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山陵告竣皇上論功 東苑射柳太孫折桂(2)
字數:5194 加入書籤
“皇上也不要過於自責,”楊榮勸解道,“三殿下年少,皇上南渡後,他一直留守北京, 眼見著燕山腳下百姓複業,商賈日眾,趙王之功還是大於過的,陛下也要看到其長。”
永樂深深地歎了一口氣,作沉思狀。楊榮所言是實,但這些功績應歸之為朝廷對北京的寬鬆之政,歸之為北京所轄府州縣官員和百姓的努力,歸到趙王頭上未免有些牽強。但他知道,楊榮的話不過是勸解之辭,聽過且過,不必認真,便順著自己的思路道:“此兒生於王室,耽於富貴,不知稼穡之難。留守北京這幾年,所受祿米高於其他親王一倍,有 二萬石之多,仍不濟所需,還要圈地斂租,大建王莊,胡作濫為之狀,窮奢極欲之行,豈 可為繼?前次雖受責罰,還是沒有觸動,朕此次要予以懲戒,讓他感到更大地疼痛,幾位 以為如何?”
眾人麵麵相覷,一時低頭不語。 皇上父子四人的關係太過微妙。高熾貴為太子,卻如履薄冰,皇上百般挑剔,兩個弟弟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使他天天膽戰心驚,如臨深淵;高煦、高燧雖為親王,卻肆 意妄為,無所顧忌。兩人沆瀣一氣,一南一北在兩京不知幹了多少不法之事。大家隨皇上 來北京,知其剛有私結老的罕之事,此次又早風聞了趙王圈地之事。可事涉皇親,豈敢妄 言?前有解縉、耿通之禍,誰願再擔個“離間皇家骨肉”的罪名?周新死了,隻有陳諤還 是條硬漢子,敢說幾句事關皇親的真話,連應天府尹顧佐都不似從前那般敢言了。眾人心 裏嘀咕,誰也不願言語。
“事涉皇家,也是國事,萬馬皆喑,卻是何意?”永樂有些尷尬,想是大家對高燧不滿,不願說話,遂半是真話半是自嘲,“朕做主也是你等的主意,所設王莊由戶部全部收回,有主田土返回舊主,無主的歸入各縣官田,由原吉去辦。另,今歲隻支給趙王祿米三百石, 寶鈔千錠。由行在戶部掌控,還是原吉去做。來年是否如此看趙王所為再做道理。”
還是一陣沉寂,連受命的夏原吉都沒有表態,看來,大家都不看好皇上的懲戒。也難 怪,二萬石都不足,一下減為三百石,天壤之別的差距,趙王的難堪可以想象。此舉一出, 善使陰招的趙王不變本加厲才怪呢!
“皇爺爺——”就在殿上一片尷尬之際,一聲稚氣未脫的親切呼喚,打破了君臣間長時間無語的別扭。十五歲的皇太孫朱瞻基精神抖擻地跑進來向皇帝行禮。
“起來,起來說話。”見了太孫,永樂滿心地歡喜,剛才的一頁馬上翻篇了。朱瞻基站到皇帝身旁,紅撲撲的小臉似三月桃花,幾位大臣拱手躬身向他施禮。見太孫滿麵春風, 永樂猜著他的功課又得了老師的誇獎,很是寬慰。這個聰明的嫡長孫,是他天倫之樂中的 最大慰藉。
三個兒子沒一個完全稱心的,兒子的兒子們也就朱瞻基文武之才的稟賦兼備。坐下讀 書,一個時辰不挪窩而毫無倦意,朗朗之聲殿宇間餘音嫋嫋;聞雞起舞,一招一式十分到 位,小半個時辰大汗淋漓而不言累。永樂怎麽看怎麽滿意,心血來潮時,恨不得直接宣布萬歲之後傳位皇太孫。當然,這隻能是想,根本做不得,皇太子還健在呢,所以,隻有用 平日的親昵來顯示自己的情有所鍾。
