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9章 屍易無限(204)

字數:15045   加入書籤

A+A-


    火焰山的熱浪裹著沙礫撲麵而來,剛靠近臨時遮陽棚,額頭上的汗就順著臉頰往下淌。張教授蹲在最大的盜洞邊,手裏捏著一塊泛著黃褐色的絲織品殘片,指尖都被汗水浸得發皺“這是高昌國特有的‘聯珠紋’絲織品,用的是西域的染色工藝,紅色是用紅花染的,藍色是靛藍,在中原很少見。”他把殘片遞給shirley楊,“你看邊緣的磨損痕跡,像是被盜墓賊用刀硬生生扯下來的,裏麵的文物恐怕遭了大殃。”
    shirley楊從背包裏掏出便攜式顯微鏡,對著絲織品殘片仔細觀察“纖維還沒有完全脆化,說明墓葬裏的濕度相對穩定。但火焰山白天溫度能超過50c,盜洞不封堵的話,熱空氣灌進去會讓文物脫水。咱們得先在盜洞上方搭建雙層遮陽棚,再用隔熱棉把洞口包起來,降低洞內溫度。”
    胖子扛著一捆鋼管走過來,t恤早就被汗水浸透“搭棚子的活兒交給我,保證比敦煌的還結實!就是這鬼天氣,待一會兒就像在蒸籠裏,咱們得多備點水,別中暑了。”
    老煙槍從帆布包裏掏出幾個葫蘆瓢,裏麵裝著墨綠色的草藥汁“這是用駱駝刺和甘草熬的,能清熱解暑,你們先喝一碗。吐魯番的沙漠裏有‘熱暈症’,頭暈惡心的時候含一片甘草就能緩解。”他一邊說,一邊在遮陽棚周圍撒上一圈幹燥的艾草,“火焰山附近有沙蜥和蠍子,艾草的氣味能讓它們躲遠些。”
    阿貴蹲在盜洞邊,手裏捧著一塊剛清理出來的回鶻文文書碎片,鼻尖幾乎貼在上麵“這上麵的回鶻文是‘木活字印刷’的!你看字跡邊緣的墨跡,比手寫的更規整,這可是個大發現!高昌國的活字印刷技術比咱們之前認為的還要早。”他從背包裏掏出透明的塑料薄膜,小心翼翼地把碎片夾在中間,“得趕緊做好防潮,這裏溫度太高,文書一脫水就會卷成筒狀。”
    接下來的三天,我們頂著烈日搭建好了雙層遮陽棚,又在盜洞周圍挖了一圈淺溝,鋪上隔熱棉,把洞內溫度勉強控製在了30c以下。準備進洞的前一晚,老煙槍煮了一大鍋綠豆湯,大家圍坐在篝火旁,聽李局長講高昌國的曆史“高昌國的貴族墓葬有‘積沙防盜’的傳統,墓道裏會填一層細沙,下麵藏著鋒利的木刺,一旦有人挖盜洞,沙子就會往下漏,把人埋在裏麵。”
    胖子喝了一大碗綠豆湯,抹了抹嘴“積沙算什麽,咱們連獻王墓的痋術都見過,還怕這個?明天我第一個下去,要是有木刺,我用工兵鏟給它撬了!”
    shirley楊卻搖了搖頭“不能大意,高昌國的防盜手段可能更隱蔽。咱們進洞前,先用探測儀掃描一遍,確定沒有金屬或木質的暗器,再用竹竿試探沙子的厚度,避免踩空。”
    第二天清晨,天剛蒙蒙亮,我們就開始準備進洞。阿貴把回鶻文文書碎片小心地放進密封盒,又往背包裏塞了兩本《回鶻文詞典》“要是在洞裏發現完整的文書,我就能當場辨認內容,說不定能找到墓主人的身份信息。”
    胖子穿著輕便的防刺服,背著強光手電筒和工兵鏟,率先順著盜洞往下爬。洞壁的沙土很燙,手剛抓上去就像碰到了烙鐵,他咬著牙往下爬了約五米,突然喊道“下麵有沙子流動的聲音!”
