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蜀秀才文功安天府 陳大帥沙門破倭兵(2)

字數:5083   加入書籤

A+A-


    陳瑄上前,不動聲色地觀察了一陣,島民手中的盒子引起了他的注意:這不是日本的漆器嗎?且連旁邊擺放的折扇也是日本的,再加上生硬的日式漢語,莫不是遇到倭寇的窩點了?他在心中打了一個盤旋,便有意耽擱下來,故意問:“看看我這把劍能換你幾個盒子?”陳珜忙拿出一柄佩劍,讓倒八字眉的島民觀看。
    陳瑄裝作什麽都不懂,若無其事地順勢拿起了店家的一把折扇把玩著,反反複複觀察著店主的一舉一動,更證實了心中的猜測。
    “最多換兩個。”店主倒是不卑不亢。 “那就不換了。”陳瑄斬釘截鐵,陳珜收起了寶劍。
    “客官別惱,我們商議嘛。” 店主見客人人多勢眾,且有些來頭,說話的語氣緩和了, 也不敢再強賣。陳瑄從攤上抬起頭,眉宇間透著掩藏不住的英氣,平靜笑道:“和你開個玩笑。我這把劍乃祖上所傳,千餘年間,曆經滄桑,雖說不上價值連城,盤下這個店來怕也是綽綽有餘,還是留著你的盒子自己慢慢消受吧!”
    “你敢戲弄——”店主大喊一聲,大眼睛裏的黑眼珠凸出來,就要發作,旁邊的人拽了他一把才算作罷。
    陳瑄對陳珜低聲道:“看出了什麽?” 陳珜慢慢搖搖頭:“感覺不對勁,卻也看不出什麽。” “那就讓你再見識見識。今晚帶幾個功夫好的弟兄悄悄進院,記住了,看看就行,萬勿打草驚蛇。” 陳瑄見多識廣,他已斷定了這個攤點的倭寇嫌疑。 從十幾歲起,陳瑄就在大將軍傅友德的帳下聽令,見識過的戰陣和各色人員多了去了。
    那年,他跟隨大將軍遠征雲南,一群大雁掠過長空北去,不知誰說了一句“莫非是北元的 信使嗎?”因為路途遙遠,北遁的殘元和雲南梁王帖木兒不花的聯絡就是靠大雁傳書。若真是信使,還能依他不成?素有神箭之稱的陳瑄彎弓搭箭,隨著羽箭直衝雲霄,一隻大雁應聲掉在了不遠的草地上,眾人還未及上前,又一隻大雁竟從高空中飛衝而下,一頭栽死在了落雁的身旁,大睜著眼睛,怒視眾人。大家驚詫不已,卻也沒有發現什麽信件。
    鴻雁於飛,哀鳴嗷嗷。那群大雁轉了一個圈飛了回來,在更高的空中盤旋著,久久不 去。大將軍帳下的幕僚遂講起了“問世間情是何物,直叫生死相許”的詩詞及元好問葬雁的典故。縱然是沙場勇士,鐵血男兒,也經不住這等悲壯的愛戀故事。陳瑄著實難受了好一陣子,最後也仿效古人的做法安葬了兩隻大雁,兩隻清雋高雅、忠貞不渝的大雁也算是 死得其所了。
    陳瑄“葬雁”的趣事沒人知曉,而他“彎弓射雁”的事在軍中卻傳得沸沸揚揚,連太祖朱元璋也知道了有個彎弓射雁的年輕小將。陳瑄隨大將軍傅友德回京奏捷時,皇帝還特 意看了他百步穿楊的表演,一時轟動京師。
    幾年後,陳瑄承襲了父親都指揮同知的職務,帶數千人馬從征南番、越巂,討建昌叛亂,平定天星寨,無往而不勝。進攻卜木瓦寨時,麵對數倍於己的敵軍,陳瑄縱馬在戰場上左衝右突,馬重傷倒地,他的腳也因傷重不能動彈。他單腿跪地,拖著傷腳,箭無虛發, 率官軍一次次打退了敵兵的進攻,整整堅持了一天,終於等來了援兵。
    建文四年,陳瑄被調回京師任右軍都督僉事,執掌水師,在長江上防範燕軍。建文帝的複古和迂腐的書生氣派他實在是看不慣,遂舉師歸降燕王,遏阻北軍的戰船卻載著燕軍順利渡江。燕王即位,封他為平江伯,食祿一千石,賜誥券,世襲指揮使。接著就命他充 任總兵官,總督海運,從江南往北京和遼東運送糧餉,這一送就是十幾年。
