秘的張雄墓暗格裏,又有多少唐代西域的秘密在等著我們去揭開,又有多少珍貴的絹衣和文書在等著我們去守護。
    火車駛入吐魯番站時,初冬的陽光正熾烈地灑在站台上,遠處的火焰山像一條赤紅色的巨龍,在陽光下泛著灼熱的光,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幹沙堆在風裏揚起細沙,空氣裏滿是幹燥的土腥味。林浩剛下車就把保濕箱抱在懷裏,還不忘打開箱子檢查濕毛巾的濕度“這地方也太幹了,絹衣要是脫水脆裂就完了,濕毛巾得每小時換一次,濕度計也得一直盯著。”
    老煙槍把煙鍋揣進懷裏,又掏出土質采樣袋,指尖被陽光曬得發燙“張雄墓的暗格在北側的‘幹沙層’下,幹沙下麵是‘夯土層’,得先用濕棉布把幹沙蓋住,再挖夯土——夯土在幹燥環境下硬得像磚,得用溫水澆透了再挖,不然會揚沙。而且暗格的‘插銷蓋’是胡楊木做的,泡在幹沙裏兩千年,脆得一折就斷,挑插銷的時候得用細鐵絲輕輕勾,別用蠻力。另外,文書是寫在麻紙上的,一碰到幹燥空氣就會卷邊,得用濕潤的無酸紙墊著,慢慢展開。”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站台的水泥地,聽著遠處的風沙聲“我聽到阿斯塔那古墓群方向有考古隊的說話聲,應該是在清理幹屍。《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裏說,阿斯塔那古墓群是‘天山龍脈’的餘脈,暗格卡在‘火脈’上,地氣燥但‘熱煞’重,是火焰山的熱氣和幹沙生出來的,得帶些艾草繩和朱砂,艾草吸燥,朱砂護著絹衣不脆裂。而且墓道的‘牆壁’有‘通風孔’,是唐代的透氣孔,挖的時候別堵了,不然熱氣會悶在暗格裏,把文書烤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我們在阿斯塔那古墓群附近找了家維吾爾族風格的民宿,民宿老板是個本地大叔,姓買買提,家裏世代在火焰山腳下種葡萄“張雄墓晚上六點閉館,閉館後會有文物保護員巡邏,他們九點會回宿舍休息,你們可以那時候去。而且暗格的夯土層裏有‘蘆葦杆’,是唐代用來加固土層的,挖的時候別把蘆葦杆弄斷了,能看出當年的建築工藝。”
    買買提大叔還給我們端來葡萄汁“喝這個能解渴,吐魯番的水少,你們每天多喝點,別脫水了。另外,張雄墓的北側有塊‘無字木碑’,碑下麵就是暗格的位置,你們找到木碑,就找對地方了。”
    接下來的三天,我們一邊適應幹燥氣候,一邊準備裝備林薇從縣城的藥店買了十包醫用濕紙巾和幾卷無酸紙,還借了兩台便攜式加濕器;林浩網購了幾把寬頭鐵鍬和幾根細鐵絲,鐵絲磨得又細又尖,剛好能勾住插銷;老煙槍則把溫水裝在保溫壺裏,反複試驗澆透夯土的水量;我和瞎子、阿古拉、巴特爾去張雄墓踩點,摸清了保護員的巡邏路線和無字木碑的位置,騰格爾、小楊和達來則在民宿裏練習挑插銷,確保動作輕柔,不會弄壞胡楊木蓋。
    出發那天,晚上九點半,我們背著裝備向張雄墓走去。夜色裏的阿斯塔那古墓群格外寂靜,隻有風沙在幹沙堆之間呼嘯,無字木碑在月光下泛著淡灰色的光。我們走到木碑旁,先把濕棉布鋪在幹沙上,再用保溫壺裏的溫水澆在夯土層上,水一碰到夯土就發出“滋滋”的聲響,很快被吸收。
    阿古拉用鐵鍬挖澆透的夯土,夯土變得鬆軟,挖起來省力多了,我們輪流用力,挖了一個多小時,終於挖到了胡楊木插銷蓋,蓋的側麵有個小細縫,正是插銷的位置。林浩拿出細鐵絲,輕輕插進細縫,慢慢勾住插銷,一點一點地向外拉,插銷“哢嗒”一聲彈開,胡楊木蓋緩緩向上抬起,露出黑漆漆的暗格,暗格裏飄出一股淡淡的絲綢味,還夾雜著幹燥的土氣息——是唐代絹衣和文書的味道!