    我們趕緊把事先準備好的竹筐遞下去,胖子用工兵鏟把沙子一點點鏟進竹筐,很快就清出了一片能落腳的空間。他用手電筒往四周照了照,喊道“這裏有個側洞,裏麵好像有東西!”
    shirley楊和我跟著爬下去,側洞的空間很窄,隻能容一個人側身通過。走了約十米,前方突然開闊起來——這是一個約二十平方米的耳室,地麵上散落著十幾個破碎的陶罐,還有一些被扯爛的絲織品,牆角堆著幾卷已經脫水的文書,上麵的回鶻文還能隱約辨認。
    阿貴爬進耳室後,立刻蹲在文書旁,用軟毛刷輕輕掃去上麵的沙土“這些文書是用‘高昌回鶻文’寫的,記載的是商業交易記錄,有‘絲綢五十匹’‘茶葉十斤’的字樣,說明墓主人可能是個商人。”他又在一個破碎的陶罐裏發現了幾枚銅錢,上麵刻著“高昌吉利”四個字,“這是高昌國的貨幣,進一步確認了墓主人的生活年代。”
    老煙槍則在耳室的角落裏發現了一個暗格,暗格用石板封著,上麵刻著複雜的花紋。他用工兵鏟小心地撬開石板,裏麵放著一個銅製的盒子,盒子上鑲嵌著幾顆紅色的寶石,雖然有些氧化,但依然能看出當年的精美。
    “這裏麵肯定有重要的東西!”胖子湊過來,眼睛瞪得溜圓。shirley楊小心翼翼地打開銅盒,裏麵鋪著一層絲綢,絲綢上放著一卷用羊皮包裹的文書,還有一枚金印。
    張教授拿起金印,用軟布擦去上麵的灰塵,印文清晰地顯現出來“‘高昌王庭長史’!這說明墓主人是高昌國的長史,相當於現在的秘書長,地位很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阿貴則小心地展開羊皮文書,上麵的回鶻文密密麻麻,他一邊看一邊念“‘延昌二十二年,遣使者赴長安,獻絲織品百匹,求賜《金剛經》’……延昌是高昌國的年號,這一年是公元585年,正好對應隋朝時期!這文書能補充高昌國與隋朝的外交史,太珍貴了!”
    我們把耳室裏的文物小心地裝進密封盒,繼續往主墓室方向探索。主墓室的入口被一塊巨大的石板擋住,石板上刻著佛教的飛天圖案,邊緣有明顯的撬動痕跡——盜墓賊應該是用炸藥炸開了一條縫隙,才得以進入。
    胖子和幾名考古隊員一起,用千斤頂慢慢頂開石板,主墓室的景象讓我們都驚呆了墓室的中央放著一具巨大的石棺,石棺的表麵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佛教的蓮花紋,還有西域的胡商駝隊紋,融合了多元文化特色。石棺的周圍散落著大量的文物,有青銅燈、陶俑、絲織品,還有幾卷完整的回鶻文文書,但很多文物都有被破壞的痕跡,有的陶俑被摔成了碎片,有的絲織品被扯得不成樣子。
    “太可惜了!”李局長看著被破壞的文物,心疼地說,“這些文物要是能完整地保存下來,對研究高昌國的曆史文化會有多大的幫助啊!”
    shirley楊蹲在石棺旁,仔細檢查著石棺的縫隙“石棺沒有被打開過,說明裏麵的文物可能還完好。咱們得先清理石棺周圍的文物,再想辦法打開石棺,看看裏麵有什麽。”
    接下來的五天,我們都在主墓室裏清理文物。阿貴幾乎把所有時間都花在了回鶻文文書的整理上,他發現其中一卷文書是高昌國的法律條文,詳細記載了商業交易、婚姻製度、稅收政策等內容,甚至還有關於“保護絲綢古道商隊”的規定,這對研究古代絲綢之路的貿易秩序具有重要意義。
    “你看這條,‘商隊在高昌境內遇盜,由官府負責追捕盜賊,賠償商人損失’,說明高昌國對絲綢貿易非常重視,還建立了完善的保護製度。”阿貴興奮地把文書遞給張教授,“這比《隋書·高昌傳》裏的記載更詳細,能填補很多曆史空白!”
    shirley楊則在修複那些被破壞的絲織品,她用特製的膠水把絲織品碎片一片片粘起來,再用細針把斷裂的絲線縫好。其中一件“聯珠紋胡商圖”絲織品,經過她的修複,畫麵上的胡商、駱駝、貨物都清晰地顯現出來,胡商的臉上帶著笑容,仿佛正在和中原的商人交易。
    “這件絲織品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見證,”shirley楊撫摸著絲織品的表麵,“你看胡商的服飾,是西域的樣式,而駱駝背上的貨物,有中原的瓷器和茶葉,說明當時的絲綢之路貿易非常繁榮。”
    老煙槍則在主墓室的角落裏發現了一個陶罐,裏麵裝著一些黑色的顆粒,他聞了聞,又用手指撚了撚“這是高昌國的小麥種子,在火焰山的高溫下能保存這麽久,真是個奇跡。咱們可以把這些種子交給農業研究所,說不定能培育出古代小麥的品種。”
    胖子則負責搬運那些沉重的青銅器和陶俑,他雖然累得滿頭大汗,但臉上始終帶著笑容“這些陶俑太有意思了,有的是胡人樂師,有的是中原的侍女,還有的是佛教的飛天,真是把中西文化融到一塊兒了!”
