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土崩瓦解的大宋帝國
字數:3566 加入書籤
長安鬧市,日色黯淡。
李若被粗暴地拖拽至街頭,渾身赤裸的身軀在寒風中瑟縮。
兩旁凶神惡煞的大漢手持長鞭,獰笑間,鞭影如毒蛇般狠狠抽在他身上。
每一鞭落下,都迸濺出滾燙的鮮血,最終揮舞了一千鞭的劇痛,讓李若早已痛得意識模糊,遍體鱗傷的軀體幾近殘破。
然而,這慘絕人寰的折磨還遠未結束。
在靳玉的示意下,寒光凜凜的利刃揮出,李若的四肢瞬間被斬斷。
失去四肢的他,如離水之魚,在血泊中痛苦蠕動。
終於,靳玉緩步上前,手中長劍閃過一道森冷的光,李若的頭顱滾落,這位大宋帝國的皇帝,在位不到三個月,就此結束了自己的性命,同時也結束了自己大宋帝國的壽命。
李若的死,如巨石投入深潭,激起千層浪。
他的寵臣們無一幸免,李青剛登上高位,還沒有享受權利帶來的快樂,便被押赴刑場,斬首示眾。
在長安城的宋部族人也遭遇了瘋狂的報複,大批族人被逮捕,曾經稱霸北蠻西部、入主關中、建立大宋帝國的李氏家族,也就這樣,在自己人的操盤下覆滅了,覆滅的可以說是十分的喜劇。
洛陽城。
這個消息傳到洛陽城,卜成難掩興奮之色。
曾經龐大的大宋帝國分崩離析,分裂出三大勢力。
其中,齊萬敵勢力最為龐大,而他卜成則是第二大勢力。
卜成麾下的軍隊精銳無比,不少駐紮洛陽的宋部子弟們,得到自己的皇帝被殺,慘遭靳部的屠戮紅藕,對於他們而言,想活下去,隻能效忠於卜成。
而卜成立馬高舉義旗,大聲聲討齊萬敵,自稱‘大宋帝國大將軍’對外宣稱要為故主李若報仇雪恨。
然而,他的軍隊卻始終未向關中邁出半步,不過是一場虛張聲勢的表演罷了。
這個表演一方麵是要告訴眾人,自己是大宋帝國的繼承人,之前大宋帝國的子民們,要來投靠自己,另一方麵,他也是安撫之前隸屬於宋部的士兵。
這些士兵,在自己這裏的數量是十分龐大的,如果不安撫他們,如果不表態一下,這些人,生成了亂子,對於他而言,打擊是很大的。
同時卜成也明白,自己需要為自己謀劃一下,未來的出路了……
雖然現在齊萬敵的勢力規模最為龐大,但是三大勢力中,最強的則是他卜成,因為他占據的地方是中原,天下大亂後,群雄必爭的‘豫州’之地。
占據著豫州,就代表著擁有源源不斷的兵源。
而與此同時,巴蜀地區的成前在得知消息後,則立馬下令迅速關閉了通往北方的所有關口。
緊接著,他昭告天下,與大宋帝國徹底割裂,同時他自立為王,自稱為‘巴蜀王’,當然本來他是想稱帝的,但是下麵的人,認為他,稱王就可以了,稱帝是要成為敵人的靶子,也會成為大周帝國的目標。
而成前也是思考了一下,想了想,大宋帝國的結局,最後他稱了個王。
鄴城。
段豪將大本營從平城遷至鄴城,這一決策是他因為勢力的擴大而做出來的改變。
平城地處邊陲,而他如今已坐擁冀、幽、平三州,勢力如日中天,而且段豪十分明白,自己並不可能在這裏偏安一隅的活著,要想活下去,隻有對外擴張。
如此之下,段豪要想擴張,那麽必須要把自己的大本營往中原地區靠攏,而其鄴城則就是最佳的選擇。
一方麵鄴城處於中原地區,另一方麵,處在異族叛軍對抗的前沿。
如此之下將根基往前推移,方能更好地抵禦外敵、掌控局勢。
於是,段豪則就把大本營搬遷到了鄴城,而鄴城則就成了他新的戰略據點。
此刻,段豪佇立在鄴城的府邸中,手中緊握著來自建康的文書。
文書上字跡清晰,透露著重大訊息:‘叛軍內部禍起蕭牆,自相殘殺,局勢動蕩不安。’
‘朝廷迫切希望段豪能迅速集結兵力,揮師討伐叛軍,收複洛陽,拯救危局。’
為了激勵段豪全力以赴,朝廷不僅言辭懇切,還在明麵上給予了極高的禮遇……封段豪為遼王,都督平、幽、冀三州諸軍事。
這一封賞,意義非凡。自大周帝國建立以來,段豪是首位獲封異姓王的人物,堪稱開天辟地頭一遭。
更令人矚目的是,他的封地竟位於帝國核心區域,足見朝廷對他的倚重與期許,同時也暗藏著幾分無奈與妥協。
其實對於建康朝廷而言,麵對叛軍此時內亂,他們正是北伐的好機會,若是可以的話,能收複失地,中興大周帝國。
但是建康朝廷麵對這種局勢,卻是有心無力,因為建康朝廷建立至今,歐陽通還沒有完成對於南方的統戰工作……
自從楊乂和楊雄死後,南方的世家大族,就逐漸的做大,而在南方的另外兩個封王,會稽王,豫章王,在之前的戰爭中,為了能籌備更多的兵力,財力,對於世家大族,那是大幅度的放權。
如此之下,此時的南方世家勢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而麵對北伐,這些人想的則是,北方戰爭,關我們南方什麽事情?
憑什麽你們北方打仗,我們出錢,出兵呢?
其次再加上歐陽通之前對於世家大族的自治政策,從而導致了,統戰工作十分難做,麵對這種好機會,隻能眼巴巴的看著。
當然這也是李黎勸說楊豹,組建自己軍隊的核心意義。
李黎一眼就看出來了大周帝國的南方政局,他知道,眼前的大周帝國,防守尚可以,但是若是麵對北伐的好機會,大周帝國,勢必無法完成北伐的統戰。
所以為了應付這個時機,那麽必須要組建出來一個屬於朝廷自己的軍隊。
而現在這個時機來了,但是征北軍雖然建立了,同時也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其實楊豹則是想出征了,但是李黎勸阻了。
因為李黎看清了,征北軍雖然成了一定的規模,但是內核不穩,若敗了,那麽大周帝國就再也沒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