    我戴上無菌手套,先摸出一件疊得整齊的衣物,展開一看,是一件淡粉色的絹衣,上麵繡著花鳥紋,桑蠶絲的質地還很柔軟,正是我們要找的唐代絹衣!接著又摸出幾卷麻紙文書,紙張雖然有些泛黃,但上麵的唐代楷書清晰可見,正是戶籍冊和契約。我們把絹衣放進保濕箱,鋪上濕紙巾,打開加濕器;文書則用濕潤的無酸紙墊著,小心地放進木盒裏,每卷文書之間都用濕紙巾隔開。
    剛把東西收拾好,突然,遠處傳來保護員的手電筒光束——是我們挖夯土的時候,鐵鍬碰到了通風孔,發出了聲響!“誰在那裏?!”保護員的喊聲傳來,腳步聲越來越近。
    “快把木蓋蓋回去!”老煙槍大喊,我們趕緊把胡楊木蓋推回原位,用夯土把縫隙填好,再鋪上幹沙,用腳踩平,確保看不出痕跡。我們順著墓道的通風孔旁邊溜出去,躲進旁邊的沙棘叢,保護員的手電筒光掃過木碑周圍,沒發現異常,轉身走了。
    回到民宿後,我們把保濕箱放在陰涼處,打開加濕器,檢查絹衣和文書——絹衣沒有脆裂,文書也沒有卷邊,我們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買買提大叔看到絹衣,激動得豎起大拇指“這是唐代的衣服啊!我在吐魯番博物館見過照片,沒想到你們真找到了!”他趕緊聯係了新疆文物局的專家,專家們連夜趕了過來,用專業的文物運輸箱把絹衣和文書裝走,還說要把這些文物送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展出,讓更多人了解唐代西域的文化。
    晚上,我們在民宿裏慶祝,買買提大叔做了一桌新疆菜,有手抓飯、烤包子、大盤雞,還有一壺伊犁特曲。林薇喝了一口酒,突然拿出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邊寫著“四川成都——王建墓秘藏”。“我在古籍裏看到,王建墓的‘棺床’下麵有個暗格,裏麵藏著‘五代十國銀器’和‘樂舞俑殘件’,銀器是王建生前用的餐具,上麵刻著龍鳳紋,樂舞俑殘件是陪葬的陶俑,能還原五代十國的樂舞場景,是研究五代曆史的重要資料,”林薇看著我們,眼神裏滿是期待,“你們願意和我一起去四川成都嗎?”
    我和老煙槍、瞎子、林浩、阿古拉、巴特爾、騰格爾、小楊、達來對視一眼,都笑了。四川成都離這裏千裏之外,王建墓在成都市區,人流量大,安保嚴密,暗格裏可能有“積水”和“陶土機關”,而且樂舞俑殘件很脆弱,一碰就容易碎,保護難度極大,但我們還是決定去。因為我們知道,隻要還有文物需要保護,再遠再險的路,我們都願意走。
    老煙槍點燃煙鍋,深吸一口,煙圈在燈光下慢慢散開“走!五代十國的寶貝咱也得護著!不過這次,可得帶夠防摔的裝備,樂舞俑殘件得用泡沫防震箱裝,每個殘件都用軟布裹著,別磕碰。而且暗格的‘棺床’是石質的,下麵有‘排水槽’,得先把積水抽幹,再撬石板。另外,暗格的‘石鎖’是五代的‘八卦鎖’,鎖上刻著八卦符號,得按‘乾、坤、震、巽、坎、離、艮、兌’的順序轉動,順序錯了石板會卡住,我已經讓林浩查了八卦的順序,記熟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林浩掏出手機,打開王建墓的衛星圖“我查了,王建墓在成都的‘永陵博物館’裏,暗格在棺床的‘西側’,石板上有個‘八卦刻痕’,正是石鎖的位置。咱們得趁博物館閉館後進去,裏麵的監控是24小時的,得用信號屏蔽器把監控屏蔽了,再用黑布把鏡頭蓋住。”
