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1章 屍易無限(206)
字數:14736 加入書籤
shirley楊用工兵鏟小心地清理木槨周圍的沙土,然後和胖子一起,慢慢打開木槨的蓋子——木槨裏麵鋪著一層厚厚的絲綢,絲綢上放著墓主人的屍骨,屍骨的周圍擺放著大量的陪葬品,有金冠、銀鐲、玉璧、青銅馬具,還有幾卷用絲綢包裹的契丹文木牘,這些文物在低溫環境下保存得格外完好,金冠上的紅寶石在手電筒光線下泛著瑩潤的光澤,青銅馬具上的紋飾清晰如初,連絲綢上的“雲紋”都未因歲月侵蝕而模糊。
“這金冠太氣派了!”胖子忍不住感歎,伸手想摸又趕緊縮了回去,“光看這工藝,墓主人肯定是遼代的大人物,說不定和皇室沾親帶故。”
張教授蹲在木槨旁,小心翼翼地拿起金冠,指尖輕輕拂過表麵的狼紋“這是遼代貴族特有的‘鎏金狼首冠’,狼是契丹族的圖騰,象征著勇猛和力量。你們看冠簷上的這圈珍珠,顆顆圓潤,應該是從西域進貢來的,可見墓主人的地位有多高。”
阿貴則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了契丹文木牘上,他盤腿坐在地上,將木牘鋪在防水布上,一邊對照隨身攜帶的《契丹文詞典》,一邊用鉛筆在筆記本上標注“這卷木牘記載的是遼代的‘部族會議’內容!上麵寫著‘統和十年,召集五部酋長,議征高麗事’,統和是遼聖宗的年號,十年是公元992年,這正好能補充《遼史》裏關於遼與高麗戰爭的記載!”
shirley楊則在清理絲織品時,發現了一塊繡著“雙鹿紋”的絹帕,絹帕的邊緣還縫著細小的珍珠“這是遼代的‘蹙金繡’工藝,用金線在絹布上刺繡,再綴上珍珠,這種工藝在中原很少見,是契丹族的特色刺繡技法。”她用軟毛刷輕輕掃去絹帕上的浮塵,雙鹿的輪廓愈發清晰,鹿的身上還繡著細小的“雲紋”,顯然融合了中原的紋飾風格。
老煙槍在主墓室的角落發現了一個青銅壺,壺身上刻著契丹文和漢文兩種文字,漢文是“惕隱耶律明”,契丹文則是墓主人的契丹名。他用布擦去壺身上的鏽跡,壺蓋打開後,裏麵還殘留著一些褐色的液體“這應該是契丹族常喝的‘馬奶酒’,雖然已經變質,但能保存這麽久,也算是個奇跡了。”
接下來的五天,我們都在主墓室裏有條不紊地清理文物。阿貴幾乎把睡覺的時間都壓縮到了最低,每天抱著契丹文木牘和詞典,逐字逐句地解讀,遇到晦澀難懂的段落,就用手機拍下來,發給國內研究契丹文的專家請教。有天深夜,他突然從睡袋裏爬起來,興奮地叫醒我們,手裏舉著一卷木牘“你們快看!這卷木牘上記載了遼代的‘科舉製度’!上麵寫著‘開泰元年,詔開科舉,取漢儒五十人’,開泰是遼聖宗的年號,元年是公元1012年,這說明遼代不僅借鑒中原的科舉製,還專門錄取漢族儒生,這對研究遼代的民族政策太重要了!”
shirley楊在修複青銅馬具時,發現馬鐙上刻著精美的“纏枝蓮紋”,這種紋飾常見於中原的瓷器和絲綢,卻出現在契丹族的馬具上“這就是民族融合的最好證明,契丹族雖然是遊牧民族,但在與中原的交流中,不斷吸收中原文化,再融入自己的特色,形成了獨特的遼代文化。”她用細砂紙輕輕打磨馬鐙上的鏽跡,馬鐙漸漸露出原本的青銅色,上麵的紋飾愈發清晰,連蓮瓣的脈絡都能看清。
老煙槍則負責文物的轉運和保存,他在保溫棚裏搭建了一個臨時的文物儲存區,用保溫棉把文物箱包裹起來,還在每個箱子裏放了溫度計,確保文物不會因溫度變化而受損。每天晚上,他都會圍著儲存區轉好幾圈,檢查箱子的密封情況,生怕出一點差錯“這些文物在地下埋了上千年,好不容易重見天日,可不能因為咱們的疏忽受到損壞。”
胖子則成了大家的“後勤保障員”,他跟著當地的牧民學煮奶茶、烤羊肉,每天清晨都會早起,在帳篷外生起篝火,煮上一大鍋奶茶,烤上幾串羊肉,讓大家能吃上熱乎的早餐。有天,他還從牧民那裏借了一匹馬,騎著馬在草原上轉了一圈,回來時手裏拎著幾隻野兔子“今晚給大家加個菜,草原上的兔子肉特別香!”