朱瞻基告訴皇上,他以前在街上見了義無反顧的促織的勇猛,想買回來養在宮裏,對自己對屬下都是個激勵,永樂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朱瞻基還說,宮女小孫溫柔委婉,細致 周到,善解人意,很想帶在身邊,永樂也爽快地點頭了。皇孫是皇帝的心頭肉,每日的文武功課外,容不得他受半點委屈。
永樂用手攬住太孫問:“今日做了什麽功課,師傅這麽早就放你出來了?” 朱瞻基靈巧地側身一躬,撲閃著一對大眼睛,小大人似的拱手道:“儀師傅先講了一個時辰的《論語·道千乘之國》,繼而,孫兒又習了一個時辰的武,還布置了另外一件事。” “千乘之國,”這倒是一個君臣求治恒久的話題,眾人聽了也有所裨益,“那就給朕和大臣們說說你的感受。” “遵旨。”朱瞻基往後退了退,像學生給老師背書一樣,侃侃而談,圓潤、飽滿而好聽的童音又一次充滿殿堂。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儀師傅講時,舉了很多例子,說得很透。孫兒的理解是,孔子十分重視民力,在很多地方都說起民之艱難,百姓生存不易,說苛政猛於虎。故人君在治理國家時,既要謹慎行事,敬天法祖,又要令出如山,取信於民,讓人民實在感受到國家的誠實信義。要崇尚節儉之風,就像皇爺爺總命 人漿洗縫補一件件舊衣一樣,對國家的財物也要節約使用,不奢靡,不擺闊綽,以愛護體 恤人民。國家有大的工程需要百姓服役當差,要選擇農閑之時,不在農忙之季,選錯了時 節,即是擾民,百姓不能適時耕種,也不利於國家長治久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把白胡子的儀智跟著朱瞻基後麵進殿、行禮,一直忐忑不安。自己在教授時比較注意分寸,謹言慎行,說出的每一句話都能適合皇家的口味,太孫學說給皇上也無妨。今日聽皇太孫越說越開,且皇上正在進行皇陵建設,生怕犯了大忌,他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卻又無法提醒。
“哈哈哈——”一陣爽快的笑聲飛過殿堂,朱瞻基說完,便是永樂連不迭聲的誇讚, “講得好,講得好。皇太孫已深諳治國之要領,這要感謝儀侍郎。當初,朕命吏部推舉老 成持重之人侍奉太孫,蹇義第一個就推選了儀智,朕當時的感覺是,此人雖老,卻識大體, 能直言。前年元旦日食,禮部尚書呂震請賀,一個日食有什麽可賀?眾人都沉默不語,唯此老與楊士奇力言不可,今日一看,果是不錯。”
聽皇上說起自己,儀智老大的不自在,加上方才的緊張,衣服都快濕透了,忙上前叩 頭:“皇上過獎了,老臣盡職而已。皇太孫天章日表,玉質聰明。‘道千乘之國’一節, 臣概略一說,他即心領要義,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實宗社之福啊!”
永樂頻頻點頭,對儀智、又是對同是太孫輔臣的楊榮、金幼孜等說道:“宏材之建必由匠石之功,圭瓚之成必假琢磨之力。卿等宜同心協力,竭盡輔導之事。凡創業守成之難, 生民稼穡之艱,朝夕講論以涵養本源,恢弘智量,充其大盛之器。”
“遵命。”幾個人一起跪道。 “皇爺爺,孫兒不是說還有另一件事嗎?” “嗯?你倒說說,是件什麽事?”