    就在我們準備打開石棺的時候,警方突然傳來了好消息——他們根據我們的盜墓賊留下的工具和腳印,在吐魯番的一個小鎮上抓獲了三名盜墓賊,還繳獲了大量被盜的高昌國文物,包括完整的絲織品、回鶻文文書和青銅禮器。
    “太好了!”我們都非常高興,李局長激動地說,“這些文物終於追回來了!盜墓賊交代,他們還把一部分文物賣給了一個叫‘黑狐’的文物販子,這個‘黑狐’經常在新疆和中亞之間倒賣文物,警方已經聯合邊境部門展開追捕,相信很快就能把他抓獲,追回剩下的文物。”
    我們跟著警方去了小鎮上的臨時扣押點,看到繳獲的文物整齊地擺放在地上,其中一件“高昌王庭長史”的青銅印格外引人注目,印文和我們在主墓室發現的金印一致,顯然是墓主人的隨身之物。阿貴仔細檢查了幾卷回鶻文文書,發現其中一卷是墓主人的日記,記載了他多次出使中原的經曆,包括麵見隋文帝的場景,這對研究高昌國與隋朝的關係具有極高的價值。
    “這卷日記太重要了!”阿貴激動地說,“裏麵寫著‘隋文帝賜我錦緞百匹,許高昌通商長安’,這說明高昌國正是通過與隋朝的外交關係,才獲得了在長安通商的權利,進一步鞏固了它在絲綢之路上的地位。”
    回到墓葬發掘現場後,我們把追回的文物小心地進行了清理和登記,然後開始準備打開石棺。石棺的蓋子非常重,我們用了四個千斤頂,才慢慢把蓋子頂開。石棺裏麵鋪著一層厚厚的絲綢,絲綢上放著墓主人的屍骨,屍骨的周圍擺放著大量的陪葬品,有金器、玉器、絲織品,還有幾卷用羊皮包裹的文書,這些文物都保存得非常完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在屍骨的頭部,我們發現了一個金冠,金冠上鑲嵌著綠鬆石和紅寶石,上麵雕刻著佛教的蓮花紋和西域的卷草紋,工藝精湛,是目前發現的最完整的高昌國貴族金冠。張教授拿著金冠,感慨地說“這金冠融合了中原的冶金技術、西域的鑲嵌工藝和佛教的文化元素,是多元文化交流的結晶,堪稱國寶!”
    在石棺的角落裏,我們還發現了一個小小的漆盒,裏麵裝著幾枚印章和一把青銅刀。印章上刻著回鶻文和漢文兩種文字,漢文是“李崇信”,回鶻文是墓主人的回鶻語名字,這說明墓主人既有漢名,又有回鶻名,反映了高昌國民族融合的特點。
    隨著石棺的打開,高昌古國墓葬的發掘工作也進入了尾聲。我們共出土和追回文物五百多件,包括絲織品、回鶻文文書、青銅器、金器、玉器等,其中很多文物都是國家一級文物,對研究高昌國的曆史、文化、經濟和外交具有極高的價值。
    在發掘工作結束的那天,吐魯番文物局舉辦了一場隆重的慶祝儀式,表彰了我們在發掘和文物追回工作中的貢獻。李局長親自為我們頒發了榮譽證書,還邀請我們參加高昌國文物特展的籌備工作。
    “這些文物是絲綢之路上的瑰寶,”李局長說,“我們打算在吐魯番博物館舉辦一場‘高昌古國文物特展’,讓更多的人了解高昌國的曆史文化,了解絲綢之路的繁榮與輝煌。希望你們能繼續支持我們的工作,為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做出更大的貢獻。”
    我們爽快地答應了李局長的邀請,開始參與特展的籌備工作。shirley楊負責文物的展示設計,她根據文物的文化特色,將展示區分為“絲路貿易”“多元文化”“宗教信仰”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采用了對應的場景布置,比如“絲路貿易”區還原了高昌國的集市,“多元文化”區展示了漢、回鶻、佛教等不同文化的文物,讓觀眾能更直觀地感受高昌國的文化魅力。
    阿貴則負責展覽的講解和文物解讀,他編寫了詳細的講解詞,還製作了回鶻文與漢文的對照展板,教觀眾辨認簡單的回鶻文。他還在展覽中設置了“文書互動區”,讓觀眾通過臨摹回鶻文文書,感受古代文字的魅力。