就在我們準備清理耳室的時候,警方傳來了好消息——他們根據我們的盜墓賊留下的洛陽鏟碎片和腳印,在通遼市區的一個古玩店裏抓獲了三名盜墓賊,還繳獲了大量被盜的遼代文物,包括金鐲、玉璧、契丹文木牘和青銅馬具。
“太好了!這些文物終於追回來了!”孫局長激動地握著我們的手,“盜墓賊交代,他們還把一部分文物賣給了一個叫‘北狼’的文物販子,這個‘北狼’長期在內蒙古和蒙古國之間倒賣文物,警方已經聯合邊境部門展開追捕,相信很快就能把他抓獲,追回剩下的文物。”
我們跟著警方去了古玩店的臨時扣押點,看到繳獲的文物整齊地擺放在地上,其中一件“契丹文銀牌”格外引人注目,銀牌上刻著密密麻麻的契丹文,邊緣還鑲嵌著綠鬆石。阿貴仔細檢查後,興奮地說“這是遼代的‘通行牌’!上麵寫著‘持此牌者,可通行五部’,相當於現在的通行證,有了這枚銀牌,就能在契丹族的五個部族之間自由通行,這對研究遼代的部族管理太有價值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回到墓葬發掘現場後,我們把追回的文物小心地進行了清理和登記,然後開始清理耳室。東耳室裏存放著大量的陶瓷器,有遼代特有的“雞冠壺”“鳳首瓶”,還有中原風格的“青瓷碗”“白瓷盤”,這些陶瓷器上都刻著精美的紋飾,有的還刻著契丹文或漢文的銘文,記載著製作時間和用途。西耳室裏則存放著一些馬具和武器,有青銅馬鐙、鐵劍、弓箭,還有幾麵契丹族的“狼旗”,雖然旗幟的布料已經腐朽,但旗杆上的銅製狼首依然完好。
隨著發掘工作的深入,我們對這座遼代貴族墓葬的了解也越來越清晰。根據出土的文物和契丹文木牘記載,墓主人是遼代的“惕隱耶律明”,他是遼聖宗時期的重要貴族,曾多次參與遼與高麗、北宋的戰爭,還主持過遼代的科舉考試,對遼代的政治、軍事和文化發展都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墓葬融合了契丹族的遊牧特色和中原的文化元素,是遼代民族融合的典型代表。
在發掘工作結束的那天,科爾沁草原上舉辦了一場簡單而隆重的慶祝儀式,孫局長為我們頒發了“內蒙古文物保護先進個人”的榮譽證書,還邀請我們參加遼代文物特展的籌備工作。
“這些文物是遼代曆史文化的瑰寶,”孫局長說,“我們打算在通遼博物館舉辦一場‘遼代契丹族文物特展’,讓更多的人了解遼代的曆史文化,了解契丹族與漢族的民族融合。希望你們能繼續支持我們的工作,為文物保護事業貢獻力量。”
我們爽快地答應了孫局長的邀請,開始參與特展的籌備工作。shirley楊負責文物的展示設計,她根據文物的文化特色,將展示區分為“遊牧生活”“政治軍事”“文化融合”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采用了對應的場景布置——“遊牧生活”區還原了契丹族的帳篷和草原場景,“政治軍事”區展示了遼代的馬具和武器,“文化融合”區則陳列了融合中原風格的文物,讓觀眾能直觀地感受遼代文化的多元性。
阿貴則負責展覽的講解和文物解讀,他編寫了詳細的講解詞,還製作了契丹文與漢文的對照展板,教觀眾辨認簡單的契丹文。他還在展覽中設置了“契丹文木牘臨摹區”,準備了仿製的木牘和毛筆,讓觀眾親手臨摹契丹文,感受這種古老文字的魅力。
老煙槍則在博物館的院子裏搭建了一個“遼代草藥園”,種植了遼代契丹族常用的艾草、薄荷、甘草等草藥,還設置了科普展板,介紹這些草藥在遼代的用途——比如艾草用於驅寒,甘草用於治療咳嗽,讓觀眾了解契丹族的傳統醫藥文化。
胖子則負責文物的搬運和安保工作,他每天都會仔細檢查展櫃的鎖具和玻璃,確保文物的安全。他還和當地的學校合作,組織學生來博物館參觀,給孩子們講遼代契丹族的故事,比如契丹族的圖騰崇拜、遼與北宋的文化交流等,孩子們聽得興致勃勃,圍著胖子問個不停,胖子也耐心地一一解答。
