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綠絨草甸瓦剌北徙 血色黃昏火器發威(1)

字數:4428   加入書籤

A+A-


    隨著明朝大軍的北上,答裏巴、馬哈木等統帥的約十萬瓦剌部眾也在不斷北徙,從冰天雪地的早春二月走到了春暖花開的五月。麵對南朝皇帝親率幾十萬大軍的征剿,馬哈木也有些膽怯了,但他在不滿二十歲的可汗答裏巴麵前,在另外兩部的太平和把禿孛羅麵前, 依然表現出了往日一貫的沉穩和堅定。
    幾個人幷轡走著,馬哈木雖顯得悠閑而自信,卻不願說出一個終要到達的目的地,走著, 走著,也就走出了分歧,走出了方向一致下的不協調。馬哈木還在打氣:“南朝幾十萬人 幾千裏跋涉,輜重、糧草、皇帝儀仗、運送糧草的民丁,他們走的比我們一點也不輕鬆。 我們雖是老幼拔營,拖家帶口,但逐水草而居早習慣了遷徙,所以,我們走得並不很累。”
    太平擠了擠三角眼:“順王爺走的倒是有興致,可這樣走下去,早晚要被攆上的,拖著老幼、女人和這麽多牛羊怎麽打仗,莫不是讓我們把女人和牛羊拱手送給南朝吧?”
    馬哈木也不客氣:“賢義王要是有這份心思,留在臚朐河,迎接大明皇帝好了,說不定還會再加封你個什麽王了。”
    “早知如此,何必又來受這份累!” “別扯這些沒用的,願意束手就擒,就不北徙了,可走了幾個月,到底要去哪,我們心裏不能沒底。”把禿孛羅真有些著急。 馬哈木挺直身子,輕輕夾了下馬肚。 “要說確切地點,不是沒有。我和答裏巴大汗議過,北徙,一直北徙,廣袤的草原大漠到處都是我們的家,我的第一招,就是拖垮那帶著大軍輜重不善在大漠裏行走的南朝人。” “這招不行,”把禿孛羅馬上截斷了他,“阿魯台不就是這麽做的,還兵分幾路呢,
    想的倒不錯,可那永樂皇帝不上當,設大營於臚朐河,輕騎直抵斡難河,讓本雅失裏在老 祖宗的發祥地吃了敗仗,成了光杆可汗,我看,我們還是盡早打算為好。”
    太平心裏不快,不願搭理馬哈木,氣哼哼不說話。 馬哈木說不上成竹在胸,但還是有定見的。可汗答裏巴是個擺設,作為主帥,漫無目標的亂走肯定不行。他心裏有想法,隻是欠火候。那是多年前到過的地方,印象不深了,他是想在到達之後實地踏勘再作道理。頭領們忿忿著,現在看來,不說不行了,馬哈木仔細回憶著,不得不說出了他的第二招。 “我父在汗廷做丞相的時候,我們曾隨額勒伯克大汗到斡難河祭祖,就在斡難河的發源地,有一處叫忽蘭忽失溫的地方,從三峽口進入後就像一個大布袋,三麵是較為平緩的 山脊,中間為山坳,很適宜設伏和騎兵出擊。當時就覺著這地方很有用,果不其然,派上用場了。今天,就是想把南朝大軍引入這個布袋,不管他有多少人,擠成一團,除了挨打、 自相踐踏沒有別的求生辦法。”
    一陣沉默,看來,太平和把禿孛羅還是認可了這個主意。 “我們的老幼婦女也一道設伏嗎?”太平雖然認同了,心裏還是別扭,好話也不好好說。 “再過幾日,我們就把戰鬥隊伍和婦女老幼分開,”還是馬哈木大氣,不再和他鬥嘴,大敵當前,和氣凝心最重要,“讓他們西去土剌河,遠遠避著,待我們擊敗南朝,再和他 們會合。牛兒年,阿魯台能打敗南朝的大將丘福,我們在馬兒年的精心謀劃,戰勝南朝皇 帝,該不在話下。”
    “順寧王的謀略可以和成吉思汗媲美了,一統蒙古草原的一定是瓦剌部。”答裏巴奉承著。他這個可汗實在是沒地位,三人意見不一致,他不敢說話,想法一樣了,他就得溜須馬哈木,部落北徙的事,馬哈木說和他議過,那就是議過,他是唯恐當家作主的順寧王 一腳把他踢開,沒人捧著、抬著了,再過那風霜雨雪的放羊日子,他是真不想回去了。
    太平覺著自己很無辜。他的性格很像他的名字,太太平平,天下相安無事。年幼時, 父母取這麽個名字他不知什麽意思。做了部落首領,才從一個“漢地通”的使臣那裏明白了諧音的漢字意思,他非常滿意。外麵,大明給個王爺的封號,就是罩著瓦剌了;內裏, 有自己的領地和部眾,別人不敢小覷,還有什麽不知足?他早就看穿了,馬哈木雖然年輕, 野心卻大,如今闖了禍,就設下賭局,把瓦剌三部都賭上了。把禿孛羅這家夥沒有主心骨, 願意跟著馬哈木趟渾水,自己就沒有一點退路了。紛紛攘攘的草原,打打殺殺的大漠,永無休止的爭鬥。