    老煙槍則在博物館的院子裏搭建了一個“西域草藥園”,種植了高昌國時期常見的駱駝刺、甘草、紅花等植物,還設置了科普展板,介紹這些植物在古代的用途,比如紅花用於染色,甘草用於入藥,讓觀眾了解高昌國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方式。
    胖子則負責文物的搬運和安保,他每天都會仔細檢查展櫃的安全情況,還會向觀眾宣傳文物保護的重要性。他還和當地的學校合作,組織學生來博物館參觀,給孩子們講解高昌國的曆史故事,培養他們對文物保護的興趣。
    經過半年的努力,“高昌古國文物特展”如期舉辦。開展那天,吐魯番博物館裏人頭攢動,很多觀眾都是慕名而來,想要一睹高昌國文物的風采。看著觀眾們驚歎的表情,聽著他們對文物的讚美,我們心裏都充滿了成就感。
    “沒想到咱們能為高昌國文物的保護做這麽多事,”胖子笑著說,“以前我總覺得絲綢之路離自己很遙遠,現在才知道,這些文物就是絲綢之路的見證,每一件都藏著精彩的故事。”
    shirley楊點點頭“絲綢之路不僅是商道,更是文化交流之路。高昌國的文物融合了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保護好這些文物,就是保護絲綢之路的曆史記憶。我們的工作雖然辛苦,但能讓這些珍貴的文物重見天日,讓更多的人了解絲綢之路的曆史,一切都是值得的。”
    老煙槍抽著煙,望著遠處的火焰山,感慨地說“我這輩子走南闖北,見過很多文物,但高昌國的文物最讓我震撼。這裏的每一件絲織品、每一卷文書、每一件青銅器,都在訴說著絲綢之路上的繁榮與交流。咱們得把這份記憶傳遞下去,讓更多的人知道,古代的中國和西域有著多麽深厚的聯係。”
    阿貴則拿著一本剛出版的《高昌回鶻文文書集》,興奮地說“這是我這半年的研究成果,裏麵收錄了這次發掘的大部分回鶻文文書,還有詳細的解讀。以後我還要繼續研究高昌國的曆史文化,爭取能還原更多絲綢之路上的故事。”
    我看著身邊的夥伴,心裏充滿了感動和期待。從敦煌藏經洞到高昌古國墓葬,我們沿著絲綢之路一路走來,見證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與融合,也感受到了文物保護工作的意義與價值。我知道,我們的文物保護之路還很長,絲綢之路上還有很多沉睡的文物等著我們去發現,還有很多曆史的秘密等著我們去揭開。
    就在“高昌古國文物特展”舉辦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張教授突然收到一封來自甘肅文物局的緊急信件——在甘肅張掖發現了一座西夏時期的佛塔遺址,佛塔內部的地宮已經被盜墓賊打開,裏麵的大量佛經、佛像和文物被盜走,當地文物局希望我們能立刻前往協助進行搶救性發掘,還希望能幫忙追回被盜的文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西夏佛塔!”胖子一聽,立刻來了精神,“我早就聽說西夏的佛經是用西夏文寫的,特別神秘,還有西夏的佛像,風格和中原的完全不一樣!咱們趕緊收拾東西,去張掖!”
    shirley楊也說“西夏是黨項族建立的政權,文化具有獨特性,西夏文更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字,佛塔地宮的文物對研究西夏的宗教文化和曆史具有極高的價值。盜墓賊的破壞肯定很嚴重,我們得盡快過去,爭取能追回更多的文物,保護好剩下的文物。”
    老煙槍想了想,說“張掖的氣候比吐魯番濕潤,但早晚溫差大,佛塔地宮可能會有積水,咱們得準備好防水設備和防潮材料。還有,西夏佛塔的地宮可能有‘藏兵洞’之類的防盜設施,咱們得提前做好準備,避免發生危險。”
    阿貴則興奮地說“西夏文是我一直想研究的文字,雖然很難,但我已經自學了一些基礎。要是能在佛塔地宮發現西夏文佛經,我一定能幫忙解讀,說不定能發現西夏佛教的秘密。咱們趕緊出發吧,我都等不及想看看西夏的文物了!”
