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招賢納士
字數:4632 加入書籤
朱元璋興奮地一拍桌子,果然有這個人啊。
朱玉汝則是被嚇了一跳。
“陛下,可是我那師弟犯事兒了?”
不由得朱玉汝不這麽想啊,如果不說犯事兒了,一個醫生,怎麽會被朱元璋惦記呢。
總不能是因為醫術吧,太醫院裏那麽多醫生呢。
朱玉汝猜對了,還真是因為醫術,隻不過不是他師弟的,是他師弟兒子的。
至於太醫院的醫生,咋說呢,大部分都已經被磨平了棱角。
畢竟是給皇家看病,看好了是本分,看不好就是你的不對了。
天天提心吊膽的,哪裏有精力研究醫術啊。
再一個醫生要實踐的,大量的實踐。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被稱為亞洲最大的醫院,最頂級的醫術高明不高明不知道。
但是常見的那些疾病的治療肯定差不了尤其是一些普通的手術。
畢竟人家實踐機會多啊。
就說割痔瘡,別的醫生一個月做十台手術,人家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醫生一個月做三十台。
就算一開始不行,長期實踐下來,肯定也遠遠超過了。
畢竟每個月多做的二十台也不是白做的。
無他,唯手熟爾。
太醫院的醫生天天幹啥,看書,然後等著皇帝的家人有個頭疼腦熱的就去看看。
長期不實踐,醫術隻會退化的。
不管是為了朱元璋一家,還是為了大明百姓,這個醫院都非建不可了。
到時候就把醫院分成兩部分,理論和實踐。
理論這邊就負責研究,整理。
實踐這邊就負責接待病人。
碰到疑難雜症,拿到另一邊,大家一起研究,然後將成果記錄下來。
朱元璋盡量讓自己看起來親切些。
“朱郎中不要害怕,朕隻是聽說你師弟醫術很不錯,想邀請他來應天府。”
“朕準備成立一個醫院,招賢納士,共同研究醫術。”
朱玉汝作為醫學世家,此時聽到朱元璋的話,竟也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就沒見過幾個皇帝重視醫學的,大概也隻有生病的時候才會想起醫生吧。
朱吾適則是隨手掏出一本本草綱目遞給了朱玉汝。
這本書還是他給老五買醫書的時候捎帶手買的。
“老人家你看這本書,裏麵詳細記載了各種草藥。”
朱玉汝翻開本草綱目,好奇地問道。
“李時珍是誰啊?”
李時珍:被薅禿了的那個。
也不等朱吾適回答,朱玉 汝自顧自地看了起來。
朱吾適等他看了幾頁後,才再次開口說道。
“我是這麽想的,成立一個醫院,召集一批醫術高明的大夫,大家通力合作,把咱們老祖宗傳下來的醫術係統地整理成冊。”
“大家都藏著掖著的,說不定啥時候就失傳了。”
“整理出來的書籍是要流傳千古的,負責編撰的醫師自然也會流傳千古。”
朱玉汝聞聽此言,激動地手都哆嗦了。
他父親雖然名噪一時,但是能否流傳千古還真不好說。
要是把父親一生的醫術都記錄下來。
想到這裏,朱玉汝堅定地說道。
“大人請放心,我朱家絕不藏私,師弟那裏,我也會盡量說服他的。”
“還有其他一些醫師,但凡是跟我朱家有交情的,小老兒我一定極力邀請他們。”
完美,這就是朱吾適想要的結果。
醫學世家跟醫學世家肯定是有交流的。
直接讓朱元璋下令也不是不行,但是總有些威脅的意味在裏邊。
找個同樣是醫學世家,還德高望重的人來組織,大家心裏也舒服。
朱元璋下命令,那叫皇帝讓你幹,不幹就是不給麵子。
同行邀請,那就是共創盛舉。
興致勃勃的朱玉汝再三提醒朱吾適別忘了答應他的顯微鏡後,就回去寫信去了。
他負責寫,朱元璋 找人給他送。
送走了朱玉汝,朱元璋決定跟朱吾適一起去為醫院選址。
蔡總和馬皇後兩人隻好自己去溜達了,兩人都是明事理的女人,知道朱元璋是忙正事兒,也沒有生氣。
朱元璋和朱吾適出了皇宮,邊走邊聊。
“賢弟啊,咱們什麽時候對北元發動總攻啊,咱已經等不及了。”
本來朱元璋接受了朱吾適的建議,準備等到武器裝備,糧草全部準備到位。
直接對北元發動總攻,朱元璋也看過曆史了,知道他一共發動了十三次北征。
每一次都要勞民傷財的,所以他也希望能夠一舉殲滅北元。
北元就是朱元璋心裏的一根刺,如果不盡早拔掉,他很難受。
朱元璋的想法其實是,明年就行動。
曆史上洪武十三年二月至三月,朱元璋對北元進行了第三次北征。
導火索就是,北元國公脫火赤,樞密院知院愛足率領上萬人在和林屯紮,疑似有南侵動向。
朱元璋就命令西平侯沐英率軍把他倆給鏟平了。
大明的曆史變了,北元的沒有變。
明年脫火赤和愛足肯定還會有同樣的動作。
朱元璋想的是,要不要在滅掉他倆以後,順便把北元的老巢端了。
北元此時的老巢在距離烏蘭巴托不遠的地方。
朱吾適想的則是,一支軍隊幹脆直接打到貝加爾湖,然後向東南,把野豬辮子給滅了。
然後另一支軍隊則是在鴨綠江等著。
兩軍會師之後,修整一番,直接把朝鮮半島收入囊中。
接下來就是漢化,貿易。
“那就讓老六全力趕製新式武器吧,爭取在明年二月份之前將北征的部隊都給武裝好。”
“糧草的話,實在不行我從現代弄一批壓縮餅幹先用著。”
“不夠的話就一路行軍一路搶,反正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搶了也沒什麽負擔。”
“還有就是這個醫院,要早點兒弄起來了,到時候先研究外傷。”
“然後培養一批軍醫,畢竟要深入敵境,沒有好的醫生,有個頭疼腦熱的都要人命。”
“咱們大明現在缺的就是人,損失一個都受不了。”
“等到占了朝鮮半島後,把那邊的人移一批到中原,把中原的流民移一批到那邊。”
“等過些年漢化成功,世人隻知大明,誰還記得高麗王啊。”
朱元璋如小雞啄米般點頭。
“賢弟說的不錯,就這麽辦。”
喜歡我家床底通大明請大家收藏:()我家床底通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