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我又不是蜻蜓,你拿個手機,一直在我眼前劃圈圈幹啥?
字數:5190 加入書籤
第 204章 我又不是蜻蜓,你拿個手機,一直在我眼前劃圈圈幹啥?
旅遊大巴,載著陳光一行人,從烈日當空,走到了夕陽西沉。
好在這準載23人的旅遊巴士,隻乘坐了十三名乘客,舒適度還是有的,雖然大部分時間,人們都是上車睡覺,下車撒尿,但近期興起的一批各式各樣的小軟件,還是讓每個人,都有了興趣愛好的投放點。
“咦?春蓉,你手抖什麽?我看了一路了,你手可是一直抖沒停過……”
在陳光右前方一排的座位上,鄭春蓉拿著手機的手一會一會的抖動,讓正在看某某看點的陳光,一陣陣的眼暈。
“是啊鄭經理,我又不是蜻蜓,你拿個手機,一直在我眼前劃圈圈幹啥?”
陳光的話引起了車上的人,哄堂大笑。
“啥劃圈圈啊?我這開了某醫生軟件,每天用步數換錢的……”
“你這……錢沒掙幾個,手都要抖出腱鞘炎了……”
“那也好過你陳總,每天在你朋友圈和q空間,轉發某某看點的文章,那文章的標題叫一個駭人聽聞,在會上沒少讓劉總陰陽你吧!”
在鄭春蓉反唇相譏之下,陳光訕訕一笑,扭頭四顧,妄圖掩飾尷尬,但就是這一環顧,才發現,好多人都在舉個手機晃著。
“呃……你們,你們都安裝了某醫生了這是?”
“是啊,我是娜娜姐推薦的,娜娜姐是趙秀紅推薦的,趙秀是……”
坐在陳光前排的白梅,接話道。
“也快了,這個軟件每天限製,最高步數六千步,最多一天兩塊錢,我這五千多步了,再晃一會兒就好了……”
“得,別晃了,馬上就到地方了,到時候,你們可有的走呢……”
“哦?陳總……咱們一會去哪啊,這天也快黑了,不考察了吧?”
胡棟梁,趙秀紅等年輕人,想得是一會去哪裏去玩,而趙瑞華和李峰等年齡大一些的,卻想的是吃飯與住宿問題。
“這個不是重點,更不是問題……”
眼看著就要到目的地,在下了高速時,仨好科技的聯絡人陳猛及區域代理牛愛群,早己在那裏等候了,在來的路上,他們就和陳光,在電話裏約好了時間與地點,並記住了陳光他們所乘的車輛型號與車牌號。
車剛一下高速,停在了高速出口的停車區,牛愛群和陳猛就迎了上來,先是和下了車的陳光握了握手,然後就和陳光又上了旅遊巴士,並由陳猛坐在了副駕駛位置,引導司機開車。
“大家好,歡迎各位領導的蒞臨……因為今天天色已晚,所以呢,我公司給大家安排了住宿……明天由我……”
待車子開動,司機也被指明方向後,陳猛抽出了,掛在大巴駕駛室前方的麥克風,和大家說了起來。
“哎呦,這個仨好,看來是大公司呀……生意越做越大,出手也越來越大方了……”
到了賓館所在地後,陳猛領著大家去賓館前台,辦理入住。
陳光得知這個賓館的老板,是和仨好的老板,屬於合作關係,所以,本次一行人的住宿,是由仨好公司來負擔時,不禁感慨的,和陪同他的區域代理牛愛群說道。
“不止這些呢……”
幫大家辦理完入住後的陳猛,也加入了陳光與牛愛群的討論。
“我們張總……以前我們是做裝修裝飾公司的,當然,現在這個主業還在繼續……這個公司,是張總買下這個軟件的專利後新創的……”
陳猛對他的老板張左,簡直是推崇備至。
“陳總,我和你講……你看我和牛總來,根本就沒有開車,為什麽呢?因為幾年前,我們這裏推行了一種打車軟件,當時推廣力度並不是很大……但是,我們張總,直接把手中四台車,包括寶馬奔馳的全部賣掉……融資進了這個軟件的私募中,應該有200萬左右吧……然後,每年我們這個公司,有20萬免費使用打車軟件打車的額度,所以……”
陳猛的話,使陳光仿佛打開了,一條通往其他道路大門的縫隙。不過這道縫隙,在不久以後,被劉昆平的小格局,永遠的關上了……
“大家都收拾好了吧……現在還不到8點,咱們上車去瀏覽一下,這邊的鍾鼓樓還有回民街,看一看這個古城的夜景……”
陳猛這個年輕人,真的很熱情。在安排了住宿後,又安排大家,去這座城市的最繁華地段,仿佛這次考察是一次觀光旅遊一樣。
“大家好,本市夜晚最繁華的地段——回民街,到了……咱們第一站,大家看見沒?就那個百年老字號的……我代表我們仨好科技,先請大家品嚐當地的特色——biangbiang麵……”
