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多生點兒孩子吧
字數:4717 加入書籤
就算蒸汽火車慢一點兒,時速二十公裏,然後一天隻跑五個小時。
那也是一百公裏了,一千七百多公裏,也就隻需要半個月時間。
而且這半個月士兵們都有充足的休息時間。
更何況,蒸汽火車的時速也不會隻有二十公裏每小時,更不可能一天隻走五個小時。
所以真要是把鐵路鋪好,以前需要幾個月的路程,現在可能十天八天就走完了。
就這個效率,隻要大明的軍隊不是爛到根兒了,真沒什麽造反的土壤。
蒸汽火車可不僅僅能運兵,還可以拉貨的。
就拿賑災來說。
古代百姓家的存糧是很少的,手裏也都沒有什麽閑錢。
基本上每次豐收後,能留足夠吃一年的糧食已經很不錯了。
一旦有個天災人禍,存糧沒了,馬上就要麵臨沒東西吃的處境。
這時候可就全靠政府賑災了。
地方糧倉不夠的話,就要從其他地方運送。
運糧食可比士兵行軍還要慢的。
真要是從應天府往雲南運糧食。
等到地方,不說路上的損耗,光這個時間,就足以把災民們餓死了。
每次有天災人禍,百姓傷亡慘重,其中絕大部分都是餓死的。
所以交通便利的好處,體現在方方麵麵。
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可不是瞎喊的。
正是因為朱元璋會算這個賬,所以當他看到蒸汽機車試驗成功的時候,才會那麽的激動。
“老朱啊,你先別激動,這種事兒你也幫不上什麽忙,不過眼下有一件事兒你還是可以幫上忙的。”
“什麽事兒?”
“生孩子。”
朱元璋麵露難色,不過最後還是勉為其難地說道。
“那好吧,咱就努努力,爭取多生幾個。”
朱吾適聞言,平地一個踉蹌,差點兒摔個狗吃屎。
“你他娘的真是個人才啊,我說的是讓你鼓勵百姓生孩子。你生,你一個人能把全大明的孩子都生了?你就算是豬,也生不了這麽多吧。”
朱元璋很尷尬,非常的尷尬。
“那你咋不早說呢,咱還以為你想讓咱多生幾個優秀的兒子呢。”
朱元璋終於承認自己的兒子優秀了。
也不對,他一直都承認,隻不過他以前隻承認朱標優秀。
其他孩子在他眼裏也就那樣。
隨著自己兒子們做出的成績越來越多,朱元璋才意識到,自己其他的兒子好像也不是那麽廢物。
“別扯犢子了,你都多大了,還天天想著生孩子呢。趕緊搞催生吧。大明現在缺的就是人啊。”
大明現在最缺的,確實是人。
本來經過元朝末年那幾十年的戰爭,人口就減少了很多。
有很多地方的土地都沒人耕種了。
這也是大明剛建國的時候,朱元璋為什麽鼓勵百姓開荒,隻要開墾的荒地,就歸他所有。
就是因為人口太少了。
不然就華夏人對土地的看重,怎麽可能有荒地存在。
是個犄角旮旯都要種點兒東西,這才是華夏人的習慣。
更何況朱吾適還帶來了更加高產的作物,更先進的堆肥方式。
雖然大明農作物的產量遠遠比不上現代。
但是也比以前的產量提高了很多很多了。
既然百姓們已經餓不著了,那可不就得考慮生孩子的問題嘛。
朱元璋也很為難。
“咱一直在做啊,生孩子又不是放屁,說放就放了。總要有個過程的嘛。”
“反正你把這件事兒放在心上就對了,一刻都不要鬆懈,要持續宣傳。”
搞定了朱棣的事兒,又看了蒸汽機車試驗,朱吾適要回去閉關了。
他要把瀛洲開辦學校的計劃整理出來,然後讓俞通淵拿給朱棣。
另外還有讓商人幫忙開發建設瀛洲的事兒,他還需要再好好規劃一下。
“老朱,我先回去了,沒什麽重要的事兒最近就別打擾我了,我很忙的。”
“你忙啥?你不是天天在家奶孩子嗎。”
朱元璋最有意見的,就是朱吾適每天都吊兒郎當的,不幹正事兒。
“忙什麽,忙瀛洲的事兒啊,要不這個計劃你來做?”
朱元璋這才想起來,之前兩人聊了聊這件事兒,具體怎麽實施,還沒有想好呢。
“賢弟啊,咱知道你很激動,但是你先別激動啊。是咱誤會你了,咱給你賠不是。你辛苦了,咱回去就讓人給你送點兒營養品補補。”
“送點兒補腎壯陽的啊。”
朱吾適也不拒絕,女人那麽多,確實需要補補了。
據說很多男人就 一個老婆,到了三十以後還總是力不從心呢。
朱吾適這麽多女人,就算再天賦異稟,也不能大意。
不然就隻能不知金貴,望那啥空流淚了。
兩人就此別過,各回各家去了。
回到家,朱吾適也並沒有馬上投入到工作中去。
今天累了一天了,需要好好休息一下,勞逸結合嘛。
陪著孩子們玩兒了一會兒,吃過晚飯,朱吾適本來想要直接休息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結果根本不可能,被拉著交了公糧才能去休息。
第二天一早起床,照例帶著老婆孩子出去跑跑步,做做操。吃完早飯,朱吾適一頭鑽進了書房了。
書房是朱吾適唯一的秘密花園,除了他和媽媽桑,其他人都不能進。
媽媽桑是負責給他打掃衛生的。
朱吾適但凡要進書房,涉及到的都是國家大事,保密措施還是要做好的。
整整在書房裏憋了兩三天,朱吾適終於把所有的事情都想清楚,也寫清楚了。
美美地睡了一晚上,本想著第二天好好在家休息一下,結果一大早又被拉走了。
大明蘿卜開會樓。不對,是群英樓已經建好了。
今天要去剪彩。
前兩天朱元璋就派人來找過朱吾適,當時朱吾適在閉關,就有打擾他。
今天既然出關了,他這個倡導者自然是要去參加剪彩儀式的。
朱吾適也沒啥辦法,這種事兒,該去還是要去的,這可是自己主持的工程。
以後是要名垂青史的,可不能讓人給摘了桃子。
沒錯,說的就是朱元璋,如果朱吾適不說的話,朱元璋真敢把這事兒攬到他身上。
可惜朱吾適早就做好了防護措施。
早就讓人做了一塊碑。
碑上刻著群英樓的來曆。
誰提議和主持修建的,為什麽要修建群英樓,這些內容都刻在了碑上,然後立在群英樓大門口。
喜歡我家床底通大明請大家收藏:()我家床底通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