經過四個月的努力,“遼代契丹族文物特展”如期舉辦。開展那天,通遼博物館裏擠滿了觀眾,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還有研究遼代曆史的專家學者。看著觀眾們駐足在文物前,認真聽著講解,不時發出驚歎聲,我們心裏都充滿了成就感。
“真沒想到,咱們能在草原上發掘出這麽珍貴的文物,”胖子喝著奶茶,笑著說,“以前總覺得遼代的曆史很遙遠,現在通過這些文物,才知道契丹族有多厲害,他們不僅能騎善射,還創造了這麽燦爛的文化。”
shirley楊點點頭“遼代雖然是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但它在曆史上的地位很重要,促進了北方草原與中原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這些文物不僅是遼代曆史的見證,更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證明。保護好這些文物,就是保護我們民族的共同記憶。”
老煙槍望著窗外的草原,感慨地說“我這輩子走了很多地方,草原上的文物最讓我難忘。這裏的每一件金銀器、每一卷木牘、每一件馬具,都在訴說著契丹族的故事,訴說著草原與中原的交融。咱們得把這些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讓大家知道,中華文明是各個民族一起創造的。”
阿貴則拿著剛出版的《遼代契丹文木牘集釋》,興奮地說“這是我這幾個月的研究成果,裏麵收錄了這次發掘的所有契丹文木牘,還有詳細的解讀。以後我還要繼續研究遼代曆史,爭取能還原更多契丹族的生活場景和遼代的社會風貌。”
我看著身邊的夥伴,心裏滿是感動與期待。從東南沿海的宋代古沉船到北方草原的遼代貴族墓葬,我們跨越了大半個中國,見證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創造的文明瑰寶,也更加堅定了守護文物的初心。我知道,我們的文物保護之路遠未結束,在中國的土地上,還有無數沉睡的文物等待被喚醒,還有無數塵封的曆史等待被揭開。
就在“遼代契丹族文物特展”熱度未減時,張教授收到了一封來自陝西文物局的緊急電報——在陝西西安附近發現了一座唐代的公主墓,墓中可能藏有大量的唐代文書、金銀器和絲織品,但墓葬已經被盜墓賊多次光顧,很多文物被盜走,當地文物局希望我們立刻前往協助進行搶救性發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唐代公主墓!”胖子一下子從椅子上跳起來,眼睛瞪得溜圓,“唐代的文物可是國寶中的國寶啊!尤其是公主墓,裏麵肯定有很多精美的首飾、瓷器,說不定還有唐代的樂舞俑!咱們趕緊收拾東西,去西安!”
shirley楊也麵露期待“唐代是中國曆史上的鼎盛時期,文物的工藝和藝術價值都極高。這座公主墓裏的文物,對研究唐代的宮廷生活、服飾文化、外交關係都有重要意義。盜墓賊的破壞肯定很嚴重,我們得盡快出發,爭取能追回更多文物,保護好剩餘的遺存。”
老煙槍想了想,說“西安的氣候比較幹燥,但唐代墓葬多有‘天井’‘過洞’,結構複雜,說不定有盜墓賊留下的陷阱。咱們得準備好探測儀和工兵鏟,還要帶足文物修複材料,唐代的絲織品和文書很脆弱,一旦受損,修複難度很大。”
阿貴則激動地說“唐代的文書大多是用楷書書寫的,我對唐代書法很感興趣,要是能發現完整的文書,不僅能研究唐代曆史,還能欣賞唐代的書法藝術。咱們趕緊出發吧,我都等不及想看看唐代的金銀器了!”
