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通水
字數:3767 加入書籤
慶安州幾十年以來從來都沒有這麽熱鬧過,田間綠油油的一片,人工河所過的各處分支也是人頭攢動。
再加上修砌官道的力夫,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的都是人,夏之舟看著這樣的慶安州,心中無比的欣慰。
他又不是傻子,自然知道雖然保住了一百多萬兩銀子,但他明年的升遷怕是無望了,以後他恐怕還要留在慶安州很久。
就是不知道皇上什麽時候能夠消氣,想得起他的功勞來,不過近幾年怕是不行了,但他卻一點都不後悔。
這兩天田裏的秧苗雖然還是綠油油的一片,不過有不少地方開始水,田間已經開始出現裂縫,如果再過個幾天田裏還是沒水的話,怕是栽下去的秧苗就要枯死。
好在人工河還有幾天時間就要通水,現在吳老三隻能祈求老天保佑,通水的時候千萬不要出什麽事。
最好能一次成功,不然的話,他這辛苦快小半年可就要功虧一簣。
五天之後,今天但凡能走得動的百姓都守在了離家最近的人工河旁邊,打算見證奇跡的到來。
今天就是官府宣布要通水的日子,沿岸的百姓們心中十分的激動,但要說最激動的還是柳江跟人工河接洽處,準備通水的那一段,這裏聚集的百姓最多。
中間原本有一段沒有挖通,今兒一大早,百十名力夫挖的挖,挑的挑。
眼看還沒通的那段就隻剩下薄薄的一層,再挖下去恐會有危險,負責此次通水儀式的工部尚書,立馬讓人把力夫們全部給喊了上來。
緊接著,工部的兩名匠人一人抱著一捆炸藥下到河底,左右兩邊早有力夫挖了兩個孔洞,二人把手上的炸藥放到孔洞內,等著工部尚書發話。
工部尚書看了下時辰,眼看時辰差不多。
“點火。”
底下的兩名匠人立馬拿出火折子點燃眼線,點燃之後立刻爬上兩邊的河岸。
“轟!轟!”
隨著兩聲爆炸聲過後,阻斷壁上出現了兩個大孔,有水柱從裏麵噴出,不過隻片刻間,薄薄一層的牆體瞬間坍塌,柳江上的水源源不斷的流向人工河。
人工河道兩岸的百姓們看到這激動又振奮人心的一幕,不少人高興的大喊大叫。
“通水了!通水了!”
工部尚書更是老淚縱橫,這次是他主動向皇上申請,要過來主持儀式的,他就是想來看看這振奮人心的一幕。
水一通,就有幾名官差騎著快馬,沿著人工河道兩岸快速往前狂奔,他們要確認水流的動向,最後再上報給工部尚書大人。
直到全部通水,這一項工程才算是完成。
沿途二百多公裏,就算是快馬往返也需要兩天的時間,但是水流的速度遠比馬兒要快的多。
沿途河道兩岸道,不少百姓看向遠方那空空的河道,等到看到滾滾江水從前奔騰而來的那一幕,深深的烙印在不少人的腦海裏,許多人至死都忘不掉。
但要說最激動的還是慶安州的百姓,知道今天通水他們就一直等,雖然知道上遊通水,流到他們這最起碼也得半天的時間,可他們誰都不願意離開,都等在人工河邊。
今天能不能通水,可是關乎到他們之後的生死大計,是要像以前一樣出去逃荒,還是說能夠留在自個的家鄉,就看今天的了。
以夏知州為首的一官員,連著吳老三在內,都等在九泉府人工河的交界處。
幾十人就這麽站著,誰都沒有說話,空氣更是安靜的可怕。
雖然說一整條人工河已經打通,但是這事以前也從來都沒有人做過,裏麵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他們真的不敢保證,這水真的能通到慶安州來嗎?
隨著時間一點點往後移,眾人心中越發的焦躁,這水怎麽還不來,難道是失敗了?
此時的吳老三十分緊張,要知道他可是幫兒子買了五十萬畝的田,現在田裏全部種的都是水稻,若是這次通水不成功,檢查之後再重新修整。
裏麵花費的時間絕對不會少,田裏的秧苗可是等不得,今天再不通水,有些秧苗就要渴死。
“三爺,你覺得這事能成功嗎?”
夏知州最終按捺不住,問向一旁的吳老三。
“能,肯定能。”
吳老三心中滿是肯定,他兒子做事從來就沒有失敗的,他相信自己的兒子。
“你們聽,什麽聲音?”
人群中有人問出口,眾人側耳細聽,便聽到滔滔的水聲往遠處傳來,有那眼尖之人細看,\看到滾滾而來的江水,口中頓時就開始歡呼。
“水來了!水來了!”
歡呼聲一起,眾人也看清了運處,流過來的不是江水還會是什麽。
“好!”
夏知州大喊一聲,官員們的歡呼聲更是此起彼伏,有些本地的官員更是激動得老淚縱橫。
他們從在慶安州長大,最大的希望就是能看到慶安州有不再缺水的那天,終於在他們有生之年,可算是讓他們給盼來了。
水一通,吳老三立馬就忙了起來,九泉府的田他占了九成,這會水流的特急,幸好他早早的就在各處進水口安排了人,隻要把田裏麵的水放滿,立馬就把口子給堵上。
不然照現在水流的速度,這水太多也不是什麽好事。
等全部忙完之後,回到府中已是半夜,不過吳老三此時卻興奮的睡不著,拿出紙筆給兒子寫信。
信中把今天通水的經過說得格外仔細,又說了說田裏秧苗的情況。
慶安州的田大多都是荒廢好幾年的,但這樣的田跟未開荒過的還是有區別,養了幾年也算是肥田了。
他預估著今年能有個好收成,最主要的是朝廷不收稅,想想吳老三就開心,也不知道今年這五十萬畝田到底能收多少的糧食。
媽呀,田太多,他算都算不出來。
京都城,吳維在收到他爹信件之前,就已經在朝堂上聽皇上宣告通水成功之事,對於這事,吳維一點都不稀奇。
他選的那處江段要比慶安州高得多,隻要中間不出什麽大的差錯,水能順利通到慶安州並不是什麽稀奇事。
在朝堂上,皇上高興得很。
“此河因慶安州而生,那就叫他慶安河吧。”
此話一落,朝堂上的眾官員呼啦啦跪了一地。
“皇上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