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群雄分離

字數:2955   加入書籤

A+A-


    孫堅見證人在此,再多說無益,他雙眼微眯,麵沉似水,嘴角泛起一抹冷笑,眼神冷漠地看向袁紹,冷哼一聲,仿佛對袁紹的所作所為充滿了鄙夷和不屑。隨後,他猛地一揮衣袖,轉身帶領著手下眾人快步走出營帳,頭也不回地揚長而去。
    此時此刻,諸侯聯軍麵對如此局麵,也是無可奈何。畢竟大敵當前,內部矛盾再大也隻能暫且擱置。眼睜睜地看著孫堅率眾離去,眾人心中都有些不是滋味,但卻無人敢站出來阻攔。
    然而,孫堅前腳剛走,營帳內的氣氛還未緩和,一名傳令兵就匆匆忙忙地衝了進來,高聲喊道:“報!啟稟盟主,曹操率部追擊董卓,不幸中了埋伏,遭遇大敗,現已狼狽而歸!”
    這一消息猶如晴天霹靂,讓在場的諸侯們都驚愕不已。他們麵麵相覷,唏噓之聲此起彼伏。袁紹見狀,心中暗喜,覺得這是一個樹立自己威信的絕佳機會,於是他立刻站出來,沉聲道:“諸位,我之前就曾勸過孟德不可貿然追擊董卓,可他偏不聽我言,如今果然遭受此敗啊!”
    雖然孫堅已經出走,但盟軍目前並未徹底瓦解。作為盟軍盟主,袁紹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他不能讓局勢繼續惡化下去。於是,他強壓下心頭的不快,擺出一副盟主應有的姿態,朗聲道:“後帳擺宴,為孟德壓驚!”
    壓驚宴會上,曹操麵色蒼白,神情沮喪地坐在飯桌前。他的心中充滿了懊惱和自責,這一仗,若不是曹洪關鍵時刻舍身獻馬,他恐怕早已命喪亂軍之中了。然而,盡管他僥幸撿回了一條性命,他的本部兵馬卻損失慘重,其中有許多都是他的族人。如此巨大的損失,讓曹操感到無顏麵對家鄉的父老鄉親,心中的愧疚如潮水般湧上心頭。
    袁紹看著曹操這副模樣,心中有些不忍。他親自給曹操倒上一杯酒,安慰道:“孟德,不必如此煩躁。勝敗乃兵家常事,此次失利,隻是一個小小的挫折罷了。”
    曹操心中的鬱悶之情如同一團濃霧,久久不散。他不禁感歎,如果袁紹能夠聽從他的建議,在這場戰役中率領十八路諸侯一同追擊董卓,那麽勝利必定屬於他們,天下也將因此而定。
    然而,現實卻讓曹操感到無奈。他所擁有的,僅僅是自己招募而來的一萬兵馬。與董卓那強大的軍事力量相比,這實在是微不足道。
    董卓不僅手握西涼鐵騎這一勁旅,更有天下第一猛將呂布為其效力。此外,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大將也都是身經百戰的悍將,隨便挑出一個來,都足以讓人聞風喪膽。
    曹操深知,以他這一萬新兵去追擊董卓,在對方有所防備的情況下,幾乎不可能得手。但他心中的壯誌並未因此而熄滅。
    幾杯熱酒下肚後,曹操的情緒漸漸被酒精點燃,借著醉意,他終於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我發起這場義舉,目的就是為了為國除賊。十八路諸侯仗義而來,我內心對他們的感激之情,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我的初衷,是希望本初(袁紹)能夠率領河內的軍隊抵達孟津,與酸棗的諸將共同固守成皋,占據廒倉,封鎖轘轅和大穀這兩個險要之地,從而控製住局勢。”
    曹操在酒席上,身形有些搖晃,仿佛站立不穩一般。他緩緩地站起身來,手中的酒杯也隨著身體的動作而微微晃動,酒水在杯中蕩漾。
    曹操的目光越過眾人,最終落在了袁術身上,他伸出手指,直直地指向袁術,聲音略微有些含糊地說道:“公路,你率領南陽的軍隊,駐守在丹析,然後進軍武關,以此來震懾三輔地區。”
    他的話語雖然有些含混,但在場的眾人都聽得清清楚楚。曹操接著說道:“大家都要深挖戰壕,高築壁壘,不要輕易與敵人交戰。要多設置疑兵,展示天下的形勢,以順應正義來討伐叛逆,這樣就可以立刻平定局勢了!”
    然而,曹操的臉色卻漸漸變得凝重起來,他環顧四周,看著在座的眾人,歎息道:“如今諸侯們都猶豫不決,遲遲不肯進軍,這實在是讓天下人失望啊。”
    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種深深的無奈和痛苦,“我深感恥辱……深感恥辱啊!”他重複著這句話,似乎想要把心中的苦悶都宣泄出來。
    曹操的情緒愈發激動,他仰起頭,對著天空長歎一聲,然後吟詩一首: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當時那動蕩不安的戰亂景象,以及無辜百姓們所承受的無盡苦難,字裏行間都流露出曹操對於這種混亂局麵的痛心和深深的無奈。
    曹操離開之後,十八路諸侯之間的關係瞬間變得緊張起來,他們開始相互爭奪起那些來之不易的戰略果實。袁紹雖然身為盟主,但卻無法壓製住各方勢力,許多原本就存在舊仇的諸侯們更是趁機在背後捅刀子,使得諸侯聯軍頃刻間變得七零八落,四分五裂。原本應該共同對抗董卓的盟友們,如今卻反目成仇,彼此殘殺,場麵異常慘烈。
    在這場混戰中,江東的孫堅不幸喪命於荊州劉表之手,喬瑁也慘遭劉岱殺害,韓馥則因失去冀州而被迫去投奔張邈。袁紹和公孫瓚這兩位昔日的盟友,也為了搶奪地盤而展開了激烈的攻伐。
    與此同時,董卓在長安建立起了新的朝廷。由於沒有了外敵的威脅,他的行為變得越發殘暴。那些被他抓住的反賊,董卓毫不留情地命令手下將其頭顱砍下,然後把反賊的鮮血倒入酒缸之中,強迫朝中的公卿大臣們分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