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四藩王:小小士紳不足為懼!

字數:6302   加入書籤

A+A-


    朱棣在四人身上掃視了一眼,最終視線停留在了周王那一副滿是忠誠的雙眸上。
    他點了點頭。
    自己雖然會親自前往蘇、鬆、嘉、湖四地威懾一遍,但隻是暫時的,事後還是需要人去實施。
    政策雖好,可實施起來的難度極大。
    尤其是此四地還是士紳階級的大本營,一不小心,前去推行政策的官員就會遭到架空。
    所以在人選方麵,朱棣非常的謹慎。
    最終想到了這四位弟弟:齊王、代王、岷王、周王。
    這四王你可以說他們壞,但絕不能說他們菜!
    四王在行軍打仗方麵,軍事經驗較為豐富;曾多次出征塞外,具備很高的軍事才能,能夠指揮軍隊應對邊疆的軍事威脅。
    其中周王雖然打仗最弱,可是人家的文化學術造詣極高,編寫《救荒本草》就是連宮中太醫都連連誇讚。
    同時四人在經濟朝政管理方麵,也具有很高的能力。
    再加上這一次對付的可以說是整個天下的讀書人,一般官員還真不一定鎮的住。
    但洪武帝的直係好大兒,可不會懼怕什麽士紳與文官。
    畢竟洪武年間殺的士紳與文官還少嗎?
    再說了,
    自己礙於皇帝的名聲才對諫官客客氣氣,可這四位藩王氣急了,那可真會直接動手。
    按照陳羽所說要想對抗日後日益龐大的文官集團,必須培養宗室勢力進行製衡。
    如今正好可以借著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做一個實驗!
    於是朱棣將即將在蘇、鬆、嘉、湖實施的三板斧說了出來。
    話落,
    四王頓時臉色變化莫測。
    他們此時已經徹底明白了朱棣大晚上召見他們的意圖所在,這是讓他們與全體士紳、也可以說是全天下的讀書人作對。
    無論是士紳還是讀書人,這四王那是一點也不懼。
    可若是真去做了,那麽以後可就與朱棣徹底捆綁在了一條船上。
    畢竟此舉無疑於是挖了天下讀書人的墳墓!
    這可比殺了天下讀書人的種子方孝孺,還要更加招讀書人的仇恨幾百倍!
    讀書人還能對自己友好?
    朱棣繼續說道:
    “這件事情會由道衍親自坐鎮統領,至於你們則各置於一地推行攤丁入畝,事成後朕會記你們大功一件,給你們表現最好其中三王封鐵帽子王!”
    由於最新的削藩政策是將這些宗室的後人一出生一擼到底,想往上升,那麽就必須獲得功績。
    但這功績的測評全憑皇帝的心情,也就說以後皇帝掌握著宗室升遷大權。
    其中對於功勳卓著的宗室,特留了一個鐵帽子王的頭銜。
    有此頭銜,
    以後每一代後人的嫡長子都會繼承這個爵位,也就是親王在嫡長子這代得到了傳承。
    麵對一擼到底的削藩政策,鐵帽子王已經可以說是宗室可以獲得的天花板。
    如今有這樣一個機會,
    齊王、代王、岷王、周王四王心中自然有些熾熱,這可是能夠給後人傳承下去的東西。
    誰不想自己血脈中的嫡長子,今後過的好點!
    在明白了朱棣的意圖之後,四王心中的懼意也淡了一些。
    畢竟朱棣還用的到他們,而且這個差事,恐怕整個朝廷再沒有比他們更加合適的人選。
    刹那間,
    齊王、代王、岷王、周王同時瞅了瞅其他幾人。
    因為他們都注意到了朱棣口中所說的鐵帽子王隻有三個!
    也就是說,表現最差的那一個得不到。
    雖然知道這是朱棣的激勵之策,但他們也願如此。
    這兄弟四人幾個,拋開燕王與寧王之外,誰都不認為自己的能力是墊底的存在。
    “四哥,不就是士紳嗎?臣弟不怕,如果他們暗中阻撓,我會讓他們知道洪武帝的子嗣沒有孬種!為了四哥的千秋大計,這三板斧臣弟哪怕豁出命去,也會推行到底!”周王率先表態道。
    其餘三王也紛紛表示俺也一樣!
    ……………………
    翌日,大朝會。
    朝中文武大臣都有些疑惑,今日乃是大朝會。
    與普通朝會的參與官員,隻要求當天議題相關官員到場不同;大朝會則是幾乎所有在京的重要官員:三公、三孤、六部尚書、都察院都禦史、大理寺卿等中央官員都要參加。
    但是這樣規模的大朝會一般隻有正旦、冬至、國家發生重大事情的時候才會召開。
    可今日卻突然召集……
    如今不是正旦、冬至。
    那麽隻能是大明接下來有極為緊迫的事情要進行廟堂討論!
    不多時,
    夏元吉首先站了出來,將自己整理的奏疏呈遞了上去。
    上麵寫明了工部研發出來的壓縮餅幹這樣行軍利器,可大批量用於軍隊後勤;還有對於堆積在倉庫中的廢舊武器,采用與小國貿易的手段來消除積壓庫存,兩件事情。
    毫無疑問,在聽聞了壓縮餅幹的政策之後,在場大臣並沒有感覺到任何不妥,畢竟壓縮餅幹如果真能有此功效,那對於大明國力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提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可第二條處理的廢舊武器的辦法……