    我們很快就收拾好了行李,告別了李局長和吐魯番文物局的工作人員,踏上了前往甘肅張掖的旅程。火車在河西走廊上行駛,窗外的景色從沙漠變成了綠洲,遠處的祁連山白雪皚皚,像一條銀色的帶子橫亙在天際。
    火車抵達張掖站時,甘肅文物局的周局長早已舉著“西夏佛塔遺址工作組”的牌子在出站口等候。他身上的衝鋒衣還沾著泥點,手裏攥著一張皺巴巴的勘探圖,一見到我們就快步迎上來“可算把你們盼來了!佛塔在張掖大佛寺附近的戈壁灘上,是上周文物普查時發現的。盜墓賊把地宮的石門炸開了,我們在現場撿到了幾頁西夏文佛經殘片,還有一個生鏽的洛陽鏟頭,估計他們剛離開沒幾天。”
    汽車往戈壁灘方向開,沿途的植被越來越稀疏,遠處的西夏佛塔輪廓漸漸清晰——塔身已經有些傾斜,塔尖的琉璃瓦碎了大半,地宮入口處的碎石堆上還留著炸藥的痕跡。周局長指著佛塔腳下的一個土坑說“那就是盜墓賊留下的盜洞,我們用探地雷達掃過,地宮裏麵有積水,還有不少木質結構,擔心一進去就塌了,一直沒敢動。”
    我們跟著周局長走到盜洞邊,老煙槍蹲下身,用手指撚起一點泥土聞了聞“土裏有鬆油味,西夏佛塔的地宮常用鬆木做支撐,現在鬆木泡在水裏,早就糟了。咱們得先抽水,再用鋼管搭建臨時支架,不然進去就是送死。”他從背包裏掏出個布包,裏麵裝著曬幹的艾草和雄黃,“這地方蛇蟲少,但戈壁灘的夜裏冷,咱們搭帳篷的時候,在周圍撒點艾草,既能驅寒,又能防止野狗靠近。”
    shirley楊拿出便攜式水質檢測儀,往盜洞裏伸了伸“水的酸堿度是72,不算太腐蝕,但裏麵可能有黴菌,大家進地宮的時候得戴防毒麵具。阿貴,你把帶來的西夏文詞典準備好,要是發現佛經殘片,咱們當場就能初步辨認。”
    阿貴趕緊從背包裏掏出兩本厚厚的《西夏文常用字字典》,封皮都被翻得卷了邊“我這兩個月一直在看西夏文,簡單的句子應該能讀懂。聽說西夏佛塔的佛經常用‘活字印刷’,要是能找到完整的,說不定能填補西夏印刷史的空白。”
    胖子扛著抽水機走過來,摩拳擦掌“抽水的活兒交給我,保證兩小時把地宮的水抽幹!就是這戈壁灘的風太硬,待一會兒耳朵就凍得生疼,咱們得趕緊搭個臨時棚子,不然晚上都得凍成冰棍。”
    接下來的三天,我們一直在佛塔周圍忙碌。胖子帶著幾名考古隊員抽水,水抽出來的時候泛著黃綠色,裏麵還漂著幾根腐朽的木梁;老煙槍和周局長一起搭建鋼管支架,每根鋼管都要埋進地下一米深,防止地宮坍塌;shirley楊則在臨時棚裏搭建文物修複區,把帶來的恒溫箱、濕度計一一擺好,還特意準備了幾瓶除黴劑;阿貴每天都蹲在盜洞邊,對著撿到的西夏文佛經殘片琢磨,偶爾還會拿出字典,在筆記本上寫寫畫畫,連吃飯的時候都捧著殘片不放。
    第四天清晨,地宮的水終於抽幹了。我們穿著防水服,戴著防毒麵具,沿著鋼管支架慢慢走進地宮。裏麵的空氣又潮又冷,還帶著一股黴味,手電筒的光束掃過,能看到牆壁上的壁畫已經脫落了大半,隻剩下幾處模糊的飛天圖案。地宮中央的石台上放著一個巨大的木盒,木盒的蓋子已經被撬開,裏麵空空如也,隻剩下幾片撕碎的絲綢。
    “太可惜了!”周局長看著空木盒,聲音都在發顫,“這木盒裏肯定裝著西夏文佛經和佛像,現在全沒了。”
    shirley楊蹲在石台前,用鑷子夾起一片絲綢殘片“這是西夏特有的‘回鶻式織金錦’,上麵的花紋是‘纏枝蓮紋’,在中原很少見。你們看殘片邊緣的切口,是用刀整齊割開的,盜墓賊肯定是故意把絲綢撕碎,方便攜帶裏麵的文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阿貴突然指著石台下方的一個縫隙喊道“這裏有東西!”我們湊過去一看,縫隙裏卡著一頁西夏文佛經,紙張已經被水泡得發皺,但上麵的字跡還能辨認。阿貴小心翼翼地把佛經取出來,放在防水布上,用軟毛刷輕輕掃去上麵的泥水“這上麵寫的是《金剛經》!‘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和漢文版的《金剛經》內容一致,但字體是西夏文的‘楷書’,比我在字典裏見過的更規整。”