我們迅速收拾好行李,告別了孫局長和通遼文物局的工作人員,踏上了前往陝西西安的旅程。火車一路向西,窗外的景色從遼闊的草原變成了肥沃的關中平原,遠處的秦嶺山脈隱約可見,農田裏的麥苗綠油油的,充滿了生機。
我看著身邊的夥伴,他們臉上都洋溢著期待的笑容,仿佛已經看到了唐代公主墓中那些璀璨的文物。我知道,前方等待我們的,或許是複雜的墓葬結構、未知的危險,但隻要我們並肩作戰,就一定能克服困難,讓那些沉睡千年的唐代文物重見天日,向世人展示盛唐的輝煌。我們的文物保護之路,還在繼續,而那段波瀾壯闊的唐代曆史,也正等待著我們去喚醒。
火車抵達西安站時,陝西文物局的李局長早已在出站口等候。他手裏拿著一張墓葬的勘探圖,神情焦急地說“這座唐代公主墓在西安南郊的少陵原上,是我們在進行基建勘探時發現的。盜墓賊已經挖了三個盜洞,最深的一個直接打通了主墓室,我們在盜洞裏發現了唐代的陶俑碎片和絲綢殘片,情況非常危急。”
我們跟著李局長往少陵原趕,路上,他繼續介紹“從墓葬的形製和勘探出的墓誌銘殘片來看,墓主人很可能是唐代的‘永泰公主’李仙蕙,她是唐中宗李顯的女兒,身份尊貴,墓葬規格極高。永泰公主墓在曆史上就曾被盜過,這次盜墓賊的破壞,怕是讓裏麵的文物雪上加霜。”
抵達少陵原時,墓葬周圍已經拉起了警戒線,幾頂考古帳篷搭在田埂上,考古隊員們正忙著清理盜洞周圍的泥土。李局長指著一個直徑約1米的盜洞說“這就是通往主墓室的盜洞,我們用內窺鏡觀察過,主墓室的壁畫已經被嚴重破壞,很多陶俑被打碎,還有一些金銀器被盜走,隻剩下一些殘片。”
老煙槍蹲在盜洞邊,用手指撚起一點泥土,放在鼻子下聞了聞“土裏有白灰味,唐代墓葬常用白灰塗抹墓壁,現在白灰已經脫落,說明墓壁可能不穩定。另外,西安的土層較厚,盜洞周圍的泥土容易塌方,咱們得先在盜洞周圍打一圈鋼樁,再搭建臨時通道。”
shirley楊拿出便攜式溫濕度儀,往盜洞裏伸了伸“洞內溫度12c,濕度55,這個環境對文物保護還算有利,但壁畫和絲織品已經受損,得盡快進行加固處理。阿貴,你把帶來的唐代文書拓片準備好,要是發現文書殘片,咱們能及時比對。”
阿貴趕緊從背包裏掏出幾本唐代文書拓片集,小心翼翼地翻開“這些拓片都是唐代的官方文書,字體是唐代常見的楷書,要是主墓室裏有文書,我應該能辨認出來。”
胖子則和幾名考古隊員一起,扛著鋼樁和鋼板,開始搭建臨時通道。他一邊幹活一邊說“唐代公主墓啊,想想都激動!要是能挖出幾件唐代的唐三彩,那可就賺大了!”
接下來的四天,我們都在進行發掘前的準備工作。老煙槍每天都會在帳篷周圍撒上艾草和雄黃,防止蛇蟲侵擾,還會煮一大鍋清熱解毒的草藥水,分發給大家。有天清晨,他發現盜洞邊的泥土有鬆動的跡象,立刻帶著胖子加固鋼樁,還在通道兩側加裝了防護網“安全第一,可不能讓大家在裏麵出意外。”
通道搭建好的那天下午,我們穿著防護服,戴著安全帽,沿著通道慢慢走進盜洞。盜洞很陡峭,走了約15米,終於到達主墓室。主墓室的規模很大,約30平方米,頂部有彩繪的“星空圖”,雖然大部分已經脫落,但依然能看到星星和月亮的輪廓。墓室的兩側有壁畫,左側的“侍女圖”已經被撕毀大半,隻剩下幾個侍女的衣角,右側的“樂舞圖”也有多處破損,樂師的樂器和舞者的裙擺都殘缺不全。
“太可惜了!”李局長看著破損的壁畫,心疼地說,“這些壁畫都是唐代壁畫的精品,要是能完整保存下來,價值不可估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shirley楊蹲在壁畫前,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壁畫的顏料層已經開始脫落,得盡快用加固劑進行處理。你們看,這處‘侍女圖’的殘片上,侍女的衣服是‘襦裙裝’,裙擺上有‘寶相花’紋,是唐代宮廷服飾的典型風格,咱們得把這些殘片小心地收集起來,以後或許能修複。”
