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種地

字數:4653   加入書籤

A+A-


    朱吾適他們來到郊外的皇莊時,朱元璋已經在跟幾個農民聊天兒了。
    不得不說,朱元璋對農民確實不錯。
    對大臣們說話時總是板著個臉,對農民說話的時候,就和顏悅色的。
    尤其是對待上了年紀的農民,那叫一個親切啊。
    朱吾適懷疑朱元璋是想他爹了。
    種薯都已經準備好了,土地也都翻過了。
    今天的任務就是種到地裏,然後澆水就行。
    並不是什麽累人的活兒。
    農民們也很興奮,之前大棚裏的土豆成熟,負責挖土豆的就是這些人,他們都知道土豆的產量。
    朱元璋讓他們春天種土豆的時候,這些農民差點兒樂瘋了。
    時間也不早了,人也不少了。
    今日份勞作正式開始。
    朱元璋和馬皇後一組,朱標兩口子一組。
    朱吾適自然是帶著朱雄英了。
    朱允炆年紀太小,隻能跟著打醬油了。
    最慘的是朱棣,朱元璋將他和老七分到了一組。
    朱棣再三抗議,然而並沒有什麽卵用。
    朱吾適負責刨坑,然後朱雄英小心翼翼地將種薯放進去,在用土蓋上。
    五歲的朱雄英對待種地這件事兒非常的虔誠。
    每次都是輕拿輕放的,像是對待什麽稀世珍寶一樣。
    朱吾適都刨了十來個坑了,朱雄英才種了一顆。
    “小朱啊,你要加快一點兒速度哦,不然要幹很久的。”
    蹲在地上的朱雄英抬起頭,認真地說道。
    “大哥哥,不能太快哦,爺爺說了,每一個種薯都代表著一堆的土豆,這些土豆可以救命的,雄英要確保每一顆種薯都可以茁壯成長,長出多多的土豆哦。”
    孩子都這麽說了,朱吾適還能怎麽辦呢,隻能是鼓勵了。
    “小朱真棒!”
    得到誇獎的朱雄英笑得格外的開心,一不小心吹出個鼻涕泡,然後趕緊用手去擦。
    結果又抹了一臉的土。
    朱吾適看著朱雄英這可愛的樣子,忍不住笑出聲來。
    真是個好孩子啊。
    大家都在安靜地幹活兒,隻有朱棣時不時會咆哮幾聲。
    “老七,你挖坑都不會嗎,你挖那麽大幹嘛。”
    也是難為朱棣了,老七的思維,不能用常理揣測的。
    中午飯是住在皇莊的村民做的。
    朱元璋特地強調了,他們平時吃什麽,就做什麽,不許搞特殊。
    然後,朱吾適就知道了大明的農民平時吃的是什麽。
    說實話,挺難吃的。
    說是幹飯,其實更像是稠點兒的粥,裏麵還摻雜著不知名的野菜。
    好的是竟然還有小魚小蝦,都是在附近的河裏撈上來的。
    應天府郊外的農民吃的都如此的差,其他地方就更不用說了。
    起碼南方還有野菜,河流也多,小動物啥的也有。
    北方可就慘了,尤其是平原地區,隻能種地,糧食產量又不高。
    大量的土地還都被地主豪紳把持著,農民過的什麽生活就可想而知了。
    朱吾適一邊吃著難以下咽的飯菜,一邊思索著到底怎麽才能改善農民的生活。
    蹲在他旁邊的朱雄英捧著一個大碗,一口一口地吃著,小眉頭都擠成一團了。
    朱吾適有點兒心疼朱雄英。
    “小朱啊,不好吃就別吃了,一會兒大哥哥讓人去給你弄點兒好吃的。”
    朱雄英抬起頭,認真地看著朱吾適說道。
    “大哥哥,雄英可以的,農民伯伯吃的下,雄英也吃得下。”
    說完,繼續低頭幹飯了。
    朱吾適摸摸朱雄英 的腦袋,感慨道。
    “小朱好樣的,你要記住,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朱雄英點點頭,表示自己記住了。
    一直幹到日落黃昏,朱吾適他們才踏著夕陽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朱元璋的摩托車被馬皇後沒收了。
    甚至連三輪車都不讓他騎了。
    朱元璋隻好跟著朱雄英一起,蹲在朱吾適的三輪車鬥裏。
    “賢弟啊,現在知道咱為啥摳了吧,百姓們生活苦啊。”
    “就這已經比咱小時候好多了,咱小時候要是能吃上這麽一頓飯,咱的家人也不會餓死了,咱也不需要造反了。”
    “造反可是掉腦袋的活兒,真以為咱就那麽樂意幹啊。”
    朱吾適沒有說話,不過他覺得,朱元璋應該是樂在其中的。
    以朱元璋的性格,他就不是個安分守己的人。
    要不然人家湯和為啥不找別人,偏偏找朱元璋呢。
    “賢弟啊,你說有了這些高產作物,咱的大明還會被推翻嗎?”
    這是朱元璋心裏的一根刺,他拚死拚活地打下來的江山,才短短兩百多年,就被折騰沒了。
    每次想到這個,他心裏就來氣,比想到朱棣造反還要來氣。
    朱吾適思考了一下,然後說道。
    “大概還是會的吧,這年頭,沒有永恒的王朝。”
    “就算有了高產作物,也不代表你大明就能江山永固啊。”
    明朝滅亡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
    簡單概括,就是老百姓活不下去了。
    為啥活不下去,最大的原因就是,人口增長了,土地就那麽多,還都把持在上層人的手中。
    就算產量提高了,如果曆史還是像原曆史一樣發展,土地兼並厲害,百姓不還是沒有活路嘛。
    提高產量的同時,還要開辟新的路,讓那些上層人不要總是把眼光放在土地上。
    這樣百姓有基本的生活保障,造反的概率 大大降低。
    華夏的百姓是最好糊弄的,隻要有口吃的,但凡活的下去,就從來不惹是生非,隻會低著頭,努力生活。
    所以對外擴張真的是一條非常好的路。
    出海一趟賺的錢,比費盡心機兼並十年土地還要多,誰還去跟百姓搶那點兒土地啊,出海不香嗎。
    具體能不能行,朱吾適也不清楚,走一步看一步唄,總之不會比原曆史更慘就是了。
    這次種土豆的,都是應天府附近的皇莊。
    等到土豆收獲了,更多人看到了土豆的產量,等到秋天了再慢慢向外推廣。
    直到傳遍整個大明。
    朱元璋也是很忙的,不可能天天去種地,這次種地也是帶著家人去體驗一下。
    讓他們不要忘記百姓的不容易。
    時間飛逝,轉眼又是一個多月過去了。
    喜歡我家床底通大明請大家收藏:()我家床底通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