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帶著任務前來

字數:6142   加入書籤

A+A-


    奉天殿。
    朱紅色的立柱粗壯、莊重,雕龍畫鳳,盡顯皇家威嚴。
    朱棣高坐龍椅之上,身著一襲明黃色繡龍袍,雙眸深邃有神、透著帝王獨有的霸氣。
    一手自然搭在龍椅扶手上,不怒自威的氣場彌漫整個大殿。
    群臣呼喚三聲萬歲。
    朱棣示意眾臣平身,並下令宣日本使臣覲見。
    “宣日本使臣上殿覲見。”
    一道道聲音傳了出去。
    不久,一位日本使臣邁著小步,走進大殿。
    立定之後,高呼:
    “使臣間中閨密,參見大明皇帝陛下!”
    聲音洪亮,回蕩在大殿之中。
    朱棣微微頷首:
    “平身。”
    間中閨密躬著身子,將手中的國書舉起。
    “啟稟大明皇帝陛下,這是日本國王親手所寫國書,讓下臣漂洋過海呈遞給大明,向大明傳達友善之意。”
    朱棣目光冷峻地審視著下方使臣,他已知假國書一事。
    而且這一份國書,還是日本本來應該呈遞給建文那個小王八蛋。
    可直到如今,間中閨密也沒有要將此事說清楚的意思。
    這讓朱棣有些惱火。
    強壓著怒氣說道:
    “呈上來。”
    話落,一旁伺候的宦官,趕緊走下大殿,接過國書,然後恭恭敬敬的雙手呈遞給了朱棣。
    朱棣接過國書,打開看了起來。
    上麵的的內容無非就是吹捧大明強盛,日本希望能夠繼續來大明做生意。
    最後還特意提及日本周邊海域有神風相助,並說了元朝因殘暴,想要征服日本,卻被神風打入海底,所以對反抗暴元也獻上了一份力。
    朱棣看到這,冷哼一聲。
    ‘神風相助’,大明惹不起?
    其實這是外交中的慣用手段,拿出一些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從而在談判的過程中施壓獲利。
    可此時因為陳羽的緣故,日本國書中拿‘神風’說事,不僅不會讓朱棣感到壓力,甚至有些想笑。
    看完之後,將國書放在一旁。
    朱棣沉吟片刻之後,淡淡的說道:
    “大明一向主張各國友好相處原則,尤其是南洋的海上國家,都是千年以來的鄰居,更應和平共處,邦交往來。”
    場麵話無論如何都要說。
    反正最終也決定不了什麽。
    畢竟真到動手打你的地步,什麽國書,什麽承諾,全是扯談。
    戰場上殺紅眼了還知道玩陰的呢。
    就像奉天靖難前夕,朱棣對建文保證:絕不造反!
    可結果朱棣成為曆史上唯一一個造反成功的藩王。
    間中閨密聞言,當即恭敬的說道:
    “皇帝陛下聖明,大明的態度,下臣回去後一定原封不動的傳遞給國王。”
    解縉忍不了了,直接站出來對著間中閨密怒斥道:
    “這真是你們國王的意思?”
    “可為什麽根據我掌握的消息,你這個使臣自幾年前來到大明,壓根就沒有在回過日本,怎麽可能有來自日本的國書。”
    “我想知道,所謂國書,是你的意思,還是你們國王的意思!”
    “又或者,我可不可以理解為是日本對大明的挑釁?”
    解縉一連串的質問聲落下,朝中文武大臣頓時炸了鍋。
    “假國書!怎敢如此,奇恥大辱!”
    “大明自建國以來,老夫還從未聽過國家之交有假國書一說,日本之地果然蠻夷,不通教化!”
    “陛下,臣建議將禁海祖製落實到底,不能讓海外蠻夷影響到大明的文化!”
    “臣附議!”
    ……
    朱棣眉頭微微皺起,掃視了一眼朝中大臣,最後目光鎖定在解縉身上。
    假國書挑釁大明?
    禁海祖製?!
    讀書人,士紳!
    嗬嗬……
    看著一眾大臣附議,朱棣哪裏還不明白。
    朝中大臣看似是在怒斥日本使臣遞交假國書,實則是借著這件事,反對下西洋。
    果然如陳羽說得那樣,下西洋開始之後,最先反駁的一定會是士紳階級。
    畢竟士紳階級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土地。