一行人,跟隨著陳猛走到了那家,陳猛口中的百年老店門前,那家老店掛著的招牌上,寫著個很複雜的字,這個字念作“biang”,陳猛就指著這個字,又向大家講解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然說是本地的特色,現在基本全國各地都有這個……不過,這家真的是很正宗……然後說起這個“biangbiang麵”的寫法,有一個有趣的口訣,來幫助記憶——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道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進走 。左一扭,右一扭,東一長,西一長 ,中間夾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勾搭掛麻糖,推個車車逛鹹陽 。”
一行人,在陳猛的陪伴下,逛了古城的夜景,品嚐了古城的特色美食,隨後,返回了所住的賓館,這時也將近10點……
“哎,陳總,你是不知道啊……哥哥我,也是機緣巧合下,感覺這個東西有搞頭……”
在賓館房間內,牛愛群並未離開,而是和陳光他們一樣,被張左,安排到了這家賓館入,住雖然和陳光不是一個房間,但是以相見恨晚為名,在陳光的房間裏,和陳光聊了起來……
從和牛愛群的聊天中,陳光大概了解了,牛愛群的人生經曆……
牛愛群,也是生長於那個5線城市。一開始中專畢業的他,進入了本市的文化部門。但是,因為那個清水衙門,實在與他的想要的生活和理想不匹配。於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下海潮中,果斷的辭了職,創辦了,當時還很新潮的文化公司。
這個所謂的文化公司,主要就是依靠牛愛群,在文化管理部門任職期間積累的人脈,和他本身的背景來支持運營。
雖然這個公司,經營範圍登記了有好多。但是一直從200幾年開始,支持他運營至今的盈利項目,無非不過,是配合文化部門做的各種調查;各種廣告的製作和投放;各種活動的舉辦和策劃。
最主要的,是他創辦了一份報紙,這份貼了“消費者導報”標簽的報紙,其實主要就是100的廣告,然後免費的,在各個商鋪投放,或在大街上免費贈送。
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形勢也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變化。牛愛群從這個5線城市,將全家都遷至省城。而在那個5線城市留下的唯一的業務,也就是這份鋪滿了各類廣告和招聘信息的報紙。
時間長了,這份報紙所帶來的利潤也越來越少。就在牛愛群正在思量,用不用停了這報紙業務,安心在省城發時,又一個信息讓他把他的人脈變了現。
社會關係其實就是這樣,更多時候,就像走親戚——走親戚走親戚,走動起來才能叫親戚。很多的人脈和社會關係,如果沒有了共同的利益,且又沒了相互走動,這些人脈和社會關係遲早會消失……
所以,對於幾乎不掙錢的這份導報和這個公司,牛愛群遲遲下不了割舍的決心。
偶然間,牛愛群,在給他的,報紙廣告投放客戶類型匯總表上發現,車輛銷售和車展的廣告類型,近年來投放量激增,這一發現,引發了他的關注。
在他的一番市調之後,發現了,車展——實在是一塊很大的蛋糕。而在這個五線城市,最有效果的車展,卻是由廣電組織的在這個城市,最大的城市公園中舉辦的。
而那個城市公園也隻批準了一次,之後,誰也沒能再被獲準,在這個公園辦車展,甚至到了後來,好多人都放話說,隻要有人,能幫忙批出這個場地,將直接三十萬奉上……
得到這個消息的牛愛群,心裏樂開了花,因為,那個公園的負責人,是自己的老同學兼發小,而那個公園主管部門領導,是自己以前那個單位的同事兼最好的哥們。
這樣一來,事情變的簡單了,他沒有去掙那幫著批場地的快錢,而是自己直接做為主辦方,直接承辦起了車展——一年兩次,春季和秋季。
這每年兩次,在城市公園舉辦的車展,讓牛愛群賺的盆滿缽滿的同時,也養活了他在這個五線城市的公司和員工,並且,進一步穩定了他的人脈……
“陳總,我和你講……這種事情,大領導是不會出麵辦的,換句話說,真要能動用了市級領導,誰還會辦這種小事……”
牛愛群像是在講述人情世故,但又隱藏不住那份得意。
“但雖說是小事,可小領導還真辦不了……所以,我在咱那邊,一年就忙兩次——一次春季車展,一次秋季車展……其餘時間,我就在省城,幹我想幹的事情……”
“哎呀!羨慕啊,牛總……”
陳光毫不吝嗇,對牛愛群的稱讚,而在一旁,與陳光同住一個房間的胡棟梁,在給二人添茶倒水的同時,對牛愛群描述的生活狀態,不禁心馳神往……
喜歡關於物業的二三事請大家收藏:()關於物業的二三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