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寧王奏疏

字數:6678   加入書籤

A+A-


    翌日。
    朱棣中午在皇宮用完膳後,便秘密出宮,親自去檢測一下李景隆的辦事成果。
    場地,人手,材料……
    下西洋可以賺錢,但是周期太長。
    相反,販賣精鹽,不出數月,甚至是十多天就可以見到現錢。
    這關乎自己的賺錢大計,當然要親力親為。
    到了地方,是一處莊園。
    並沒有選擇南京城腹地,而是遠離城市邊緣。
    周圍也沒有幾戶人家。
    保密工作很到位。
    挑選的人手,朱棣也看過了。
    戰場上退下來的一些老兵,大多都是傷殘人士。
    若上陣殺敵有可能不行,但絕對能勝任提煉精鹽工作。
    看完之後,朱棣滿意的趕了回去。
    目前所有準備工作都進行完畢。
    就差陳羽手中提煉精鹽的技術。
    下次去陳羽那邊,商量一下,販賣精鹽的產業鏈就可以動起來了。
    根據李景隆報告,上次給他的精鹽,分到了各位勳貴與商賈手中。
    初嚐過後,獲得了一致好評。
    紛紛預留名額,表達購買意願。
    而且李景隆這家夥還貿然將自己最開始定的價格翻了兩倍。
    可反饋來看,那些勳貴不僅不覺得貴,反而覺得這錢花得值。
    果然,平常讓他們掏銀子,比殺了他們還難受。
    可是他們花錢享受的時候,那可真叫一個心甘情願。
    真應了那句: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想到這朱棣心中說不激動,那是假的。
    到時候,恐怕每天進賬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真是聚‘天下之財’。
    恐怕李景隆也沒見過這麽暴利的生意吧?
    要是將李景隆嚇傻了怎麽辦!
    朱棣坐在禦書房中,罕見的走起來神。
    目前還沒有開始,心中卻已經開始規劃起有錢之後該幹什麽。
    等南京城中精鹽利潤到手,必然先要購置一些首飾。
    給徐妙雲發一箱,後宮的妃子也該給一些賞賜。
    一想到皇後徐妙雲與後宮妃子在收到禮物之後,眼中那種仰慕。
    朱棣心中就美滋滋。
    然後再將剩餘的錢,全部買火器與大炮。
    等來年狠狠的揍漠北那群家夥。
    讓韃靼部看看什麽叫做大明的王者之師!
    此時,宮殿外紀綱與一名錦衣衛交談了一會,並得到一份奏疏後,走入禦書房。
    躬著身子恭敬的說道:
    “陛下,寧王奏疏!”
    朱棣回過神來,頓了頓。
    下西洋海外派遣藩王的事情,他正準備去找寧王好好聊一聊。
    沒想到這家夥倒主動呈遞上來了一份奏疏。
    “寧王他本人怎麽不親自前來?”
    “陛下,寧王與各地進京的王爺、還有朝中的數位官員在府上喝酒,醉了,所以隻差人呈遞上來了奏疏。”紀綱道。
    朱棣此句話目的並不是詢問寧王,而是詢問錦衣衛對寧王情況的匯報。
    朱棣延續了洪武時期令朝中文武百官談之色變的錦衣衛。
    命其滲透進朝中各個官員家中,檢查百官。
    其中就包括寧王。
    朱棣聽見這話,眼睛眯了起來。
    寧王這家夥,奉天靖難打進南京城直到現在,兩年的時間,一直都是本本分分。
    臨近中元節,反倒有些活躍。
    這位十七弟,難道心中還有一些小心思?
    朱棣思考良久之後,淡淡的開口道:
    “呈上來。”
    聽到命令後,紀綱將奏疏呈遞上去之後,然後站在一旁等待朱棣指令。
    朱棣打開奏疏看了起來。
    “臣弟不明白,皇上為什麽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非要大興下海之舉?
    大明富甲天下,江山萬裏,為什麽非要到那個神秘莫測的海上?
    為什麽非要自討苦吃,授人以柄?
    皇上為什麽要傾盡國力,徒勞無功!”
    奏疏一上來四連問,直接給朱棣問迷糊了。
    沉吟片刻之後,他反應過來了。
    自己這個十七弟竟然也借用祖製名義,反對自己下西洋之舉!
    兩年前,自己向他提出下西洋構想,寧王還非常支持。
    如今,真是越活越回去。
    朱棣歎氣一聲:“要想開創永樂新政,就要做驚天動地的大事,朕的十七弟怎也跟那些文官一樣迂腐!”
