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調教秘書

字數:4216   加入書籤

A+A-


    “那你先出去吧,我跟他們聊聊。”
    朱吾適將朱元璋轟出大殿,讓太監給自己搬了個椅子。
    看著眼前六個眼神複雜的年輕人,朱吾適緩緩開口。
    “你們心裏肯定有很多疑問,為啥我跟皇帝關係這麽好,完到底是誰。”
    “我有什麽資格給你們上課,我能教你們什麽。”
    “咱們慢慢說,先簡單的自我介紹一下,我叫啥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是我哥,比親哥還親的哥。”
    “這是我跟皇帝關係好的原因嗎?隻是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我能創造價值。”
    “所以啊,你們不用看到皇帝就戰戰兢兢的,好像隨時會被砍頭一樣。皇帝沒有那麽暴躁的,隻要你們好好工作,體現出你們的價值就行了。”
    朱吾適很清楚,這些年輕人不是笨,他們隻是太緊張了。
    一個農家子弟,突然就給皇帝當秘書了,誰不緊張?
    這就好比是幾十米的高空,有個寬不到一米的木板,你要在上麵睡覺。
    怎麽睡得著啊,時時刻刻都在擔心掉下去好吧。
    “你們要是害怕,回頭我給皇帝說一下,你們誰要是工作做的不好,送你們回家就是了。”
    聽到朱吾適這麽說,眼前的幾個年輕人眼神微動,朱吾適明顯感覺氣氛不是那麽緊張了。
    “這件事兒對你們來說,其實是機遇,而不是危機。”
    “幹的不好就送回家,幹的好了呢?每個月俸祿比當官還要高,幹幾年以後還有機會直接當個地方官。”
    幾個年輕人聽到有機會當官,一個個眼睛發光。
    狗日的朱元璋,肯定是沒有說這個好處,他朱元璋就是太摳了,總想擠奶,又老是忘了給奶牛吃草。
    “你們沒有聽錯,就是有機會當官,最次也能當個縣令,當然了前提是工作做好。”
    “其實你們的工作一點兒都不難,首先是謄抄,其次是寫自己的看法。”
    “咱們首先說這個謄抄,隻抄有用的。舉個例子,假如有個奏折寫的是某地有天災,需要撥款。”
    “你們怎麽抄?就抄誰寫的,什麽時間,什麽地點,有什麽災害,損失如何,需要多少賑災錢糧,如果上奏折的人寫了他的賑災辦法,也抄上去。”
    “其他的廢話一個字都不要抄,多簡單的事兒?”
    幾個年輕人下意識的點點頭,聽著確實不難。
    “還有就是寫上你們的意見,這個也不難,就是你認為的賑災辦法,或者其他想法,不要怕寫錯,暢所欲言。”
    “這個其實不是皇帝在考你們,而是皇帝在教你們,麵對一件事,你們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寫出來,然後等皇帝拿出他的解決辦法,你們再對比一下,看看自己有哪些不足。”
    “等你們的見解皇帝都挑不出毛病了,就是你們去地方任職的時候了。”
    “所以一定要放心大膽的寫。”
    朱吾適這麽一說,這些年輕人就徹底明白了。
    之前朱元璋隻說讓他們寫自己的解決辦法,這些年輕人都不敢動筆,生怕寫的不好惹皇帝不開心了。
    這就是溝通的問題,朱元璋習慣了跟那些個老油子溝通,對待年輕人是很缺乏耐心的。
    “你們現在就把眼前的奏折謄抄一下,然後寫出自己的見解。”
    “弄完自己的,就跟身邊的人換一下。”
    “如果覺得對方謄抄有缺失的地方,就補齊。”
    “如果有跟對方不一樣的見解,就把自己的也寫上。”
    “最後每份奏折六個人都看過了,再呈給皇帝。”
    “如果有比較緊急的,就優先處理,然後馬上呈給皇帝。”
    “什麽是比較緊急的,就是那種需要賑災啊,有人造反啊這種。”
    這個方法其實挺麻煩的,費時費力的。
    但是不費朱元璋的力,反正都是年輕人,加班加點兒唄。
    以前朱元璋要將奏折看完,然後想想怎麽解決。一份奏折動輒上千個字。
    經過秘書的提煉,一份奏折估計百十來字就能說清楚,然後解決辦法也不需要全都自己想了,起碼有六個臭皮匠呢,總比朱元璋一個人想要快。
    最最關鍵的是,經過朱元璋幾年的熏陶,這些年輕人不僅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向朱元璋靠攏。
    思想也在潛移默化中被朱元璋影響了。
    下放到地方以後,每個人都承載著朱元璋的意誌,這就是最堅定的門徒啊。
    經過朱吾適這麽細心的講解,幾個年輕人這才明白自己的工作到底是啥。
    隻能說朱元璋確實不是一個好老師。
    所以他的兒子們,除了自己有出息的,剩下就就都是沒出息的。
    看著眼前進入忙碌狀態的六個年輕人,朱吾適悄悄地退出了奉天殿。
    “咋樣了?”
    朱吾適剛走出奉天殿,朱元璋就叫住了他,原來這貨就沒有走,一直躲在門外偷聽呢。
    “我剛才說的你都聽到了?”
    “聽的真真的。還是賢弟你厲害啊!”
    朱吾適無奈的搖搖頭。
    “你要是把誇我的話精彩用來誇誇這些年輕人,他們肯定會成長的很快的。”
    “不要一味的打壓年輕人,越是年輕人越需要肯定。”
    “咱記住了。”
    朱元璋畢竟是古人,古人奉行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那一套,對於給予年輕人肯定,他是真不懂。
    他雖然不懂,但是他做的很好,對朱標就是這樣,各種誇讚和肯定。
    對老二他就堅決奉行了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一理論,結果就是,越打越廢,最後都他娘的心理扭曲了。
    “胡惟庸怎麽樣了?”
    想到老二,朱吾適突然又想到了胡惟庸。
    “他還是那樣唄,隻能搞點兒上不了台麵的小動作。”
    槍杆子裏出政權,胡惟庸沒有兵馬,他能翻起什麽浪花呢?
    朱吾適也懶得理會這些個政治鬥爭。
    別看朱元璋在自己麵前總是跟個憨批一樣,要真論政治鬥爭,十個自己也搞不過人家朱元璋。
    所以在這些方麵,朱吾適根本就不摻和,最多也就是吃個瓜而已。
    “咱們足球比賽啥時候舉辦?華夏連他娘的沙特都踢不過了啊!”
    提到這個朱吾適就來氣,泱泱大國,誰誰都踢不過,去哪兒說理去。
    喜歡我家床底通大明請大家收藏:()我家床底通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