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8章 新軍初建

字數:3096   加入書籤

A+A-


    京郊大營的夜色仿佛還縈繞在鼻尖,帶著炭火與鐵鏽的氣息。葉明回到格物院,便立刻投入了更為繁雜的籌備之中。
    軍改可不像研發火器那樣簡單,它所涉及到的方方麵麵就如同一張錯綜複雜的大網,其中的脈絡繁多且複雜,遠非僅僅依靠幾張圖紙和幾輪試驗就能概括得了的。
    就在這一天的午後時分,葉明終於迎來了難得的片刻清閑時光。
    他靜靜地坐在院子裏那棵古老的槐樹下,悠然自得地翻閱著墨恒剛剛送來的《新式軍糧儲存與攜行方案初稿》。
    正當葉明沉浸在閱讀之中時,石柱端著一壺剛剛沏好的熱茶和一碟新做的桂花糕走了過來。
    “三少爺,您先歇息一下眼睛,吃點茶點吧。這是廚房新嚐試做的桂花糕,用的是南邊新送來的蜜糖,味道特別好,您快嚐嚐看。”
    石柱小心翼翼地將茶點放在石桌上,然後關切地看著葉明那略顯疲憊的神色,忍不住又嘮叨起來,“您自從從北境回來以後,就沒有一刻能真正閑下來,就算是鐵打的身子也經不住這樣操勞啊。”
    葉明聞言,緩緩放下手中的文稿,然後輕輕地揉了揉眉心,似乎想要緩解一下眼部的疲勞。
    接著,他順手拿起一塊桂花糕,放入口中細細咀嚼,品味著其中的香甜滋味,不禁點頭稱讚道:“嗯,這桂花糕確實做得不錯,甜而不膩,口感很好。隻是如今格物院的規模越來越大,需要顧及的事情也越來越多,我就算想偷懶也根本不可能啊。”
    他微笑著,用手指輕輕點了點桌上的文稿,然後對石柱說道:“你看,墨恒這小子,竟然連軍糧該如何裝袋、用什麽材質才能更好地防潮防腐都仔細琢磨過了,這心思真是越來越細膩了啊。”
    石柱聽後,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回應道:“墨恒那小子確實是個肯鑽研的人。”
    “不過,三少爺,咱們練新軍,難道真的要從這些瑣碎的事情,比如糧袋、被服等等開始做起嗎?這樣會不會太慢了點呢?畢竟朝中的那些老大人們,恐怕都希望看到咱們能迅速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吧。”
    葉明微微一笑,端起茶杯,輕抿了一口。那茶水入口,茶香清冽,讓他的精神為之一振。
    他緩緩放下茶杯,看著石柱,認真地解釋道:“俗話說,欲速則不達。一支軍隊的戰鬥力,並不僅僅體現在刀鋒和銃口上,更體現在平日裏的每一個細節之中。”
    “就拿軍糧來說,如果糧袋不具備良好的防潮性能,那麽在行軍途中,糧食就很容易發生黴變,到時候士卒們餓著肚子,又怎麽能有精力去打仗呢?再看被服,如果不保暖,士兵們在寒冷的冬日裏就會被凍傷,這樣一來,還沒開戰就已經損失了不少兵力,又談何勝算呢?”
    “所以說,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其實正是新軍與舊軍之間的重要區別啊。”
    正說著,趙青川拿著一卷新繪製的圖表匆匆走來,臉上帶著幾分興奮:“院判,您看!這是根據北境送回的第一批新軍候選兵士數據,做的初步分析。果然如您所料,臂力過人者,未必適合持銃,反倒是那些目力好、手穩、耐得住性子的,在模擬裝填測試中表現更佳!”
    葉明接過圖表仔細看著,上麵用清晰的“格物數字”和柱狀圖標示著不同兵源在各項測試中的表現。“很好,數據化、標準化,這才是科學選兵的基礎。有了這個,咱們跟兵部那些隻會看膀大腰圓的老爺們,就有得說道了。”
    趙青川得到肯定,臉上光彩更盛,但隨即又露出一絲憂色:“院判,隻是……咱們這邊緊鑼密鼓,我聽聞兵部那邊,對咱們這‘新軍餉章’和單獨編練之事,異議不小。尤其是以武庫司劉侍郎為首的一幹人,說什麽‘恐引舊軍怨懟’,‘有違祖製兵略’,阻力怕是不小。”
    葉明冷哼一聲,將茶杯輕輕放下,發出清脆的磕碰聲:“祖製?祖製若能保邊關永固,又何來今日北狄之患?他們不過是怕動了他們的奶酪罷了。劉侍郎?他那個侄子,去年還想塞人進格物院混資曆,被我駁了回去,這是記恨上了。”
    石柱聞言,憤憤道:“就知道是這幫蠹蟲在背後使絆子!三少爺,咱們要不要讓冷僉事……”
    葉明擺了擺手,打斷了他:“冷鋒有他的事要忙,盯著靖王和北狄才是正理。兵部這邊,是陽謀對陽謀。”
    “他們講祖製,我們就講實效;他們怕生亂,我們就拿出能讓邊關少死人的法子!”他看向趙青川,“青川,你這數據圖表再多備幾份,要做得更直觀,下次朝會,我親自去跟那些老大人‘說道說道’。”
    “是,院判!”趙青川領命,幹勁十足地去了。
    葉明又對石柱吩咐:“你去趟格物商社,讓他們加緊生產一批新式的牛皮水囊和標準幹糧袋,要輕便、耐用。第一批就先緊著大哥在北境編練的那一千新軍試用。記住,賬目一定要清晰,用料、工錢,一分一毫都不能差,咱們自己先把屁股擦幹淨,別讓人抓了把柄。”
    “明白,三少爺放心,我親自去盯著!”石柱拍著胸脯保證,也匆匆離去。
    老槐樹下又恢複了寧靜,隻餘葉明一人。他慢慢品著茶,目光投向院牆之外,仿佛能穿透重重屋宇,看到那波譎雲詭的朝堂,看到北境風雪中即將開始脫胎換骨的軍營。
    他知道,新軍的初啼,注定不會順暢。那些盤根錯節的舊勢力,那些習慣了舊有模式的將領,乃至那些可能因改革而利益受損的勳貴,都會成為路上的絆腳石。
    但他更相信,當那一千新軍在北境,用更少的傷亡、更高的效率證明自己的價值時,所有的非議與阻力,都將在這鐵一般的事實麵前,土崩瓦解。
    路,總要一步步走。飯,也要一口口吃。他端起已經微涼的茶,一飲而盡。茶味的苦澀過後,是喉間回甘的清甜。
    正如這改革之路,縱有千難萬阻,其最終指向的,是一個更加強盛、更能護衛黎民的未來。
    喜歡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請大家收藏:()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