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字數:6856   加入書籤

A+A-


    趙雲得令後,毫不猶豫地率領士兵再次衝向敵陣。而其餘的軍士則按照劉備的指示,牢牢地守住陣腳,以防敵人趁亂突圍。
    趙雲手持長槍,身跨白馬,如同一道閃電般疾馳而來。他目光如炬,緊緊盯著八門金鎖陣的東南角,那裏正是單福所指示的生門所在。
    隨著趙雲的逼近,八門金鎖陣中的守軍們感受到了一股強大的壓力。他們緊張地注視著趙雲,手中的武器微微顫抖著。
    然而,趙雲毫不畏懼,他猛力一夾馬腹,白馬如離弦之箭一般直衝生門。守軍們見狀,急忙上前阻攔,但趙雲的槍法如疾風驟雨般迅猛,守軍們根本無法抵擋,瞬間被他衝破防線。
    趙雲衝入陣中後,並未停頓,而是徑直朝著正西的景門殺去。他的長槍在空中劃出一道道寒光,所過之處,曹軍士兵紛紛倒下,鮮血四濺。
    正如單福所料,八門金鎖陣在趙雲的衝擊下瞬間亂作一團。原本嚴密的陣法被打亂,陣中的小兵們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該往哪個方向補位。
    趙雲趁此機會,一路砍殺,如入無人之境。他的勇猛令曹軍士兵們驚恐萬分,紛紛四散逃竄。
    中軍的曹仁見到這一幕,臉色蒼白,心中暗自叫苦。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精心布置的八門金鎖陣竟然如此輕易地就被趙雲攻破了。
    慌亂之中,曹仁急忙下令大軍撤退,以免遭受更大的損失。然而,此時的曹軍已經軍心大亂,士兵們隻顧著逃命,根本不聽從曹仁的命令。
    劉備站在城樓上,目睹了趙雲破陣的全過程。他興奮地撫掌歡呼:“敵陣破矣,敵陣破矣!”
    緊接著,劉備毫不猶豫地下令:“全軍聽令,給我追!”
    蜀軍士氣大振,如潮水般湧出城門,追殺著潰敗的曹軍。
    劉備轉頭看向單福,滿臉喜色地誇讚道:“先生真乃奇人也。”
    單福微微一笑,謙遜地說道:“主公過獎了。”
    劉備略作思考,然後下令道:“可傳令不必追趕敗軍,收兵回營。”
    蜀軍士兵們聽到命令,紛紛停止追擊,有序地返回營地。
    曹軍見蜀軍不再追趕,也漸漸穩住了陣腳,雙方各自鳴金收兵。
    曹仁滿臉凝重地回到軍營,心中仍在苦苦思索著自己究竟是如何戰敗的。他坐在營帳內,眉頭緊蹙,百思不得其解。
    突然,他猛地一拍桌子,怒喝道:“究竟是何人破了我的八門金鎖陣?”這聲音在營帳內回蕩,震得周圍的士兵們都不禁一顫。
    沉默片刻後,曹仁似乎想到了一個計策,他眼中閃過一絲狡黠,自言自語道:“今晚劉備得勝,必然會有所鬆懈,此時前去劫寨,定能一舉成功!”