    達來聽到要去成都,眼睛裏滿是興奮“我早就想嚐嚐成都的火鍋了!成都的冬天應該很暖和,我肯定能適應。還能幫你們扛防震箱,遇到積水,我先把水抽幹,保護樂舞俑不被泡壞。”
    我們舉起酒杯,酒杯裏的伊犁特曲泛著透明的光,碰在一起發出清脆的聲響。窗外的吐魯番夜景漸漸安靜下來,遠處的火焰山在月光下泛著暗紅色的光,風沙還在輕輕吹著,像是在為我們的新旅程伴奏。我知道,明天一早,我們又要踏上新的旅程,從新疆的吐魯番,到四川的成都,去尋找那些被歲月掩埋的國寶。
    火車在第二天清晨出發,車輪滾滾,載著我們向東行駛。窗外的景色不斷變化,從新疆的戈壁,到甘肅的山地,再到四川的盆地。遠處的成都平原在陽光下泛著綠色的光,永陵博物館的紅牆像一道屏障,靜靜臥在市區裏。
    我抱著裝有唐代絹衣照片的盒子,手裏攥著泡沫防震箱的鑰匙,心裏滿是期待——我們的下一場冒險,即將在四川成都的王建墓展開,在那座神秘的棺床暗格裏,又有多少五代十國的秘密在等著我們去揭開,又有多少珍貴的銀器和樂舞俑殘件在等著我們去守護。
    火車駛入成都站時,初冬的暖陽正透過薄霧灑在站台上,遠處的青城山在雲層下露出黛色的輪廓,永陵博物館的紅牆在街邊格外醒目,空氣裏飄著淡淡的火鍋香氣和濕潤的水汽。林浩剛下車就把泡沫防震箱抱在懷裏,還不忘檢查箱內的軟布固定情況“這樂舞俑殘件比咱們之前見的都脆,路上可得把箱子抱穩了,別讓殘件在裏麵晃。”
    老煙槍把煙鍋揣進懷裏,又掏出水抽機的軟管接好,指尖沾了點站台的露水“王建墓的暗格在棺床西側的‘青石板’下,石板是五代時期的整塊石料,重得很,得用撬棍和鋼絲繩一起發力才能撬開。而且暗格的八卦鎖刻在石板邊緣,‘乾’位在左上角,‘坤’位在右下角,‘震’位在左中,‘巽’位在右中,‘坎’位在下中,‘離’位在上中,‘艮’位在左下,‘兌’位在右下,得按這個順序轉,錯一個石板就紋絲不動,我昨晚在紙上畫了八卦圖,你們再記一遍。另外,銀器怕氧化,得用無絨布擦幹淨表麵的灰塵,再放進密封袋裏。”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站台的青石板,聽著遠處的川劇唱腔聲“我聽到永陵博物館方向有遊客的喧鬧聲,應該是在參觀棺床。《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裏說,王建墓是‘岷龍脈’的分支,暗格卡在‘土脈’上,地氣純但‘濕煞’重,是地下水和石材質生出來的,得帶些艾草繩和朱砂,艾草吸潮,朱砂護著樂舞俑不被水汽侵蝕。而且棺床的‘石縫’裏有‘鬆香’,是五代工匠用來密封的,撬石板的時候別把鬆香弄碎了,能看出當年的密封工藝。”
    我們在永陵博物館附近找了家川西風格的民宿,民宿老板是個成都阿姨,姓陳,祖上是做銀器修複的“王建墓晚上六點閉館,閉館後會有保安在館內巡邏,他們八點會到館外的茶館喝茶,你們可以那時候去。而且暗格的青石板下麵有‘木墊’,是用來緩衝石板壓力的,撬的時候別傷了木墊,不然會被專家發現痕跡。”
    陳阿姨還給我們泡了蓋碗茶“喝這個能解膩,你們在成都多喝點,免得吃火鍋上火。另外,棺床西側的青石板上有個‘小凹點’,是撬棍的著力點,你們找到凹點,撬石板就省勁多了。”
