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諸王

字數:3245   加入書籤

A+A-


    張茂怎麽也沒有想到,段豪竟然在關鍵的時候,背叛了他。
    昨天喝著酒,兄弟長,兄弟短的,今天這一到辦正事了,昨天的兄弟之情,全部都沒了,有的隻有背叛和利益。
    如此,讓張茂明白了一個道理,酒桌上的兄弟,那隻能稱之為兄弟,但行不了兄弟之事。
    賈念芙已經把話說到這份上了,賈正,段豪的鼎力支持,但是張茂依然沒有低頭,因為他十分清楚,一旦賈念芙這麽做了,會發生什麽事情,到時候,在場的人,沒有一個人,可以承擔這個事情的後果。
    因為張茂的決斷,這個商議又這樣不歡而散了……
    段豪回去的路上,被張茂攔住了去路,他指著段豪說道:“段豪,我沒有想到,你竟然是一個如此不義的小人!”
    “當初,我真是悔恨,沒有諫言殺了你!”此時的張茂最為後悔的事情,就是拿了段豪的錢,在賈念芙的麵前,說了段豪的好話,不然的話,哪有今天的這些事情?
    而段豪拉著張茂到一個嘎啦裏,低聲說道:“太保,您息怒呀!”
    “哼!”張茂冷哼一聲,對於段豪今天的這個所作所為,可以說是憤怒至極,如果可以的話,他真想一刀就把這個段豪給砍了,從而解他心頭之恨。
    “我覺得,皇後娘娘所說得不錯!”
    “之前,你擔心太子死了,帝國無人可繼承,從而各地藩王,為爭奪皇權,讓天下陷入混亂之中!”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呀,倘若皇後娘娘生了兒子,那麽作為皇後的子嗣,那理應是太子呀,如此之下,你我,輔佐皇後的兒子,未來你我,依然是這輔政大臣,勢傾朝野呀!”
    “所以,今日聽了皇後娘娘的話,我才明白,我們想的太過多了,屬於杞人憂天呀!”段豪一臉笑著的說道。
    至於會不會天下大亂,他段豪根本不在意,如此說辭,其實就是簡單的給這張茂一個答複,告訴張茂,自己為什麽臨時背叛於他,而沒有一條道和他走到黑。
    “所以啊,太保,我覺得你給皇後低個頭,認個錯,以皇後對你的信任,新皇上位的時候,你依然是權傾朝野的大臣,甚至可能封國公呀!”
    對於大臣而言,封國公那是至高無上的榮譽,一般人是封侯拜相,但是如果能封了國公,其可以說是在帝國之中,位極人臣了,其已經到了無可封賞的地步了。
    “哼,你!”張茂指著段豪,他不明白,段豪是真不明白,還是假不明白,看著段豪那個樣子,他感覺,段豪也許是真的不明白,但是又想到,段豪能在這幾次政治鬥爭中,全身而退,怎麽可能是一個一點政治嗅覺都沒有的人呢?
    但是看著段豪那年輕的臉頰,還有那清澈的眼神,他突然覺得,也許自己真的想多了,畢竟段豪如今才還不足二十歲,即使再聰明,在有政治嗅覺,那也不可能把這一切,都能顧及到,想到,也許真的是因為,賈念芙的那些話,然後把他說動了心。
    想想自己,如果自己不是看到了問題的本質,和段豪一樣那麽年輕,也許自己也會和段豪一樣,在關鍵時刻,背叛……
    想到了這些後,他就沒有對段豪那麽恨了,隻是覺的,他還沒有看明白一些事情,他歎了口氣,隨後說道:“如果這個事情,真的有你想的那麽簡單,那就好了!”
    “問題,這個事情,沒有那麽簡單!”
    “如果這個事情,真的有皇後娘娘說的那麽簡單,你放心,我今天也不會說上這麽一番話了!”張茂看著段豪說道。
    而段豪表現出一副茫然的樣子:“不知太保大人,為何如此講呢?”
    “你覺得,皇後娘娘的這個孩子,是陛下的嗎?”
    “你覺得,這個孩子出來後,諸王們,會認下這個孩子嗎?”
    “諸王們,對於陛下登基,那都是怨言頗深!”
    “在這天下諸王中,比陛下有才能的有多少個?”
    “蜀王楊穎,長沙王楊乂,這兩人,最為具有代表性,是當今陛下的兄弟,對於陛下登上王位,二人早有怨言,隻是迫於自己的背景與形勢,而不言!”
    “還有燕王楊越,陛下的叔叔,楊亮死後,就是他是宗室之中,最為德高望重之人了!”
    其實楊文熙當上皇帝後,其實很多人是有意見的,尤其是有皇帝繼承權的人,其中最為代表的就是楊穎和楊乂了。
    你不想讓自己的弟弟當皇帝,我們可以理解,但是你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你為什麽選擇個傻子呢?我哥倆不行嗎?
    楊穎和楊乂其出身是比死掉的楊偉要好的,所以如果楊文熙不當皇帝,那麽這倆人,一定是皇帝的最佳人選,而且這兩人,也不是傻子,其也都是有過人的才能,其中楊乂也有賢王之稱。
    如果太子死了,這倆人,必然是會有動作的,至於你說的新太子,他們根本不會去認的。
    他們認楊通的原因,其實是有楊烈的原因,因為楊烈在臨死的時候,封了楊通為聖太孫,其意思很明確了,這家夥,是楊文熙的接班人,誰也不能換……
    因為這個原因,這倆王才沒有任何動作,至於這倆人為什麽不殺了楊通,從而讓自己有去爭,那就是倆人互相牽製的原因。
    如果楊穎殺了楊通,那麽楊乂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舉起來大旗,從而討伐楊穎,自己當上皇帝,也是因為有著這種牽製的原因,楊文熙的皇帝之位,楊通的太子之位,穩固如山。
    可以說楊烈其實是在之前,已經安排得明明白白了,他當然知道自己的傻子是沒有執政能力的,但是孔駿,楊亮雖然能力不行,但是當個過渡朝廷是沒有問題的,其次在外麵的諸王有著多層原因,互相牽製,一方麵駐紮外麵,可保楊家的江山永固,另一方麵,可以相互牽製,保證皇帝楊文熙的位置和其太子的位置。
    當然楊烈也有判斷錯的地方,那就是沒有想到他選擇的兩個輔政大臣,沒有做夠一年就死了。
    喜歡權征請大家收藏:()權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