阿貴則在主墓室的角落發現了一堆文書殘片,他小心翼翼地把殘片撿起來,放在防水布上“這些文書是用麻紙寫的,上麵的楷書很規整,是唐代的官方文書!雖然隻有殘片,但能看到‘長安’‘洛陽’‘貢品’等字樣,應該是關於唐代宮廷貢品運輸的記錄。”
張教授則在主墓室的中央發現了一個破碎的石棺,石棺的表麵雕刻著精美的“鳳紋”,是唐代公主墓的典型裝飾。他蹲在石棺旁,撿起一塊殘片“這石棺應該是永泰公主的,上麵的鳳紋雕刻得栩栩如生,可見唐代工匠的技藝有多高超。可惜被盜墓賊破壞了,隻剩下這些殘片。咱們得把這些殘片收集起來,以後看看能不能修複,哪怕恢複一部分,也能讓後人看到唐代石棺雕刻的風采。”
胖子則在石棺周圍清理泥土,突然挖到一個硬硬的東西,他小心翼翼地刨開泥土,發現是一個完整的唐三彩馬“快看!唐三彩!還是完整的!”這匹唐三彩馬通體呈黃、綠、白三色,馬的鬃毛和尾巴雕刻得栩栩如生,馬鞍上還裝飾著精美的花紋,雖然表麵有些灰塵,但依然掩蓋不住它的精美。
“太好了!這是唐代唐三彩中的精品!”李局長激動地說,“唐三彩馬存世量不多,完整的更是少見,這個發現太重要了!”
接下來的一周,我們都在主墓室裏清理文物。阿貴幾乎把所有時間都花在了文書殘片的整理上,他把殘片按照文字內容分類,再用透明膠帶小心地粘在襯紙上,遇到能拚接的殘片,就一點點對齊。有天,他突然興奮地喊道“你們看!這幾塊殘片能拚出‘永泰公主’四個字!還有‘神龍二年’的字樣,神龍二年是公元706年,正好是永泰公主下葬的年份,這進一步確認了墓主人的身份!”
shirley楊則在修複壁畫殘片,她用特製的膠水把殘片粘在木板上,再用細砂紙輕輕打磨邊緣,讓殘片之間的縫隙盡可能縮小。她還在殘片的背麵刷上一層加固劑,防止殘片再次損壞“這些壁畫殘片雖然破碎,但上麵的色彩依然鮮豔,能看出唐代壁畫的高超技藝。比如這塊‘樂舞圖’殘片,舞者的裙擺用了‘暈染法’,顏色從淺到深漸變,非常漂亮。”
老煙槍則負責文物的轉運和保存,他在帳篷裏搭建了一個臨時的文物儲存室,裏麵擺放著恒溫箱和濕度計,確保文物處於適宜的環境中。他還在儲存室裏放了幾盆艾草,既能淨化空氣,又能防止蚊蟲叮咬文物“唐代的文物很脆弱,尤其是絲織品和文書,稍微不注意就會損壞,咱們得格外小心。”
胖子則在清理耳室,東耳室裏存放著大量的陶俑,有侍女俑、樂師俑、武士俑等,雖然很多陶俑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損,但依然能看出它們的造型和服飾特色。西耳室裏則存放著一些金銀器和瓷器,有金鐲、銀釵、青瓷碗、白瓷盤等,這些文物上都刻著精美的花紋,有的還刻著唐代的年號,是研究唐代工藝和曆史的重要資料。
就在我們清理工作接近尾聲時,警方傳來了好消息——他們根據我們的盜墓賊留下的工具和腳印,在西安的一個古玩市場抓獲了四名盜墓賊,還繳獲了大量被盜的唐代文物,包括金釵、玉璧、文書殘片和陶俑。
“太好了!這些文物終於追回來了!”我們都非常高興,李局長激動地說,“盜墓賊交代,他們還把一部分文物賣給了一個叫‘老唐’的文物販子,這個‘老唐’長期在國內外倒賣唐代文物,警方已經聯合國際刑警組織展開追捕,相信很快就能把他抓獲,追回剩下的文物。”
我們跟著警方去了古玩市場的臨時扣押點,看到繳獲的文物整齊地擺放在地上,其中一件“永泰公主金冠”格外引人注目,金冠上鑲嵌著紅寶石和藍寶石,還裝飾著精美的鳳凰圖案,是唐代宮廷首飾的精品。阿貴仔細檢查了幾卷文書殘片,發現其中一卷是永泰公主的“起居注”,記載了她的日常生活和宮廷事件,對研究唐代宮廷生活具有極高的價值。
“這卷起居注太重要了!”阿貴激動地說,“裏麵寫著‘永泰公主與太平公主共賞牡丹’,太平公主是唐代著名的公主,這段記載能補充兩位公主的關係史,太珍貴了!”
