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人性剖析
字數:8540 加入書籤
朱棣聽後有些吃驚,在他的認知當中,皇帝簡單來說就是天下的主人。
至於天子乃是上天代言人之類的思想,在他看來完全就是扯淡,目的隻是為了增加皇權的神秘性罷了。
畢竟,
如果上天真有一個主人,那麽自己當初靖難的時候,你倒是顯靈啊!
看看我手中的刀,能不能將你這尊所謂的神砍下來。
生活在華夏這片土地上的人就是這樣。
如果想讓我信奉你,你靈,那麽你就是神;你拳頭大,那我也可以信奉你是神!
所以,朱棣對這程朱理學的態度就是你不要惹我,咱倆井水不犯河水,畢竟推翻的代價很大。
但若真觸及到了王朝根基,那不好意思,我倒要看看,手中的刀劍,能不能砍的動你!
現在朱棣已經隱隱感覺到了程朱理學的危險。
畢竟陳兄弟之前的一句話,他一直記憶猶新。
大明會重複三年一度的科舉,但很難複刻開國與靖難。
那麽接下來的大明皇帝,很有可能都是馬下皇帝。
就像老大一樣。
老大朱高熾對待程朱理學好像也持開放態度。
但朱棣能感覺出來,幸運的是朱瞻基乃是一位全能型皇帝。
可之後呢?
誰又敢保證大明還會不會出現一位馬上皇帝!
若沒有,大明的後世之君,豈不是真在程朱理學的操縱下,淪為那些虛偽士大夫的攫利工具!
朱棣喝了一口茶壓壓驚,急忙問道
“陳兄弟,按照你的說法,這程朱理學確實是一個禍患,可科舉製真能將其拔除掉嗎?”
陳羽點了點頭,說道
“其實拔除程朱理學並不難,難的是缺少相對應的人手。”
“老朱,接下來聽我給你分析分析,剖析完程朱理學後,你就知道為何隻有這一次的恩科,才有機會徹底將其拔除掉。”
朱棣點了點頭,聚精會神的聽著。
陳羽舉例道
“我舉一個曆史上有關程朱理學與皇權碰撞的例子
宋朝時期,幼年宋哲宗趙煦在一次上課時,趁老師程頤沒有注意,折斷了一根樹枝。
當時是在萬物複蘇的春天,枝頭上長出了嫩綠的枝芽,幼小的趙煦不過還是一個孩子,見到這個情況,心中不免有了一些天性顯露了出來,於是才有了折斷樹枝的舉動出現。
在旁人看來無可厚非的事情,但程頤看了之後,心中很是生氣,他對趙煦訓斥春天正是一個萬物複蘇的時候,你怎麽可以忍心去扼殺它?這是沒有天理的!”
“老朱,你感覺程頤提出程朱理學中的理,對還是不對?”
朱棣皺眉思索半晌之後,緩緩開口道
“我感覺程頤……說的好像……有那麽幾分道理。”
陳羽笑著說道“確實,聽到老師訓誡學生的這個案例之後,心中的第一反應都會覺得,理學家的訓誡站的住腳,有道理,是對的!”
“可是這種做法保護了植物,卻扼殺了一個孩子生性活潑的天性。可以理解為逐漸扼殺一個人的情感。畢竟在絕對的理智麵前,人沒有七情六欲,即沒有感情。”
“老朱,那我再問你,你認為一個皇帝,是摒棄掉七情六欲好,還是完全理性好?”
朱棣手指在桌子上有節奏的敲擊著,這個問題他感覺自己還真不好回答。
對於久經沙場的他來說,戰場上處理軍情,需要做到的就是沉下心來,完全理性的分析。
這樣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但顯然,
這樣的回答他感覺有些不對,可他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說道
“理性!但我總感覺這樣說,又有一點不對……”
陳羽笑著搖了搖頭,“當然不對,因為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人是理性與感性共存!”
“當然,更加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人是感性的,可人還是理性的,但人終究是感性的!”
朱棣“???”
