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午飯時間到,再遇禮部尚書

字數:4430   加入書籤

A+A-


    陳羽在後世就是一個喜歡卡點的家夥,無論上課還是上班,因此對手底下辦事打卡時間,要求不是那麽嚴格。
    卯時,也就是早晨七點。
    在陳羽來的時候,能在內閣見到他們人就行。
    麵對陳羽不提前一兩個時辰的打卡時間,那五名刀筆吏經過短暫的詫異之後,連連點頭。
    表示以後一定認真工作。
    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就這樣,
    陳羽又與他們五人簡單的交談一番,了解了一下他們每個人的大致信息,隨後就讓他們不用顧及自己,該幹嘛幹嘛去。
    ……
    如此,時間很快來到了午飯時間。
    陳羽伸了一個懶腰。
    第一天上班,什麽事務都沒有,這使得他一點也沒有覺到累。
    他站起身來,打算乘坐馬車,回到府邸吃午飯。
    為什麽回家吃午飯?
    原因很直白,朝廷不管飯!
    機關食堂的工作餐,是後世才出現的製度。
    漢朝作為繼承了秦的統一,完善了“太官供膳”製度,太官負責皇帝的飲食以及朝會、祭祀等活動的膳食供應。
    三公九卿級別的官員可以享受每天兩餐的膳食。
    不過,
    中下級官員就沒這待遇了,他們隻能自備幹糧,可能就是一些饅頭、餅或者糕點之類的東西。
    到了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為了避免官員餓著肚子上朝,開始在朝會前提供早餐,稱為“朝食”。
    這一製度後來推廣到各級官署,形成了天廚、堂廚、百司官廚等不同級別的食堂。
    到了明朝初期,
    明太祖朱元璋也曾經為上朝的官員提供工作餐。
    卻因禮節過於繁瑣,後來改成了每月初一和十五提供。
    但出現這樣的場景,陳羽認為大概率是老朱抱著能省就省的態度,說白了就是摳!
    一直到了明成祖朱棣上台的永樂中期,唐朝的工作餐製度才得以恢複。
    哪怕恢複了,也僅僅提供早飯。
    午飯與晚飯想都不要想。
    其實陳羽認為跑到皇宮禦膳房去蹭老朱的午飯,也不是不行。
    但這個念頭剛一出來,就放棄了。
    不合適。
    避嫌!
    陳羽簡單收拾一番,跟旁邊屋子裏麵的五名刀筆吏打過招呼後,就準備回府邸吃飯去了。
    隻是剛走出文淵閣,就發現了不遠處出現了一位熟人。
    正從另一邊,從文淵閣走出來——禮部尚書李至剛。
    對於李至剛,可以說是陳羽在朝中的熟人,也可以說不是。
    畢竟,他們充其量也隻是在當初參加殿試的時候,見過一麵。
    那場殿試早宴,李至剛與陳羽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陳羽能夠強烈的感覺出李至剛對自己文章與字跡的推崇,甚至隱隱有將自己視為知己的意思。
    在當初李至剛那番異常熱情的交談下,陳羽心中這才將李至剛列為了半熟不熟的程度。
    參加殿試進行早宴的那一幕,陳羽到現在為止,依舊記憶猶新。
    這位大明的正二品官員,堂堂禮部尚書,硬生生的拉著他這位貢士,在早宴從頭聊到尾。
    一度聊到永樂帝派遣身邊的貼身宦官前來催促,這才將話題終止。
    陳羽自認,若不是老朱當時派人過來催促,估計李至剛這家夥能一直從早宴說到午宴。
    可謂是一個無限輸出的話匣子。
    陳羽瞅見李至剛從文淵閣出來的同時,李至剛也在抬眼間,無意間瞅見了陳羽。
    旋即,雙方目光對視。
    李至剛經過片刻的愣神之後,當即將大明恩科這屆的魁星給認了出來。
    李至剛在性格上屬於那種大大咧咧、不拘小節的人。
    這樣的二品大員不自傲與自負,也從不端著架子,這一點比較符合陳羽的胃口。
    畢竟,
    麵對不熟悉的生人,在交談時擺出一副扭扭捏捏的姿態,肯定不如性格率真討喜。
    李至剛發現陳羽之後,腳步快了幾分,臉上也是立馬露出笑容,還沒有來到陳羽跟前,便朗聲喊道:
    “我沒看錯,還真是陳兄弟!”
    “你我有緣啊!要是我猜的不錯,今日是你入仕的第一天,沒想到竟能在文淵閣與你見麵。”
    話落,
    不待陳羽接過話茬,李至剛自嘲的笑了笑,繼續說道:
    “害!你瞧我這記性,我都忘了你這個魁星的官職安排。”
    “本來我想要將向陛下將你安排到禮部鍛煉,結果陛下親自將你安排在來內閣,處理政務。”
    “你辦公的地方在內閣,不就在文淵閣就職!”
    陳羽聞言有些哭笑不得,拱手行了一禮,
    “下官參見禮部尚書!”
    李至剛見陳羽如此客氣,毫不在意的擺了擺手,淡然道:
    “現在又不是辦公時間,雖然我是禮部尚書,可私下裏也不喜歡整那繁瑣的禮節。”
    “以後不在朝堂上的時候,我稱呼你為陳老弟,你稱呼我為李老哥。”
    “這樣的稱呼不錯,就這樣決定了!”李至剛提出建議之後,自我感覺非常不錯,一邊大笑、一邊連連點頭。
    陳羽對於這位大明真正的大佬,如此放蕩不羈卻不端著的性格,感覺非常的舒服。
    正二品這樣握有實權的官階,在大明一隻手都可以數的過來,由此可見權勢之重。
    雖然陳羽在酒館當中,權勢不低於正二品的成員,結實了相當一部分。
    但那些人與自己跟李至剛結交的性質,完全不一樣。
    首先李至剛在權勢方麵,放眼大明也是能夠排的上號;而且李家能夠坐上這個位置,家族在大明也是權勢滔天。
    更重要的是,李至剛不清楚自己與老朱那一夥人的關係。
    對於李至剛來說,不存在想要刻意結識自己的情況。
    所以總的來說,李至剛對陳羽如此熱情,完全就是因欣賞陳羽才華。
    這是什麽?
    擺明了就是傳說中的君子之交!
    因此,在陳羽看來,有一位能夠在萬千學子當中,看中自己才華,首先就說明了他們二人在眼光上,站在同一高度。
    眼光站在了同一高度,才有可能在交流上同頻。
    所以在陳羽看來,這位李至剛也是可以結交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