    下西洋開海上絲綢之路,讓士紳階級感到了恐懼,害怕下西洋的貿易,衝擊到了大明本土農耕。
    由於先前陳羽提出‘建設永樂公司’湊夠了下西洋所需要的物資錢財。
    不從國庫拿錢,那麽朱棣自然以強勢手段推動下西洋,朝中士紳階級也沒話說。
    本來以為他們會就此放棄,但是現在看來是一直在等待機會。
    文官集團在忍耐方麵,確實厲害。
    但陳羽更厲害,早已預測大明百年之後朝中的勢力情況。
    文官集團一家獨大!
    所以之後的削藩必須要按照陳羽的辦法進行下去。
    下西洋也一定要堅定不移的進行下去。
    朱棣也沒有忘記陳羽所說,隻有讓士紳階級看到利益,然後拉著他們一起幹,海上絲綢之路才會長久。
    朱棣的表情平靜,並不打算在此時繼續與文官集團談論海禁祖製的問題,而是應該先處理假國書一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淡淡的開口道:
    “間中閨密,朕需要一個解釋!”
    麵對眾人的怒斥,朱棣的質疑,間中閨密這貨坦然承認道:
    “國書確實是國王親自所寫,呈與大明,隻不過來的時候大明並不太平,所以覲見建文帝推遲了。”
    “直到如今大明國內局勢徹底明朗,您坐上皇帝寶座,日本對大明的態度並未有改變,如果陛下硬說兩份國書,那下臣也沒有辦法。”
    “但是大明乃天朝上國,皇帝叔侄二人,無論誰做了天子,都與鄰邦無關,皇帝應當以寬厚為懷,不應因這點小事動怒!”
    朱棣聽著間中閨密的話,雙手緊緊的抓著龍椅扶手,手背上青筋暴起。
    解縉瞥了一眼朱棣,沒想到永樂帝方才並沒有提海禁的事情,於是繼續生氣的對著間中閨密說道:“巧言令色!”
    “陛下,大明恥於跟日本這樣的蠻夷邦交,如果海外都是這樣的國家,那麽大明下西洋還真的有必要嗎?”
    朱棣此刻早已火冒三丈,可還是打斷了解縉的發言。
    “間中閨密,你說得對,大明乃天朝上國,無論誰做皇帝,都會秉持友好的與周邊國家邦交,這是大明對外的原則問題,不會因皇帝不同而改變。”
    “陛下!”解縉不解的看向朱棣,沒想到朱棣不生氣。
    朱棣擺了擺手,淡淡的說道:
    “此事無需再議!”
    朱棣知道間中閨密明顯就是欺他登基之事,名不正言不順!
    這可以說是朱棣的禁臠。
    上一次當麵這樣說的人,墳頭草已經幾丈高了。
    他也想要砍了眼前這貨。
    人中還留有一撮小胡子,越看越欠砍。
    可是,這個時候是國與國之間的邦交問題。
    砍了間中閨密,隻會讓周邊國家使臣認為自己是一個心胸狹窄的皇帝。
    朱棣知道他必須要做出一點功績出來,用來正名固位。
    因為不僅是間中閨密有這種想法,朝中的一眾文臣也有這樣的想法。
    文官集團奉‘儒’。
    雖在自己手下辦事。
    但是心中卻覺得自己是一個謀逆的賊!
    朱棣知道,這些都是虛假的。
    真正是因為自己不像建文一樣,對那些文官仁厚,是一個可以被文官拿捏的皇帝。
    在這一點上,漢王與自己非常相像。
    所以文官集團更希望老大那種人坐上皇帝寶座。
    無非還是為了一個‘利’字。
    一群蠅營狗苟之輩,令人厭惡。
    朱棣腦海中不由得浮現出陳羽,多好的一個年輕人,明明身具大才,卻與世無爭。
    如果大明能多一些陳羽這樣的人才該多好。
    但隨即朱棣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人不能貪,皇帝亦是如此。
    大明得陳羽一人,便足以顛覆時代。
    這已經是自己的幸事,是大明的幸事。
    朱棣見事情已經定性,本想宣布退朝,然後去陳羽的小酒館喝酒,放鬆一下被朝中文官集團與間中閨密惡心的心情。
    可間中閨密突然開口,態度恭敬的說道:
    “尊敬的皇帝陛下,下臣這一次不僅帶著誠意,更是帶著日本國王的任務前來!”
    喜歡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請大家收藏:()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