回到墓葬發掘現場後,我們把追回的文物小心地進行了清理和登記,然後開始對整個墓葬進行全麵勘探。在主墓室的牆壁上,我們發現了一個隱藏的密室,密室裏放著一個紫檀木盒子,盒子裏裝著一卷用絲綢包裹的文書,還有一枚金印。
“這是永泰公主的金印!”張教授激動地拿起金印,金印上刻著“永泰公主印”四個篆字,“這枚金印是永泰公主身份的象征,也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枚唐代公主金印,價值連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阿貴則小心地展開絲綢包裹的文書,發現這是一卷唐代的“戶籍冊”,記載了永泰公主府的人口和財產情況,包括奴婢的數量、土地的麵積、金銀器的數量等,對研究唐代貴族的生活和社會製度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發掘工作的結束,我們對永泰公主墓的了解也越來越全麵。這座墓葬雖然多次被盜,但依然出土和追回了文物兩百多件,包括唐三彩、金銀器、文書、壁畫殘片等,其中很多文物都是國家一級文物,對研究唐代的曆史、文化、工藝和宮廷生活具有極高的價值。
在發掘工作結束的那天,陝西文物局舉辦了一場隆重的慶祝儀式,表彰了我們在發掘和文物追回工作中的貢獻。李局長親自為我們頒發了榮譽證書,還邀請我們參加唐代文物特展的籌備工作。
“這些文物是唐代曆史文化的瑰寶,”李局長說,“我們打算在陝西曆史博物館舉辦一場‘永泰公主墓文物特展’,讓更多的人了解唐代的輝煌曆史和燦爛文化,了解永泰公主的生平事跡。希望你們能繼續支持我們的工作,為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做出更大的貢獻。”
我們爽快地答應了李局長的邀請,開始參與特展的籌備工作。shirley楊負責文物的展示設計,她根據文物的種類和曆史背景,將展示區分為“宮廷生活”“工藝藝術”“曆史文獻”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采用了對應的場景布置,比如“宮廷生活”區還原了唐代公主的臥室和書房,“工藝藝術”區展示了唐三彩、金銀器和壁畫殘片,讓觀眾能更直觀地感受唐代的宮廷文化和工藝水平。
阿貴則負責展覽的講解和文物解讀,他編寫了詳細的講解詞,還製作了唐代曆史年表和永泰公主生平展板,讓觀眾更清楚地了解唐代的曆史背景和永泰公主的故事。他還在展覽中設置了“唐代文書臨摹區”,準備了仿製的麻紙和毛筆,讓觀眾親手臨摹唐代文書,感受唐代書法的魅力。
老煙槍則在博物館的院子裏搭建了一個“唐代草藥園”,種植了唐代常見的艾草、金銀花、薄荷等植物,還設置了科普展板,介紹這些植物在唐代的用途,比如艾草用於驅蚊,金銀花用於入藥,薄荷用於清熱,讓觀眾了解唐代的醫藥文化和生活方式。
胖子則負責文物的搬運和安保,他每天都會仔細檢查展櫃的安全情況,還會向觀眾宣傳文物保護的重要性。他還和當地的學校合作,組織學生來博物館參觀,給孩子們講解唐代的曆史故事,比如“永泰公主的生平”“唐代的科舉製度”等,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還時不時提出各種問題,胖子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經過五個月的努力,“永泰公主墓文物特展”如期舉辦。開展那天,陝西曆史博物館裏人頭攢動,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和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欣賞唐代文物的魅力。看著觀眾們驚歎的表情,聽著他們對文物的讚美,我們心裏都充滿了成就感。
“沒想到咱們能參與永泰公主墓的發掘,”胖子笑著說,“唐代的文物真是名不虛傳,尤其是那匹唐三彩馬,太漂亮了!以後有機會,我還想發掘更多的唐代墓葬,看看更多的唐代文物。”
