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封番王瓦剌大集會 展偉才沐英巧用兵(3)
字數:2859 加入書籤
洪武十三年,沐英總陝西兵出塞,掃蕩亦集乃蒙元殘餘勢力。渡黃河,涉流沙,登賀蘭山,生擒元國公等多人。再拜征南右副將軍,同永昌侯藍玉從大將軍傅友德取雲南。元梁王帖木兒不花以十餘萬兵馬拒於曲靖,沐英出奇謀兩路夾擊,盡張疑幟,大敗元軍,長驅入雲南,梁王走死。接著,下點蒼山、洱海,拔大理,擒段氏,與傅友德會兵滇池,分道平掃烏撒、東川、建昌、芒部諸附元叛蠻,再敗二十萬圍困昆明的土兵。大將軍傅友德盛讚沐英之功,於是留沐英鎮守滇中。而後的近十年間,沐英又多次平定附元諸部的叛亂, 最多時的叛軍號曰三十萬眾。
沐英是個不苟言笑的人,治軍之威嚴一如他的秉性,但有恩士卒、禮賢下士在軍中也出了名,難得的是,閑暇時則手不釋卷,延請諸儒講說經史。他在雲南的幾年,簡守令, 課農桑,百務俱舉,墾田多至百餘萬畝。通鹽井之利以來商旅,辨方物之菲以定貢稅,計戶籍人頭之數以均力役。在太祖的二十多個養子中,隻有沐英勳勞最耀。
洪武十五年,馬皇後病逝,那是一位對他有著再造母恩的養母啊,想起幼時的諄諄教誨和一針一線,沐英在大理前線的軍營裏竟哭了三天三夜,嘔血數升。洪武二十五年,與他有著生死之交的小弟弟——當朝的皇太子朱標又英年早逝。沐英痛徹心扉,心力交瘁至不能自拔。
他是個重情重義的人,太祖給他武功、給他爵位,卻不能給他世間金不換的親情。而 今,給他親情、給他親兄弟般情誼的兩個人,最愛他、疼他的養母去了,最要好的弟弟又走了,以致他茶飯不進,大悲大慟傷於心肺,深於骨髓,竟染疾而逝,年僅四十八歲,太祖痛悼,追封黔寧王。 沐英的長子沐春十七歲就跟隨父親征戰西番、雲南各部,常常是第一個登城,砍將拔旗,堪稱英武。沐英死後,他襲爵西平侯後繼續鎮守雲南,雄韜偉略,旗常炳耀,頗有父 親遺風。新辟田地三十多萬畝,又大修屯政,鑿河灌溉,百姓複業者五千餘戶,其間,多 次平定叛蠻之亂。然一夜間暴斃,才三十六歲。因膝下無子,便由二弟沐晟襲爵西平侯, 這已是建文元年了。
父親沐英四十八歲因何而亡,沐晟心裏再清楚不過,沐家和朱家、尤其和太子朱標一家就如同一家人。靖難之役起,沐晟卻猶豫了,沒有堅定地站在朱標的兒子建文皇帝一邊, 因為他擔心,一旦燕王勝了,沐家的一切就沒有了。躊躇的日子裏,他下定了決心,反正是天高皇帝遠,聲援建文帝,實則他是在觀望,看來看去,越看就越覺著自己的路子是正 確的。燕王一即位,他馬上脫離了父兄結好朱標一族的陣線,祝賀新帝登基的奏章很快就 到了南京。
起初,永樂對沐家及沐晟並不放心。沐氏一家都在雲南,這不大好,所以,永樂一即位, 就把常寧公主嫁給了沐英的四子、也就是沐晟的四弟沐昕,冠冕堂皇地把沐家的一個重要 的親人召回了京師居住。接著,他又把建文年間被囚的岷王朱楩放歸雲南,也有相互掣肘 和監視的意思。想不到,岷王所為太過拙劣,竟與沐晟交惡,互相揭短,奏章雪片一樣飛 往南京。永樂袒護弟弟,下旨責誡了沐晟,話裏話外透著不信任,讓他感到了莫大的危機。
沐晟便在皇帝身邊的太監和大臣上下功夫,終於,皇上的看法慢慢改變了。和張輔一起平定交趾給了沐晟一次絕佳的表現機會,輔助張輔連連奏捷,因而晉封黔國公,內廷的美言和南疆的戰功終於使永樂皇帝信任他了。
曆史的淵源和雲南的偏僻,加上風風雨雨的傳言,永樂還是懷疑建文有去投奔沐晟的可能,所以和胡濙說了自己的疑慮。但胡濙到的時候,交趾打得正酣,除永樂六年夏第一次平亂大捷回京師受封外,沐晟基本都在前線,承父兄之威而無父兄之能,隻要留他一人在交,他就打不了勝仗,連個現狀都不能維持。張輔一到,所向披靡,秋風掃落葉般就把叛寇蕩平了,沐晟感覺很沒麵子。為爭一口氣,一麵在交址前線死扛著,一麵遣幕僚長期蹲守京師,窺探朝堂動向,這才有了尋機把愛女沐清溪嫁給趙王的故事。
那一麵,四弟娶了皇帝之女;這一麵,又嫁女給皇帝之子。管它輩分不輩分呢,自己會不會打仗不大緊要,隻要結好皇家,一切都好辦。
沐家和沐晟就是這麽個境況,按沐晟迥異於父兄仗義為人的秉性,他是不會自找麻煩把一個失了帝位的亡國之君延攬到身邊的,何況靖難之役,建文危機時累次下詔各地勤王,他都按兵不動。但今上有旨,今又到了雲南,該去的地方一個都不能少,像梳子梳頭一樣, 一府一府逐個來。
胡濙思量左右,還是先去了雲南最為尊貴的岷王府,拜見了被沐晟指斥為作惡多端、 違法亂紀的岷王朱楩。
果然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大仙親王。 雖被皇帝削了護衛,罷了官署,岷王依然泰山般傲然的派頭,在王宮門口,足足晾了欽差一個時辰,好不容易進去了,竟是在涼殿撫弄著一個侍姬和胡濙有一搭無一搭地說話。 好一個色仙!胡濙心中這個氣,實在看不下去,寒暄了幾句就急著出來了。
黔國公沐晟雖不在,黔國府還是要去的,在府裏,見到了沐晟的三弟沐昂。因沐晟在 外,沐昂主持府中事宜。沐昂雖也和二兄一樣一表人才,但說到軍政事務,鮮乏建樹,皆是誇誇而談的“仙人”。
和誰也沒什麽太多可說的。胡濙有了一種高處不勝寒的寂寥,仙境的雲南真是個出大仙的地方。
雲南的地界大,多達五十八個府,既然皇帝矚目,那就一個一個的走,不管是漢人的聚居地,還是土人的活動區,曲靖、大理、尋甸、澂江、楚雄、鶴慶、永寧、蒙化……下滇池,走洱海,上蒼山,半年多的光陰,除了雲南大好的山水風光,他們要找的人卻一無所見。也不知是建文布的疑兵,還是好事者的好事,在大理和尋甸山崖下,居然見到了所謂建文的詩,卻看不出是哪一年刻上去的,再仔細排查,結果一定是一無所獲。
沒有辦法,撣一撣塵土,一路北上進到四川境內。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