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清君側

字數:3421   加入書籤

A+A-


    “詔告天下!”
    “自楊修亂政,朝堂傾頹。”
    “其殘暴不仁,獨斷專行,蒙蔽聖聽,致使皇帝陛下受其欺壓。”
    “堂堂朝堂,淪為佞臣弄權之所。”
    “吾乃雍王楊瑜,宗室之親,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今奉天命,興正義之師,行清君側之舉,誓除楊修。”
    “望諸位忠義之士,同仇敵愾,共護聖朝,重振朝綱!”
    楊瑜發布了一個檄文,詔告於天下,這個檄文那麽多話,其簡潔起來,無非三個字‘清君側’。
    皇帝身邊的小人,那就是楊修,這份檄文發布於後的第七天,楊穎則開始整頓兵馬,響應楊瑜的號召,可以說,剛穩定下來的天下的,又混亂了起來。
    而洛陽城內的楊修看到這份檄文後,楊修大怒,狠狠的拍了下桌子:“楊瑜,竟然如此不知好歹!”
    而一旁的孫弘,看著楊修說道:“殿下,你對楊瑜出手之時,你為什麽不詢問下老臣呀?”
    此時的孫弘那也是無奈,一種招數,怎麽可能成功的兩次呢?大家都不是傻子,你第一次使用這個陰謀,大家是可能中招的,但是你第二次使用的時候,有了前車之鑒,人家又如何能中招呢?
    所以,如果孫弘知道,楊修準備要用對付楊乂的招數,來對付楊瑜的話,那麽他一定出來阻止,因為他知道,這種辦法,絕對不會成功的,反而還會適得其反。
    在解決了楊乂的問題後,其實帝國就一直處於一個爆炸的邊緣中,而在孫弘的眼裏,這個時候就不是繼續針對藩王了,而是應該展開安撫。
    因為楊乂的問題出來後,大家都擔心自己是下個楊乂,都在緊張的邊緣中,這個時候,隻要出來一個帶頭大哥,振臂一呼,那麽必然會一起反對他楊修。
    所以這個時候,安撫各方,讓各方勢力的情緒穩定下來,告訴各方勢力,自己隻是針對楊乂,沒有想過針對別人,如此之下,那麽帝國必然還是風平浪靜之中。
    在這個風平浪靜的時候,突然有一天,隻要能解決了楊瑜和楊穎中的其中一個,那麽就可以宣告這個削藩成功了。
    如今天下之中,擁有一定軍事力量的,也就楊穎和楊瑜了,隻要搞定了他倆中的一個,另一個,基本上是沒有什麽反抗力量的。
    其實在對藩王下手的順序中,其實孫弘和楊修是一致的,先搞定楊瑜在搞定楊穎。
    因為楊瑜的勢力相對牢固,而楊穎的勢力並不是那麽牢固,隻要楊瑜被搞定了,楊穎基本上是翻不出來浪花的,即使是反,那也是瞬間能被撲滅的。
    但是他對楊瑜出手的時機不對,同時對楊瑜出手的方法,那也是不對的。
    “事已至此,說這些,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孫弘,對此,你是有什麽看法呢?”
    “如何,平定眼前的這個局勢呢?”楊修也沒有和孫弘掰扯誰對誰錯,而是直接詢問,孫弘,接下來該怎麽辦。
    “事已至此,唯有兵戎相見。”
    “依在下之見,當速派您的得力幹將張謙鎮守滎陽,構築堅固防線,阻攔楊瑜東進之路。”
    “同時,調遣琅琊王楊輝,統率精銳主力部隊,協同青、兗、徐三州兵馬,與楊穎展開決戰,務必全力以赴,一舉決勝。”
    “此外,應即刻派遣使者,前往遊說幽州刺史王軒與平州刺史段豪,陳明利害,曉以大義,讓他們切勿卷入此戰,保持中立!”
    孫弘看問題,還是看的十分尖銳的,他明白楊穎勢力的內部問題,王軒和段豪,對其沒有那麽忠誠,若是能遊說這二人,讓其保證中立,隻有冀州兵馬和北衛軍的楊穎是無法戰勝楊輝的。
    隻要解決了楊穎,那麽他們就可以集結全部的力量,把這個楊瑜徹底給解決掉了。
    孫弘對於局勢的判斷和分析,可以說是十分明了的,在楊修對他詢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他第一眼就看出來了問題的所在,也看出來了如何破局。
    按照孫弘的這個辦法,如果一切進展順利的話,那麽楊修還是能穩住局勢的,即便有些不順利,隻要能把楊瑜給擋在西邊,那麽局勢也是很快能被他們掌握的。
    所以孫弘直接說出來了,如今的關鍵要點,當然他隻是個謀士,負責出主意,最後決定要不要做,在於楊修。
    好在楊修和之前的幾個掌權者不一樣,楊修是個年輕人,或者說是一個壯年……雖然年齡也不小了,但是比起來那幾個老頭子,頭腦還是很清晰的。
    他看向孫弘說道:“好,就按照你的意思來辦吧!”
    楊修接受了孫弘的提議……
    平城。
    段豪正準備大力發展民生和經濟的,楊瑜詔告天下的文書就給送過來了,楊穎的命令也來了,當然來的,還有洛陽城的使者。
    而段豪看了一眼清君側的檄文後,就給扔了一遍了,隨後看這楊穎的命令文書,隨後又看向的使者:“先生,回去你告訴齊王殿下,我段豪,不會參與到這場紛爭裏來!”
    對於楊修的提議,讓他保持中立,他其實也是如此想的,這是你們楊家自己的事情,我段豪參與進去幹嘛?
    另一方麵,我段豪參與其中,又能得到什麽呢?其次,我段豪的軍事力量,有資格參與到這麽大的紛爭中嗎?
    雖然吸收了東五部後的段豪,力量也是增強了很多,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上麵,但是與那些藩王比起來,段豪還是差上許多,或者不夠檔次,別說藩王了,連旁邊的王軒,那都不如。
    所以段豪根本不願意參與到這紛爭裏去,去了那就是炮灰,那就是送人頭的,其次段豪不想要什麽高官俸祿,他就想當好這一個刺史。
    如果真的是想做大官,當初他跟著楊越在洛陽城裏,那也是位列三公,何至於此呢?
    楊修的使者看著段豪說道:“段刺史看來把問題,看的是十分透徹了,你未來會慶幸今天的這個選擇!”
    喜歡權征請大家收藏:()權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