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蠶食
字數:3386 加入書籤
三股義軍的人整天都派人跟著分到他們手上的十個老農,可以說就差上茅房沒跟著了,就連吃飯睡覺也有人盯著。
隻是盯了一段時間,他們就覺得沒意思,這些人跟他們表麵看起來一樣,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而且膽子還小,一點都不驚嚇。
他們真的是搞不懂那位吳二公子怎麽會派這樣的人過來,可別說,人雖然說老實了些,膽子小了些,但手上的本事卻是真的。
不管是養殖還是種植方麵的技術都是杠杠的,沒什麽好說的。
半年之後,三股義軍都在向外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不過他們好像達成了協議,其他兩股義軍的地方都不動,他們要動的隻是大周朝廷的部分。
慶安州自從上次三股義軍聯合都沒有攻下來之後,現在的慶安州在大周朝就好比方外之地。
其他地方或多或少都受到戰火的餘毒,可是就隻有慶安州從始至終,也沒人敢再打慶安州的主意。
三股義軍的人也不是沒想過,不過他們現在最大的心思還是放在大周朝廷身上,慶安州可以放在最後麵再收拾最。
在其他地方戰火紛飛的時候,慶安州收了一茬冬小麥便開始忙著春耕之事。
夏知州跟李營長都有些著急,主子會不會太淡定了些,三股義軍的人都快要打到京城了,照這樣下去可別說肉了,連湯都撈不到一點。
吳維不是看不到他們的焦急,可是他在等,等一個機會,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他吳維從來不打沒把握的仗。
這半年多以來整個大周都傳遍了,說是慶安州的百姓安居樂業,完全不受戰火的侵擾。
消息放出去之後,不少逃荒的難民都奔著慶安州而來,而吳維則是來者不拒,他現在最缺的就是人。
年輕男子就招到兵營裏當兵,而年老體弱的就教他們如何種植,如何賺銀子,僅這半年的時間,慶安州都快人滿為患了。
原本稀稀拉拉的慶安洲隻有十多萬的人口,可是現在整個慶安州的人口已經超過了五十萬。
但吳維還是來者不拒,隻要來人都讓底下的人好好安頓下去。
逃難過來的百姓對於吳維可是感恩戴,有不少人都在家裏給吳維供了長生牌位,就想保佑保佑他長命百歲。
對於這一切,吳維自然是知道的,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逃難過來的這些人都是四麵八方來的,哪個地方的都有,他還想人再多一些,不過也是時候到了快要收網的時候。
京都城百姓們還是像以往的時候過日子,除了糧價有所見漲,其實別的對於他們並沒有多大的影響。
要說外麵攻過來的人是關外的達子,又或者說是南疆的人,他們還有帶怕的,畢竟那些人可不會把他們的命當成命。
可是現在要攻過來的人是三股義軍中的其中一股,他們就一點都不帶怕的,隻要城破之時關好家中門窗就行,反正他們就是普通百姓。
義軍們要想得到他們的擁護,就一定不會對他們下手。
但京中富戶,還有那些個世家以及權貴,開始變得岌岌可危起來。
眼看義軍的人馬上就要打到京都城,要是再這樣下去的話,等到義軍打進城,第一個要拿開刀的就是他們這些大戶,畢竟義軍都窮,誰都沒有多少銀子。
他們到時候肯定會搜刮他們的家產,那可是家裏多少年積攢下來的,不能就這麽被搶走。
這段時間,京中各個大臣都在想著三股義軍當中,誰會在這次角逐中最後坐上那個位置,他們也得選好最後的主子,免得選錯了,落了個全家屍骨無存的下場。
蘇琪這一年多以來十分的低調,也不跟他後母嗆聲了,每天除了去翰林院當職,回來就待在自己院子裏閉門不出。
南王妃就算是想找他的事也找不到理由,人家都不出來,也不受她的激將法,她還能怎麽辦。
現在的南王妃在蘇琪眼裏簡直就是一個跳梁小醜,等到日後吳維大事一成,到時候整個南王府的人他都不放在眼裏,現在忍忍一時之氣,那又算得了什麽。
不過張少保那裏就不好過了,自從張家一年前捐出去二百萬兩銀子之後,朝廷時不時就以各種各樣的名目讓他們募捐,現在張家林林總總加起來,已經送給朝廷一千萬兩銀子。
再這樣下去,他們整個張家都要被掏空,不過想到接下來要做的事,張少保也隻能捏著鼻子忍了。
反正隻要他張家還能掏得出銀子,皇帝就不會拿他怎麽樣。
畢竟現在張家大半數的產業都是在外地,朝廷現在就是想封張家的產業也做不到,他們張家的銀子運來京城還得靠張家的人。
所以隻要他這裏還能拿得出銀子,皇帝就不會動他,但這麽多銀子給出去,張少保自然也心疼。
而楊太傅府中這一年多以來就好似透明的存在,朝堂上也完全沒有楊太傅的存在感。
官員們都認為以前的楊太傅確實是想要這個位置,但現在這爛攤子他肯定不打算要,所以才會如此。
過了小半年,見楊太傅真的沒有要管的打算,他們也就不把目光放在他的身上。
不過現在楊家放棄那也說的過去,現在的大周朝千瘡百孔,怕是支撐不了太多的時間,這樣一個爛攤子,誰又想來接手呢。
皇帝自從半年多以前怒急攻心之後,人雖然是醒過來的,但身體時斷時續的一直沒有好。
加上太後那邊迫切想讓皇帝生一個兒子,所以一個月之內,有大半個月的時間皇帝還要應付宮中後妃。
原本身子本就不好,再加上頻繁的房事,現在的皇帝已經是強弩之末,眼看有沒多少日子活了。
上半年的時間,大臣們還積極的想讓皇帝定個太子人選,不管是從宗族是過繼都行,他們就想要一個皇位的繼承人。
可是現在眼看大周就要完了,皇帝那邊遲遲也定不下太子人選,大臣們也不著急了。
現在有什麽好急的,國都要亡了,要太子還有什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