    老煙槍則在牆角發現了一個隱藏的小洞口,洞口被一塊石板擋住,石板上刻著西夏文的“藏”字。他用工兵鏟小心地撬開石板,裏麵是一個約半米寬的小密室,密室裏放著三個陶罐,罐口用蠟封著。
    “這裏麵說不定有好東西!”胖子興奮地說,剛想伸手去拿陶罐,被shirley楊攔住“先別碰,蠟封一旦破壞,裏麵的文物可能會氧化。咱們先把陶罐搬到臨時修複區,用專業工具慢慢打開。”
    我們把三個陶罐小心地搬出地宮,在臨時修複區裏,shirley楊用熱風槍輕輕吹著罐口的蠟封,蠟封慢慢融化後,露出了裏麵的絲綢。她小心翼翼地打開絲綢,第一個陶罐裏裝著十幾卷西夏文佛經,每一卷都用絲綢包裹著,雖然有些受潮,但紙張依然完好;第二個陶罐裏裝著幾尊小型的銅佛像,佛像的表麵鍍著一層金,雖然有些磨損,但依然能看出精美的工藝;第三個陶罐裏裝著一本西夏文的《番漢合時掌中珠》,這是一本西夏文和漢文的對照詞典,是研究西夏文的重要文獻。
    “太好了!這些文物太珍貴了!”周局長激動地說,“《番漢合時掌中珠》現在全世界隻有三本,這一本還是完整的,比現存的版本更詳細!”
    阿貴捧著《番漢合時掌中珠》,手都在發抖“你們看,這上麵的西夏文和漢文是一一對應的,‘天’對應‘’,‘地’對應‘’,有了這本詞典,以後解讀西夏文就容易多了!”
    接下來的一周,我們都在臨時修複區裏整理和修複出土的文物。阿貴幾乎把所有時間都花在了西夏文佛經的解讀上,他每天都捧著佛經和《番漢合時掌中珠》,逐字逐句地對照,遇到不認識的字,就用鉛筆在旁邊做標記,晚上再和shirley楊、張教授一起討論。有天深夜,阿貴突然興奮地叫醒我們,手裏舉著一卷佛經“你們看!這卷佛經上寫著‘天佑民安五年,活字印造’!天佑民安是西夏崇宗的年號,五年是公元1094年,這說明西夏的活字印刷技術比咱們之前認為的還要早!”
    shirley楊則在修複銅佛像時,發現佛像的底座上刻著西夏文的銘文“‘大夏國相嵬名仁忠造’,嵬名仁忠是西夏的著名大臣,曾擔任國相,這尊佛像應該是他為了祈福而鑄造的。”她用細砂紙輕輕打磨佛像表麵的磨損處,佛像漸漸露出了原本的金色,上麵的花紋也清晰起來——佛像的衣紋是西夏特有的“卷草紋”,手裏拿著的“法輪”上刻著西夏文的“吉祥”二字,融合了佛教文化和西夏文化的特色。
    老煙槍則在臨時棚周圍搭建了一個小小的“防風障”,用帆布和鋼管做成,既能擋住戈壁灘的寒風,又能讓空氣流通。他還在防風障周圍種了幾株耐旱的沙棘,說“沙棘的根能固定沙土,等咱們離開的時候,這些沙棘說不定能活下來,也算是給這片戈壁灘留個紀念。”
    胖子則負責文物的搬運和保管,他每天都會仔細檢查恒溫箱的溫度和濕度,確保文物不會受到損壞。閑暇時,他還會跟著周局長去附近的村莊走訪,打聽盜墓賊的線索。有天下午,胖子從村裏回來,興奮地說“村裏的老支書說,上周有幾個外地口音的人,開著一輛白色的越野車,在佛塔附近轉悠,還問過老支書‘哪裏有老物件’,老支書覺得他們可疑,沒敢多說。”
    我們把這個線索告訴了警方,警方根據胖子的信息,很快就在張掖市區發現了那輛白色的越野車。經過跟蹤調查,警方在一個廢棄的倉庫裏抓獲了四名盜墓賊,還繳獲了大量被盜的西夏文佛經、佛像和文物。
    “太好了!這些文物終於追回來了!”我們都非常高興,周局長激動地說,“盜墓賊交代,他們本來打算把文物賣給中亞的文物販子,沒想到還沒來得及交易就被抓了。這些文物對研究西夏的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要是流失了,就是我們民族的巨大損失。”
    我們跟著警方來到廢棄倉庫,看到繳獲的文物整齊地擺放在地上,其中一尊兩米高的西夏文石碑格外引人注目,石碑上刻著密密麻麻的西夏文,雖然有些磨損,但依然能看出精美的字體。阿貴仔細檢查了石碑上的文字,說“這上麵記載的是西夏崇宗時期的‘佛塔建造記’,詳細記錄了佛塔的建造時間、工匠姓名和資金來源,是研究西夏佛塔建築史的重要資料!”
