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儲備人才革新,籠絡才子人心

字數:3733   加入書籤

A+A-


    李至剛聽見終於有人支持自己的觀點,心中大喜,興奮的看著這個隻見過兩次麵就結交下來的好老弟。
    真不愧是自己看中的男人!
    在才識與眼界上,跟自己站在同一高度。
    陳羽表達完自己的立場之後,開始敘述起來:
    “我支持李老哥你的看法,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是針對那些偏科學子,不能對他們一棒子打死,偏科隻能證明他們在某一門學科上不擅長,絕對不能證明他們在其他方麵的能力不行!”
    “科舉的目的是為了選拔人才,這樣的結果豈不是與舉辦科舉目的相違背?!”
    “第二點則是大明雖國力強盛,但怎麽說也經過靖難,多多少少受到了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官職空缺。”
    “其實通過這場靖難,也暴露出來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朝廷缺乏一套專門針對治國方麵人才的培養體係,這才導致了第二點朝中缺人的情況。”
    “若是想要徹底將這個問題解決,那麽隻要解決有關大明朝中人才儲備方麵的難題,恩科的後續問題,也就不足為慮了!”
    李至剛聽到這,精神一振,陳羽分析的有理有據,比他考慮的還要全麵。
    他對著陳羽讚揚道:
    “陳老弟,你不愧是文章第一、策略第一的大明魁星,分析的實在太全麵了。”
    “你所提出來的問題,跟我在禮部、戶部、內閣提出來的相差不大,我說的大概也是這個意思。”
    “不能以一門成績被批判為下等不及格,就將其他成績優異的學子攔在門外;再者,如今朝中的官員係統抗風險能力太差了,若是遇到什麽大事,就像洪武一朝的四大案……”
    “呃……洪武一朝的事情暫且不論,還是說永樂一朝吧。因朝中有奸佞作亂,燕王奉天靖難,結果朝中奸佞雖然被除,但朝中脆弱的官員係統也出現崩塌,出現了大量的空缺。”
    “這就導致有許多地方,需要一位官員同時兼顧起好幾份差事,雖然朝廷這個龐然大物還在繼續運轉,可是效率方麵,實在不敢恭維!”
    “靖難剛結束,國庫空虛,國家各個方麵都非常疲憊,因此原本的官員體係並沒有做出太大的變動。可恩科已經結束了,靖難所帶來的影響,也漸漸緩了過來,這個時候,原本應急的那套官員體係已經不適用了,應當引入大量才子去朝中填補空缺。”
    “因此,此次恩科雖錄取了五百人左右,可是遠遠不夠,因靖難影響空缺出來的官職何止五百個啊!”
    陳羽看著李至剛從原先的話癆模樣,不僅是話鋒一轉,就連性格也是一轉,激動的擺出一副憂國憂民的樣子,憤憤的說道。
    不得不說,李至剛是一位性情中人!
    身處廟堂之高,並沒有被官場的虛與委蛇磨平棱角,也未曾因權力的誘惑而迷失本心。
    每當遇到、發現國家大政,不因棘手而退避三舍,反而迎難直上!
    陳羽駐足大明永樂年間已有半載,這段時日裏,他所結交的朝中重臣,心中皆揣著同一個核心念想——盼國家強盛,望百姓安康。
    譬如朱高熾與朱高煦這對兄弟,縱使為那至尊之位明爭暗鬥,各藏機鋒。
    可心底最終的願望,依舊是大明能愈發興旺。
    再如戶部尚書夏原吉,還有當朝三軍統帥丘福,皆是如此。
    他們心中或許有私心雜念,行事或許少不了算計謀劃。
    但那份期盼大明強盛的初心,從未改變。
    不過有句話說得極是,領頭人的作用至關重要。
    永樂帝這位胸懷雄才大略的帝王,在他手下為官,無能之輩隻能被晾在一旁,有才能者方能得以重用,登上高位!
    偏偏這樣的官場環境,最讓陳羽心生向往。
    更何況,
    彼時的大明國力雄厚,放眼整個天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與之抗衡!
    所以,
    陳羽甘願在這樣的時代裏,奮力拚搏,創下一番功績,讓大明邁向更加強盛的未來。
    讓華夏的曆史軌跡,在他的手中悄然發生偏轉。
    ……
    陳羽看著李至剛的姿態有感而發,這些感慨在他的腦海中一閃而過,他笑著緩聲道:
    “李老哥,我知道你很急,但請你先不要急,我還沒有分析完。”
    “還有第三點原因,那就是學子求學不易、考試不易!”
    “朝中官員麵對政務時,如何困難,說到底隻是投入精力;可是來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則不一樣,他們需要投入的不僅僅是精力,還有金錢!”
    “考生的投入很漫長,經過一番漫長的投入之後,沒有獲得成果,那麽考生事後,將會有三個選擇,一是繼續努力備考;二是失去信心,放棄科舉;三是家中無力再托舉,因現世因素,不得已放棄科舉!”
    “其實後麵兩種說的是一種情況,自古以來就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既然這樣,他們參加了一場科舉,自然想要入仕途,結果因家中寒門,或貧困,導致再也撐不起三年的備考。”
    “這樣的結果直接導致了那些有真才實學的學子,被現實拖垮,埋沒成泯然眾人矣,是他們的最終歸宿!”
    “所以,若是朝廷能在官員係統與科舉係統中,進行適當的調整,將那些偏科有真才實學的人留下來,那麽不僅會起到擴充官員的效果,還可以讓天下間的學子,更加認可永樂一朝,認可永樂帝!”
    “因此,對官員係統和科舉係統的改革,勢在必行!”
    “好!說的太好了!”陳羽話音剛落,李至剛便激動的一巴掌拍在了大腿上,看得出來力道很大,但他還是忍不住連連叫好。
    “陳兄弟,你分析的很全麵。”
    “魁星百年難遇,洪武一朝也不曾有人獲得這樣的殊榮,如今一見,我才發現為何魁星會是魁星了!”
    “你這分析條理分明,每句話都說到了要害上,比起我那粗淺之見,不僅來得全麵,更是說得透徹!”
    “不過話說回來,我大明朝堂之上,既要有能決斷國家大事的棟梁之才;更少不了一批夯實根基的幹練之士,正是這些人,才是平日裏打理瑣碎政務、支撐國事運轉的基石!”
    “再者說如今不管是士紳學子,還是市井百姓,對咱永樂朝多少存著些微詞。要是朝廷能拿出些實在的革新舉措,想來不僅能留住天下才子,讓他們甘願入仕效力,更能讓天下人打心底裏認同咱永樂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