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番外十六:宋謹央存心攪渾一池水
字數:5323 加入書籤
                    宋謹央處置了甕城守備柳傑。
    沒有多做停留,接著北上。
    她知道此去青城困難重重,卻義無反顧。
    臨行前,她召來上官燕密談。
    命他留在甕城主持大局。
    “上官燕,你立刻寫折子,上奏皇上,彈劾我不問青紅皂白,斬殺官員。此等行為,會令官員心寒,甚至心生恐懼!!!”
    上官燕大吃一驚。
    錯愕地抬起頭來,怔怔地看著宋謹央。
    “殿下,微臣怎能寫這樣的折子?”
    宋謹央起身,直直地走到他麵前。
    眼裏的真誠一覽無餘。
    上官燕一驚。
    大公主根本不是在試探他,而是真心實意讓他這麽做。
    他囁嚅:“為什麽?”
    “因為,你必須留在甕城。甕城需要一個了解他,又心疼他的好官。”
    上官燕眼眶倏然發紅。
    “而保住你,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我彈劾我!”
    隻有這麽做,上官燕留在甕城,成為臨時守備才會順利。
    不會有太多反對聲。
    上官燕顯然也想明白了其中的關鍵。
    他眼眶泛酸,一揖到底。
    “臣,謹遵大公主諭令。”
    宋謹央神情嚴肅:“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你不必在意我的想法,隻管狠狠罵就行了。”
    她最後補充了一句。
    務必快速將自己摘幹淨。
    “同時,寫信給太子!把甕城發生的事,事無巨細、毫無保留、原汁原味地稟報他。記住,一定要實事求是,發生了什麽,就稟報什麽。”
    上官燕此刻已然明白了宋謹央的用意。
    他恭敬地點頭。
    在辭別宋謹央後,立刻鋪開紙、研了墨,仔仔細細寫了起來。
    宋謹央離開甕城。
    秦指揮使也被她留在甕城。
    因為如今的甕城,百姓亦群情激動。
    萬一有過激的行為,錦衣衛能平定紛亂。
    畢竟甕城的府兵,一個賽一個無能。
    她帶走了府衙門前,扮成老頭的小夥。
    一路上,小夥斷斷續續將自己的冤屈告訴宋謹央。
    “殿下,我妹妹被柳傑這個畜牲抓進府……折磨了三日三夜,慘不忍睹,最後像塊破布一樣被扔去了亂葬崗。
    我找了整整七日七夜,才找到她的部分身子,大多被野獸啃食……”
    小夥哭得傷心。
    他說自己低賤,根本沒有接近柳傑的機會。
    不得不扮老,裝聾作啞,才得以混進府衙。
    “殿下,這些年,我隻做一件事。將柳傑什麽時候、地點,叫過什麽人,記錄下來。”
    他說,有些人他不認識,就記下他容貌的特征,並且在邊上畫一幅小像。
    宋謹央眸光倏然亮起。
    她知道這份東西的價值。
    小夥小心翼翼打開衣服夾層,從裏麵掏出幾張破紙。
    有些是用碎紙片一點一點粘貼起來。
    可見花了很多心思。
    “多謝殿下,您替我妹妹報了仇,從此我願跟在殿下身邊,鞍前馬後,效犬馬之勞。”
    宋謹央搖頭。
    小夥一驚,以為宋謹央拒絕他,急得眼眶通紅。
    宋謹央安慰:“你誤會了!我是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想吩咐你去做。”
    小夥一聽,頓時來了精神。
    宋謹央在他耳邊低語了幾句。
    小夥眸光倏然亮起,立刻抱拳行禮,就想離開。
    宋謹央笑著安排素秋帶他下去用膳,又給了他五十兩紋銀,這才讓他離開。
    崔尋鶴默默地看著,等人走後才問道:“央央讓他去調查布政司?”
    宋謹央搖頭。
    故作神秘道:“我讓他送萬民書回京。”
    崔尋鶴蹙眉:“萬民書不是已經八百裏加急,送回京城了嗎?”
    話說到一半,他已然明白過來。
    隻怕八百裏加急的萬民書是假,真正的萬民書在小夥身上。
    誰能想到,那麽重要的萬民書,竟然在一個平民身上,慢悠悠地往京城送。
    “你是擔心……”
    “沒錯!我擔心,父皇被人捂了眼睛和耳朵。”
    崔尋鶴倒抽一口涼氣,何以見得?
    “你忘了曹路上次送來的信?”
    崔尋鶴怎麽可能不記得?
    曹路在信中說,耀宗每每聽到宋謹央的消息,就開懷大笑。
    好多年,皇上沒有如此開心過了。
    “一個皇帝,經常開懷大笑,說明什麽?”
    “說明隻有讓他開心的事情,才能送上他的龍案。”
    宋謹央凝重地點了點頭。
    太子,以比她想象更快的速度,掌握朝局。
    “雲沐青他們沉下來了嗎?”
    “是的,”崔尋鶴此時也覺得事態嚴重,“他們已經選擇蟄伏!太子的視線並沒有落在他們幾個身上。”
    宋謹央搖頭。
    “未必!”
    太子還是燕王時,表現得毫無破綻,是位真正的君子。
    唯一的敗筆,就是他的王妃。
    宋謹央懷疑他,也是從王妃開始的。
    一個人明知妻子不對勁,卻不加以約束的原因是什麽?
    她能想到的唯一解釋是:王妃是燕王刻意營造出來的短處,用來迷惑他人。
    讓旁人以為,燕王無心大業。
    崔尋鶴顯然也想明白了這一點。
    “太子果然好謀算!”
    燕王,不,太子,如今穩坐釣魚台。
    他沒有作為,就是最好的作為。
    所以,他刻意裝出木訥無求的態度,故意讓宋謹央成為焦點,把她所有的信息,全部展現到皇上和世人眼前。
    讓所有人認為,大公主出遊,是為了體察民情,是為了大乾的發展。
    讓宋謹央站在高處,自己隱身暗處。
    崔尋鶴忍不住罵道:“好一招捧殺!!!”
    是啊,捧殺!
    在百姓眼裏,她是一心為公、為民。
    但在官員眼裏,她所有的表現,都是為了權勢,為了自己的登頂之路。
    宋謹央不在乎,不在乎自己在旁人眼裏的形象。
    但被人算計,這讓她很不爽!
    兩世為人,她最先學會的就是愛自己,絕不讓自己受委屈。
    既然太子想把她樹成耙子,那不妨讓這耙子更大一點,更厲害一點。
    她倒要看看,到時候太子會不會著急。
    “所以,你才會亮出尚方寶劍,當場斬了柳傑?”
    “沒錯!這事本就是一柄雙刃劍。說的好聽是為民除害,說得難聽……有些人一定會模糊尚方寶劍,單純突出我斬殺守備一事。”
    宋謹央冷笑。
    如果之前她記錄的農耕、植被,被皇上大加讚賞。
    那麽這次的行動,肯定會引起正反兩方的激烈反響。
    她就是要渾水摸魚,從眾臣的表現中看出端倪。
    宋謹央虔誠地接過,鄭重地承諾:“你放心!你的仇,其他百姓的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