    然而,一旁的李典卻麵露憂色,上前說道:“曹將軍,劉備營中恐怕有能人相助,我們如此貿然前去劫寨,恐怕會中了敵人的圈套啊。”
    曹仁不以為然地擺了擺手,道:“我大軍在此,樊城又不得不防,今晚若不能取勝,便退兵樊城。”
    李典見狀,連忙勸道:“不可啊,將軍!劉備向來詭計多端,他肯定會料到我們今晚去劫寨,必然會有所防備。”
    曹仁聽後,臉色一沉,斥責道:“你如此多疑,怎能用兵打仗!”說罷,他大手一揮,決定今晚親自率領輕軍前去劫寨。
    夜幕降臨,曹仁帶領著一隊輕裝的士兵,悄悄地向劉備的營地摸去。一路上,他心中暗自得意,覺得自己的計劃天衣無縫。
    然而,當他們衝進寨中時,卻發現裏麵空無一人,隻有一些燃燒未盡的篝火和被遺棄的營帳。
    曹仁心中一驚,意識到情況不妙,正準備下令撤退,突然間,四周響起了震耳欲聾的喊殺聲。趙雲率領著大軍如潮水般從四麵八方殺來,將曹仁的軍隊團團圍住。
    “不好,我們中計了!”李典驚恐地叫道。
    曹仁見狀,臉色慘白,他急忙下令:“退,快退!”然而,此時的他們已經陷入了絕境,想要逃脫談何容易。
    曹仁與李典率領著士兵們在戰場上浴血奮戰,他們奮勇殺敵,毫不畏懼,但最終還是寡不敵眾,被敵人逼得節節敗退。在一片混亂中,他們發現前方有一條寬闊的大河橫亙在麵前,攔住了他們的去路。
    曹仁心中一陣慌亂,他焦急地對李典喊道:“快去找尋渡船!”李典領命後,立刻帶著幾名士兵四處尋找。
    然而,就在他們心急如焚地尋找渡船的時候,突然聽到身後傳來一陣馬蹄聲和喊殺聲。曹仁心頭一緊,回頭望去,隻見一隊人馬如旋風般疾馳而來。
    “曹仁休走!”一個粗獷的聲音如驚雷般在他耳邊炸響。曹仁定睛一看,竟然是劉備帳下的猛將張飛!隻見張飛手持丈八蛇矛,威風凜凜地站在隊伍最前方,怒目圓睜,氣勢洶洶。
    曹仁心中暗叫不好,他知道自己絕對不是張飛的對手。眼見張飛率軍越來越近,曹仁不敢有絲毫猶豫,他慌忙跳上士兵們好不容易找來的船隻,拚命地往河對岸劃去。
    而那些沒有找到渡船的士兵們則陷入了絕境,他們被張飛的大軍團團圍住,或被趕入河中淹死,或被當場殺死,還有一些則成了俘虜。
    曹仁帶著殘兵敗將好不容易逃到了樊城城下,他的士兵們疲憊不堪,狼狽不堪。他們高喊著:“快開城門,曹仁將軍回來了!快開城門!”
    喊了半天,樊城城門卻猶如銅牆鐵壁一般,沒有絲毫打開的跡象。眾人站在城下,心中焦急萬分。
    突然,城樓上燃起了熊熊火把,照亮了整個城門。眾人定睛望去,隻見一個身材魁梧、麵如重棗、長須綠帽的男人出現在城樓上。他手持青龍偃月刀,威風凜凜,宛如戰神降臨。
    關羽站在城樓上,對著城下的敵人高聲喊道:“曹仁小兒,我已攻取樊城多時了。哈哈哈哈……”他的笑聲震耳欲聾,在夜空中回蕩。
    曹仁站在城樓下,聽著關羽的嘲笑,羞惱無比。但他深知自己已經無力抵抗,隻能率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往許都撤去。
    劉備見關羽如此神勇,心中大喜。他率領著軍隊進入樊城,城中百姓紛紛夾道歡迎,慶祝這場勝利。
    劉備在軍中大擺宴席,犒賞三軍。宴席上,眾人歡聲笑語,氣氛熱烈。
    劉備喜笑顏開,對著單福說道:“自得先生以來,我軍連戰連勝,真是如虎添翼啊。”
    單福謙遜地笑了笑,說道:“主公過獎了,這都是主公領導有方,將士們奮勇殺敵的結果。”
    劉備連忙擺手,說道:“備深知,若想成就一番大事,非有先生這樣的賢人相助不可。”
    說罷,劉備當著眾人的麵,站起身來,對著單福躬身下拜,誠懇地說道:“先生請受我一拜。”
    單福見狀,急忙上前將劉備扶起,說道:“主公,主公,您這是折煞我了。明主知遇之恩,單福自當圖報,不敢受此大禮呀。”
    劉備滿臉喜色地對眾人說道:“有先生相助,諸位又能同心協力,如此一來,何愁大業不成呢!”說罷,他舉起酒杯,高聲喊道:“來來來,大家再共飲此杯!”
    與此同時,在許昌城中,曹仁和李典狼狽不堪地回到了曹操麵前。兩人“噗通”一聲跪倒在地,曹仁滿臉羞愧地說道:“丞相,末將我在樊城戰敗,請丞相治罪。”
    曹操麵沉似水,接過戰報仔細閱讀。他心中已然明了,原來李典曾多次勸說曹仁回防樊城,但曹仁卻一意孤行,這才導致了此次的慘敗。
    曹操越看越怒,他猛地一拍桌子,斥責曹仁道:“你這豎子,竟然如此居功自傲!忠言逆耳,你卻充耳不聞,豈有不敗之理!”
    曹仁嚇得渾身一顫,不敢抬頭。然而,曹操畢竟是愛才之人,他略一思索,又道:“念在你等往日的功勞上,此次便不治你的罪了。”
    曹仁和李典如蒙大赦,趕忙叩頭謝恩:“謝丞相不責之恩!”