    與大明之外的國家進行軍火貿易?
    此言論一出,立即引發了軒然大波。
    當即以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劉觀為首的數個諫言官跳出來反對,大部分文官紛紛附和。
    理由很簡單,與他國販賣武器這樣的做法豈不是助長他國國力而弱大明國力。
    這樣對於大明的國防安危來說,極其不利!
    堅決抵製!
    隻不過軍火貿易這件事情夏元吉早早就跟朱高熾通過氣了,這位太子在得知此計策出自陳羽的手筆後,知道看似不妥的舉動一定蘊含深意,所以表示會在第二天的大朝會上,助夏元吉一臂之力。
    因此,
    在眾人都反對之際,朱高熾站了出來,提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可將軍火貿易一步一步來。
    先跟大明的藩屬國進行貿易,看看效果怎麽樣,再繼續推廣下去。
    此言一出,文官集團不到片刻的時間,已有了半數出言表示了支持。
    畢竟朱高熾目前明麵上代表的還是文官集團的利益。
    在場的文官集團相信這位太子爺如此做,一定有他的目的。
    最終,朱棣也是將第一件事情拍板決定。
    壓縮餅幹盡快製造用於征伐漠北的後勤;軍火貿易先跟此次前來的藩國使臣接觸。
    在宣布完這些事情之後,在場的大臣也是心思各異了起來,畢竟他們可是知道之前士紳階級針對永樂帝公然違背祖製下西洋,做出了一些反製手段,本來以為永樂帝會提及此事,現在看來永樂帝還是服軟了。
    一想到這一次可以減免蘇、鬆、嘉、湖四地賦稅所帶來的收益,在場的大部分文官集團心中都一陣欣喜。
    畢竟隻要是文官或多或少的都會與士紳階級有著利益上的接觸。
    可下一刻,門外傳來一道太監尖銳的聲音:
    “道衍大師到~~~”
    看著道衍穿著一襲黑色僧衣,大步流星的邁入大殿之上,在場的文武百官竊竊低語。
    要知道道衍可是靖難的頭號功臣,功成身後不求高官厚祿,反而向朱棣求了一個寺廟。
    朝會的時候會以臣子的身份出席,夜晚在回到雞鳴寺中燒香念佛。
    但最近道衍已經有數月不曾上朝,在場所有人都認為這是因目前朝堂安定,所以道衍才不問政事。
    可是今日來此,何事?
    眾人這才想起來一個軍火貿易,召集戶部、工部、兵部一些管事就可以將此事敲定,完全不需要開如此大規模的朝會。
    恐怕道衍才是這一次大朝會的目的!
    “微臣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棣微微頷首,威嚴的說道:
    “免禮。”
    “大師,昨日你說有一件關乎大明國運的事情,要拿到大朝會上宣布,如今搞這麽大的陣仗,快快說與朕還有在座的大臣聽吧。”
    道衍領旨,訴說起了攤丁入畝的事情。
    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道衍並沒有提及。
    這是他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
    就像是吃飯一樣要一口一口吃,推行政策當然需要一步一步來。
    一個攤丁入畝的推行難度已經可想而知,如果一起將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一並推行,難度將會呈倍增加。
    再者攤丁入畝一出,永樂帝必將獲得天下百姓的支持,這樣的情況再去推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也會容易很多!
    …
    道衍口中關攤丁入畝的計策一出,整個奉天殿內,刹那間變的落針可聞!
    這樣的寂靜氛圍並沒有持續太久,很快麵朝文官百官就可以竊竊私語起來,緊接著又開始大規模的交頭接耳。
    其中許多文官已經擺出了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熟知他們這一副變化的人清楚,文官已經做好了死諫的準備前搖。
    首先禦史劉觀站了出來。
    “陛下,稅收製度可是由洪武帝親自製定,是大明根基所在,如肆意更改,稍有不慎就會動搖大明根基。”
    “道衍大師此舉改稅收,實在太過於冒險,為了大明的安穩,臣認為此政策絕不能實施,如釀大禍,可就無力回天了!”
    喜歡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請大家收藏:()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