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若天命難違,我便勝天半子!
字數:4743 加入書籤
朱棣根據陳羽的這番言論,問出了當初在奉天殿內時,沒有問出的疑問:
“陳兄弟,我記得你口中的夢中仙界,停留在大明滅亡的朝代之後,也就是所謂的‘後世’。既然如此,現實中的大明,是否會按照你後世所了解的曆史那樣發展?”
“如果會,那麽大明目前針對關於提升國運的國策,已經做出來了許多,這樣做的意義在哪?”
“如果不會,那又與後世中的大明曆史記載相違背,在這種相矛盾的曆史當中,如何確定現實的大明,就一定會成為後世的大明?”
陳羽聽著老朱一下問出一連串的問題,明白是憋壞了。
他深思半晌之後,緩緩搖了搖頭後,吐出一口濁氣道:
“我不知道。”
無法解答……
朱棣:“???”
“不知道?”
朱棣聽後詫異的坐直了身子,他還是頭一次在陳兄弟這,沒有得到一個問題的答案。
陳羽點了點頭,淡淡的說道:
“哪怕我做了一個劃時代的夢,可所掌握的知識,依舊不足以判斷這裏的現實,是一條孑然獨立的時間支流;還是早已流淌過的曆史長河,在此處悄然回溯。”
陳羽曾經在後世了解過時間悖論:祖父悖論!
如果試圖幹預曆史,例如成為旅行者回到過去,殺死自己的祖父,不會改變當前的宇宙,隻會創造出一個新的宇宙。在這個新宇宙中,旅行者不存在,但原宇宙的曆史保持不變。
這種解釋,保持了邏輯的一致性。
但也帶來了更多疑問:
我們真的能自由選擇嗎?我們的曆史是否早已被設定?改寫的曆史是否真的就被改寫了?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做一個假設:
如果一個人能夠回到過去,並在自己的祖母懷上父親之前殺死祖父,這會導致什麽後果?
按照傳統的因果邏輯,這將阻止旅行者的父親出生,進而阻止旅行者自己的存在。
這樣一來,旅行者又怎能回到過去實施這一行為呢?
傳統觀點對此的解釋:
時間旅行者不能改變已經發生的曆史。
就像是旅行者若登上泰坦尼克號,警告船長即將到來的冰山,這些警告也不會改變泰坦尼克號的命運。
船的沉沒是曆史的一部分,任何試圖幹預的行為都隻是曆史長河中的一朵浪花。
這種解釋雖然解決了祖父悖論的邏輯問題,但它也意味著我們對過去的任何幹預都是徒勞的。
按照這樣的邏輯,朱棣口中關於是否曆史早已注定,好像如何做出增強國運的計策,都是徒勞。
既然早已注定,朱棣往後的日子裏,還如此拚命證明自己的意義在哪?
然而,
針對這種時間悖論,還有另一種說法:平行宇宙理論!
根據這一理論,每當有一個決策點,就會產生一個新的平行宇宙。
如果一個人決定回到過去殺死祖父,那麽在那個決策的瞬間,宇宙就分裂了。
在新的宇宙中,祖父被殺,旅行者和他的父親都不存在;而在原始的宇宙中,曆史保持不變。
這樣,旅行者殺死的是另一個宇宙的祖父,並沒有改變自己存在的宇宙。
因此,
在這種情況下,未來將充滿了不確定性。
綜合來看,後世關於時間悖論方麵的傾向性,是平行宇宙理論。
但陳羽該如何將這個理論講解給老朱,讓其明白呢?
《桃花源記》、王質爛柯,這兩個永樂之前古人對時空旅行的故事,可以解釋後世的事情,但無法解決這種時間悖論。
但若說不清楚,陳羽感覺老朱這家夥,估計就會產生……心魔!
畢竟,當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努力便沒有了意義。
努力沒有了意義,活著也就沒有了意義!
陳羽沉思了許久,半晌之後緩緩開口說道:
“老朱,在後世的大明曆史當中,很明顯已經從永樂一朝開始,產生了偏差!”
“後世的大明史記中,沒有精鹽、沒有蜂窩煤、沒有等等一係列的發明,更加沒有攤丁入畝!”
“老朱,我們改變了曆史。這足以證明,人定勝天!”
靜靜聽著陳羽解釋的朱棣,此時心中湧起了一股難以言表的情緒。
佛家有雲: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從一朵花中能悟出整個世界的道理,一片葉子裏就蘊含著菩提智慧……朱棣現在腦海中突然間,頓悟了許多東西。
若一切都已在暗中注定,那自己努力便沒有了意義。
可朱棣還是很想知道,後世有關永樂一朝記載的曆史,自己到底做到了何種程度?有沒有打造出萬邦來朝的永樂盛世?
後人的評說中,是不是都在罵他是一個篡逆、十惡不赦的賊!
當知曉了陳兄弟一身劃時代的才識,來自夢中的後世時,沒有人能抵抗窺探自身命運的誘惑。
這是人性從內心深處傳來的渴望!
就像世上每個人都想要回到自己曾經的某一刻,去改變一些事情一樣。
但這個世界上,終究沒有後悔藥。
而陳羽的出現,給出了除後悔藥外的另一個選擇。
窺探曆史!
當自己窺探曆史之後,人生的意義又在哪?
畢竟一個人知曉了自身的人生軌跡後,那時與大同世界當中沒有思想的行屍走肉,還有什麽區別?
刹那間,
朱棣腦海中突然冒出了幾個月前,陳羽對自己說過的一句話:
我命由我不由天!
這句話極具力量感,充滿了對自我意誌的肯定和對命運束縛的反抗。
“天”可以理解為天命、宿命等。
而他朱棣恰恰最不信命,至於袁拱口中的真龍氣,他清楚自己信不信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天下人相信。
就像是劉邦劍斬白蛇起事一樣!
所以,朱棣自上了戰場的那一刻起,相較於信命,他更願意相信自己手中的劍!
十幾年來,初心未改!
畢竟若是聽天由命,也就不會有燕王府八百兵甲起事的靖難之役;更加不會有自己登基之後的一係列曠世政策。
思緒流轉間,
朱棣雙眸中的茫然如殘燭般熄滅,取而代之的是淬火重生般的堅定。
他指節攥緊,骨間泛起青白,那緊握的拳頭裏,似是不容置疑的帝王心。
天若要定我命數,以所謂“天命”為牢,鎖我前路,那便讓它試試!
縱這天命是煌煌天規、不可撼動的鐵律,縱它以雷霆之勢壓得眾生俯首,我偏要提刀而立!
手中利刃飲過血、淬過火,便是劈開這天穹的膽魄。
要我低頭認命?
我偏要以刀鋒為筆,在這天道棋盤上悍然落子!
哪怕逆天而行會被天威碾碎骨血,哪怕勝算隻有一線,我也要憑著這口刀、這柄劍,與那高高在上的“天”殺個痛快!
不求全勝,也要在它的棋盤上硬生生搶下半子。
我這位人世間的帝王,要讓這天看看:誰才是自己命裏的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