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怎會有這麽大的差別
字數:4765 加入書籤
本沒打算去陳家吃飯的李雲溪,聽了這話,急忙趕去杏花巷,若打架,有李雲澤、沐陽在,她不怕。
萬一下毒、用迷煙呢?
這個可不能賭。
所幸,她擔心的事,並未發生。
他們都吃上了。
“雲溪,你事忙完啦?老大媳婦,快去添雙碗筷來,安明你去隔壁桌,位置讓給你妹妹。”
六張桌子,讓本就不大的院子,顯得格外逼仄。
陳姥爺再次招手:“雲溪,過來坐。”
李雲溪應聲,坐在主桌下首,朝陳老漢笑了笑。
昨日見到大哥,陳老漢已經知道這人是誰,也清楚自己為何能那般順利回來,當即起身致謝。
“好孩子,昨日多謝你了,要不是你...”
陳姥爺伸手攔下他,“你別這樣,這不是折孩子的壽嗎,你能回來就是好事,來來,快坐下,多吃點菜,別拘謹...”
接著又對李雲溪說:“你姥做了菜豆腐,加了茱萸,你嚐嚐好吃不?”
李雲溪有點餓,尤其是一桌子菜,擺在眼前,見陳老漢的兒子夾菜,才拿起筷子吃起來。
聽著兩人的對話,偷摸打量陳老漢這一家人。
陳老漢二十二年前,帶著一妻兩兒,四人出去討生活,回來卻是十二人,兩兒一女,四個孫子,三個孫女,還有一個外孫。
提到老妻,陳老漢再次紅眼:“當初我說不要老三,可七娘說好不容易來的,大夫也說年紀大,落胎傷身,沒曾想,卻要了她的命...”
陳姥爺抹了把臉,感歎:“這都是命啊...”
“大哥,我將七娘帶回來了,明日想回蘭溪鎮,尋個地,重新下葬,這些年王家可有跟你聯係過?”
陳姥爺搖頭:“自你們走後,王家來過四次,確定你們真的離開,就沒來過,前幾年倒是在鎮上見過他們,這兩年我們進了城,就不清楚了。”
“.....”
正說著話,天陡然沉下來。
“轟~”
“轟..哢...”
“下雨了,抬桌子到廊下。”
“快進屋...”
最後一張桌子還沒進屋,豆大的雨已經落下。
陳木突然拍著大腿:“老二,快,你院裏還擺著木料呢,那些料子淋不得雨。”
李雲溪:“....”
這麽一耽誤,等她回到堂屋,李雲澤已經把自己最愛的菜豆腐吃光了。
“雲溪,去翠翠屋換身衣裳。”
“嗯。”
林翠翠取出一件杏黃褙子,“雲溪,這衣裳是我陪嫁,還沒穿過呢,你先穿著。”
李雲溪想都沒想,直接拒絕:“隨便給我一件衣裳,我套上就行。”
林翠翠沒聽,直接披在她身上,又幫著係上細扣,“你穿這個顏色好看。”
李雲溪低頭看了眼,她沒有黃色衣服,並非陳氏不買,而是李雲澤穿黃色不好看。
是的,她有什麽色的衣裳,李雲澤必須有。
她決定去禹秀閣選幾匹黃色布料,管他好看不好看,自己穿著好看就行!
結果這場雨,足足下了三天。
一下雨,李家就變成魚塘,大大小小的坑,全積著水,城中也一樣,泥巴夯實的地,一下雨,繡花鞋踩不得。
李雲溪都想穿草鞋了,好歹不會濺一褲腿的泥。
一進堂屋,陳氏招呼:“快坐著吃,今日有竹筍肉。”
“嗯,爹,糧倉沒漏水吧?”
李大牛搖頭:“沒進水,隻是有部分穀子沒曬幹,怕要發芽。”
“爹,發芽也不用擔心,喊他們盯著點,若有發芽跡象,抬去夥房吃了就是,再多的米,你還擔心吃不完嗎?”
李大牛細細一想,覺得是這個理,笑道:“雲溪,你說得對,對了,錢師爺問你明日有時間沒,他已經把第一茬玉米收成整理好了,說是有時間,他明日就過來。”
“嗯,有。”
“......”
翌日,蕭府、墨語閣。
李雲溪一進屋,掃了一眼,暗自咋舌,好家夥,比過年人都齊。
李雲澤也沒去膳房,跟著坐在妹妹身旁,但他嘴閑不住,看向竹言:“芙蓉糕、白靈酥、醉鵝....”
聽著他一字一字報菜名,眾人笑了。
任管家打趣道:“雲澤少爺,越發聰慧了,不僅越說越流利,還學會點菜啦,原來隻會說糕,現在連醉鵝....”
“哼!哼...”
李雲澤接連幾個哼,見任管家還在說,直接拿起茶杯,作勢要扔,惹來任管家抱拳求饒!
蕭老太傅一臉慈愛,笑著說:“竹言,快去膳房,讓小喜子多做點吃食,雲澤,快放下,紅蓮青瓷隻有這一套,一個杯子能買幾百隻鵝。”
李雲澤聽懂了,一口飲盡杯中水,然後目光灼熱盯著杯子。
蕭老太傅又道:“錢師爺你先說說縣衙情況吧。”
錢師爺翻開賬簿,清了清嗓子:“第一茬玉米共種了257頃,共收獲擔,其中有224擔玉米是成熟的,已曬幹收進庫房。”
“畝產多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唔...嫩玉米沒曬,畝產大概340斤左右,最後那一批玉米,畝產在320斤左右。”
聽著這個數字,眾人皆滿意,往年一畝地也就200左右的收成,若照這個勢頭下去,一畝地增加100斤不是不可能。
可別小看這100斤,多了它,至少不會有人餓死。
“第二茬玉米呢?”
錢師爺:“共種了295頃地,已全部移栽。”
李雲溪驚訝:“怎麽多出幾頃地來?”
鄧鵬解釋:“李姑娘,有片地的稻穀早熟,是第一批收割的,那會正在移栽二茬玉米,玉米苗有多餘的,我想著這會種下去,結不出玉米也沒關係,好歹有玉米杆子,便讓他們種了。”
李雲溪點頭,收割稻穀那陣,她剛好接了巡邏的事,便讓鄧鵬全權管理司農署。
“稻穀怎麽樣?”
“還有一部分地沒割,已收割的地,畝產在230斤左右。”
聽得李雲溪直搖頭:“畝產太低了,那農戶收成如何?”
“呃..據幾個裏長報上來的消息,稻穀收成參差不齊,最高的有260斤,最差的有170,甚至更低。”
蕭老太傅微微俯身,驚訝的問:“我記得稻種是莊子統一培育的,怎會有這麽大的差別?”
錢師爺認真想了想:“我感覺是地肥緣故,畝產260斤出自林家村、李姑娘莊上,如我們的地,最低也是210斤,好一點有個240左右。
但村民的地,最好的也隻有210斤,主要是他們地肥就那麽一點,供了玉米地,那田裏就少,而城裏的..糞水都是我們的,地肥足,無論供玉米地,還是稻穀,都是夠的。”
話落,眾人沉默,隻有李雲澤的吧唧聲。
李雲溪看著眾人如同吃了屎、難看的臉,頓時咧嘴笑了,原來這不是她一人的知識盲區呀,以前看短訊,她從沒看到過肥料的製作方法,頂天了就是如何發酵自家剩菜剩飯,但都很少,畢竟到了後麵,誰家都沒多餘的糧,白菜梆子都會切碎了拿來吃....
喜歡糟了!李家穿來兩個大力士請大家收藏:()糟了!李家穿來兩個大力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