    回到佛塔遺址後,我們把追回的文物小心地進行了清理和登記,然後繼續對地宮進行發掘。在清理地宮的牆壁時,我們發現了一幅完整的西夏壁畫,壁畫描繪的是“西夏貴族禮佛圖”,畫麵中有西夏貴族、僧人、侍女等,人物的服飾和表情都非常生動,是目前發現的最完整的西夏壁畫之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這幅壁畫太珍貴了!”shirley楊激動地說,“你看貴族的服飾,是西夏特有的‘圓領袍’,上麵繡著‘團花圖案’,侍女的發型是‘雙丫髻’,這些都是西夏文化的重要特征。壁畫的色彩雖然有些褪色,但依然能看出當年的鮮豔,咱們得盡快用特殊的材料對壁畫進行加固和保護,避免進一步損壞。”
    我們立刻對壁畫進行了保護處理,用特製的膠水對壁畫進行了加固,再用透明的塑料薄膜覆蓋,防止壁畫受到風沙和潮濕的侵蝕。經過兩周的努力,西夏佛塔遺址的搶救性發掘工作終於順利結束了。我們共出土和追回文物三百多件,包括西夏文佛經、佛像、石碑、壁畫等,其中很多文物都是國家一級文物,具有極高的曆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研價值。
    在發掘工作結束的那天,張掖文物局舉辦了一場隆重的慶祝儀式,表彰了我們在發掘和文物追回工作中的貢獻。周局長親自為我們頒發了榮譽證書,還邀請我們參加西夏文物特展的籌備工作。
    “這些文物是西夏文化的瑰寶,”周局長說,“我們打算在張掖大佛寺舉辦一場‘西夏佛塔文物特展’,讓更多的人了解西夏的曆史文化,了解西夏佛塔的建築藝術和宗教文化。希望你們能繼續支持我們的工作,為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做出更大的貢獻。”
    我們爽快地答應了周局長的邀請,開始參與特展的籌備工作。shirley楊負責文物的展示設計,她根據文物的種類和文化特色,將展示區分為“佛經文獻”“佛像藝術”“壁畫精品”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采用了對應的場景布置,比如“佛經文獻”區還原了西夏的“活字印刷作坊”,“佛像藝術”區展示了不同風格的西夏佛像,讓觀眾能更直觀地感受西夏文化的魅力。
    阿貴則負責展覽的講解和文物解讀,他編寫了詳細的講解詞,還製作了西夏文與漢文的對照展板,教觀眾辨認簡單的西夏文。他還在展覽中設置了“活字印刷體驗區”,讓觀眾親手操作西夏文活字,感受西夏的印刷技術,很多小朋友都圍著體驗區,興奮地印著自己的“西夏文名字”。
    老煙槍則在大佛寺的院子裏搭建了一個“西夏草藥園”,種植了西夏時期常見的甘草、枸杞、沙棘等植物,還設置了科普展板,介紹這些植物在西夏時期的用途,比如甘草用於入藥,枸杞用於養生,讓觀眾了解西夏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方式。
    胖子則負責文物的搬運和安保,他每天都會仔細檢查展櫃的安全情況,還會向觀眾宣傳文物保護的重要性。他還和當地的學校合作,組織學生來參觀特展,給孩子們講解西夏的曆史故事,比如西夏的建立、西夏與宋朝的關係等,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還時不時提出各種問題,胖子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經過三個月的努力,“西夏佛塔文物特展”如期舉辦。開展那天,張掖大佛寺裏人頭攢動,很多觀眾都是慕名而來,想要一睹西夏文物的風采。看著觀眾們驚歎的表情,聽著他們對文物的讚美,我們心裏都充滿了成就感。
    “沒想到咱們能為西夏文物的保護做這麽多事,”胖子笑著說,“以前我總覺得西夏是個神秘的朝代,現在通過這些文物,才知道西夏的文化這麽豐富,以後我得多學點曆史,不然都對不起這些文物。”
