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與韃靼的大決戰,陳羽的分析
字數:7649 加入書籤
丘福搖了搖頭,說道
“我之所以帶著這把木劍,是為了符合自己的身份,真正的絕世寶劍,則放在家中。畢竟鏢人這個職業特殊,可以配置武器,但卻不能在閑暇之時,隨意佩戴,否則會吃官司的。”
“至於我家中的寶劍,等哪天帶你去見識見識,那可真是絕世神兵!”
丘福還不是國公的時候,在北平當然也幹過貨物運輸的勾當。
所以對於鏢人這個行當,多少有些了解。
解釋起來,也是有理有據。
陳羽對於露出一副原來如此的模樣。
他在後世看的金庸武俠小說中,江湖中的人,可以做到樹葉為暗器,竹子為刀。
看來那種情況,隻能存在於小說當中。
但陳羽對劍不懂,對於劍術更是一竅不通。
所以,哪怕丘福如何吹噓有一柄絕世寶劍,陳羽也是一點興趣都沒有。
丘福看著陳羽一副安靜的模樣,以為對寶劍感興趣,於是立馬說道“陳兄弟,你若是喜歡寶劍,我可以找熟人給你打造一把,保證是一把絕世神兵!”
“畢竟,我行走江湖,少不了神兵利器,自然也認識不少打造神兵利器的人。”
陳羽聞言咂了咂嘴,連連搖頭表示拒絕。
“我還是算了吧,畢竟我這體格子,又沒有武藝傍身,神兵利器那玩意我要了也沒用,放在家中也隻能當做擺設,這樣一來豈不是白白浪費。”
丘福聞言,想起了昨日府邸上朱高煦的一番話,愁眉苦臉的告訴自己,想要收陳羽為徒,教對方功夫,但沒成功。
他想了想,笑著說道
“陳兄弟,習武一行,一般都是男兒都為之向往的事,可是為何我感覺你非常的抗拒?”
“我昨日宴請朱老二時,那家夥曾告訴我,他曾經萬般懇求想要收你為徒,傳授你武藝,可是你都拒絕了。”
“他可跟我好一陣訴苦。你可不要看那家夥體壯如牛,他的武藝,哪怕是我也不是對手。不僅如此,他的教學能力還很強,有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想要拜他為師,想跟其學武藝都學不成。”
“若是陳兄弟在他手中習得一半的功力,估計以後在江湖上,也可以到處行俠仗義,豈不是一件幸事。”
陳羽聞言心中一陣汗顏,他忍不住抬起頭來,白了丘福一眼,淡淡的說道
“行了,習武一事你就不要勸我了,當初朱老二在這方麵浪費的口舌夠多的了。”
“我這個人,慵懶慣了,你若是讓我在屋內處理一些事情,那還好說,可要搞什麽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那跟直接殺了我沒什麽區別。”
“有這個時間,我幹點啥不行?再不濟,也可以去教坊司瀟灑瀟灑。”
“再者,若真是行俠仗義的事情,不還是有你們幾個嗎,我不好這個。”
丘福聽著陳羽的一番話,附和著笑了笑。
先不論陳羽的真才實學如何,光是對方不想要習武,就讓丘福感覺到了有些棘手。
畢竟,若是想要將陳羽拉攏到武將陣營,怎麽說也要對武將有著最起碼的好感。
所以丘福就挑選了武將最為在意的兩樣武器和武藝。
可陳羽明顯都不感興趣。
但細細琢磨著陳羽的一番話,丘福感覺這位市井掌櫃的性格極為灑脫,與朝中的那棒子文官完全不一樣。
這位掌櫃當屬有什麽說什麽,而且該打趣就打趣,絲毫不避諱;朝中文官呢?說個話,還特麽說一層意思,藏一層意思,說不準還在文字裏麵藏一手陷阱,若是一不小心掉進去,必將遭到文官的瘋狂抨擊。
