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新科授職
字數:4273 加入書籤
五更三點,皇城鍾鳴。
金鑾殿內,文武百官分列兩側,氣氛凝重。今日是新科進士授職之日,按照慣例,狀元、榜眼、探花三人將由皇帝親自任命官職,其餘進士則由吏部統一安排。
李雲軒高坐龍椅,冕旒垂下的玉藻微微晃動,遮住了他深邃的目光。他指尖輕叩扶手,目光掃過殿中眾人,最後落在站在最前列的三鼎甲身上——
狀元林墨身著嶄新青色官服,神色肅穆;
榜眼張文遠麵帶微笑,眼中卻藏著幾分緊張;
探花陳實依舊繃著一張黑臉,站姿筆直如鬆,活像個隨時準備上陣的士兵。
"陛下。"首輔楊毅手持象牙笏板,緩步出列,"按舊例,狀元當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編修,入翰林院觀政三年,再酌情外放。"
楊毅年近六旬,須發花白,麵容清臒,一雙眼睛卻銳利如鷹。他是世家推舉的首輔,在朝中經營數十年,門生故吏遍布六部。此刻他聲音不疾不徐,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李雲軒微微頷首,卻不急著表態,而是看向葉明:"魏愛卿以為如何?"
魏成出列,拱手道:"回陛下,臣以為,新科進士當量才授職,不必拘泥舊例。"
"哦?"楊毅眉頭一皺,"魏大人的意思是?"
"林墨精通實務,尤擅鹽政、賦稅;張文遠文采斐然,熟悉典章製度;陳實出身軍戶,熟知邊關軍情。"魏成朗聲道,"若按才學授職,方能人盡其用。"
楊毅眼中閃過一絲冷意:"魏大人此言差矣。翰林院乃儲相之所,曆來狀元皆入翰林,此乃祖宗成法,豈能輕改?"
殿中世家官員紛紛附和:"楊首輔所言極是!"
"翰林清貴,非進士不入!"
李雲軒不動聲色,目光掃過眾人,忽然開口:"楊愛卿,朕記得你當年中舉後,並未入翰林,而是直接去了戶部?"
楊毅麵色一僵:"老臣...當年情況特殊..."
"既如此,今日也不必拘泥。"李雲軒淡淡道,"林墨。"
"臣在。"
"朕觀你策論中鹽政改革一條頗有見地,即日起授戶部主事,協助鹽課清吏司整頓鹽務。"
殿中頓時一片嘩然!
戶部主事雖隻是六品,卻掌實權,尤其鹽課清吏司更是油水豐厚的衙門。往年這等職位,都是世家子弟熬資曆才能得到的。
楊毅臉色微變:"陛下,林墨初入朝堂,恐難當此重任..."
"無妨。"李雲軒打斷他,"朕會派戶部侍郎從旁協助。"
不等楊毅再勸,皇帝已看向榜眼:"張文遠。"
"臣在。"
"你精通典章,即日起授禮部儀製司主事,負責修訂《會典》。"
這又是一個要害職位!楊毅的眉頭皺得更緊,禮部尚書周延儒更是直接變了臉色——儀製司掌管朝廷禮儀規製,修訂《會典》意味著能直接影響科舉、祭祀等重大製度。
"陳實。"
"末將在!"陳實一嗓子吼出來,把滿朝文武都嚇了一跳——這哪是文官該有的做派?
李雲軒卻笑了:"朕記得你父親是邊關參將?"
"回陛下,是!"
"即日起授兵部職方司主事,協助整理邊關軍報。"
這一連三個任命,一個比一個出人意料。職方司掌管天下輿圖、邊關防務,向來是兵部最機密的衙門,如今竟交給一個剛入朝的探花?
楊毅終於忍不住了:"陛下!新科進士未經曆練,驟然授以要職,恐非朝廷之福啊!"
"楊愛卿多慮了。"李雲軒語氣平和,卻不容反駁,"正是要用他們的新眼光,看看這些衙門裏積壓的老問題。"
葉明站在隊列中,嘴角微揚。他舅舅這一手玩得漂亮——把寒門子弟安插進要害部門,既給了他們施展才華的機會,又能借他們之手整頓積弊。
"老臣以為..."楊毅還要再爭。
"首輔大人。"魏成突然開口,"下官記得,您當年在戶部時,曾上書建議"量才授官",怎麽如今反倒反對起來了?"
這一記回馬槍殺得楊毅措手不及。他當年確實寫過這樣的奏折,但那隻是為了給自己破例入仕找借口。
"魏大人此言差矣..."楊毅強壓怒火,"老夫是擔心年輕人經驗不足..."
"無妨。"李雲軒一錘定音,"朕會命各部堂官多加指點。此事就這麽定了。"
朝堂上一片寂靜。世家官員們麵麵相覷,卻無人敢再出聲反對。楊毅臉色鐵青,手中笏板捏得咯吱作響。
葉明餘光瞥見林墨三人激動得微微發抖的樣子,心中暗歎:皇帝這是把他們架在火上烤啊。這些寒門子弟突然被推到要害位置,不知要麵對多少明槍暗箭。
"退朝。"
隨著太監尖細的嗓音,這場風波暫告一段落。但葉明知道,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授官的第二天清晨,文華殿內。
李雲軒端坐於禦案之後,麵前攤開著新修訂的《會典》草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葉明站在一側,手中捧著朱筆。殿內焚著龍涎香,青煙嫋嫋,卻掩不住空氣中那股劍拔弩張的緊張感。
"舅舅,我覺得新科製度當盡快載入《會典》,以為後世之法。"葉明沉聲道,"糊名謄錄、考官回避、殿試實務策問,此三製若成定製,可保科舉百年清正。"
李雲軒指尖輕點案幾,沉吟片刻:"楊首輔他們什麽態度?"
葉明嘴角微揚:"楊大人昨日在值房發了脾氣,摔了三套茶具。"
李雲軒輕笑一聲:"那就今日召廷議,把這事定了。"
辰時三刻,文武百官齊聚文華殿。李雲軒高坐禦座,目光平靜地掃過眾人。
殿中氣氛凝重,世家官員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低聲交談,時不時朝葉明投來不善的目光。
"諸位愛卿。"李雲軒開門見山,"今科改製成效顯著,朕欲將其載入《會典》,諸位以為如何?"
話音剛落,楊楊毅首先緩步出列:"老臣以為,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哦?"李雲軒挑眉,"首輔有何高見?"
楊毅須發皆白,麵容清臒,但那雙眼睛卻銳利如鷹:"科舉取士,關乎國本。今科改製雖見成效,但時日尚短,難保無弊。若倉促載入《會典》,恐貽誤後世。"
禮部尚書周延儒立刻附和:"陛下,糊名謄錄雖能防弊,卻也阻斷了考官識人之明。若遇真才實學之士,卻因字跡不顯而被埋沒,豈不可惜?"
"周大人此言差矣。"葉明冷笑,"考官識人,當以文章優劣,而非字跡親疏。若字跡能定才學,那書法大家豈不個個都是狀元之才?"
周延儒被噎得臉色漲紅,正要反駁,戶部侍郎王全又跳了出來:"陛下,殿試改考實務策問,更是荒謬!治國安邦,當以聖賢之道為本,豈能盡問些錢糧瑣事?"
喜歡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請大家收藏:()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