    接下來的三天,我們一邊適應成都的氣候,一邊準備裝備林薇從文物商店買了十張無絨布和幾包防鏽紙,還借了兩台便攜式濕度計;林浩網購了兩根重型撬棍和一卷承重鋼絲繩,鋼絲繩能承受五百斤的重量,剛好能吊動青石板;老煙槍則把八卦鎖的轉動順序編成口訣,讓我們隨時背一背;我和瞎子、阿古拉、巴特爾去王建墓踩點,摸清了保安的巡邏路線和青石板的位置,騰格爾、小楊和達來則在民宿裏練習撬石板的力度,確保既能撬開石板,又不損壞木墊。
    出發那天,晚上八點半,我們背著裝備向永陵博物館走去。夜色裏的博物館格外安靜,紅牆在路燈下泛著暗紅色的光,棺床所在的墓室裏一片漆黑。我們繞到博物館的側門,陳阿姨之前跟我們說過,側門的鎖是老式彈子鎖,用細鐵絲就能打開。林浩掏出鐵絲,彎成鉤子形狀,輕輕一勾,鎖就開了。
    我們躡手躡腳地走進墓室,打開手電筒的弱光檔,照向棺床西側的青石板——石板上的小凹點在光線下清晰可見,八卦刻痕也隱約能辨。阿古拉和巴特爾把撬棍插進凹點,騰格爾則把鋼絲繩拴在石板的凸起處,我們一起發力,“轟隆”一聲,青石板被撬起一道縫,裏麵果然有積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老煙槍趕緊把水抽機的軟管伸進去,按下開關,積水順著軟管慢慢抽出來,抽了半個多小時,才把水抽幹。林浩按照八卦順序,先轉動“乾”位的刻痕,再轉“坤”位、“震”位……每轉一個,石板就發出一聲輕響,轉完最後一個“兌”位,青石板終於被完全撬開,露出黑漆漆的暗格,暗格裏飄出一股淡淡的銀器味,還夾雜著木頭的香氣——是五代十國銀器和樂舞俑殘件的味道!
    我戴上無菌手套,先摸出一件銀色的碗,碗身上刻著龍鳳紋,邊緣還鑲著細銀線,正是王建生前用的銀餐具!接著又摸出幾塊陶俑殘件,有舞俑的裙擺、樂俑的樂器,上麵的彩繪還依稀可見。我們把銀器用無絨布擦幹淨,放進密封袋;樂舞俑殘件則用軟布裹好,放進泡沫防震箱,每個殘件之間都用泡沫隔開,避免碰撞。
    剛把東西收拾好,突然,遠處傳來保安的腳步聲——是我們撬石板的時候,鋼絲繩碰到了棺床,發出了聲響!“誰在裏麵?!”保安的喊聲傳來,手電筒的光在墓室裏掃來掃去。
    “快把石板蓋回去!”老煙槍大喊,我們趕緊把水抽機收起來,一起用力把青石板推回原位,用鬆香把石縫填好,再用灰塵把表麵的痕跡擦掉。我們順著側門溜出去,躲進旁邊的巷子,保安的手電筒光掃過側門,沒發現異常,轉身走了。
    回到民宿後,我們把銀器和樂舞俑殘件放在桌子上,陳阿姨看到銀器,激動得直拍手“這是五代的銀器啊!我小時候見過我爺爺修複過類似的,上麵的龍鳳紋是蜀地特有的工藝!”她趕緊聯係了四川省文物局的專家,專家們連夜趕了過來,用專業的文物運輸箱把銀器和殘件裝走,還說要把這些文物送到四川博物院,和之前發現的王建墓文物放在一起展出,還原五代時期的蜀地文化。
    晚上,我們在民宿裏慶祝,陳阿姨做了一桌川菜,有麻婆豆腐、回鍋肉、夫妻肺片,還有一壺劍南春酒。林薇喝了一口酒,突然拿出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邊寫著“內蒙古赤峰——遼上京遺址遼墓秘藏”。“我在古籍裏看到,遼上京遺址的‘遼景宗墓’下麵有個暗坑,裏麵藏著‘遼代鎏金鞍馬飾’和‘契丹文碑刻’,鎏金鞍馬飾是遼代貴族的馬具,用純銅鎏金打造,上麵刻著契丹紋樣,契丹文碑刻上記錄著遼代的政治製度,是研究契丹族曆史的重要資料,”林薇看著我們,眼神裏滿是期待,“你們願意和我一起去內蒙古赤峰嗎?”