說白了,文官在武將眼中,都是陰險狡詐之輩。
這樣一比較,哪怕陳羽不喜學武與兵器,丘福也認為陳羽看上去很是順眼。
丘福喝了一大口酒之後,感慨道
“其實行走江湖也隻是我目前的想法,最終我還是想要參軍,以一個軍人的身份,還大明邊疆一片安寧。”
丘福這一句話想要將話題轉移到來年開春,大明征伐漠北韃靼一事上。
這才是他今日喬裝打扮來此的主要目的,以探討用兵之道,來試探陳羽的深淺。
畢竟若是一些治國的大道理,丘福也不懂對方說的對不對。
而朱高煦口中的陳羽,那可是神奇的很,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既然這樣,
陳羽對於行軍打仗之道,應該也是不在話下。
麵對丘福有目的的引導話題,陳羽並沒有覺察到不妥。
畢竟老朱那幾個家夥動不動就與他聊一些國家大事,眼前這位鏢兄,聊一些行軍打仗方麵的,會讓陳羽感覺就應該如此的想法。
不僅如此,陳羽反倒覺得眼前的丘福,很具有擔當。
麵對漠北的蠻子不斷侵襲大明邊疆,身為這片土地上的人,不像後世那種隻會口嗨的不同,他是真要參軍,去戰場拚殺。
單單這一點,陳羽就認為對方是一位愛國的實業派。
因此,
陳羽端起酒杯敬了對方一杯,這才開口說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你想要參軍為國效力的機會很快就來了,如今朝廷不是已經下達了來年開春對漠北韃靼作戰的消息。”
“雖然告示上張貼的信息有限,但我可以保證,這不是一場小打小鬧,而是大明與韃靼之間的一場決戰!”
“這個時候你若參軍,我估計按照你的能力,最起碼也能混上一個炮……咳……先鋒兵當當,所以你的心願很快就能完成。”
丘福聽後神色一頓,心中驚愕不已。
先不說陳羽對於兵道的見解,光是這一層戰場局勢的把控,就讓他震驚不已。
畢竟這一次永樂帝確是下了大力氣,來年足足預備打一場不下於五十萬人的戰役。
五十萬!
哪怕是洪武時期這麽大規模的對漠作戰,也是屈指可數。
最關鍵的是,這一些消息隻是在六部與一些重要將領之間流傳,對外肯定是不能泄露。
可沒想到,陳羽竟猜出來了。
丘福沉吟了片刻之後,疑惑的問道
“陳兄弟,大決戰我感覺不可能吧,畢竟不要說建文時期,哪怕自洪武後期之後,這樣的大決戰也沒有幾場。”
“雖然我走南闖北十幾年,可在江湖上也多多少少知道些漠北的整體實力,肯定不如大明,但之所以大明一直滅不掉漠北,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漠北地形複雜,大明的大軍一去,敵人就消散的無影無蹤了,而大明軍隊一走,漠北的那幫蠻子又會繼續作亂。”
“可是每一場戰爭,都會消耗無數的錢糧,所以若找不到對方的主力,大明根本不可能與他們決戰!”
陳羽聽後微微頷首,有些詫異的打量著眼前的這位壯漢,
“沒想到鏢兄對於大明與漠北的局勢,了解的竟然如此通透。”
“但局勢從來都是因人而異,如今的大明皇帝,既不是洪武帝也不是建文帝,而是永樂帝。”
“這位憑借靖難打入京師的皇帝,最需要的就是一場戰爭,不僅用來震懾邊疆,也是為了坐穩自己的皇位。”
“畢竟,漠北的危害,洪武一朝沒有徹底解決,建文一朝不僅沒有解決,反而愈演愈烈,這個時候,若是永樂一朝解決了……那麽他的威望在大明將會達到一個恐怖的程度。”
“可謂真正的民心所向,天命所歸!”
