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複藩位禦弟嫌權小 戒諸王永樂動怒大(2)
字數:2913 加入書籤
次日未時剛過,永樂的十七弟寧王朱權在武英便殿晉見皇帝,行了君臣大禮後,永樂 賜座,表麵上不動聲色,眯著眼,細裏卻在觀察著寧王的表情:“十七弟在江西還習慣吧?”
“習慣,習慣。”寧王欠欠身,垂首低眉,極盡謙恭之態,“皇上以布政司衙門賜弟 做王府,比往日大寧的府邸大多了,且這江西氣候溫潤潮濕,再沒有遼北暴風驟雪、狂沙 漫舞的怪天了。臣弟是個喜花的人,不惟人間貌美的女人花,就是那園子也叫臣弟侍弄成 了百花園、百草園了。皇上想想,一屋風姿百媚的女人花配上滿園淚濕紅箋的牡丹花,豈 不是信步仙境裏?想想過去,舞槍弄棒的倒沒意思。”
永樂細細品味著寧王的話,並不全信,下頦不自覺地一動,大胡子跟著動,抖出一陣波浪,也抖出了皇帝心中的疑惑。寧王看在眼裏,思忖對策。
永樂又問:“聽說十七弟在做學問?” “叫皇上問著了,臣弟正要稟奏呢!”寧王擠了擠眼,露出一絲壞笑,“女人花加牡丹花,雖有瑤池之樂,可日日采擷也就膩煩了,聽說皇上在編書,臣大受啟發,皇上那麽 忙,日理萬機都不忘學問,臣弟大把的光陰豈可虛度?也學了皇上,找幾個文人編書。這 一編才知道,貫通中外,博覽古今,其樂無窮啊!越編越有趣,竟有些樂不思蜀、忘了今 夕何夕了。”
寧王說著,還在咂摸著其中的滋味,似已完全陶醉在花草間的故紙堆裏。別人讀書是 為書中的顏如玉,他的修書則反過來,倒願把身邊的玉女都糅進書裏,和他一起享受那份 可望而不可即的愜意。
看上去,寧王已沒有了當年邊塞金戈鐵馬的硬漢影子,這是永樂真心希望的。寧王善 謀,打小,他的點子就多,今日是不是他狡黠權謀的一個部分?晉八王之亂,秦王李世民 的玄武門之變,宋太宗的斧光燭影,曆曆在目的兄弟相殘,建文在位時的削藩,永樂深通 曆代典章故事,又生性多疑,對任何人、任何事,他都要從正反幾方麵反複斟酌。
若是追根溯源的話,永樂的多疑源於他的父親洪武皇帝朱元璋。 經曆了元末明初二十年的戰亂,朱元璋坐穩了江山,文臣武將們似乎都成了他爭權奪利的對手,他擔心這些人有朝一日也像宋太祖趙匡胤一樣突然被下屬黃袍加身,反戈相向他這個皇帝。所以中期以後,他就大開殺戒,借著各種案由,明裏暗裏,開國的功臣一批批死去。
文臣武將殺的差不多了,大明的江山畢竟還要有人來支撐,靠誰呢?想來想去,隻有 自己的兒子最可信賴。於是從洪武初年開始封藩,明太祖的陸續出生、陸續成人的二十幾 個兒子都封在了邊疆、內地的通衢要塞和重要城鎮上,裏裏外外來藩屏這個以他為中心的 朝廷。
太祖的諸子中,第九子、二十六子早夭、十子魯王朱檀就藩兗州不久死去、二十子以 下各王因年齡太小直到永樂時就藩,故自洪武十一年起,除老大太子朱標外,二子秦王朱 樉就藩西安,三子晉王朱h就藩太原,四子燕王朱棣就藩北平,五子周王朱橚就藩開封, 六子楚王朱楨就藩武昌,七子齊王朱榑就藩青州,八子潭王朱梓就藩長沙,十一子蜀王朱 椿就藩成都,十二子湘王朱柏就藩荊州,十三子代王朱桂就藩大同,十四子肅王朱楧就藩 甘州,十五子遼王朱植就藩廣寧,十六子慶王朱?就藩寧夏,十七子寧王朱權就藩大寧, 十八子岷王朱楩就藩岷州,十九子穀王朱橞就藩宣府。
這些王爺的職責就是藩屏朝廷,受命領兵巡塞平叛,沒有幾人不信馬由韁、提理軍務!特別是寧王朱權,洪武二十六年就藩喜峰口外的巨鎮大寧,東控遼左,西俯宣府,帶甲 八萬,革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驍勇善戰。寧王數會諸王兄弟出塞,以多謀善斷著稱。太祖在位時,以父皇的身份駕馭諸子親王不在話下,遇一個弱點的平輩或侄輩皇帝就 難說了。所以,從分封之初,就有人看出了事態發展的端倪,勇敢地站出來替皇家的未來 作打算,隻是太祖的眼光不遠。
洪武九年,因天象異常,災異迭興,太祖不得不詔求直言。山西平遙縣的一個訓導, 小的不能再小的官員葉伯巨上疏,說分封太侈,太過分了。接著從曆史講到現實,憑自己 的想象痛說分封之弊。他說,諸王各有封地,是借鑒宋、元孤立,宗室不強。可秦、晉、 燕、齊、周、楚、吳、蜀諸國,個個連邑數十,城廓宮室僅亞於天子之都,再加上甲兵衛 士之盛,真擔心幾代之後,尾大不掉,再削地奪權,必然不滿,甚至就此起兵作亂,防不 勝防,援古證今,昭昭然矣!
其時,諸王尚小,一個都沒到封地,也不可能連邑數十。太祖隻給了他們一個藩號, 至於將兵出塞,那是後來臨時授命的。
見一個小訓導竟敢胡猜,明太祖勃然大怒,忘了“求直言”的旨意,吼道,小子離間 我骨肉,快逮來,吾要親手射殺他。葉伯巨被抓後,一些大臣也覺著他冤枉,乘著皇帝高 興時上奏,指望給他減罪,結果還是死在了獄中。自葉伯巨下獄後,隻有解縉渺渺說起過 分封勢重,或可導致藩廷對立的話,並沒有引起太祖重視,從此,皇帝封建諸子的事便很 少有人敢提了。
洪武後期的燕王多次率兵出塞,常常對寧王麾下的兵馬嘖嘖稱奇,豔羨不已,他多麽 想把他們納入自己的麾下。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標病逝,太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朱標 之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
眼見著諸王叔特別是邊塞諸王擁兵帶甲、重兵在握的局麵,皇太孫整日裏憂心忡忡。 接下來是老二秦王樉、老三晉王h相繼死了,朱允炆高興了一小陣,盼著燕王朱棣、寧王 朱權兩個強硬的叔叔也死了,他的江山還好打理些。可惜不能如願,兩個人活得結實著呢! 太祖卻熬不住了。洪武三十一年,太祖朱元璋再也無暇顧及他親手打下的江山,在病榻上 躺了一個月後靜靜地走了,皇太孫朱允炆即位,以明年為建文元年。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