shirley楊點點頭“唐代是中華文明的鼎盛時期,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留下了豐富的文物遺產。保護好這些文物,就是保護我們民族的文化根脈,讓更多的人了解唐代的輝煌,了解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老煙槍抽著煙,望著遠處的大雁塔,感慨地說“我這輩子發掘過很多古墓,唐代的古墓最讓我震撼。這裏的每一件文物,都在訴說著唐代的繁榮與昌盛,訴說著古人的智慧與才華。咱們得把這些故事傳遞下去,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多麽輝煌的文明。”
阿貴則拿著一本剛出版的《永泰公主墓文書解讀》,興奮地說“這是我這五個月的研究成果,裏麵收錄了這次發掘的大部分唐代文書,還有詳細的解讀。以後我還要繼續研究唐代曆史,爭取能還原更多唐代宮廷生活的細節和社會風貌。”
我看著身邊的夥伴,心裏充滿了感動和期待。從北方草原的遼代貴族墓葬到陝西西安的唐代永泰公主墓,我們見證了不同朝代、不同階層的曆史文明,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每一件文物都是曆史的見證者,每一次發掘都是與過去的對話,而我們,正是這場對話的橋梁。
就在“永泰公主墓文物特展”舉辦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張教授突然收到一封來自四川文物局的緊急電報——在四川成都附近發現了一座三國時期的蜀漢墓葬,墓中可能藏有大量的蜀漢竹簡、青銅器和陶瓷器,但墓葬已經遭到了盜墓賊的嚴重破壞,很多文物被盜走,當地文物局希望我們能立刻前往協助進行搶救性發掘。
“三國蜀漢墓葬!”胖子一聽,立刻來了精神,“三國時期的文物可是太少見了!尤其是蜀漢的文物,能反映諸葛亮治理蜀漢的情況,說不定還能找到與《三國演義》相關的文物!咱們趕緊收拾東西,去成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shirley楊也說“三國時期是中國曆史上的重要時期,蜀漢的文物對研究三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具有極高的價值。盜墓賊的破壞肯定很嚴重,我們得盡快過去,爭取能追回更多的文物,保護好剩下的文物。”
老煙槍想了想,說“四川的氣候潮濕多雨,墓葬裏的文物容易受潮發黴,尤其是竹簡,很容易腐爛。咱們得準備好防潮設備、除黴劑和竹簡加固材料。另外,四川多山地,墓葬可能建在山體裏,裏麵可能有‘暗箭’‘流沙’等防盜設施,咱們得提前做好準備,避免發生危險。”
阿貴則興奮地說“蜀漢竹簡是我一直想研究的文物,上麵記載的內容可能涉及蜀漢的法律、稅收、軍事等方麵,對研究三國曆史太重要了。我已經收集了很多三國時期的文獻資料,要是能發現蜀漢竹簡,我一定能幫忙解讀。咱們趕緊出發吧,我都等不及想看看三國時期的青銅器了!”
我們很快就收拾好了行李,告別了李局長和陝西文物局的工作人員,踏上了前往四川成都的旅程。火車在蜀道上行駛,窗外的景色從關中平原變成了青山綠水,遠處的峨眉山隱約可見,岷江像一條銀色的帶子,在山穀中蜿蜒流淌。
我看著身邊的夥伴,他們臉上都充滿了期待,仿佛已經看到了蜀漢墓葬裏那些珍貴的竹簡、青銅器和陶瓷器。我知道,前方等待我們的,可能是潮濕的山地、複雜的墓葬結構,還有未知的危險,但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難,保護好那些沉睡在地下的珍貴文物,讓它們重見天日,向世人展示三國時期蜀漢的曆史風貌。我們的文物保護之路,還在繼續,而那段金戈鐵馬的三國曆史,也正等待著我們去喚醒。
火車抵達成都站時,四川文物局的王局長已經在出站口等候。他手裏拿著一張墓葬的勘探圖,臉色凝重地說“這座蜀漢墓葬在成都北郊的天回山附近,是當地的農民在開山采石時發現的。盜墓賊已經在墓葬裏挖了四個盜洞,我們在盜洞裏發現了一些蜀漢竹簡的殘片和青銅器的碎片,情況非常危急。”