    我和老煙槍、瞎子、林浩、阿古拉、巴特爾、騰格爾、小楊、達來對視一眼,都笑了。內蒙古赤峰離這裏千裏之外,遼上京遺址在草原上,冬天的草原寒風刺骨,暗坑裏可能有“積雪融水”和“凍土”,而且契丹文碑刻很脆弱,凍融交替容易開裂,保護難度極大,但我們還是決定去。因為我們知道,隻要還有文物需要保護,再遠再險的路,我們都願意走。
    老煙槍點燃煙鍋,深吸一口,煙圈在燈光下慢慢散開“走!遼代契丹的寶貝咱也得護著!不過這次,可得帶夠防凍的裝備,暖寶寶得每人貼四貼,碑刻得用保溫毯裹著,避免凍裂。而且暗坑的‘凍土’得用溫水慢慢化,水溫別超過15度,不然凍土解凍太快會塌陷,我帶了保溫壺,裏麵的水剛好12度。另外,暗坑的‘石門’是遼代的‘契丹文鎖’,鎖上刻著契丹大字,得按‘天、地、人、和’的順序觸摸,順序錯了石門會自動鎖死,我已經讓林浩查了契丹大字的寫法,記熟了。”
    林浩掏出手機,打開遼上京遺址的衛星圖“我查了,遼景宗墓在遼上京遺址的‘皇城’內,暗坑在墓的‘北側’,那裏的草原草長得比其他地方少,說明下麵是凍土。咱們得趁遺址閉館後進去,裏麵的監控是太陽能的,晚上九點後會斷電,咱們那時候再行動。”
    達來聽到要去內蒙古,眼睛裏滿是興奮“我就是草原上長大的!赤峰的冬天雖然冷,但我肯定能適應。還能幫你們扛保溫毯,遇到凍土,我先把溫水澆上去,化凍後再挖,保護碑刻不被凍裂。”
    我們舉起酒杯,酒杯裏的劍南春酒泛著透明的光,碰在一起發出清脆的聲響。窗外的成都夜景漸漸安靜下來,遠處的錦江水在燈光下泛著波光,火鍋的香氣還在屋裏飄著,像是在為我們的新旅程送別。我知道,明天一早,我們又要踏上新的旅程,從四川的成都,到內蒙古的赤峰,去尋找那些被歲月掩埋的國寶。
    火車在第二天清晨出發,車輪滾滾,載著我們向北行駛。窗外的景色不斷變化,從四川的盆地,到陝西的山地,再到內蒙古的草原。遠處的遼上京遺址在陽光下泛著土黃色的光,皇城的城牆像一條灰色的巨龍,靜靜臥在草原上。
    我抱著裝有銀器照片的盒子,手裏攥著暖寶寶,心裏滿是期待——我們的下一場冒險,即將在內蒙古赤峰的遼上京遺址展開,在那座神秘的遼景宗墓暗坑裏,又有多少遼代契丹的秘密在等著我們去揭開,又有多少珍貴的鎏金鞍馬飾和契丹文碑刻在等著我們去守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火車駛入赤峰站時,初冬的寒風正裹著草原的雪粒掠過站台,遠處的遼上京遺址城牆在皚皚白雪中露出灰褐色的輪廓,遼景宗墓所在的皇城區域,幾叢枯黃的芨芨草在風裏瑟縮,空氣裏滿是凜冽的寒氣。林浩剛下車就把暖寶寶往衣服裏貼,還不忘把保溫毯裹在裝有文物照片的盒子上“這草原的冬天也太冷了,手都快凍僵了,契丹文碑刻要是凍裂了可就完了,保溫毯可得纏緊點。”
    老煙槍把煙鍋揣進懷裏,又掏出土溫計插進站台的雪地裏,看了眼讀數“零下十五度,凍土硬得跟鐵塊似的。遼景宗墓的暗坑在皇城北側的‘祭台’下麵,祭台被雪埋了大半,得先把雪掃幹淨,再用溫水化凍土。而且契丹文鎖的‘天、地、人、和’四個字刻在石門正麵,‘天’字在上,‘地’字在下,‘人’字在左,‘和’字在右,得按這個順序摸,摸錯了石門縫裏會灌進冷風,把碑刻凍住。另外,鎏金鞍馬飾的鎏金層薄得很,拿的時候得用軟布托著,別用手碰,容易把鎏金蹭掉。”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站台的凍土層,聽著遠處的風聲“我聽到遼上京遺址方向有牧民的馬蹄聲,應該是巡邏的護林員。《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裏說,遼上京遺址是‘大興安嶺龍脈’的分支,暗坑卡在‘土脈’上,地氣純但‘寒煞’重,是凍土和青銅生出來的,得帶些艾草繩和朱砂,艾草驅寒,朱砂護著鞍馬飾不被濕氣侵蝕。而且祭台的‘雪層’下麵有‘冰殼’,化凍土的時候別把冰殼弄破,不然雪水會灌進暗坑,把文物泡了。”