    下西洋本來目的就是為了賺錢!
    如今更是有了陳羽提出的殖民地政策,帶來的利益將是無法想象的。
    而且與大明國運相捆綁,所以下西洋必須進行。
    哪怕真正的是朱元璋仙靈,那也不行!
    先前聽見寧王醉酒寫下這份奏疏,於是耐著性子繼續看了下去。
    “陛下如此勞民傷財的遠下西洋,是好大喜功,而非宏圖大誌,更何況太祖早有嚴令,片板不得下海,如今皇上竟要帶頭破壞組織,必然招致朝野上下的一致聲音!
    皇上變亂祖法,瞞天過海,難道就不怕別人說你是欲蓋彌彰,陽奉陰違嗎?
    趕朱允炆,誅方孝孺,已令天下人膽寒,如今又要逆天而動,難道就不怕留下個千古罵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朱棣臉色瞬間嚴肅了起來,也可以說是黑了下來。
    “混賬!”
    聽到寧王把自己說的如此不堪,朱棣心中很是不爽,直接大怒罵出了聲。
    紀綱站在一旁神情緊繃,他對奏疏上的內容多少也有一些猜測。
    無非就是朱棣當年沒有履行當初的承諾,甚至最後寧王連封地都沒了。
    反倒是被朱棣以兄友弟恭的名義,囚禁在了南京城!
    如今真的是借著酒勁將心中的不痛快,一次性的全部吐了出來。
    朱棣緩了緩心情之後,繼續看了下去
    “當初靖難是以匡扶朝綱、恢複祖訓為大忌,可如今剛剛登基,便假太祖之名,行拜祖之道,國力空虛,不管黎明生機,以下海巡洋為借口,求永樂盛世之虛名。
    如此任性妄為的行徑,上對不起太祖遺訓,中對不起兄弟之情,下對不起黎明百姓,弟不能眼睜睜看著皇兄成為天怒人怨、失道寡德的昏君。
    臣弟不敢為求榮華富貴而欺君昧上,不敢為求一己之性命而辜負太祖的在天之靈。
    臣弟可以為皇上死,為百姓死,為大大明江山死,但話不能不說,胸臆不能不表。”
    刹那間,空氣仿佛凝固。
    朱棣原本冷峻的臉上,瞬間被憤怒所籠罩。
    “好,好啊!”
    他猛地站起身來,緊接著,雙手用力一撕,奏疏發出“嘶啦”聲,碎成了幾半。
    可朱棣仍不解氣,又將那奏疏狠狠的扔在地上。
    這還是他平生第一次被人指著鼻子罵昏君。
    而且雖然削藩的計策要改,但是朝中大臣都知道削藩必將會進行下去。
    在這個緊要關頭,寧王卻在信中打起了大義甚至是當初自己舉起祖義的名義。
    他這到底是要幹什麽!
    也不怪朱棣疑心重,而是寧王無論是能力還是影響力都不比他弱多少。
    說不忌憚,那是不可能的!
    紀綱在一旁看著龍顏大怒的朱棣,心中大驚,好久沒有見到陛下發這麽大的火了。
    他當即單膝跪地道:
    “陛下息怒。”
    朱棣一隻手撐著桌子,另一隻手叉著腰,沉聲問道:
    “寧王呈遞上來這份奏疏的時候,可還有說其他的話?”
    紀綱頓了頓之後,說道:
    “皇上姓朱,臣弟也姓朱,臣弟以江山社稷為己任,此奏疏雖不入耳,但確是臣弟出自肺腑。”
    朱棣聽後一怔,眼底的殺意也悄然淡去。
    “寧王這是還在為永駐京城一事心中存有怨氣,隻是沒想到他罵起人的本事如此滔滔不絕。”
    半晌之後,
    朱棣長長吐出一口濁氣,隨後慢慢的坐回到椅子上。
    “寧王罵的有勁啊,將這幾年憋屈的話借著這次次醉酒全講了出來。”
    既然確定寧王沒有想要造反的意思,那麽也沒必要動這位十七弟了。
    但是第一次下西洋的藩王還是寧王最為合適,無論是能力還是影響力。
    隻是目前因為當初的承諾一事,搞的寧王心中有隔閡,有怨氣。
    如果不消除,藩王下海還是很難辦啊!
    突然,朱棣腦海中靈光一閃。
    對啊!
    目前販賣精鹽生意的準備工作已經都做好了,本來也想挑個時間去向陳羽商量一下開工的事情。
    陳掌櫃的對於大事上有著獨到的見解,對於人性的掌控更是爐火純青。
    正好借著這次機會,問一下陳羽對寧王這件事情的看法。
    朱棣對著紀綱命令道:
    “背馬,朕要出宮。”
    “還有一件事,朕對待這份奏疏的態度先保密,任何人不得泄露消息。”
    …………
    喜歡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請大家收藏:()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