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帝國回歸正途

字數:4327   加入書籤

A+A-


    麒麟殿內,氣氛緊張到了極點,眾人的心都懸在半空。突然,殿內地磚發出一陣沉悶的轟鳴,仿佛承受不住某種巨大的力量,轟然碎裂開來。塵土飛揚之中,一座神秘的巨鼎緩緩顯露真容,這正是傳說中的量天鼎。它周身散發著古樸而神秘的氣息,歲月的痕跡在鼎身上留下了斑駁的印記,似乎在訴說著無數不為人知的秘密。
    扶蘇凝視著眼前的量天鼎,眼神中透著決然與堅定。他深知,此刻大秦的命運就掌握在自己手中。沒有絲毫猶豫,他雙手捧著嵌著沙盤的玉璽,緩緩走向量天鼎,然後毅然將其投入鼎中。
    隨著玉璽落入鼎內,原本平靜的鼎內瞬間沸騰起來。鼎中像是有無數怨靈在咆哮,蒼生的魂魄化作滾滾黑煙,直衝而上。然而,這些黑煙在升騰過程中,突然發生了奇異的變化,竟化作了《大同書》的金頁。金頁閃爍著神聖的光芒,仿佛蘊含著無盡的智慧與力量。
    書頁遇到鮮血後,瞬間燃燒起來,火焰直衝穹頂。在那熊熊燃燒的火焰中,穹頂顯化出三幅神秘的星軌圖,每一幅都散發著令人著迷的氣息。
    民本星軌圖中,關中老農們的魂魄凝聚在一起,化作了二十四節氣的農諺。這些農諺如同璀璨的星辰,閃耀著智慧的光芒,穿透了量子麥穗上那尖銳的倒刺。每一句農諺都承載著老農們對土地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期盼,此刻它們仿佛擁有了生命,為大秦的農業帶來了新的希望。
    文脈星軌圖裏,琅琊鹽工們的骨血凝聚成了未曾被焚毀的《詩經》殘篇。這些殘篇如同一縷縷溫暖的陽光,包裹住了那肆虐的蜃樓艦影。《詩經》所蘊含的文化力量,似乎在與蜃樓艦影所代表的邪惡力量進行著一場無聲的較量,守護著大秦的文化傳承。
    兵魂星軌圖上,雲夢童子額間的重瞳化作了《楚辭》的量子紋。這些量子紋如同靈動的絲線,緊緊纏住了項籍虛影手中的戰戟。《楚辭》的浪漫與豪情,與童子們的兵魂相互交融,展現出一種別樣的力量,似乎在預示著大秦軍隊將擁有更強大的精神支柱。
    “這才是真正的量天儀!”扶蘇大聲說道,聲音在殿堂中回蕩。他深知,這是改變大秦命運的關鍵時刻。說著,他毅然撕開龍袍,露出胸膛。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心髒與玉璽缺角同時投入鼎中。
    這一驚人的舉動,讓在場的群臣都倒吸了一口涼氣。但他們也明白,扶蘇是為了拯救大秦,不惜付出一切代價。
    隨著心髒與玉璽缺角落入鼎中,鼎內突然迸發耀眼的七色霞光。霞光如潮水般湧出,瞬間充滿了整個麒麟殿。在這光芒之中,原本刻在九卿印綬上的“量天噬主”符,竟被《汜勝之書》《管子》《孟子》三典的文字層層包裹。這些經典著作的文字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仿佛形成了一道堅固的防線,將邪惡的力量牢牢壓製。
    在量天鼎釋放出的強大力量影響下,大秦各郡縣原本暴走的奇觀突然發生了奇異的量子坍縮現象。
    關中地區,原本瘋狂生長、充滿危險的雙穗麥倒刺,此刻紛紛落地生根。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它們迅速生長,最終長成了一株株刻滿《月令》的星軌粟米。每一粒粟米都閃爍著神秘的光芒,仿佛記錄著大自然的規律和生命的奧秘。這些星軌粟米不僅象征著農業的複蘇,更是大秦民本思想的體現。
    琅琊海岸,那曾經可怕的蜃樓艦影瞬間碎成無數鹽晶。這些鹽晶在光芒中緩緩凝聚,最終形成了一座載有《海賦》的潮汐碑林。碑林上的文字隨著潮汐的漲落閃爍著不同的光芒,仿佛在訴說著大海的故事和大秦對海洋的掌控。每一塊鹽晶都承載著鹽工們的辛勤勞動,如今它們以一種全新的形式,為大秦的文化增添了一抹獨特的色彩。
    雲夢澤畔,橘樹的根係仿佛受到了某種神秘力量的指引,開始編織成一卷卷《天問》竹簡。這些竹簡懸掛在量子渠兩岸,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是在向世人詢問著宇宙的奧秘和人生的哲理。橘樹曾經帶來的危險氣息已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
    武夷山上,懸棺群發生了奇妙的變化,化作了石磬陣列。每一塊石磬都雕刻精美,散發著古樸的氣息。當敲擊石磬時,便會顯化出《越人歌》的新篇。悠揚的歌聲在山間回蕩,仿佛穿越了時空,將古老的百越文化與大秦的文明相互融合。