    我們在遼上京遺址附近找了家牧民開的蒙古包民宿,民宿老板是個蒙古族大叔,姓巴圖,家裏世代在草原上放牧“遼景宗墓晚上五點閉館,閉館後會有護林員騎馬巡邏,他們八點會回蒙古包喝奶茶,你們可以那時候去。而且暗坑的祭台旁邊有塊‘界石’,上麵刻著契丹文,你們找到界石,就找到暗坑的位置了。”
    巴圖大叔還給我們煮了奶茶“喝這個能暖身子,你們每天喝兩碗,去墓區就不怕凍著了。另外,草原上的風大,得用防風布把身子裹住,別吹感冒了,要是感冒了,在這草原上可不好找醫生。”
    接下來的三天,我們一邊適應草原的寒冷,一邊準備裝備林薇從縣城的藥店買了二十片暖寶寶和幾卷防風布,還借了兩台便攜式暖風機;林浩網購了幾把破冰鏟和一卷細鋼絲繩,鋼絲繩能把鎏金鞍馬飾吊上來,避免直接用手抬;老煙槍則把溫水裝在保溫桶裏,反複試驗化凍土的速度,確保水溫不會太高導致凍土塌陷;我和瞎子、阿古拉、巴特爾去遼景宗墓踩點,摸清了護林員的巡邏路線和祭台的位置,騰格爾、小楊和達來則在蒙古包裏練習摸契丹文鎖,確保能按順序摸到四個字。
    出發那天,晚上八點半,我們裹著防風布,背著裝備向遼上京遺址走去。夜色裏的草原格外寂靜,隻有風聲在耳邊呼嘯,祭台的輪廓在月光下隱約可見,上麵覆蓋著厚厚的積雪。我們走到祭台旁,先拿出破冰鏟把雪掃幹淨,露出下麵的凍土層,然後老煙槍把保溫桶裏的溫水倒在棉布上,敷在凍土層上,凍土慢慢融化,發出“滋滋”的聲響。
    阿古拉用鐵鍬挖融化的凍土,凍土變得鬆軟,挖起來省力多了,我們輪流用力,挖了一個多小時,終於挖到了一塊青石門,門上刻著契丹文,正是契丹文鎖的位置。林浩深吸一口氣,搓了搓凍僵的手,先摸到“天”字,石門發出“哢”的一聲輕響;再摸到“地”字,又是一聲響;接著摸到“人”字和“和”字,青石門“轟隆”一聲,緩緩向內打開,一股帶著寒氣的風從裏麵飄出來——是鎏金鞍馬飾和契丹文碑刻的味道!
    我們趕緊把暖風機打開,對著暗坑吹暖風,防止文物凍住。騰格爾用鋼絲繩拴住一塊鎏金鞍馬飾,慢慢吊上來,鞍馬飾上刻著契丹紋樣,鎏金層在燈光下閃閃發亮,正是我們要找的遼代鎏金鞍馬飾!我戴上無菌手套,用軟布托著鞍馬飾,放進鋪著保溫毯的箱子裏;巴特爾則用鐵鍬小心地把契丹文碑刻周圍的凍土清理幹淨,再用保溫毯裹住碑刻,慢慢抬出來,碑刻上的契丹文清晰可見,正是記錄遼代政治製度的碑刻。
    剛把文物裝好,突然,遠處傳來護林員的馬蹄聲——是我們挖凍土的時候,鐵鍬碰到了冰殼,發出了聲響!“誰在那裏?!”護林員的喊聲傳來,馬蹄聲越來越近。
    “快把石門關上!”老煙槍大喊,我們趕緊把暖風機收起來,一起用力把青石門推回原位,用凍土把縫隙填好,再鋪上積雪,用腳踩平,確保看不出痕跡。我們裹緊防風布,順著草原的溝壑向蒙古包跑去,馬蹄聲在後麵漸漸遠去,我們才敢停下來喘氣。
    回到蒙古包後,我們把鎏金鞍馬飾和契丹文碑刻放在鋪著保溫毯的桌子上,巴圖大叔看到鞍馬飾,激動得豎起大拇指“這是遼代的寶貝啊!我在草原上放牧的時候,見過類似的碎片,沒想到能見到完整的!”他趕緊聯係了內蒙古文物局的專家,專家們連夜趕了過來,用專業的文物運輸車載走了文物,還說要把這些文物送到內蒙古博物院展出,讓更多人了解契丹族的曆史文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晚上,我們在蒙古包裏慶祝,巴圖大叔做了一桌蒙古族美食,有手扒肉、烤羊腿、奶豆腐,還有一壺馬奶酒。林薇喝了一口馬奶酒,突然拿出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邊寫著“浙江杭州——南宋皇陵秘藏”。“我在古籍裏看到,南宋皇陵的‘宋高宗墓’下麵有個暗格,裏麵藏著‘南宋官窯瓷瓶’和‘絹本畫卷’,官窯瓷瓶是南宋的宮廷用瓷,釉色溫潤,絹本畫卷是南宋畫家李唐的作品,畫的是《萬壑鬆風圖》的草稿,是研究南宋繪畫的重要資料,”林薇看著我們,眼神裏滿是期待,“你們願意和我一起去浙江杭州嗎?”
