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大明皇家軍校日常

字數:5171   加入書籤

A+A-


    老三他們從現代得來的軍事書籍上整理出來的資料,新穎,係統,但是並不都適用於大明。
    兩相結合,剛好互補了。
    政治學是啥,就是教他們如何當好一個軍官。
    畢竟軍官不隻是打仗,管理士兵,還要跟上官接觸。
    職位再高一點的話,還得跟文官,甚至皇帝打交道。
    如果政治覺悟太低的話,很容易得罪人的。
    古往今來,凡是有名有姓的將領,沒有幾個是政治覺悟低的。
    沒有幾個不代表完全沒有,藍玉就是其中一個。
    所以朱吾適強烈要求加上這一課。
    最好的老師就是湯和。
    以湯和謹慎的性格,他自然是拒絕的。
    最後還是朱元璋親自出馬,湯和才勉為其難接受了這個工作。
    第三門課最簡單了,就是讀書識字。
    勳貴子弟們或多或少還都上過幾天學,那些基層拚殺上來的軍官,大部分都沒怎麽讀過書。
    尤其是大明建國以後才當兵的,基本上都是大字兒不識一個。
    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
    古代參軍的,尤其是從小兵做起的,都是家裏窮得揭不開鍋的。
    在餓死和當兵之間,隻能選擇當兵了。
    這些人雖然不識字兒,但是靠著自身的勇猛,照樣可以在戰場上立功,升職。
    但是不識字兒總歸是會限製他們以後的發展的。
    如果真有軍事天才,因為不認字而導致升不上去,那也是一種損失。
    雖然大明開國將領很多都不識字兒,但是時代不同了啊。
    以後大明的軍隊管理會越來越正規化的,不讀書識字很難混的。
    連封戰報都看不懂,還需要手下翻譯,萬一手下是叛徒,故意翻譯錯怎麽辦呢。
    還有兵書什麽的,看不懂怎麽學習呢。
    朱元璋自從開始造反,隻要有機會就廢寢忘食地學習。
    大明很多不認識字兒的開國將領,有條件之後也是有學習過的。
    所以讀書是必須的。
    因為這個,皇家軍校裏那些不識字兒的學生都很感謝朱吾適和朱元璋。
    這可是封建社會,不是人人都有機會讀書識字兒的。
    勳貴子弟就不是很開心了。
    能進軍校的,基本都是讀書不行的。
    別看他們的老子都是些糙漢子,家裏如果有個學習好的孩子,他們的老子那也是非常開心的。
    隻可惜大部分勳貴子弟都不是很爭氣,不得不放到皇家軍校來改造一下。
    兩人來到操場的時候,剛好學生們正在跑操。
    老三作為皇家軍校的學習主任,充分借鑒了現代軍校的手段。
    文化課跟體育課完美結合。
    早上太陽起床他們就起床,然後先跑步半小時。大早上的,也不用跑太多。
    跑完步就開始上早讀,讀書識字。
    上完早讀就開始吃早飯。
    吃完早飯又是文化課。
    基本上八點上課,十點下課。課間有十分鍾的休息時間。
    十點下課後,休息十分鍾,然後就是體能課。
    剛開始就是站軍姿,然後左右轉之類的常規訓練。
    十一點五十下課,十二點準時開飯,十二點半吃完。
    半小時自由活動時間。然後午休一小時。這就到下午兩點了。
    再上兩個小時文化課,接著又是體能課。
    晚上吃完飯,還有晚自習。
    一般晚自習的時候就是老將領們分享戰場經驗的時候。
    九點下課,九點半準時熄燈。
    生活非常的規律。
    眼前這批學生已經入學兩三個月了。
    這個時候剛好是上午的文化課剛結束,體能課剛開始。
    他們已經過了站軍姿的階段了。
    現在的體能課就是先跑步熱身。然後就是各種特種兵式的體能訓練。
    體能訓練,訓練這些學生的同時,也是將這種更加科學的訓練方法教給他們,等這些學生畢業,回到各自所在的部隊,就可以傳播開了。
    打仗嘛,打的無非就是,裝備,人。
    裝備這個不用士兵們操心,有人專門研發製作。
    他們要管的就是人。人其實就是將領和士兵。
    尤其是士兵,士兵是否有紀律性和強健的體魄,是很重要的。
    尤其是在古代。
    如果沒有紀律性,那就是一盤散沙,一衝就散。
    如果沒有強健的體魄,跑幾步就喘得不行,隻能任人宰割。
    這兩方麵,現代化訓練還是有獨到之處的。
    尤其是華夏。
    華夏陸軍無敵,可不僅僅無敵在人數上,紀律性才是最重要的。
    站軍姿,左右轉,整理內務。
    平時在軍區二人成排,三人成列。
    這些有啥意義呢,整理個內務又不能提高戰鬥力。
    這麽做唯一的意義就是就是培養紀律性。
    隻要你是這個身份,你在這個地方,你就要是時刻牢記你的使命。
    隨時有情況,隨時都能進入戰鬥狀態。
    老三就把這一套搬過來了。
    另外就是體能訓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又不是武俠小說,都是普通人,無非就是有的人力氣大點兒,有的力氣小點兒。
    有的反應迅速,有的反應慢了。
    體現在戰場上,就是力氣大的一刀能劈死力氣小的,反應快的能弄死反應慢的,沒什麽技巧的。
    用武俠小說說法。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無堅不摧。
    所以平時就是訓練他們快,堅,外加一個耐。
    這些方麵,現代化的訓練也是有優勢的。
    別的不說,就說一個平時訓練的熱身和拉伸,就算是常遇春,他也不懂。
    這年頭,大部分人靠的都是天賦,外加瞎幾把練。
    練成了就成了,不成也沒辦法。
    大名鼎鼎的常遇春,多勇猛啊,結果四十歲就死了。
    有的說他長期征戰,身體疲憊,然後乘涼的時候邪風侵襲死了。
    還有的說他是積勞成疾,身體一直處於亞健康狀態,抵抗力下降,導致舊傷複發,新病纏身,然後一命嗚呼了。
    總之一句話,就是累的。
    如果他科學訓練,科學保養,不說長命百歲,估計也不會四十歲就死了。
    打仗應該說類似於極限運動,尤其是那種每次都帶頭衝鋒的。
    專業運動員的身體天賦本就比普通人要好,他們還得科學訓練呢。
    不科學訓練就容易受傷。
    就拿博爾特來說吧,他的身體素質夠好的了吧。
    如果他每次訓練之前都不熱身,或者說熱身不充分。
    運動後也不拉伸。
    別說破紀錄拿冠軍了,能不受傷堅持到參加比賽都是奇跡。
    士兵也是一樣,平時的體能訓練,盡量用科學的方法,就能保證他們的健康,打仗的時候才更加能發揮出百分百的實力。
    喜歡我家床底通大明請大家收藏:()我家床底通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