    shirley楊點點頭“西夏雖然存在的時間不長,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西夏文、西夏佛塔、西夏織錦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好這些文物,就是保護我們民族的文化多樣性,讓更多的人了解曆史上不同民族創造的輝煌文明。”
    老煙槍抽著煙,望著遠處的西夏佛塔,感慨地說“我這輩子去過很多地方,見過很多文物,但西夏的文物最讓我著迷。這裏的每一卷佛經、每一尊佛像、每一幅壁畫,都在訴說著西夏王朝的故事。咱們得把這些故事傳遞下去,讓更多的人知道,古代的中國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每個民族都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阿貴則拿著一本剛出版的《西夏佛塔佛經解讀》,興奮地說“這是我這三個月的研究成果,裏麵解讀了這次發掘的大部分西夏文佛經,還有一些西夏文的曆史文獻。以後我還要繼續研究西夏文化,爭取能還原更多西夏王朝的曆史故事。”
    我看著身邊的夥伴,心裏充滿了感動和期待。從高昌古國墓葬到西夏佛塔遺址,我們沿著古代的絲綢之路一路走來,見證了不同民族創造的燦爛文明,也感受到了文物保護工作的意義與價值。我知道,我們的文物保護之路還很長,絲綢之路上還有很多沉睡的文物等著我們去發現,還有很多曆史的秘密等著我們去揭開。
    就在“西夏佛塔文物特展”舉辦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張教授突然收到一封來自雲南文物局的緊急電報——在雲南大理發現了一座南詔國的墓葬,墓中可能藏有大量的南詔文文書和金銀器,但墓葬已經遭到了盜墓賊的嚴重破壞,很多文物被盜走,當地文物局希望我們能立刻前往協助進行搶救性發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南詔國墓葬!”胖子一聽,立刻來了精神,“我早就聽說南詔國是唐代西南地區的強國,和唐朝的關係特別密切,裏麵的文物肯定有很多中原文化和西南少數民族文化融合的特色!咱們趕緊收拾東西,去大理!”
    shirley楊也說“南詔國的文物具有獨特的民族特色和曆史價值,尤其是南詔文文書,是研究南詔國曆史和文化的重要資料。盜墓賊的破壞肯定很嚴重,我們得盡快過去,爭取能追回更多的文物,保護好剩下的文物。”
    老煙槍想了想,說“大理氣候潮濕多雨,墓葬裏的文物容易受潮發黴,咱們得準備好防潮設備和除黴劑。還有,雲南多山地,墓葬可能建在半山腰,裏麵可能有‘陷阱’,比如‘翻板’‘毒箭’之類的,咱們得提前準備好工兵鏟和防毒麵具,避免發生危險。”
    阿貴則興奮地說“南詔文是我一直想研究的文字,雖然現存的資料很少,但我已經收集了一些南詔文的拓片。要是能在墓葬裏發現南詔文文書,我一定能幫忙解讀,說不定能發現南詔國與唐朝的外交秘密。咱們趕緊出發吧,我都等不及想看看南詔國的金銀器了!”
    我們很快就收拾好了行李,告別了周局長和張掖文物局的工作人員,踏上了前往雲南大理的旅程。火車在雲貴高原上行駛,窗外的景色從戈壁灘變成了青山綠水,遠處的蒼山連綿起伏,山頂上覆蓋著皚皚白雪,洱海像一麵巨大的鏡子,映著藍天和白雲。
    我看著身邊的夥伴,他們臉上都充滿了期待,仿佛已經看到了南詔國墓葬裏那些珍貴的南詔文文書和金銀器。我知道,前方等待我們的,可能是潮濕的山地、複雜的墓葬結構,還有未知的危險,但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難,保護好那些沉睡在地下的珍貴文物,讓它們重見天日,向世人展示南詔國曾經的輝煌。我們的文物保護之路,還在繼續,而西南邊疆的曆史文明,也正等待著我們去喚醒。
    火車抵達大理站時,雲南文物局的趙局長已經在出站口等候。他手裏拿著一張墓葬的勘探圖,臉色凝重地說“這座南詔國墓葬在大理蒼山腳下的一個村莊附近,是村民在挖地基時發現的。盜墓賊已經在墓葬裏挖了兩個盜洞,我們在盜洞裏發現了一些南詔文文書的碎片和金銀器的殘片,情況非常危急。”
    喜歡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