    我和老煙槍、瞎子、林浩、阿古拉、巴特爾、騰格爾、小楊、達來對視一眼,都笑了。浙江杭州離這裏千裏之外,南宋皇陵在西湖附近,人流量大,安保嚴密,暗格裏可能有“積水”和“白蟻”,而且官窯瓷瓶怕碰撞,絹本畫卷怕潮濕,保護難度極大,但我們還是決定去。因為我們知道,隻要還有文物需要保護,再遠再險的路,我們都願意走。
    老煙槍點燃煙鍋,深吸一口,煙圈在燈光下慢慢散開“走!南宋的寶貝咱也得護著!不過這次,可得帶夠防碰撞和防潮的裝備,瓷瓶得用泡沫防震箱裝,裏麵墊上軟海綿,畫卷得用防潮紙包好,再放進密封袋。而且暗格的‘積水’是西湖滲進來的,水裏有淤泥,得帶些抽水機和濾網,把水抽幹再撈文物。另外,暗格的‘木蓋’是南宋的‘榫卯蓋’,蓋上麵有個‘小凹槽’,是打開的機關,把木片插進凹槽,蓋就能掀開,我已經讓林浩做了幾塊木片,保證能用。”
    林浩掏出手機,打開南宋皇陵的衛星圖“我查了,宋高宗墓在杭州的‘宋六陵’遺址裏,暗格在墓的‘東側’,那裏的土層顏色和其他地方不一樣,是深褐色的。咱們得趁宋六陵遺址閉館後進去,裏麵的監控是360度無死角的,得用信號屏蔽器把整個區域都屏蔽了,再用黑布把監控鏡頭蓋住。”
    達來聽到要去杭州,眼睛裏滿是興奮“我早就想看看西湖了!杭州的冬天應該比草原暖和,我肯定能適應。還能幫你們扛防震箱,遇到積水,我先把水抽幹,保護瓷瓶和畫卷不被泡壞。”
    我們舉起酒杯,酒杯裏的馬奶酒泛著乳白色的光,碰在一起發出清脆的聲響。窗外的草原夜景漸漸安靜下來,遠處的篝火在雪地裏泛著紅色的光,寒風還在輕輕吹著,像是在為我們的新旅程伴奏。我知道,明天一早,我們又要踏上新的旅程,從內蒙古的赤峰,到浙江的杭州,去尋找那些被歲月掩埋的國寶。
    火車在第二天清晨出發,車輪滾滾,載著我們向南行駛。窗外的景色不斷變化,從內蒙古的草原,到河北的平原,再到浙江的水鄉。遠處的西湖在陽光下泛著波光,宋六陵遺址的樹木像一個個守護者,靜靜立在西湖附近。
    我抱著裝有鎏金鞍馬飾照片的盒子,手裏攥著泡沫防震箱的鑰匙,心裏滿是期待——我們的下一場冒險,即將在浙江杭州的南宋皇陵展開,在那座神秘的宋高宗墓暗格裏,又有多少南宋的秘密在等著我們去揭開,又有多少珍貴的官窯瓷瓶和絹本畫卷在等著我們去守護。
    喜歡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