聽著這如同繞口令一般的話,著實讓他腦子感覺有些漿糊。
若不是知道此句話的前因後果,他還以為陳兄弟打算給他講一個笑話,用來活躍氣氛。
陳羽見老朱一臉的疑惑,當即解釋道
“這個定義不難理解,人從本質上是感性的,情感與本能是行為的原始驅動力。比如麵對危險時本能的恐懼、看到美好事物時自然的愉悅,這些感性反應先於理性思考。”
“同時,人也是理性的,通過後天學習和社會規則,能夠用邏輯、分析和克製本能,讓行為更符合長遠利益與社會規範。”
“然而,理性更多是輔助決策的工具,無法真正主宰人的行為與價值判斷。在極端情境、重大抉擇或深層價值追求中,最終左右人類選擇的依然是感性!”
“比如災難時本能的求生、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獲取,都證明了人終究是感性的。”
“老朱,這樣說你理解了嗎?”
朱棣一愣,隨後一臉茫然的搖了搖頭。
他感覺這一番話,已經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或許,
讓姚廣孝前來更為合適。
陳羽撓了撓頭,直接了當的說道
“你不妨這樣理解倘若沒有感性作為根基,人便無法理性地行事,最終隻會淪為一具行屍走肉。”
“若將這種情形套用到皇帝與信奉程朱理學的大臣身上,皇帝在這種思想的浸染下,終將成為傀儡。表麵上握有權力是這個國家的主人,但暗中卻處處受困於程朱理學的框架。”
“隻能在固定的框架中治國,能好嗎?更為關鍵的是這個框架還是人為加上去的!”
理學自誕生之初,就已經出現了這個弊端。
說再多,無外乎就是讓你聽他的話。
皇帝的視角,程朱理學是在指揮皇帝;
在百姓的視界,不過隻是一群五穀不識的人,在廢話連篇的“勸農”,口中說著農業乃國家之大事,自己卻兼並土地,壓榨百姓。
到了亡國的時候,甚至還怒罵這些百姓們沒有忠臣愛國之心,為了一口糧食就造反起義……
程朱理學雖隱含隱患,所幸發展節奏相對和緩。
然而到了明朝,它已徹底演變為“王朝意識形態”,被奉為不容置疑的真理;
至清朝時,其影響力更是登峰造極。
這種思想統治帶來的後果顯著,明朝末年國家危亡之際,尚有百姓基於本能的情感驅動起身抵抗;
但在清朝麵臨亡國危機時,民眾卻因長期受程朱理學桎梏,感性意識極度匱乏。
難以被激發保家衛國的熱忱。
反而容易因思想根基薄弱,輕易被侵略者動搖立場。
甚至淪為外力利用的工具。
何其悲哀!
朱棣現在已經承認了在陳兄弟講解的第四條科舉好處時,但他感到了莫大的理解難度。
果然如陳兄弟所說,講了他不一定能懂。
隻能過過‘耳癮’。
但朱棣的腦海中還是在努力消化著這些信息。
他沒有想到,今日出宮本來是為了打發時間,結果現在看來,他竟然再次觸碰到了一件足以影響王朝壽命的事情。
陳羽頓了頓,繼續說道
“眼下,支持程朱理學的士大夫群體,已在天下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甚至一股約束皇權的思想框架正悄然成型。”
“不過朝廷亦可順勢而為,借恩科之名,從中選拔出針對程朱理學思想的官僚班底。”
“依我所見,按程朱理學的‘理性’邏輯,他們必然反對朝廷提前舉辦科舉,多半是祭出祖製,或是煽動士人拒絕參與恩科,試圖迫使朝廷妥協。”
“但越是這樣,選拔出來的人才就越對朝廷有利;”
朱棣聞言點了點頭,如今的祖製,確實已經成為了程朱理學那幫家夥用來限製皇權的框架。
出海就是如此。
一群偽君子,自己下西洋的時候,百般阻攔,可是反觀他們呢?
沒少從海洋貿易中獲利!
但自己身為馬上皇帝,他們不敢做的太過火。
因為過火,自己真的會殺人!
但關於恩科方麵,程朱理學那幫家夥也一定會有所行動。
就像陳兄弟口中,阻止讀書人拒絕參加恩科,迫使恩科取消,也是有可能的。
可這確實方便了朝廷。
畢竟,一下子就篩選掉了許多程朱理學者。
陳羽喝了一口茶後,繼續說道
“為了針對的更加徹底,我建議選拔的人才,多為山東一代士族!”
