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胡掌科南昌會寧王 孫道長武當說真人(4)

字數:4094   加入書籤

A+A-


    “貧道見過欽差胡大人,這廂有禮了!”又是半個時辰,胡濙五人才來到天柱峰南側 一方破舊的觀外,見到了常年在這裏修行、主觀的道人孫碧雲。孫碧雲雙手抱拳,微微點頭, 算是給欽差等人行禮。二人雖品級相當,但胡濙是欽差,代表著皇上,孫碧雲在道錄司任職,行官禮,也算是對朝使的恭敬。胡濙等拱手還禮後,口稱攪擾,分賓主到觀內落座。
    小道人奉上茶盞,寒冷的屋內立時氤氳滿淡淡的茶香,也為觀室增添了些許溫暖。胡濙抿了抿,香氣撲鼻,香味四溢,還伴著絲絲的甜味,很是享受。
    “這是本觀自種的茶,”孫碧雲知道皇上下旨尋訪仙人的事,卻猜不透胡濙來武當的 真實意圖,沒話找話,“常年鑽在雲裏霧裏,沒有個正名,光陰久了,都叫它‘武當雲霧’, 也是貼切。今年第一季春茶,連同樃梅,著人專給皇上送了去,皇上喜歡的不得了。”
    好一個攀龍附鳳、思慮周密的道人,難怪皇上要封他右正一呢,弄出點新奇特的東西就想著往皇宮裏送,茶與榔梅能值幾個錢,引得皇上的在意才是重要的,這武當山的來日必有大的舉措啊! 胡濙這麽想著,嘴裏卻說:“道長好福氣,”他又喝了一口茶,不無羨慕,“夏日裏,層巒疊嶂,飛湍瀑流,峰岩澗洞,潭泉池井,眾山拱衛,百鳥朝鳳,真如人間仙境。上有皇上想著,下有仙山落腳,每日裏還不是踩在雲裏霧裏一般,不想成仙都不成了。”
    胡濙話雖如此,孫碧雲卻沒有長年修行的道骨仙風的氣運,大概是思慮的俗事太多了, 四十多歲的年紀,精瘦精瘦,麵色黝黑,頜下一小溜胡子長得很俏皮,讓人見了就想笑。
    “大人見笑了,”孫碧雲欠了欠身,“窮山僻壤能有什麽,好在皇上尊崇真武大帝, 已下旨封武當為太嶽太和山,並著駙馬沐昕督辦,明年開始,要大修武當了,胡大人因著皇上聖旨,因著張真人,際會武當,也是我太嶽太和山的一大幸事。”
    果不其然!孫碧雲的攀附,得到了皇上的首肯,印證了胡濙的預料。“五嶽”已經概述了中國東西南北的幾大名山,“太嶽”之封又在五嶽之上,可見皇上對武當的器重,數年後的武當山絕不是今日這般破敗蕭涼的景致了。自己奉旨來武當尋訪,說不定也是皇上 要整建武當的一步棋呢!
    “那就恭喜孫掌教、孫道長了,”胡濙把手中的茶盞舉了舉,“雖說皇上青睞,但數年努力,天道酬勤,孫道長的良苦用心也不該埋沒了。有朝一日,武當香煙繚繞,觀院巍峨,膜拜真武大帝的徒眾絡繹不絕時,誰敢忘了又一個開山祖師呢?”
    “大人過獎了。”孫碧雲趕忙辯解,“貧道修行之人,一心向善,實無功名利祿之塵緣雜念,做些善事罷了!善哉!善哉!”
    孫碧雲心口不一,胡濙心中想笑,卻又不便說穿,遂切入正題,“皇上著我等千裏萬裏來尋張三豐、張真人,道長身居仙山,與真人同出一門,可知真人何處棲身?若有幸一 晤,也可回複皇上了。”
    “還真叫大人問著了。”孫碧雲一臉的無奈,“貧道來武當二十多年,師傅、師兄弟的口中沒少說起張真人,又是教授拳法,又是拯救危難中的小民。前些年又傳他在隴南、 岷州一帶修行,真個是行蹤飄忽,若隱若現,卻從未在武當露麵,倒是有張真人的兩部書, 一會兒轉贈給大人。再有,大人哪日若見了真人,說一聲,貧道一定來請他主持武當道務, 蓬蓽生光啊!”
    等於是沒說,胡濙有些失望。 屋內寒冷,雖有小道士續水,添了幾分溫暖,茶淡了,話沒了,更覺涼意。胡濙放下茶盞,準備告辭,忽見宋塔眨眼,才記起方才半山坡的草房:“有一事還要煩勞道長。我等上山時,見林間隱秘處一間草房,一應生計家什俱全,不知何人有此雅興?不住祠觀,遠離山路,偏偏喜歡草房?” 孫碧雲一怔,定定神:“善哉!去春來了一師三徒四個道人,說是要遠離喧囂,靜心修行,遂自建一所草廬。身心順理,唯道是從,貧道焉有阻撓之理?不知何故,今秋竟悄悄走了。都是小道士與他們來往,貧道沒見,也沒有在意。”
    一師三徒,又應了建文和應能、應賢、程濟四人流亡的傳言。在長沙,朱祥望見了“建 文”的背影;在武當,又有了四人的僻靜修仙?建文帝像是在和胡濙玩著捉迷藏的孩童遊戲,不是眼看著攆上了,就是給他留下一個背影,是在牽著他走,還是無意中的巧合呢?