    開始接受這個旨意時,陳瑄真是戰戰兢兢的。畢竟,他也隻是在長江裏操練了半年多的水師,如今要到他毫不熟悉的浩渺的大海上當差,藍天碧海,雪浪銀帆,近百艘海船、 數千名官兵、十萬石糧餉,他雖身經百戰,也未免彷徨。他找到洪武年間泛海運糧 的劉綸,又通過劉綸找到了更多的舊船員,了解了海運的全過程,才開始了遠赴遼東、北京的航行。其間,風浪成了他的常客,倭寇地襲擾成了他海運中搏擊風浪之外的點綴。多 年打交道,他已熟悉了倭寇的每一個細微的舉動,一場偷襲與反偷襲的戰鬥不可避免了。 二十三四歲的陳珜是陳瑄的本家侄子,瘦高的個頭,清臒略黑的麵龐,看上去像個不大上進的書生,在跟隨叔父的近十年間,常常擔當斥候的重任,練就了膽大心細的好秉性。 他喜歡冒險,喜歡深入虎穴的刺激,得了這份差事,就像吃了蜜一樣。晚上出發前,陳瑄 又給他找了個懂日語的通事。
    果不出陳瑄所料,這所院落正是日本倭寇的窩點。他們以交易為掩護,行偵伺之實, 院裏、屋裏除儲存漆器、刀具、折扇等部分用於交易的貨物作遮掩外,還有許多空房和地下室,陳珜等潛到窗下時,聽見屋裏幾個人一會兒日語、一會兒漢語地小聲議論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原來,在陳瑄登岸的同時,倭寇大頭目山本一郎也湊巧來到島上,聽說了停泊在岸邊的幾十艘糧餉貨船,商討著下一步的方略。陳珜聽不懂談話的內容,急得恨不能殺進去, 他把通事拽到近前,瞪著眼問訊式地揚揚頭,通事使勁點點頭他才放心。大致的意思是三日之內集中近千人,於第三日子時直搗陳瑄的座船及相鄰的五條船,拿下中樞,得手了接著打,不利時就撤到海裏。
    聽了陳珜的描述,陳瑄不動聲色,末了,悄悄囑咐陳珜,撒下暗哨,盯住倭船集結的地點。第二、第三日,他依然讓各船官軍輪流到島上交易,不大的沙門島到處都是官軍的身影,平買平賣,一如往常,再沒有發生爭執。而陳瑄的座船仍舊停泊在沙門的西側。
    第三日晚的夜幕終於降臨了,西麵的大海中,一抹殘陽將斑駁陸離的血紅灑在了波濤湧動的海麵上,神秘而淒冷。海運官軍一個不少地回到船上,和往日一樣,海船所泊的三裏內拉著警戒線,遠遠望去,船上官軍走來走去,倒也沒什麽異常。陳瑄此時才下 達了伏擊的命令:親率三千官軍分三麵埋伏在警戒線內的島礁上,聽炮聲殺出:陳珜率 一千人南去,帶上鬆油火把,燒掉島南停泊的幾十艘倭船,也以陳瑄的炮聲為號;劉綸 率一千官軍埋伏在座船附近的幾艘船上,以防從海上突襲的倭船;其餘官軍分別守衛好 所在海船。
    除去陣陣海浪撲打著海灘和礁石的聲音,夜幕中,再沒有別的聲響。突然,一陣陣“沙 沙”的聲音傳來,無數蠕動的黑影呈扇形向海船摸來。警戒的官軍誇張地大聲喊叫著阻止, 卻沒有任何作用,由一步步後退著變成了撒丫子貓著腰喊著往回跑。蠕動的黑影遂由半蹲著跳起來,全力追趕著後退的明軍士兵。
    隻聽“轟”的一聲炮響後,連珠炮似的羽箭從兩旁飛出,隨著一陣陣慘叫,黑影倒了 一片,卻仍然發瘋似的衝向海船,又是一陣羽箭後,陳瑄大吼一聲,仿佛成千上萬的人高喊著“衝啊!”“殺呀!”從礁石後潮水般湧出,倭兵這才亂了陣腳,掉頭往回逃,正被從後麵兜頭而來的官軍殺個正著,喊殺聲、叫罵聲、刀槍的碰擊聲響成一片。一個多時辰, 幾百名倭兵被全部解決,受傷被俘的近百人。與此同時,島南部也是火光衝天,陳瑄知陳 珜已經得手,又派人順勢搗毀了島上倭寇的窩點。