    曹操眉頭微皺,似乎在思考著什麽。過了一會兒,他緩緩說道:“劉備此人,昔日在汝南曾敗於我手,距今不過短短時間而已。”
    他頓了一下,接著說:“可你等此番進軍新野,卻是屢戰屢敗,連那八門金鎖陣也被他輕易擊破。依我之見,劉備軍中必定有能人異士,為其出謀劃策啊。”
    ——“劉備:你什麽意思,我自己打贏的不行嗎?”
    曹仁拱手說道:“主公所言甚是,據我所知,劉備近日得到了一位賢能之士,名叫單福。”
    曹操聞聽此言,心中不禁一動,追問道:“哦?單福?此人有何過人之處?”
    曹仁略作思索,答道:“據我所知,破我軍陣法者,便是此人所出之謀。”
    曹操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精芒,沉聲道:“哦?竟有如此能耐?”
    此時,程昱站出隊列,拱手說道:“丞相,單福不過是他的假名罷了。”
    曹操眉頭微皺,追問道:“哦?那他真實姓名是什麽?”
    程昱答道:“此人乃是潁上人氏,姓徐名庶,字元直。”
    曹操點了點頭,示意程昱繼續說下去。
    程昱接著道:“徐庶自幼好學,尤其擅長擊劍,為人豪爽仗義,喜歡打抱不平。”
    曹操聽後,對徐庶的印象稍有改觀,繼續問道:“那他因何事而被迫出走呢?”
    程昱答道:“中平末年,徐庶為替友人報仇,斬殺了一名貪官,無奈之下隻得披頭散發、以墨塗麵,逃離家鄉。”
    曹操微微頷首,似乎對徐庶的行為表示理解。
    程昱繼續說道:“然而,徐庶最終還是被官府捕獲。官府審問他時,他拒不透露自己的姓名。”
    曹操眉頭一皺,問道:“那官府如何處置他?”
    程昱答道:“官吏們將他捆綁在車上遊街示眾,並擊鼓讓百姓辨認。但由於徐庶平素行俠仗義,深得民心,百姓們都不忍心說出他的真實姓名。”
    曹操歎息一聲,道:“如此義士,卻遭此磨難。”
    程昱接著道:“最後,官府隻好將他押入大牢。”
    後來,徐庶得到友人的救助,才得以脫離困境。
    徐庶從此改名換姓,決心專心學習文學,並四處拜訪名師。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徐庶終於學有所成,滿腹經綸。他常常與司馬徽等名士一起談論天下大事,見解獨到,令人欽佩。
    曹操聽聞徐庶的才能後,對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詢問程昱:“徐庶的才華與你相比如何?”
    程昱毫不掩飾地回答道:“他的才華比我高十倍。”
    曹操不禁歎息一聲:“唉~真是太可惜了。”
    他接著說道:“如此賢能之士,竟然又落入了劉備的手中。”
    曹操擔憂地說:“如果他的羽翼豐滿起來,我怎能不憂慮呢?”
    程昱眼珠一轉,計上心來,他對曹操說:“徐庶雖然在劉備帳下,但要讓他為丞相所用,也並非難事。”
    曹操一聽,頓時來了精神,連忙問道:“先生有什麽好主意?”
    程昱解釋道:“徐庶為人極其孝順,他幼年時父親就去世了,如今隻有老母親在世。”
    “而且,他的弟弟徐康也已經去世,老母親無人奉養。”
    “丞相如果能將他的母親接到許都,並讓她寫信召喚徐庶,那麽徐庶必定會前來。”
    “好!”曹操頷首表示同意,隨即下令道,“速速派遣使者前往潁川,務必將徐庶的老母接來許都。”
    不久之後,徐母被接到了許都。曹操聽聞消息後,親自前往徐母的住所拜訪。
    徐母見到曹操來訪,心中略有疑慮,於是開口問道:“不知曹公因何事將我接至許都?”
    曹操麵帶微笑,語氣和緩地回答道:“老夫人,我久聞令郎徐元直乃是天下奇才,其才華橫溢,令人欽佩。”
    他稍作停頓,接著說道:“然而,如今他卻在新野,輔佐那叛逆之臣劉備,背叛朝廷。這豈不是如同美玉落入汙泥之中,實在令人惋惜啊。”
    曹操歎息一聲,繼續說道:“今日特請老夫人來此,是想煩請您寫一封信,將徐元直召回許都。我定會在天子麵前為他保奏,必有重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