    在貴州,胡濙拜見了鎮遠侯顧成、布政使蔣廷瓚。自平定二田之亂後,幾年下來,貴州軍民安堵,教化初興,府州縣陸續建起學堂,由川、浙、閩來了一批飽學的儒士,長袖闊帶,之乎者也,中原人心裏還很荒蠻的地方儼然一派播種星宿的樂土了。
    初春時節,漫山遍野人頭攢動,綠油油一片,犁田的犁田,播種的播種,青山綠水中處處是繁忙的淘生計的景象。蔣廷瓚大讚洪武年間信國公湯和南征時妙棋高布,惠及後代。 那陣子,由朝廷無償提供了最新的工具,最壯的耕牛,有些人還擔心夷人會將工具改成刀槍, 將耕牛宰殺吃了肉。湯和何等精明,走一步棋早想到四五步以後了。他讓官軍帶著土民一起屯種,手把手地教,你缺個盆子我有啊,我少個遮陽的草帽你家多著呢,就這樣相互幫襯著,耳鬢廝磨,日久生情,一來二去對上了眼,率為婚姻、融為一家了。老將軍顧成沉穩凝重,高瞻遠矚,拔尖捋刺,專治那些鬧事的,並不傷及無辜,威信卓著,威震南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顧成英雄一世,須發皆白了,雖容光煥發,但已顯老態,一顰一笑都僵硬遲緩了,點點頭算是還禮。待胡濙幾人落座,他緩緩說道: “貴州真個是山清水秀的神仙地,老夫先後在黔二十多年,若無田琛、田宗鼎一類小醜撥弄是非,相互攻殺,殃及土民,百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該是多安生的日子,哪有征戰撻伐之事?土人頭領也就不會畏我顧成 如虎了。湯信公漢夷雜處用心久遠,皇上改土歸流實在英明,今貴州已太平無事,老夫也該打點行裝乞骸歸鄉了。”
    “老帥文武兼備,博古知今,坐鎮於黔,我蔣某人踏實啊!”蔣廷瓚身板偉岸,麵色紅潤,在貴州幹出了勁頭,精氣神十足,站起一揖道,“有顧老將軍在,我沒有丁點後顧 之憂。貴州屯墾、鄉試、安居的政績,哪一件也離不開老將軍,不多,再過十年,我和您 老一並致仕如何?”
    “你真要老夫這把老骨頭扔在貴州嗎?”顧成一笑,“若不是皇上一再挽留,我早已歸隱田園,享天倫之樂了。人要服老啊!見了胡掌科,朝廷有了這般年輕有為的官員,大明後繼有人,後生可畏啊!也煩請胡掌科代向皇上奏明老夫的心意。” 胡濙忙站起一躬,謙遜道:“老帥的乞骸奏章皇上都不點頭,在下一個六品芝麻官,說話怕是更不成。再說,皇上給卑職的職責隻是頒書,可沒有代老帥‘乞骸歸鄉’的旨意 啊!所以,不敢越雷池一步。”
    幾個人都笑了。 顧成的乞骸是真心的。鎮守貴州的第三年,他曾奉詔回京,委婉陳述了自己的想法。
    永樂狡黠地一笑說,回來就做東宮的輔臣吧。靖難時,顧成輔高熾堅守北平,運籌帷幄, 謀劃方略,才有了北平的安定,二人也因此結下了深厚的患難情誼。如今,他深知太子的 處境,卻不明皇上的用意,可即使在近前也不能幫太子於萬一啊!既不能致仕,還不如去 鎮守南疆呢,所以,他還是回了貴州。臨行前,他專去文華殿拜別太子。看到愁容滿麵的 高熾不知所措,如坐針氈的無奈樣子,他滿心的痛,卻不敢也不能說什麽,隻是勸慰太子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殿下竭誠孝敬了,孜孜恤民了,就會應了一句仁者無敵的古話。
    他把“仁者無敵”幾個字說的特別重,特別誠懇。
    平定思州、思南之亂後,他又一次回京向皇上闡述自己年老的顧慮,永樂隻當沒聽見。和胡濙的這次見麵後,沒多久,顧成無疾而終,在一夜輕鬆的睡眠中駕鶴西去,享年 八十五歲,朝廷贈爵夏國公。長孫顧興祖嗣侯,繼續鎮守貴州。
    禮節性地見麵後,胡濙說,貴州的山美水美,真值得在這裏好好走上一走。二人知他重任在肩也不挽留,便由著他前往各府州縣頒書。大川也好,小廟也罷,他都走了走,轉了轉,不這樣不成,不細致不成,因為,雲貴是盛傳建文落腳的地方,也是皇上最關注的地方。所以,他在貴州盤桓了四五個月後,由貴州進抵雲南。
    偌大的雲南,穀、沐兩府,真不知他該從何處走起了。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