朱棣聞言眼睛一亮,好像猜到了什麽。
隻見陳羽伸出了兩根手指頭,比劃著
“當一個國家的主流思想被推翻之後,一定要有另外一股思想將其代替,否則大明就會亂套。”
“而唯一有資格也有實力代替程朱理學思想的,唯有儒家思想!”
朱棣頓時明悟,主動結果陳羽口中的話茬說道
“陳兄弟我懂了,之所以這一次恩科選拔錄用的人才,著重選擇山東士族子弟,那是因為以山東孔家為首的士族,自大秦之後,就被曆朝曆代的君王推崇。”
“而人們隻要一談及山東,首先聯想到的就是儒家思想,而且在程朱理學影響整個天下的情況下,也無法滲透山東的儒家勢力!”
“但若是想要對程朱理學開戰,那麽勢必會大批量的裁撤官員,但朝廷的遠轉,有必須要讀書人,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山東士族將會是皇權最為有力的盟友!”
朱棣一口氣說了許多,但說完之後,感覺現場突然安靜起來,他抬起頭來,發現陳兄弟正用一股很詫異眼神打量著他。
陳羽雙手環於胸前,仔細端詳著朱棣,隨後快步來到老朱跟前,也不說話,就是這樣打量著。
直到朱棣感覺被盯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他有些不自在的問道“陳兄弟,有什麽不對勁的地方嗎?”
陳羽擺了擺手,打趣道
“這倒是沒有,隻是我沒有想到,老朱,你對如今儒家思想的影響力了解如此清楚也就罷了,竟還懂得運用平衡之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這足以證明你在政治一道上,其實是有些天賦的,若是在朝堂上謀求個官職,好好打磨一段時間,將來一定可以在仕途上有份好前途!”
“隻是可惜……老朱以你的才識,注定無法通過恩科,也就是拿不到朝廷的敲門磚。”
“這注定咱哥倆將來無法在朝廷上並肩作戰!”
並肩作戰?
朱棣一愣,隨後心中有些惡趣味起來。
他倒想要看看陳兄弟通過恩科,步入朝廷之後,看見自己真實身份,他就以永樂帝的身份,當麵詢問一句
“能否與陳兄弟並肩作戰否”,
那會是何等場景?
陳羽嘖嘖了兩聲,繼續說道
“但話又說回來,你所說與我想的除了一小部分有出入之外,其他的都大差不差。”
“不錯,值得表揚!”
聽見陳羽實打實的讚揚,朱棣突然感覺有些不好意思起來,他嘿嘿笑了笑。
旋即,
學著陳羽平時謙虛的模樣,說道
“我老朱在政治一道上進步神速,不都是平日裏受到了陳兄弟你的熏陶,若是連這些簡單的問題都看不明白,那平日裏的‘課’豈不是白聽了?”
“現在看來,也算跟著陳兄弟學了一點皮毛,效果顯著。”
呦嗬?
陳羽一聽,當即樂了。
他忍不住拍了拍朱棣的肩膀,毫不謙虛的說道
“不錯,真是不錯!難得老朱你這一大把年紀,胡子都花白了,還能有這麽強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欲望!”
“既然如此,那麽我必須好好給你說說,到底如何用儒家思想平替程朱理學!”
朱棣點了點頭,一臉期待的看著陳羽。
他希望陳兄弟口中的獨到見解,能夠幫助大明扭轉這扭曲的程朱理學思想。
從而將大明思想上的禍端,徹底鏟除!
陳羽抿了一口茶,潤了潤嗓子之後,淡淡的說道
“雖然程朱理學乃是三教合一的產物,但他本質上卻與孔子的儒學同屬儒家範疇。但二者之間的差別巨大。”
“而孔子儒學源於春秋禮崩樂壞的現實,以“仁”“禮”為核心,強調“性相近,習相遠”,注重倫理實踐與德治,通過具體事例闡釋道德,主張以禮節情,具有實踐導向和開放性,是“以人為本”的人倫之學;”
“而程朱理學形成於宋代儒學應對佛道挑戰的背景下,以“理”為宇宙本原,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將人性分為“天命之性”與“氣質之性”,通過“格物致知”構建思辨哲學體係,將儒家倫理與君主專製結合,成為官方意識形態,屬於“以理為本”的思辨哲學。”
“如此二者的區別就清晰明了,孔子儒學重情重君;程朱理學重理重臣!”
喜歡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