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建文帝,再無歸來可能
字數:5122 加入書籤
小沙彌聽命後咬字清晰的讀了起來:
“臣鄭和,望北而跪,皇帝聖躬安!臣所率船隊,不負聖恩,已於南洋生擒陳祖義,剿滅海盜,還南洋安定,不日羈押陳祖義的隊伍將抵達京師,由陛下聖裁!”
“隨後臣一路直上,巡防各國,所到之處,皆稱永樂偉業,心向大明天朝,並擺出良好態度,祈望與大明通商。臣此次隨船帶的陶瓷、絲綢、茶葉、精鹽等貨物一出,大受追捧,南洋以售賣之五分有一,臣請陛下再添置貨物,一路北上。”
“臣深感吾皇巡洋決策之英明,臣以為財富取之於海洋,四海平則萬事興!臣此次談聽到陳兄所說滿剌加馬六甲海峽)之地有佛朗機西班牙)作亂,皇帝賜福,臣定像擒拿陳祖義一樣,剿滅佛朗機,還滿剌加一片安定!”
姚廣孝聽後笑著說道:“老衲這輩子做的最正確的兩件事,其一就是輔佐了一位蓋世的英雄;其二就是教出來一位絕世的良才!”
朱棣聽後,臉上的冷意漸漸融化,露出來欣慰的笑容,從小沙彌手中接過鄭和來信後,遞給了他一個眼神。
小沙彌識趣退了下去。
“鄭和做的不錯,朕當時果然沒看錯人,都已經開始找朕催貨了,看來海上絲綢之路可行。當然,這裏麵少不了陳兄弟的功勞啊。”
財富取之於海洋,短短一句話,足以說明大明與海外諸國的貿易進展很順利,證實了海洋上財富可能。
姚廣孝鄭重道:“老衲提議將此次下西洋的事跡傳至天下,大力宣揚下西洋之功,友善鄰邦之利,借此聲勢穩定民心!”
“準!”
朱棣點了點頭,讚成道。
姚廣孝趁熱打鐵的繼續著朱允炆的話題:“老衲鬥膽勸陛下一句,建文一事,應以大業為重,還是對百姓免了刀兵之禍吧!”
如今國內有攤丁入畝獲取民心;國外有下西洋震懾諸國來朝,同時也讓天下人見到朱棣的能力;
對於他來說,內外穩固,建文一朝已經徹底掀篇。
朱棣沉吟了半晌,隨後緩緩開口道:“建文已死,將散布謠言的人員流放嶺南吧!”
…
姚廣孝見朱棣說的很輕鬆隨和,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算是落了下來。
但下一刻,他的心又提了上去。
“要不朕找到建文,尊他為太上皇,在京師賜他一座樓宇如何?”朱棣話鋒一轉問道。
“???”
姚廣孝聞言,一臉懵逼的看著自家這位陛下。
“開玩笑罷了。”
朱棣擺了擺手道:“也該將回京提上日程了。”
………………
江浙地區,餘姚。
虞家。
虞氏家族,位於浙江餘姚,是當地的一大世族。
作為傳承百年的世家大族,虞家府邸仿若一座城中之城,恢宏大氣,底蘊深厚。
朱漆大門厚重古樸,輔以鎏金門釘,在日光下熠熠生輝。
步入府邸,嶙峋的假山錯落有致,潺潺流水穿梭其間,叮咚作響。
水池中央,一座八角湖心亭亭玉立。
整體望去,比陳羽所居住的府邸不知高了幾個檔次。
“誰讓你參與建文一事,你知不知道如今永樂帝已帶兵來到江浙!”
亭內,一位老者一邊咳嗽,一邊訓斥著一位年輕人。
“我這也是被逼無奈啊!”虞清揚歎息一聲:“這次永樂帝擺明了就是衝著江浙士紳前來,如果不進行反擊,以後豈不是任由朝廷拿捏?”
