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瀛洲的消息

字數:4697   加入書籤

A+A-


    朱吾適知道他這個毛病,所以也懶得搭理他,直接回家帶孩子去了。
    就在馮勝藍玉他們出發的同時,瀛洲那邊也有動作。
    朱棣去了瀛洲之後,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行動。
    不得不說,能成為永樂大帝,朱棣還是有些手段的。
    他去了瀛洲之後,並沒有第一時間擴大地盤。
    而是先鞏固了一下大明在瀛洲現有的地盤。
    如果隻是打仗的話,朱棣帶領著裝備了新式武器的大明士兵,完全可以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將瀛洲所有本土勢力都打一遍。
    可是這完全是沒有意義的。
    就跟成吉思汗一樣,跑到西亞和東歐打了一通。
    赫赫威名倒是打出來了。
    可是又除了折損了一些士兵,又有什麽實際作用呢。
    最後他也隻是占領了華夏。
    西亞和東歐的地盤他也沒要。
    當然了,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多少還是劫掠了一些東西的。
    但是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根本就沒有什麽實際意義。
    瀛洲那麽大,朱棣就算把瀛洲的原住民都打怕了,人家也不會甘心加入大明啊。
    就算加入大明了,又有多少真心的成分呢。
    看似掌握了整個瀛洲,實際沒多少人真的服他,天天在背後搞小動作,反而不利於團結。
    所以朱棣采取了穩紮穩打的策略。
    先把現有的地盤經營好,然後一步一個腳印地擴張勢力。
    有之前的經驗在,後續打下來的地盤就比較好接手了。
    朱棣如果能夠帶著他手下現有的印第安人過上更好的生活,甚至都不需要打,都會有部落想要加入他。
    來瀛洲之前,他就已經研究過瀛洲的地圖了。
    不過他看的是現代的瀛洲地圖,也就是美利堅地圖。
    美利堅確實夠大,也因為夠大,所以環境比較多樣,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適合人類生存的。
    尤其是對於大明這個農耕文明。
    朱棣早就已經想好了,先占領加利福尼亞州和華盛頓州。
    這兩個州是美利堅西部比較適合發展農業的州。
    雖然現代美利堅,這兩個州主要種植的是高價值的農作物。
    但是能種水果蔬菜,就能種別的糧食嘛。
    另外適合種植糧食的,就是中部和南部了。
    西部除了加利福尼亞州和華盛頓州,其他州的地形並不適合大麵積種植糧食。
    這兩個州不僅可以種糧食,還能發展畜牧業,甚至有金礦。
    瀛洲麵積太大了,想要往中東部發展,首先就要解決地形問題。
    又是沙漠又是高原的,很難搞。
    所以朱棣製定的方針就是,優先發展重點區域。
    先把加利福尼亞州和華盛頓州經營好。
    然後派一部分人翻山越嶺,去到瀛洲東部沿海地區,在那裏再占領一部分地,建立幾個大型城市。
    主要還是地方歐洲人,畢竟曆史書上可是說了,再過差不多一百年,歐洲人就會發現瀛洲。
    所以朱棣要做的,就是在他活著的時候,把西部這兩個州發展好,然後再把東部沿海地區占領並且經營好。
    至於瀛洲中部的印第安人,說實話,不足為懼。
    也就是人手不夠,不然直接平蹚過去就是了。
    歐洲人在美洲大陸上的建立的城市位於現代的哥倫比亞,還要到1510年了。
    而美利堅地盤上最早的城市位於佛羅裏達的聖奧古斯丁,更是要到1565年9月8號了。
    還要將近兩百年呢。
    有將近兩百年的發展,還搞不定瀛洲的話,那也太廢物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目前大明在瀛洲的三個據點已經經營得很不錯了。
    剛好此時海上的天氣不錯,適合返航。
    朱棣準備派人回大明,一來是給朱元璋匯報一下工作。
    二來是把他搜集到的黃金運送回大明。
    瀛洲西部有金礦,尤其是加利福尼亞州。
    舊金山之所以名字裏麵帶金山,就是因為金礦。
    作為世代生活在這裏的印第安人,手裏或多或少還是有些黃金的。
    這些黃金在他們手裏,其實是沒什麽用的,最多也就是用在做裝飾。
    印第安人是沒有貨幣體係的,他們的經濟活動主要還是依賴以物換物。
    你有吃的,我有喝的,大家互相交換一下,就都有吃有喝了。
    當朱棣知道了這一情況後,就讓印第安人把手裏的黃金都上交了。
    朱棣目前也沒有打算在瀛洲搞貨幣體係,他施行的是大家族製度。
    朱棣自己是族長,他負責分配家族所有的物資。
    家族成員對家族貢獻越大,分配到的物資也就越多。
    其實很簡單,就是把所有物資都集中起來,然後大家都來吃大鍋飯。
    負責戰鬥的,吃的食物就稍微好一點兒,負責種地的主力次之。
    然後是孩子和婦女,最後是沒有勞動力的老人。
    雖然老人吃得最差,但是吃個七分飽還是沒啥問題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已經讓當地的印第安人很滿意了。
    他們 以前可完全都是看天吃飯的。
    打到的獵物多,就多吃點兒。到了不好打獵的季節,就吃得差點兒。
    至於糧食,這玩意兒印第安人不會種,有沒有收成也是看天。
    朱棣去了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力推廣農業。
    印第安人發現,他們不需要冒著風險辛辛苦苦去打獵就能吃飽肚子後,對大明的認同感那是非常的強。
    人活著最重要的是什麽,是吃飯。
    作為原始部落的印第安人,他們沒有什麽崇高的理想。
    活著唯一的意義就是吃飽飯,讓自己吃飽飯,讓自己的家人吃飽飯。
    大明能夠讓他們吃飽飯,他們就願意跟著大明混。
    當然了,偶爾也會遇到那些冥頑不靈的部落。
    就算是幾百年後的現代社會,照樣也有部落不願意跟外界文明有過多接觸的。
    不過這樣的部落畢竟是少數。
    而且他們一般都生活在深山老林子裏麵。
    瀛洲西海岸因為氣候原因 ,聚集的小部落還是不少的。
    這些部落彼此間經常會有接觸,接觸的人多了,思想自然會更加開放一些。
    所以朱棣掌控瀛洲西海岸的難度並不大。
    不過想要往東推進的話,可能會遇到阻礙。
    畢竟就算是現代,美利堅拍的電影裏,那些食人魔啥的,也都是在高山密林或者沙漠裏。
    喜歡我家床底通大明請大家收藏:()我家床底通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