    數千官軍點起火把打掃戰場,陳瑄回到座船上。劉綸高興地迎上來:“大帥真是料事如神哪!你這邊殺得正酣,我的手都癢癢,正要助戰,突然遠遠望見海麵上有幾條船隻, 卻不敢靠近;你這邊一奏捷,他們就沒影了。”
    陳瑄點頭,陳珜也滿臉喜色地乘船回來,便料到了火燒倭船的順利。 “叔帥明鑒,那倭船還真留了一手,悄悄埋伏著百十人守著呢。見我們靠近,射了一陣冷箭,死傷了十幾個弟兄,我令大家趴在船上一聲不吭,迎著箭雨慢慢靠近,過了一陣, 箭就不射了,估計是沒有了。我就令弟兄們突然放箭,數千隻箭飛過去,他這百十號人頭 都不敢抬,離倭船五六丈遠時,開始投擲火把,工夫不大,倭船一片火海,黑漆漆的大海 竟亮如白晝,僥幸跳到海裏的倭寇也都被弟兄們飛刀解決了。”
    “為島民、也為大明除去一害!”陳瑄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仿佛又回到了年輕時的戰場。皇上雖給了他捕倭的重任,他卻很少能有這樣好的機會遇見群倭,且幹淨利索地消滅數百人,“弟兄們都要記功。著人看好倭俘,多加警戒,其餘官軍全部回船歇息,明日好好慶賀一番,要將全殲倭寇的告示遍貼島內。”
    這一夜,陳瑄難以入睡,來到空蕩蕩的甲板上,茫茫夜空,好似一塊璀璨的巨大墨玉,高遠,幽靜,深不可測,眨眼的群星仿佛又觸手可及。黑色的海水翻騰著、拍打著船舷,湧起一股股白色的浪花。大海奇妙,海戰也很奇妙,雖和陸戰有所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 知己知彼,運籌帷幄,將士用命,焉有不勝?
    陳瑄的心情好極了,海運將士們的心情更好。人努力,天幫忙,順風順水,將漕糧運至遼東,隻兩個多月便回到江南。前麵就是嘉定了,陳珜抑製不住內心地興奮,喊著:“到家了,到家了!”他恨不能一步跨過海麵與家人團圓。
    海運快十年了,無論是抵達遼東還是天津,隻有這次回程,既沒有大的風濤浪險,也沒有海盜、倭寇的襲擾。陳珜的話音把陳瑄從過去的驚險中拉回到嘉定的海麵上,這些年, 他不知多少次從這裏出發再回到這裏,停泊海船,裝糧起運,維修海船,多麽優良的港灣啊,可就是缺了些什麽,讓人總有不靠實的感覺。
    五十多歲的劉綸憑著幾十年海運的經驗,一語道破天機:“嘉定有吳淞江、青龍江、 蟠龍江、白鶴江,就是缺少一座像樣的山啊,回到這兒,無所依靠,好像也沒有到家的踏實。”
    劉綸無意的一句話就像沙門島黑夜亮起的火把,一下子提醒了陳瑄。對呀!嘉定缺的就是一座雄峻的高山,遠航歸來的船隊無所識別,停泊維修的海船也無所依靠,若是晚間歸來,茫茫黑夜中到了家門口不也是無所辨識嗎?他用勁在劉綸的肩上拍了拍,滿臉的欣喜之情:“薑是老的辣,你老劉的話一語破的,不錯,這裏缺的就是大山,有了山,海船回灣就有所依靠了,於山上再樹起燈杆標識,豈不是一舉多得!海船有了航標,海灣有了倚仗,航標山建成,也為嘉定又添一景呢!”
    “還是大帥慮的周全,我幹海運二十多年了,隻覺著這兒缺個山,卻從沒想過要堆出一座山。”
    運船進港後,所有船隻都送去檢驗維修,船員們歇假兩月,陳瑄著陳珜押著倭俘,自己則帶著草擬的“請於青浦築土山”的折子趕回南京麵聖。永樂正和大臣議著運河開通的事呢,聽說陳瑄回來,大為高興,一捋長髯:“好,朕正有一件大事要他辦呢。”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