“所以我就聯合了龍門孫氏、河陽朱氏、鄭氏家族等,一同散播有關建文帝的謠言……”
老者皺著眉頭,眼中盡顯無奈,他當然知道永樂帝此次前來的目的。
說白了原因還是在於他們。
當初見永樂帝公然違背祖製與朝中文官的勸阻下海,士紳很快采取了一貫的措施,控製輿論。
結果人家永樂帝王反擊的更加犀利,直接帶著政策前來江浙地區,與你貼臉博弈。
對於這種權力爭奪已到白熱化階段的雙方來說,士紳果斷再次拿出了殺手鐧——建文!
而這件事情老者並不知情。
原因就是老者年事已高,早早就將家族事務交給虞清揚處理。
但誰知道你小子這麽勇!
那可是永樂帝!
是不是在建文手下過了四年的好日子,讓你忘記了朱元璋時期的恐怖?
“糊塗!洪武帝當初為了皇位安穩,殺的人少嗎?”
“永樂帝通過靖難起兵,骨子裏與洪武帝是一類帝王,在他們眼中,什麽都可以殺戮,什麽都可以推倒重來,唯獨江山社稷不能。”
“在建文所在地大開殺戒之後,如果讓其順藤摸瓜查到虞家也參與其中,那百年基業就徹底完了。”
虞清揚有些不相信的說道:“爹,不至於吧,謠言中建文所在地牽扯數萬人,永樂帝真敢殺?”
老者見兒子還分不清局勢,搖了搖頭,沉默著沒有說話。
見自家老爹不說話,虞清揚有些慌亂,他急忙說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次做的很隱蔽,錦衣衛應該查不到我們……”
虞清揚說這話的時候底氣明顯不足。
一般他們這些士紳都是在暗中做推手。
但這次無疑是對朱棣貼臉開大,人家朱棣可是帶著人前來江浙地區。
查出來就是九族。
“老爺,來消息了。”
一位下人氣喘籲籲的跑了進來,手中拿著一封秘信。
老者接過閱了起來。
越看,臉上的神色越是精彩。
“永樂帝沒有管建文,而是將上奏建文一事的官員抄家流放嶺南!”
虞清揚聞言,不知該喜該悲。
喜的是朱棣並沒有深究此事,牽連不到他們了,九族保住了;悲的是他們士紳平日裏對待帝王的招數,在永樂一朝,好像失效了!
“攤丁入畝,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老者渾濁的雙眸很是深邃,沉吟片刻之後苦笑道:
“這就是靖難第一功臣,所謂妖僧想出來針對士紳宗族的絕戶計嗎?”
“狠,太狠了!”
要說士紳宗族之所以能夠在民間擁有如此大影響力,核心就是徭役。
然後再通過徭役進行土地兼並,從而將被侵占田地的家庭,轉變為自家的傭戶。
但現在攤丁入畝取消了徭役,而且賦稅平攤,不僅如此還要給徭役工錢。
在這種製度下,土地多了未必是件好事。
“爹,這簡直就是在絕我們的根啊,您老親自出山吧,我們再召集江浙其他士紳大族商討,接下來該如何反擊。”
老者有些失神的說道:“已經沒機會了!”
“攤丁入畝一出,江浙地區民心必將歸附永樂帝!”
“皇帝手中的武器是軍隊,而我們手中的武器是田地;現在武器沒了,就是案板上的魚肉,徹底沒機會了!”
虞清揚有些不甘心的問道:“爹,我知道建文真實的行蹤之地,不如我們……”
老者道:“沒用了,江浙地區推行攤丁入畝隻是一個試點,按照這個進度,不出意外來年就會推廣全國,那時誰動新帝誰就是反賊,建文也是一樣!”
“民心所向,大勢所趨,建文再無歸來可能!”
“攤丁入畝我會全力配合朝廷的,至於你……過幾天帶些銀兩去京師吧,看看有沒有門道,加入到下西洋的行列之中。”
“呃……”虞清揚有些沒有理解老爹的用意。
老者微微頷首,對著虞清揚強調道:“記住,永遠不要與大勢作對,要順勢而為才能讓我們家族永遠傳承下去。”
“兒謹記教誨。”虞清揚道。
喜歡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請大家收藏:()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