    與此同時,九卿印綬在霞光的照耀下,開始進行神奇的重組。它們逐漸化作九部懸浮在空中的法典,每一部法典都散發著獨特的光芒,蘊含著強大的力量。
    農典由雙穗麥與《汜勝之書》完美融合而成,它仿佛擁有了生命一般。當遇到幹旱天氣時,農典會自動施展神奇的力量,降下量子甘霖,滋潤幹涸的土地,確保莊稼的豐收。這無疑為大秦的農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鹽典則以蜃樓艦影為插圖,形象生動地展示著鹽業的相關知識和規定。一旦遇到私鹽販子,鹽典會自動顯化出“官山海”的律令,讓違法者無所遁形。這有效地加強了大秦對鹽業的管控,維護了國家的經濟命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兵典將項籍虛影封存為卷首畫,這不僅是對曆史的一種銘記,更是一種力量的象征。在陣前展開兵典,它能夠喚起楚國的英魂,助力大秦軍隊作戰。這使得大秦軍隊在麵對敵人時,擁有了更強大的精神支持和戰鬥力。
    瘴典把武夷懸棺煉製成了藥櫃,每一格都藏著由瘴氣所化的《本草》秘方。這些秘方對於治療各種疾病有著神奇的效果,為大秦百姓的健康提供了保障。
    當這九部法典緩緩落向各郡縣時,鹹陽宮的地基突然發生了震動。隨後,九尊巨大的青銅鼎緩緩升起,鼎身刻著各郡縣童男女手掌拓印的“民為天”血篆。這些血篆散發著溫暖而堅定的力量,象征著大秦將以民為本,走向新的征程。
    在量天鼎的光芒中,扶蘇的虛影緩緩走出。他的身影雖然虛幻,但卻散發著一種威嚴而神聖的氣息。他手中拿著褪去血色的新璽,這枚新璽光芒柔和,卻蘊含著無盡的力量。
    “自此三公九卿更替為二十四節氣使,每使需輪值郡縣三年!”扶蘇的聲音堅定有力,宣布著一項重大的朝製革新。
    立春使手持星軌粟米種,肩負著守護大秦農業的重任。一旦遇到冤獄,星軌粟米種就會迅速發芽,長出的藤蔓會緊緊纏住官吏的右臂,提醒他們要公正執法,關注民生。
    芒種使掌控著潮汐碑林陣,這是大秦海防的重要力量。當海寇來襲時,潮汐碑林陣會自動顯化出《海疆守備圖》,為抵禦外敵提供詳細的戰略部署。
    霜降使則掌管著《天問》量子簡,每年冬至,他們需要深入民間,向童子問策。這一舉措旨在傾聽百姓的聲音,了解民間的疾苦,為大秦的政策製定提供參考。
    隨著朝製的革新,朝臣們脖頸上的刑枷突然發生了變化,化作了青銅笏板。笏板表麵浮現出所轄郡縣的實時民情,讓朝臣們能夠及時了解地方的情況,更好地為百姓服務。
    當蒙毅輕輕觸碰笏板上的量子紋時,眼前出現了一幅畫麵。那是他戍守長城時的軍糧賬本,賬本的缺頁處滲出了老卒用手指蘸血寫下的“飽食方可衛疆”。這簡單的幾個字,卻道出了士兵們的心聲,也讓蒙毅深刻地認識到保障士兵生活的重要性。
    就在眾人沉浸在朝製革新的喜悅中時,九鼎突然發出一陣共鳴。這共鳴聲如洪鍾大呂,響徹雲霄,仿佛要將整個大秦的大地都震動。在這強大的共鳴力量下,隱藏在某個神秘角落的一股邪惡力量被震了出來。
    伴隨著一陣黑煙,一個模糊的身影緩緩浮現。雖然身影逐漸清晰,但卻散發著令人厭惡的氣息。它手持一塊殘缺的玉璽,發出一陣瘋狂的嘶吼:“吾以民怨煉璽三百載......”然而,話還未說完,各郡縣的法典同時翻開。
    法典翻開的瞬間,一道耀眼的光芒衝天而起。光芒中,顯化出由三百萬蒼生掌紋凝成的“受民於地”璽文。這璽文凝聚著百姓的力量和期望,散發著正義與光明的氣息。
    新璽感受到了這股正義的力量,瞬間釋放出強大的能量。它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轟然壓碎了那殘缺的玉璽。在玉璽破碎的瞬間,一股清泉從新璽的缺角處湧出。
    清泉流淌而過,所到之處發生了驚人的變化。長城上戍卒們臉上的皺紋,化作了《戍邊誌》的字句。這些字句記錄著戍卒們的辛勤付出和對國家的忠誠,成為了大秦邊疆曆史的珍貴記憶。
    驪山刑徒們曾經佩戴的鐐銬,在清泉的衝刷下熔鑄為《工律》的界碑。這些界碑樹立在大秦的土地上,標誌著大秦對工匠權益的重視和對勞動法規的完善。
    百越地區的銅鼓震波,在清泉的影響下轉化為《方言考》的聲韻。這不僅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也讓大秦更加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
    喜歡秦時:我也成了迷人的老祖宗請大家收藏:()秦時:我也成了迷人的老祖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