朱棣雖然是打著奉天靖難的旗號進入南京,意在幫助建文帝清除朝中奸佞小人。
但隻要不是傻子,都明白,這特麽就是赤裸裸的謀反。
而自古以來,當一個皇帝想要坐穩屁股底下的皇位時,大多數都會選擇對外作戰,以此來獲得功績。
當然,
作戰也是帝王最簡單、最直接、最暴力獲得功績的手段,沒有之一。
丘福聽著陳羽的分析,心中很是認同。
他也算是永樂帝最為親近的人之一,對於永樂帝的想法多少也知道一點。
永樂帝最在乎的,當屬得位不正。
所以,迫切的想要做出一點功績來證明自己。
可無論是編纂永樂大典、修建運河、遷都、下西洋等等,都是大工程,不是一年半載可以見到成效的。
見效最快,當屬對外作戰。
陳羽也好久沒有與人一起暢聊國政大事,再加上喝了一點小酒,一時之間也來了興趣,他繼續說道
“其實漠北的韃靼整體國力是遠遠不及大明的,之所以在永樂帝登基迫切找人開刀之際,不斷的縱容下屬劫掠大明邊疆,也屬無奈之舉。”
“如今的漠北,看似韃靼、瓦剌、兀良衛三分天下,但元末王庭的影響力還是存在的,也就是如今草原上有一個公認的可汗。”
“但這個可汗看似是漠北的共主,可手中的權力卻非常的有限。”
“所處的局勢,雖然差可是卻比曹操囚禁的那個大漢皇帝好一些。但當初劉徹也采用了一係列的辦法想著奪權,這位草原的大漢就更不用說了。”
“怎麽說對方也在華夏這片土地上進修過,懂得一些老祖宗的一些計策,比如逐個分化,從而慢慢的發育自身。所以這位大元的可汗,聯合瓦剌、兀良衛打壓剝削韃靼,韃靼名義上還不能反抗,若是反抗了,那就會被整個草原當做敵人。”
“隻能忍,有句話說得好,忍一忍,上麵的人繼續吃好的穿好的,但是最終苦的卻是下麵的人,若下麵的人過不好,心就散了,所以韃靼的才會縱容下屬劫掠大明,用來彌補損失!”
陳羽頓了頓,繼續說道
“當然,那個時候處於靖難時期,大明內部自顧不暇,對於邊疆的抵禦自然差了許多,可你要知道,戰亂必將導致天地荒廢,也就是說,不僅人在這種情況下在大明吃不飽,就連蝗蟲也是同樣的道理。”
“人吃不飽,易子而食的情況就會發生;蝗蟲吃不飽,就會遷徙,也就是往北飛。”
“靖難間接導致了韃靼所處的草原發生了蝗災,所以哪怕知道永樂帝登基,韃靼也隻能對下屬侵擾大明邊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畢竟,草原減少了,牛羊的數量自然就減少了,這個損失,總要從其他的地方補充回來。”
話到此處,丘福主動接過了話茬說道
“所以對於韃靼來說,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補充因蝗災損失的辦法,隻有從大明身上謀好處!”
陳羽點了點頭,讚許的說道
“不錯,就是這樣,韃靼距離大明最近,損失巨大,再加上永樂帝登基之後,大明軍隊的注意力,又再次來到了邊疆,那麽對於韃靼這種依靠草原吃飯的遊牧民族來說,簡直就是災難性的打擊。”
“所以,趁著此次在元大漢的授意下,瓦剌、兀良衛大概率會坐山觀虎鬥,而大明可以趁韃靼內部發生的重大變故,一舉作氣,先滅掉漠北三分之一的勢力。”
“漠北三方勢力,沒了三方犄角之勢,後續的征伐,也會容易很多!”
丘福在一旁聽的嘴巴微張,酒意也因這一番話,消散了不少。
他感慨道
“所以,大明會趁韃靼病,要韃靼命。唉,若是冬日晚一點來就好了,可以早些消滅韃靼。”
陳羽聞言搖了搖頭說道
“蝗災對於北方的遊牧民族來說是一場巨大的天災,可冬天的大雪,同樣如此。”
“戰場上的戰機總是稍縱即逝,可若是冬天在削弱韃靼一次,全麵開戰後的勝率,不就在不知不覺間提高了許多。”
丘福聽的連連點頭,陳羽的一番分析,全部都很準確,與朝中做出的戰前分析,幾乎相差不大。
蝗災,雪災,二者對於韃靼的打擊是巨大的,短時間內不可能恢複過來。
但也不是說完全恢複不過來。
而是需要時間。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由此可見,野草生命力的頑強。
草原上那種地方,什麽都不多,就是草多。
隻要給韃靼一點時間,飼養牛羊的恢複,那是相當的快。
因此,朝廷經過一番分析之後,在靖難剛剛結束,國力尚未恢複之際,就對韃靼用重兵,絕對不是頭腦一熱而做出的決定,而是深思熟慮。
喜歡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