“皇爺爺在庶務裏陷得太深,不能自拔了。忘了吧,今兒是端午節,不急之務來日再理,您和大臣們都該歇息了,不,是該歇假了。東苑那邊準備好了,就等您大駕光臨。” “太孫不提醒,朕險些把休假的事忘了,端午節休假一天。嗯,太孫不僅知道關心於朕,還知道關心大臣了,我們一起過去,看過擊球射柳,就歇假。” 東苑內早已擺好了“擊球”的陣勢。場地、球門都已備好,對陣雙方已嚴陣以待。永樂的大女婿、駙馬、廣平侯袁容率隊攻南門,皇太孫率隊攻北門,待皇帝和眾大臣在前排 中間坐定,擔任發令官的司禮監太監黃儼一聲令下,朱瞻基隊率先衝進場中,用手中的木棒擊打場中間的圓球。袁容隊的動作雖略有遲緩,但眾隊員熟練配合,擋住了南隊的進攻,
膠著了一會兒,朱瞻基發一聲喊,衝到了北隊後麵,太孫的伴當劉虹、張山、阮修文應了 一聲,傳出一記妙球,朱瞻基順勢一打,圓球穩穩落入對方球門,皇太孫隊先勝一籌,眾 人一片喝彩聲。
兩隊拉開陣勢再戰,太孫隊乘勢而上,越戰越勇,三下五除二,很快拿下第二局,袁容隊甘拜下風,向太孫施禮,全場歡聲雷動,聽這聲勢足有上千人。永樂朝前後左右望望, 自己的後一排是皇親,長女、袁容之妻永安公主,次女永平公主和丈夫富陽侯李讓及眾多家人,趙王沒露麵,他的心裏就有些別扭。
趙王高燧因減俸一事怒火萬丈,哪有心思看什麽擊球,老早就關了府門,以示對皇帝處罰的不滿。黃儼此前曾要他自組一隊和皇太孫對壘,他就想著擊球不成,假意失手一棒打死朱瞻基,想來想去還是退卻了。即使是“失手”,皇帝也饒不了他,幹脆不組,看看 就行了。今日聽說給他減俸了,心中的一股無名大火險些把皇宮點了,麵都不露了。
皇太孫沒有對手不行,黃儼又找到袁容,說是皇上的旨意,讓他組隊和太孫對陣。袁容本因鞭笞吳允誠一事得罪了皇上,聽了旨意,哪敢造作?忙找了幾個長於此項的內官上陣,擺出了猛打猛衝的架勢,卻又不敢真贏,讓太孫高興也就是讓皇帝高興了。
永樂的左右是幾個侍臣、行在五府六部大臣、各國使臣,前後還有羽林前衛、燕山左衛等數百侍衛,侍衛之外是被榮幸邀請到的北京的耆老、軍民,看上去人山人海,說明禮部和都督府已按他的旨意準了附近百姓來觀看,這倒還讓他滿意。
場上的“射柳”又開始了。 不定期的射柳活動,是永樂檢驗和督促眾將箭法的舉措,甭說文官,光陰久了,不參
加戰事的武將也會把弓馬上的功夫荒廢了。故他令在北京的親王、公、侯、駙馬、伯、都 督等高級軍官悉數登場,不得缺漏。
當時的兩個國公、英國公張輔、黔國公沐晟都在交趾前線,於是從廣平侯袁容、富陽侯李讓以下至都督,每人三箭。三十幾員大將射了一圈,懸在柳枝上的六十個小葫蘆還有 一半在初夏的微風中隨風抖動,兩個駙馬各中了一隻,隻有臨時來北京奏事的寧陽侯陳懋 和操練幼軍的都督薛祿三發皆中,大多數人都射飛了。永樂心中不悅,這麽大的場合又不便發作,沉著臉不言語。正沒奈何時,皇太孫的出場讓他眼前一亮。
太孫年紀尚幼,未及弱冠,本沒有安排他射柳,見了眾將不堪入目的成績,他擔心皇上震怒了,連百姓也受到驚嚇,遂和黃儼說了一聲,主動請纓加入了射柳行列。雖沒有十足的把握,七成的勝算還是有的。
一匹高大的棗紅馬上一個英武的黃袍少年飛一樣掠過廣場,隻見他彎弓搭箭,不待瞄準,瞬息之間,三箭皆發而三發三中,全場潮水爆發般歡聲雷動。 棗紅馬嘶鳴著在場上轉了一圈,奔到永樂座前幾丈開外,朱瞻基一提韁繩,駿馬前蹄騰起,又是一聲震蕩全場的“灰灰”的叫喊。平穩之時,朱瞻基輕鬆跳下馬來,拱手道: “孫兒雖三發皆中,但最後一箭竟穿在葫蘆上,可見勁力不足,還望皇爺爺指點。”
皇太孫的成功,一掃高級武將們方才失了風采的晦氣,永樂喜上眉梢,想起古時年輕的漢武帝馳逐野獸、搏擊熊豕的孔武有力,眼前的皇孫儼然已成了當年的武帝,忙不迭聲道:“孫兒小小年紀,如此箭法,勝過眾多武將,不日必有更大長進,賜名馬火龍駒一匹; 陳懋、薛祿各賜禦馬一匹;三箭皆未中者,罰俸半月。”
大端午的,武將們這個晦氣,連粽子都吃不香了。實在是技不如人,哪敢有半點分辯?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