    五十歲的太平,對草原大漠的熟識和了解不遜於任何人。忽蘭忽失溫,那是群山中的脊點,斡難河、臚朐河、土剌河等幾條大河都從那裏發源,的確是個設伏的好地方。可那南朝皇帝年輕時就和大漠打交道,對草原的一草一木不敢說熟悉,但他是個打仗的行家, 你看他紮營、行軍,沒有一點空子可鑽。那一年,把本雅失裏追到斡難河,聽說他在河上逗留了好久,不知是感慨成吉思汗的勃興還是慨歎其後世子孫的無能,接著就著人溯河而上,繪製了圖形。瓦剌使臣為他慶祝勝利的時候,正看到他覽圖的這一幕。這樣精細的人誰能戰勝他?可他太平全部的家當就三萬人左右,不隨著馬哈木又毫無辦法。一旦打起來,那就誰也顧不得誰了,得勢了,就猛打猛衝,多分些戰利品;情勢不妙,要千方百計把自 己的人馬保存下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所以太平打不起精神,眼神裏充滿疑惑、迷茫和不信任,間或有一點投機的成分。 進入六月,綠草如茵,天藍似洗,花兒、草兒快樂地盛開著、成長著,各種蟲類都跑出來在藍天白雲下跳舞、歌唱。惟有蒼蠅、蚊子似是聞到了某種巨大的血腥味,追逐著明軍一路北上,從在開平時的星星點點到草原中心時的密密麻麻。
    大明的先鋒劉江、朱榮與瓦剌的小股騎兵相遇於臚朐河,隻幾個回合的短兵相接,瓦剌兵就逆河敗走。劉江看出了引誘的破綻,收攏人馬,屯兵於河上,向皇上稟報消息。武安侯鄭亨也抓了幾個瓦剌散兵,得知瓦剌距此僅有二百餘裏了,全軍上下立時緊張起來。
    永樂大手一揮,對眾將道:“窮寇勿追,劉江、朱榮乃明智之舉。朕估計,從今以後, 一定會有更多的敵騎騷擾,那是在誘我深入。丘福之所以戰敗,就在於輕敵冒進,逞一時之勇。諸將切記:到了草原深處,那是瓦剌的天下,每一片樹林,每一個山坳都有可能藏有千軍萬馬,我等就要擺出拿貓當虎捉的架勢,以戰陣行進,以戰陣紮營,隨時應對偷襲和大股敵兵。先鋒距大軍一程,各軍間以半程為宜!”
    明軍溯河而上,雖屢有敵騎挑釁,劉江、朱榮謹記皇上所言,也不追趕,候大軍共同行進,到了三峽口,見山勢奇特,生怕中了埋伏,方停頓下來。
    不消半日,永樂率大軍趕到,抬眼往前望了望,左右兩條平緩的山嶺向外伸展蜿蜒而 去,在幾十裏外朦朦朧朧的地方又交匯在一起,形成一個巨型的口袋。隻要紮緊袋口,斷了糧草,多少人馬也會困死餓死。永樂感覺這地形似曾相識,叫黃儼取來當年的繪圖,就是嘛!和天壽山陵園的地形也有些相似,隻是大多了!
    小子還真會選地兒,朕的陵園在北京,這裏的風水也不錯,就送你馬哈木做墓地好了! 朕不會嫉妒此地比天壽山大了多少倍,也不在乎你有那麽多陪葬的。
    “前麵就是忽蘭忽失溫,”永樂邊思忖邊看圖,對諸將道,“馬哈木再也無路可退, 朕估計他已在山坳裏設伏。成山侯王通、都督譚青——”
    “臣在!” “領左右掖各五萬人馬在三峽口外三十裏紮營,更放遊騎在大營三十裏外警戒,不許口外一個虜兵再入此口。” “遵旨。” “都督劉江、朱榮——”“臣在!”
    “率所部七萬人馬在口內二十裏紮營,多挖陷阱,暗布流哨,嚴防敵虜劫營。” “遵旨。” “寧陽侯陳懋、豐城侯李彬領左右哨各五萬人馬在口外東西各二十裏處紮營;武安侯鄭亨領中軍居中,安遠侯柳升領大營在外,就在三峽口紮營。” “遵旨。”
    完整的戰鬥隊形,任誰也無機可乘。 慣於夜襲劫營的馬哈木派人在三峽口內劉江的大營外試探了一下,如果可能,則紮緊口袋,結果,踩翻陷阱,丟下十幾個人和十幾匹馬退回了山裏。 十天前,瓦剌三部所有能上陣的三萬多人馬就悄悄埋伏在了忽蘭忽失溫。進口的正麵
    約三十裏的山坡上是答裏巴、馬哈木所部的二萬人,左麵山坡是太平的五千人,右麵是把 禿孛羅的七千人。馬哈木隻在三峽口部署了少量人馬,他是想,隻要一聲號令,三部人馬 旋風一樣突然從山上雷霆般滾過來,明軍就會大亂,自相踐踏,再英明的指揮者也無計可 施,伏在三峽口的人虛張聲勢就夠了。
    從兩方的部署看,就知他打錯了算盤。 次日,永樂率約二十餘萬人馬進入峽內,命右掖譚青率所部死死守住三峽口,命皇太孫領其餘兵馬駐紮在三峽口外大營。然後分批次前行,並以隨時投入的戰鬥隊形拉開距離, 緩緩移動到忽蘭忽失溫腹地,在距正麵山坡約五裏許的地方排開陣勢。
    半個時辰過去了,任前鋒劉江、朱榮的人馬在山前叫罵、棲息,山上沒有一點動靜。 永樂羞於自己失算了,感到沮喪,遂命火頭軍埋鍋造飯,軍兵原地不動,嚴陣以待,工夫不大,各處軍營上空都升起了嫋嫋炊煙。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