我們跟著王局長往天回山方向趕,路上,他繼續介紹“從墓葬的形製和出土的文物殘片來看,墓主人可能是蜀漢的‘尚書令’,相當於宰相,地位很高,墓葬裏的文物數量可能非常多。三國時期的蜀漢文物存世量很少,這座墓葬的發現對研究蜀漢曆史具有重大意義。”
抵達天回山時,墓葬周圍已經搭起了臨時的遮陽棚和防雨棚,幾名考古隊員正拿著工具在清理盜洞周圍的泥土。王局長指著一個深約8米的盜洞說“這就是通往主墓室的盜洞,我們用探地雷達掃過,主墓室的頂部已經有些塌陷,裏麵還有積水,隨時可能有危險。”
老煙槍蹲在盜洞邊,用手指撚了一點泥土,又放在鼻子下聞了聞“土裏有腐竹味,蜀漢的墓葬常用竹簡陪葬,現在竹簡已經開始腐爛,得盡快抽水,不然剩下的竹簡也會腐爛。另外,四川的山林裏有瘴氣,咱們進洞前得喝些草藥水,預防中毒。”說著,他從背包裏掏出幾包艾草和金銀花,“這些草藥煮水喝,能清熱解毒,還能防蚊蟲叮咬。”
shirley楊拿出便攜式溫濕度儀,往盜洞裏伸了伸“洞內溫度16c,濕度90,這個濕度對文物保護非常不利,尤其是竹簡和絲織品,很容易發黴腐爛。咱們得先在盜洞周圍搭建排水係統,把積水抽出去,再用除濕機降低洞內濕度,等環境穩定了再進去發掘。”
阿貴則蹲在盜洞邊,仔細觀察著泥土裏的碎片,突然撿起一片綠色的竹片“你們看!這是蜀漢竹簡的殘片!上麵有‘丞相’‘北伐’等字樣,應該是與諸葛亮北伐相關的文書!”他小心翼翼地把竹片放進密封袋,又在筆記本上畫出文字的形狀,“這竹簡的字跡是三國時期的隸書,和我之前見過的三國竹簡拓片一模一樣,主墓室裏說不定還有完整的竹簡。”
胖子則在搭建排水係統,他扛著水泵和水管,和幾名考古隊員一起,很快就把水管接到了盜洞裏,開始抽水“四川的水真多,這積水不知道要抽到什麽時候。等水抽幹了,咱們就能進去發掘了,希望能找到諸葛亮相關的文物。”
接下來的四天,我們一直在進行發掘前的準備工作。老煙槍每天都會煮一大鍋草藥水,分發給所有人,還在帳篷周圍撒上艾草和雄黃,防止蛇蟲侵擾。有天清晨,他發現帳篷外的山林裏有野豬的腳印,立刻帶著胖子在周圍挖了一圈陷阱,還在陷阱邊插了幾麵紅色的旗幟“四川的山林裏野生動物多,咱們得做好防護,不能讓它們影響發掘工作。”
積水抽幹、洞內濕度降低到60時,我們開始準備進入主墓室。shirley楊穿上防水服,戴上安全帽,拿著手電筒,第一個沿著盜洞往下爬。盜洞很狹窄,爬了約8米,她終於到達主墓室,用手電筒往四周照了照,然後通過對講機對我們說“主墓室的規模很大,約25平方米,中央放著一具石棺,石棺的表麵雕刻著精美的‘龍紋’和‘鳳紋’,是蜀漢時期的典型裝飾。石棺的周圍散落著大量的竹簡和青銅器碎片,還有一些陶瓷器,你們可以下來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我們沿著盜洞依次進入主墓室,主墓室的頂部雖然有些塌陷,但整體結構還算完整。石棺的表麵雕刻著栩栩如生的龍紋和鳳紋,龍的鱗片和鳳的羽毛都清晰可見,展現了蜀漢時期高超的雕刻技藝。shirley楊用工兵鏟小心地清理石棺周圍的泥土,然後和胖子一起,慢慢打開石棺的蓋子——石棺裏麵鋪著一層厚厚的絲綢,絲綢雖然已經腐爛,但上麵的花紋還能隱約辨認,是蜀漢時期特有的“雲氣紋”。絲綢上放著墓主人的屍骨,屍骨的周圍擺放著大量的陪葬品,有青銅劍、青銅鼎、陶瓷碗、竹簡,還有一枚金印,這些文物都保存得相對完整。
“這金印上刻著‘尚書令印’!”張教授激動地拿起金印,“這說明墓主人確實是蜀漢的尚書令,地位僅次於丞相諸葛亮,這個發現太重要了!”
阿貴則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了竹簡上,他小心翼翼地把竹簡從泥土中清理出來,放在防水布上,用軟毛刷輕輕掃去上麵的泥土“這些竹簡上的文字是隸書,記載的是蜀漢的行政文書!上麵有‘征收賦稅’‘治理農田’等內容,還提到了‘丞相亮’,應該是諸葛亮治理蜀漢時期的文書!”
我們看著這些珍貴的文物,都興奮不已,仿佛穿越時空,看到了三國時期蜀漢的繁榮景象。而這場關於蜀漢曆史的發掘與探索,才剛剛開始……
喜歡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